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七式中戰車

日本九七式中戰車

九七式中戰車是日本八九式中戰車的後繼車,安裝九七式57公厘短炮管,主要是用於支援步兵,反戰車能力很弱。為了對抗盟軍的戰車,開發了新型的炮塔,炮塔安裝一式47公厘口徑長炮管,後來的一式中戰車也是採用同樣的武裝。但是由於47公厘口徑炮彈的重量太輕,導致動能流失的快,隨著距離一遠炮彈的穿透力就大幅降低。九七式中戰車的裝甲太過薄弱,最厚處不過30公厘厚,美制37公厘反戰車炮能輕易貫穿。當九七式中戰車在面對美軍M4中戰車時顯得相當脆弱,M4中戰車能在1000米處擊破九七式中戰車,而九七式中戰車要在200米處才能貫穿M4中戰車的正面裝甲,因此處於一面倒的慘況。

簡介

日本陸軍中型坦克日本陸軍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最成功的一種坦克。日本在這以前有一種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機動性已明顯落後於當時世界坦克的發展潮流。為此,日軍參謀總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決定發展一種新式坦克。時值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之際,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急需大量戰車投入戰鬥,於是採用了三菱重工的樣車“奇哈”,左側的三視圖中就是這種“奇哈”坦克。日軍將其定名為“97式中戰車”(即97式中型坦克)。和89式一樣,雖然名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來看,只能算是輕型坦克。不過各國的軍事專家們仍然稱它為中型坦克。為了戰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對這種坦克進行了多次改進,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總生產量約1500多輛。這種坦克廣泛用於日本侵華戰爭,東南亞戰爭和太平洋島嶼的爭奪戰中。

動力裝置

為1台功率為125千瓦的12缸風冷些油機,位於車體後部;車輛最大速度38公里/小時,主動輪在前,動力需通過很長的傳動軸才能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並速器。車體每側有6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第1和第6負重輪為獨立的螺鏇彈簧懸掛,第2-5負重輪每2個為一組要用平衡懸掛。車體和炮塔均為鋼質裝甲,採用柳接結構,最大厚度25毫米。車長5.516米、寬2.33米、高2.23米。

改進

日本陸軍中型坦克日本陸軍中型坦克

從1940年起,以97式坦克底盤為基礎研製出下述改進型車: 

一式

“奇黑”中型坦克是日軍為準備“本土決戰”,於1941年研製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的“一”,是日本天皇在位年代2601年的後1位數字。該車戰鬥全重增加到17.2噸,增加了1名裝填手,乘員增至5人。炮塔尺寸也明顯增大,車高增大到2.38米。主炮是長身管的47毫米坦克炮。車體改為焊接結構,主要部位的裝甲厚度達到50毫米;動力裝置是三菱公司生產的100式12缸風冷柴油機,功率為176千瓦。這種坦克共生產了587輛。

三式

“奇努”中型坦克1943年開始研製,1944年研製成功,戰鬥全重增加到18.8噸,在一式坦克的基礎上,換裝了新式炮塔和75毫米坦克炮,取消了炮塔後部的機槍。最大速度減至38公里/小時。只生產了約60輛。

四式

“奇托”中型坦克1977年研製成功,是以反坦克作戰為主要目的而設計的坦克,由著名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生產。戰鬥全重為30噸,乘員5人,全長6.343米,車全寬2.865米,車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來要大一圈。車體前部為駕駛室和傳動裝置,中部為戰鬥室,後部為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這種總體布置方式,其主要優點是坦克的縱向布置較合理,縱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點是使整車的高度增加。其主要武器為1門75毫米坦克炮,原來是準備用於五式中型坦克的,並準備採用自動裝彈機。由於研製時間緊急,被迫去掉了自動裝彈機裝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說明,在二戰期間日本已經開始研製了用於坦克上的自動裝彈機。採用的彈種有:一式穿甲彈和試製四式榴彈。為提高穿甲威力,在強化彈體材料的同時,還在彈頭內加裝65克高猛炸藥,彈藥基數77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5400發。發動機為V型12缸風冷柴油機,最大功率412馬力(303千瓦)。行動裝置採用混合平衡式懸掛裝置,負重輪由6對增加到7對。車體為焊接結構,炮塔為鑄造、焊接和螺接混合式結構,分三部分鑄造,然後焊接起來,防盾部分又採用了螺接方式。這種混合式的炮塔加工方式,比起日本坦克原來的鉚接方式是一大進步,但比起整體鑄造炮塔或全焊接炮塔,在技術上要相對容易些。車體的裝甲厚度為15-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50毫米;車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時,最大行程250公里;裝甲厚度12-75毫米。該坦克只生產了6輛。

