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歷程
在1934年1月11日,德國的古德里安要求陸軍部草擬開發一種最大重量為24噸,
以及最高行進速度為35千米/小時的中型坦克,並打算將之作為德國裝甲師的主力坦克,以用作摧毀敵坦克。而德國的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公司、克虜伯公司、MAN公司及萊茵金屬公司就生產了試驗型的坦克,並於1936年及1937年進行測試,最後戴姆勒-賓士公司的產品獲得取用。第一輛三號坦克在1937年5月竣工,以及其餘9輛都在同年完成生產。而到1939年才開始量產三號坦克。此外,在1937年至1940年間,德國政府計畫把三號和四號坦克標準化,以應付戰事。三號坦克原來被計畫作為德國陸軍的主戰坦克,但經過蘇德兩方交戰後,證明了三號坦克的實力並不如蘇聯T-34中型坦克。因此,三號坦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並由強化後的四號坦克所代替。而於1942年,三號坦克N型終於面世,並裝配了75毫米L/24火炮,但這種炮的速度較低,只可執行反步兵及近距支援的任務。
在1935年,關於在奧格斯堡-紐倫堡機械廠、戴姆勒-賓士公司、萊茵鋼鐵-博爾西格公司、以及克虜伯公司方案基礎上研製的15噸全履帶式裝甲車輛改裝型的官方訂單。為了保密,新的車輛被稱為Zugfuhrerwagen(ZW)牽引引導車,也就是小隊長指揮車。車輛被設計為試驗載重車輛619,中型拖拉機和安裝37毫米火炮的裝甲車(坦克)。
德國III號中型坦克 |
克虜伯公司ZW的原型是按照MKA(mittlerKampffahrzeugeAusfuehrung中型軍用裝甲車系列)的葉狀減震系統和懸掛式雙軸負重輪特點設計的。反過來,這種車輛的很多特點,被用在了同樣是克虜伯公司設計的四號坦克的設計上。
三號坦克的設計由四部分組成:包括外殼、炮塔、frontsuperstructurewiththeopeningfortheturretandrearsuperstructurewiththeenginedeck每個部分都是焊接結構連線,四個部分被螺栓連線在一起。外殼被兩個防水板(bulkhead)分成兩個部分。前面的車艙放變速箱和操縱設備,後面兩個為戰鬥艙和發動機艙。在整個三號坦克系列的生產過程中,基本的車艙、炮塔、上部結構和機組人員是不變的。
在修改之後,第一輛三號AusfA型坦克,由戴姆勒-賓士公司生產,於1937年5月問世。截至1937年底,一共生產了10量改型號坦克。(地盤編號為60101-60110)一些訊息表明,有15量三號坦克被製造。僅有8輛安裝了武器(裝備了第1、第2和第3裝甲師,參加了德奧合併、接管蘇台德地區和波蘭戰役),其他沒有安裝武器德主要用於更進一步的試驗。
AusfB(2系列)由戴姆勒-賓士公司於1937年生產出來,一共生產出15量。(底盤編號為60210-60215)一些AusfB在波蘭戰役中服役。1940年10月5輛AusfB坦克被修改並用做為三號突擊炮的原型。
AusfC(3a系列)由戴姆勒-賓士公司於1937年6月生產出來,於1938年1月停產,一種生產15量(底盤編號為60301-60315)一些AusfC系列坦克在波蘭戰役中服役。
1938年1月,下一個不同種類的AusfD(3b系列)由戴姆勒-賓士公司於1938年1月生產出來,於1939年停產,一種生產55量(底盤編號為60221-60225和60316-60340),僅有30輛D型分成兩組,每組15輛安裝了武器,其他的25輛D型是沒有安裝武器,用於做更進一步的試驗。在波蘭和挪威戰役期間看見有部分D型參與了戰鬥。
型號演變
