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孔雀

藍孔雀

藍孔雀也叫印度孔雀,是雉科孔雀屬兩種孔雀之一,另一種是綠孔雀。藍孔雀主要生活在丘陵和森林中,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它們隨其群到田地里覓食。由於孔雀吃年幼的眼鏡蛇,因此在印度它們非常受歡迎,在許多地方它們不會遭到捕獵,它們可以非常親人。

基本信息

概述

藍孔雀藍孔雀
藍孔雀(Pavo cristatus),也叫印度孔雀,是雉科孔雀屬兩種孔雀之一,另一種是綠孔雀。

藍孔雀主要產於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是印度的國鳥,世界各地均有孔雀被飼養。藍孔雀主要生活在丘陵和森林中,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它們隨其群到田地里覓食。由於孔雀吃年幼的眼鏡蛇,因此在印度它們非常受歡迎,在許多地方它們不會遭到捕獵,它們可以非常親人。藍孔雀多在地面上覓食和築巢,但在樹上棲息,主要以種子、昆蟲、水果和小型爬行類動物為食。

外貌特徵

藍孔雀藍孔雀
藍孔雀和綠孔雀有一些差異,綠孔雀的腿、頸和翎羽較長,雌雄都有閃爍的金屬光澤,叫聲略低於藍孔雀。藍孔雀缺乏鞍羽。藍孔雀同種異性差異很大,雄性體的頸部、胸部和腹部呈燦爛的藍色,羽光彩熠熠,身披翠綠色,下背閃耀紫銅色光澤,覆尾羽長1米以上,可以豎起來像一把扇子一樣“開屏”。羽片上綴有眼狀斑,由紫、藍、黃、紅等構成,屏開時光彩奪目,真可謂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尾羽上反光的藍色的“眼睛”可以用來嚇天敵。天敵可能會將這些眼睛當作大的哺乳動物的眼睛。假如天敵不被嚇走的話藍孔雀還會抖動其尾羽,發出沙沙聲。雄性藍孔雀的總長度可達約兩米,重四至六千克。行為生物學認為雄性藍孔雀的長的尾羽可以用來標誌一頭動物的健康狀況。雌性藍孔雀比較容易受眼睛多的雄鳥的吸引。雌性相對於雄鳥雌鳥比較小,很不顯眼,其身長僅約一米,重2.7至4千克。羽色主要為灰褐,無尾屏,無距。幼孔雀的冠羽簇為棕色,頸部背面為深藍綠色,羽毛鬆軟,有時出現棕黃色。

生長速度

藍孔雀生長速度快,作為肉用特禽很適宜,經濟成熟期為8個月

物種特性

(一)生物學特性

1.集群性強

藍孔雀藍孔雀
在野生或家養下,自然選擇配偶,即一雄多雌(1:3~5),家庭式活動,在一定活動範圍內,集體採食與棲息,極少個別活動者,一旦丟失一隻會吵鬧不休,對另群的個體不予採納。

2.雜食性

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也吃蝗蟲蟋蟀白蟻蜥蜴等動物。在圈養情況下以玉米、小麥、糠麩、高梁、大豆及大豆餅和種青草為主,再加上魚粉、骨粉、食鹽、砂礫、多維素、微量元素胺基酸、添加劑等可根據飼養情況,按說明書中規定使用。

3.毆鬥性

在繁殖期間公孔雀間常因爭偶而發生劇烈毆鬥,也常傷及母孔雀。

4.叫聲

公孔雀“哇—哇”聲拖腔長,叫聲似老鴉,甚不悅耳。

5.行動敏捷

腳強健,善奔,有一定高飛能力,在繁殖期間公孔雀有求偶行為並“開屏”,母孔雀也能用喙吻公孔雀的頭、臉部。

6.性成熟遲

22周齡開始性成熟。

7.壽命長

藍孔雀的壽命長約20~25年。

(二)經濟學特性

1.營養豐富

孔雀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8%左右,遠高於一般禽類、蛙類龍蝦石斑魚,含多種胺基酸,配比極佳,屬優質蛋白質,而含脂肪僅為0.8%,其中飽和脂肪酸僅占0.4%,各種微量元素如鈣、鐵、鉀含量均高於含量高於鱉、、石斑魚、穿山甲等各類動物。維生素A、E和B的含量均超過雞肝。藍孔雀肉熱量為4兆焦/100克,膽固醇少於50毫克/100克,遠低於一般禽肉和雞蛋,與蛇相當。骨鈣含量接近20%,磷為9%,鈣、磷比約為2:1,優於牛奶,與人奶比例接近,也是優質鈣源。孔雀蛋含水分65.6%,蛋白質12.1%,脂類10.5%,糖類0.9%,礦物質10.9%。