五式

日本陸軍中型坦克日本陸軍中型坦克

“奇里”中型坦克是作為“本土決戰兵器”在1945年研製的。它是四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外形上很相似,但車體加大、加長,每側有8個負重輪,炮塔也改為全焊接結構。這些成為識別五式坦克的外部特徵。其戰鬥全重達到了約35噸,比四式坦克重了約4噸,乘員仍為5人。車長7.307米,車寬3.07米,車高3.049米。各部位的裝甲厚度與四式中型坦克大同小異,但車體前部側面的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從外觀上看,已經具有戰後第一代坦克的一些特徵,但整車的高度較高。

其主要武器為五式75毫米坦克炮,穿甲威力較四式坦克的火炮有一定提高,彈藥基數78發。車體上還裝有1門37毫米火炮,彈藥基數為124發。輔助武器為2挺7.7毫米重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3000發以上。另有2支衝鋒鎗,攜彈藥300發。動力裝置為500馬力風冷柴油機,並準備在Ⅱ型上加增壓器。還有一個方案是安裝研製中的98式800馬力的液冷汽油機,由德國的BMW航空發動機改裝,但裝車的還是風冷柴油機。每側有8個負重輪、3個托帶輪,每兩個負重輪為一組,為平衡式懸掛裝置。五式坦克的履帶較長,即長寬比較大,轉向性能不太好。坦克的最大速度為4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00千米,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2.8米。這種坦克只生產了1輛樣車。此外,97式“奇哈”中型坦克的變型車還有掃雷坦克、推土坦克、各種自行火炮、裝有20毫米高射炮的防空坦克、坦克架橋車以及各種工程車和搶救車等。

結構特點

日本陸軍中型坦克日本陸軍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5.3噸,乘員4人,車長和炮手位於炮塔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的右側,機槍手位於駕駛員的左側,炮塔位於車體縱向中心偏右的位置。主要武器為1門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發射榴彈和穿甲彈,攜彈量120發(榴彈80發、穿甲彈40發),其穿甲彈可以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輔助武器為2挺97式7.7毫米重機槍,攜彈量4035發,其中1挺為前置機槍,另1挺裝在炮塔後部偏右的位置。動力裝置為1台功率為125千瓦的12缸風冷柴油機,位於車體後部;車輛最大速度38公里/小時,主動輪在前,動力需通過很長的傳動軸才能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並速器。車體每側有6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第1和第6負重輪為獨立的螺鏇彈簧懸掛,第2-5負重輪每2個為一組要用平衡懸掛。車體和炮塔均為鋼質裝甲,採用柳接結構,最大厚度25毫米。車長5.516米、寬2.33米、高2.23米。

性能數據

戰鬥全重15000kg

車長5.52m

車寬2.33m

車高2.23m

引擎MitsubishiType97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38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10km

乘員4人

火力裝備57mmGunType97;2x7.7mmType97MG

彈藥57mm:100發;7.7mm:2745發

裝甲8-33mm

爬坡度34度

通過垂直牆高0.90m

越壕寬2.50m

涉水深1.00m

二戰各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波及人口最多,涉及地域最大的戰爭,各國新式武器紛紛亮相尤其是各種主戰坦克都走上了前台,本任務就是要大家熟悉了解各國在二戰中的主戰坦克。歡迎大家積極添加各種型號坦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