早期的三號坦克(AusfA,B,C和D)的整個系列的每種原型都是由戴姆勒-賓士公司生產的。所有這些都不適合大規模生產,每一個新型號都是先前的改進版本。每種型號有不同的懸掛系統。例如:AusfA採用獨立的板彈簧(individualcoilsprings),AusfB採用兩套葉狀減震系統,AusfC採用三套葉狀減震系統,AusfD採用葉狀減震系統(angledleafsprings)AusfA,B,C和D的動力由250馬力的邁巴赫紅蓮108TR型發動機提供,並且有一個5或6速的,由於德國齒輪製造廠生產的變速箱。所有早起型號都配備37毫米35/36L/46.5特製火炮和三挺7.92毫米MG34機槍(兩個在炮塔上一個在車體上)防護裝甲為5到15毫米,僅僅抵禦反坦克步槍和機槍的威脅。後部分裝甲保護不充分的原因,是由於戴姆勒-賓士公司保持車輛的重量在15噸範圍內。後來,一些早期的型號加厚了裝甲,使得最後的裝甲保護達到了30毫米。AusfA,B,C和D型號採用簡單的鼓型“dustbin(垃圾箱)”帶有指揮官位置的炮塔。其中AusfD採用的是鑄造炮塔,類似於四號坦克的AusfB型號。只有很少的早期裝甲三號坦克被投入到實際戰役中(投入到第一、二、三裝甲師),在波蘭戰役期間和軍隊練習中(在1937年到1940年2月)在1940年2月,保留下來的早期的三號坦克為了訓練目的交給NSKK。事後,僅僅有很少一部分AusfD坦克服役於特殊坦克營第40營PzAbtzbV40(隨著PzKpfwNbFzVINeubaufahrzeug)在1940年4.5月的挪威戰役中,接下來在1941/1942年的芬蘭,服役於特殊坦克第40營
裝甲防護
三號坦克A型至C型均裝上了以滾軋均質鋼製成的15毫米輕型裝甲,
而頂部和底部分別裝上10毫米及5毫米的同類裝甲。但隨著武器的改進,這種薄弱的裝甲很明顯已經不足。因此,德國後來生產的三號坦克D型、E型、F型及G型皆換上新的30毫米裝甲。而以後的H型、J型、L型及M型更在坦克正後方的表面覆上另一層30至50毫米的裝甲。但是,由於三號坦克的尾部採用多層裝甲,使得它成了整架坦克的累贅,使得後來三號坦克無法有效率地作戰,不得不從前線退下來。武裝裝備
在初期,德國政府打算以三號坦克作為打擊敵坦克的武器,
因此打算為它配上了一支50毫米高速火炮。但當時德國陸軍的步兵被配上37毫米的反坦克炮,因此陸軍部認為它不需要50毫米的火炮,所以把50毫米火炮的方案擱置了。早期生產的型號(A型至E型,以及少量F型)被裝上37毫米的火炮,以應付1939年及1940年的戰事。但在後期,這些落後的火炮已經不敷套用,因此後來生產的三號坦克F型至M型都裝備上50毫米KwK38L/42及KwK39L/60型火炮以對抗敵人的坦克。到了1942年,三號坦克作為主戰坦克已顯得落後了,因此陸軍部作出一個方案:繼續生產三號坦克,但只作為支援用。在1942年生產的N型因而配上75毫米KwK37L/24低速炮(四號坦克早期所使用的火炮),以取代三號突擊炮。
至於機槍方面,三號坦克A型至H型皆使用兩支7.92毫米機槍,以及一支在車身中的機槍。由G型開始則開始使用一支同軸MG34機槍以及一支在車身上的機槍。
動力系統
三號坦克A型至C型皆裝上了230匹馬力的12汽缸梅巴赫HL108TR發動機,
而以後的型號皆使用320匹馬力的12汽缸梅巴赫HL120TRM發動機。投入戰鬥
三號坦克主要用於針對波蘭、法國、蘇聯及在北非的戰事,亦有一部份參與了1944年在諾曼第及安恆的戰事。由於懸吊系統採用保時捷博士所研發的扭力桿,比起四號坦克所採用的板狀彈簧複雜許多,導致生產不及。[1]
《坦克世界》中的裝甲車輛(1)
《坦克世界》是由白俄羅斯遊戲開發商開發的坦克對戰內容的射擊網遊。這是一款大型多人線上網遊,支持30人的PVP對抗戰鬥,遊戲中有各種類型的坦克參戰,還有品種繁多的武器供玩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