2.高檔野味

全淨膛屠宰率約為70%~80%,肉用藍孔雀肉質細膩鮮嫩,有獨特風味,用來炒片、炒絲、煲湯,其湯甘甜、微鹹,香甜濃郁可口,色、香、味俱佳,是野味中之上品。

3.藥用價值

孔雀膽是名貴的中藥。藍孔雀有滋陰清熱、平肝熄風、軟堅散結之功。其提取物的滋補功效遠遠高於龜、蛇、雞的提取物,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具有殺癌細胞的獨特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九卷中記載,“孔雀辟惡,能大毒、百毒及藥毒”。其解毒功效甚至超過穿山甲。

4.經濟效益高

孔雀肉現市售40-70元/500克,雛孔雀150元/只,種蛋100元/個,年齡在1年左右的500元/只,2年的800元/只,3年齡孔雀1000-1200元/只,每隻孔雀羽毛值380元,孔雀羽翎除供裝飾外,還可以製作羽毛畫、羽毛花等。

繁殖

孔雀是多配偶的鳥,每隻雄鳥約與五隻雌鳥生活在一起。藍孔雀的繁殖期從四月至八月。在繁殖期里雄鳥非常凶,甚至會攻擊自己鏡子裡的形象。每次產4-8枚蛋,蛋白色至乳黃色,孵卵期為28天。只有雌鳥參與孵化雛鳥的羽毛是淡棕色的,背部的顏色稍微深一些。未成年的幼年的羽毛顏色類似雌鳥。性成熟在兩至三年後。

鄰近的種

藍孔雀與同時在東南亞生活的綠孔雀是孔雀屬中唯一的兩個種。他們之間可以雜交。與生活在中非剛果太陽鳥的親緣關係遠一些。

飼養準備

孔雀場的建築、設備和用具準備

藍孔雀藍孔雀
1)地理位置:理想的孔雀場的應平坦或少有坡度,陽光充足,地勢高,排水良好,環境乾淨,周圍無其他動物及污染源,有較好的綠化。此外,場地土壤過去未被傳染病或寄生病原體所污染,,透氣性及透水性良好。場地的土壤以沙壤土或黃泥土為宜,水源清潔衛生。

2)孵化室:孵化室的總體布局和內部設計與一般孵化室相同,採用電孵。

3)育雛期:分為室內育雛和室外育雛。室內育雛20日齡前用角鐵等材料搭成架,每個架250厘米 * 200厘米,底高80厘米,內高2厘米。底及四周50厘米,用1.5厘米*1.5厘米的電焊網,其餘用膠網或魚網。室外育雛20-60日齡,欄舍面積為5米*10米,室內外各一半,室內高四米,上蓋石棉瓦,室內外均勻搭上架,供孔雀棲息。在育雛期間,可用育雛傘或火紅外線燈泡加熱。

4)年孔雀欄:大小因地制宜,室內約占整個面積的三分之一,室內外均搭上架供孔雀棲息。每100平方米,飼養孔雀20-50隻。

5)種欄:每欄飼養公孔雀一隻,母孔雀5隻,欄舍大小5米*10米,是內外各半。

6)飼養用具:餵料盆用皮焊接而成;飲水器用塑膠雞用飲水器。

技術的準備

主要靠自己從報刊雜誌進行自學,也可到本網電子刊物"孔雀技術文薈"等欄目學習,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不斷提高、豐富飼養養技術。

飼料的準備

孔雀飼料基本與家象似,飼料調配主要是粒料、動物性飼料和青綠飼料的配搭。粒料如高粱、玉米、水稻、麻籽蘇籽等混合餵給。動物性飼料是由肉末同蛋混合飼料摻在一起餵給。青綠飼料切碎在動物性飼料中餵或單獨飼餵。

防疫的準備

孔雀易患球蟲病和白痢病,必須保持圈舍衛生,及早預防,必要時應做雞新城疫苗預防接種。

引種的準備

引種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孔雀供種貨源,掌握選擇孔雀的基本知識, 因選購羽毛光滑整齊,精神活潑,腳有力,趾不彎,食慾好,反應靈敏,眼睛明亮的孔雀。

