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
在蘇德戰爭期間,T-34的產量占全部前蘇聯坦克的比重1941年為40%,1944年上升到高達86%。第一批T-34中型坦克於1940年1月問世,裝有一門76.2毫米口徑火炮,因此也稱為T-34/76。該坦克戰鬥全重26.3噸,乘員4人,發動機為B-2柴油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行駛速度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300千米。T-34坦克的整體性能非常好,具有良好的防護和越野機動性,火炮威力也比較大,其作戰性能在當時居於世界先進水平。更重要的,是其結構簡單、機械可靠,便於大量製造和戰損時的維修,這在戰爭時期是非常必要的。T-34後又發展有多種型號,最重要的是裝一門85毫米火炮的T-34/85。它戰鬥全重32噸,乘員5人,85毫米火炮可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德軍100毫米裝甲厚度的重型坦克。二戰結束後,T-34還大批出口,參加過韓戰、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中國也曾在五十年代初期向蘇聯購買了大量T-34。至今在世界有些國家的軍隊中還能看到T-34的身影。美國的M4“謝爾曼”式中型坦克是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共生產了大約5萬輛,改進型也最多,據稱達50多種。它除美軍自己裝備使用外,還被大量支援給盟國的軍隊,不僅在歐洲戰場得到廣泛使用,而且在太平洋戰場上也大顯身手。它同T-34一樣,至今仍在某些小國的軍隊中服役。
特點
德國當時最優秀的坦克就是著名的“黑豹”式中型坦克,實際上它是T-34的德國仿製品,不論外形還是內部結構均與T-34非常相似,但防護性能比T-34要好,裝甲最厚處達到120毫米,戰鬥全重43噸,使用650馬力的汽油機,最大行駛速度43千米/小時。它後期最重要的改進型是“黑豹”G,換裝了1台700馬力的發動機,速度和戰鬥全重略有增加。其主要武器為1門加長身管的75毫米火炮,口徑雖然沒有T-34/85大,但它可以發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所以火力仍能與之抗衡。
缺陷
“黑豹”坦克的致命缺點就是行程短(只有116千米)和機械結構複雜(事實上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所有德國生產的裝甲車輛的通病),因而在作戰中給後勤保障帶來沉重的負擔,不但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中維修保養極為困難,而且在戰時的後方也不便於大量製造,整個戰爭中它一共只生產了5505輛,無法抵禦數以萬計蜂擁而至的T-34和M4。
二戰各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波及人口最多,涉及地域最大的戰爭,各國新式武器紛紛亮相尤其是各種主戰坦克都走上了前台,本任務就是要大家熟悉了解各國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歡迎大家積極添加各種型號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