飼糧配方

藍孔雀藍孔雀
藍孔雀的飼糧有傳統的飼料和配合飼糧之分。

(一)傳統的飼料配方

混合飼料由玉米粉30%、高粱粉10%、豆餅20%、麩皮10%、大麥渣22%、魚粉4.5%、骨粉3%、鹽0.5%組成。補充飼料有骨粉、碳酸鈣、貝殼、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青綠飼料須切碎拌喂,也可單獨飼餵。粒料為常備飼料,麻子、蘇子等油料作物為冬季的補充飼料。在繁殖期、換羽期或育雛期要適當多餵一些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E以及貝殼粉、骨粉等礦物質飼料。

(二)現代飼糧配方

藍孔雀的飼糧配方(1)(單位:%)

飼料種類幼齡中齡大齡種藍孔雀玉米30386048全麥粉1010-5麩皮2.64.68.55高粱33-2豆餅25211820大豆粉18-5魚粉121088酵母5332骨粉11-2貝殼粉1122.5食鹽0.40.40.50.5。

繁育技術

繁殖期

藍孔雀藍孔雀
藍孔雀的繁殖期有強烈的季節性,一般在6~8月份。但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期往往可提前和延長,從而延長了產蛋季節。

1.發情與求偶

成年的藍孔雀,特別是公孔雀常常追逐母孔雀,並將華麗奪目的舵羽上的覆羽(200根以上)通過皮肌的收縮,高舉展開如扇狀,俗稱“開屏”,並且不斷抖動,索索作響,並可多次開屏,每次長達5~7分鐘之久,且左顧右轉,翎羽上的眼狀斑反射著光彩,引得母孔雀頻頻接近公孔雀。在群養情況下,為爭配偶常引起劇烈毆鬥,有時已發情的母孔雀被公孔雀追得無奈而致受傷。

2.交配

公母配種比例為1:3~5,母孔雀交配15天后開始產蛋,為此要在落處挖一沙坑,放好沙供其產蛋用。應有專人值班揀蛋,免發生食蛋癖或誘發抱性。

孵化

分為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兩大類。

1.自然孵化

最好利用抱性強烈的烏骨雞及土種草雞來代孵,並用醒抱藥催醒有抱性的母孔雀。一般體型小的抱雞只能每次抱孵4~6個孔雀蛋。在孵化期間,將抱雞每天上午、下午定時放出或抱出2次,進行排糞,同時供應飲水和穀粒,約15分鐘後抱回繼續孵化。孔雀的孵化期為26~28天,其中於第7、14和21天分別驗蛋。

2.人工孵化

凡孵禽的電孵機,只要將孵化盤按孔雀蛋的尺寸改制後即可孵化。按常規消毒種蛋與孵化設備。孵化工藝基本相同。

(1)溫度平面孵化器內溫度38.5~39.5℃,立體孵化機內溫度37.5~38℃。孵化室內溫度維持在24~27℃。出雛期溫度下降0.5℃,至於採取恆溫孵化(分期入孵)或變溫孵化(一次入孵)由入孵者據生產而定

(2)濕度相對濕度維持在60%~65%,出雛期最好採用70%,孵化室相對濕度保持65%~70%。

(3)翻蛋頭7天最好每隔半小時到1小時翻蛋1次,第2周1~2小時翻蛋1次,以後每3小時翻1次蛋。出雛前3天落盤後停止翻蛋。

(4)晾蛋一般不超溫可不晾蛋,中後期每天可晾蛋15~20分鐘,晾至30℃時(眼皮感覺不熱)為止。由於孔雀蛋蛋殼較厚,開頭幾天溫度與濕度不能偏低,後期通風與濕度也應高些,才能正常出雛。

落盤與出雛

(1)落盤:藍孔雀種蛋孵化至第22天,結合照蛋將孵化機仙的種蛋移入出雛盤中,此後停止翻蛋,增加水盤,提高溫度,準備出雛。落盤後要按藍孔雀種蛋孵化的溫度和溫度要求來控制溫度和溫度,即較前一孵化階段而言,溫度適當降低,而適當增加溫度,以利出雛。為保證有足夠溫度,適當增加水盤數量,保持水盤內的清潔,以利水分蒸發。

(2)出雛:發良正常地,滿26天即開始出雛形,此時應關閉出雛器內的照明燈,以利於雛藍孔雀保持安靜。藍孔雀雛出殼後,要停留至羽毛乾後及時取出,放入育雛室或箱中。撿雛過早,幼雛羽毛未乾,對環境適應性差。撿雛晚,幼雛羽毛乾後即可活動。出雛期間應晝少開照明燈,一般每隔二小時撿一次雛藍孔雀。對出殼有困難的雛藍孔雀,可對其實行人工破殼。其方法是從吸殼孔處剝離開蛋殼的1/2左右,把雛藍孔雀的頭頸拉出後放回出雛盤內繼續孵化至出雛。

種蛋的選擇

藍孔雀 藍孔雀

(1)種蛋必須從非疫區、健康而高產的優良藍孔雀群中選擇。

(2)蛋重一般為90克為宜。蛋重過小、過大的,都不宜作為種用。

(3)慢面必須潔淨,新鮮種蛋的殼面光滑,無班點、污點,具有光澤,切忌使用水落石出洗的種蛋,因為水洗的種蛋,殼面的膠質脫落,微生物容易侵入內部,蛋內水份也容易蒸發,對孵化不利。凡是畸形蛋、沙殼蛋、有裂紋暗傷的蛋都不能選作種蛋。

(4)種蛋要新鮮,一般來說,用於孵化的藍孔雀蛋以十天內產的為好,剛產出的種蛋如不立即進行孵化,可放於清潔容器內,置於溫度15-16攝氏度、相對溫度70-80%的環境中保存,保存期限一周。

(5)燈光照蛋時,如發現散黃、蛋黃表面有血絲、蛋內容物變黑、氣室歪斜或血肉斑等的蛋都不能作種蛋。農家養殖時,要利用透光照蛋,以驗證可否作為種蛋利用。也可利用密閒木箱自製照蛋機照蛋。

種蛋的消毒

藍孔雀蛋藍孔雀蛋

種蛋消毒一般分二次進行第一次是在蛋產出後三十分鐘內進行第二次是在孵化前進行。

(1)福馬林熏蒸消毒法;按每立方米容積用福馬林業30毫升、高錳酸鉀15克的量準備藥物。將稱量好的高錳酸鉀預先放在一個瓷容器內,容器大小應為福馬林用量的十倍以上,然後按用量加入福馬林,兩種藥物混合後即揮發出甲醛氣體,密閉熏蒸20-30分鐘。消毒完畢後。消毒完畢後,打開通風孔,讓甲醛氣徹底消散。種蛋一旦入孵切忌甲醛熏蒸消毒,自野外採集的種蛋也不要用甲醛熏蒸消毒。農家少量孔雀蛋消毒,可在書桌櫃中進行。

(2)福馬林浸泡消毒法:將福馬林配成1。5%的溶液,種蛋在其中浸泡2-3分鐘,取出瀝乾即可入孵。要注意溶液溫度應保持在40攝氏度左右。

(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法:將高錳酸力爭上遊配成0。01%-0。05%的水溶液置於大盆內,將種蛋放入盆內浸泡2-3分鐘,並洗去污物,取出晾乾即可。

(4)碘溶液消毒法:將種蛋放在40攝氏度0。1%的碘溶液內,浸泡約一分鐘,洗耳恭聽去污物,也可殺死蛋殼上的雜菌和白痢桿菌。經過多次浸泡種蛋的碘液,濃度逐漸降低,應增加新液或延長浸泡時間,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5)新潔爾滅溶液浸泡消毒法:新潔爾滅為淡黃色膠狀液體,易溶於水。用0。2%的新潔爾滅溫水溶液浸泡種蛋1-2分鐘,撈出瀝乾。也可將0。2%的新潔爾滅溫水溶液裝在噴霧器內直接噴灑在種蛋表面,經5-10分鐘即達到消毒目的。使用機關報潔爾滅,切忌將肥皂、碘、高錳酸鉀、升汞和鹼等物質摻入,以免藥液失效。

(6)過氧乙酸消毒法;過氧乙酸又稱為醋酸,為強氧化劑,性質不穩定,高嘗試溶液遇熱易爆炸,濃度20%以下溶液則無此危險,故市售製品多為20%溶液。其稀釋液只能保持藥效3-7天,故應現用現配,過氧乙酸殺菌作用快而強,對細菌,病毒、黴菌和芽胞均有效。消毒時可用0。01%-0。04%的過氧乙酸溶液浸泡種蛋3-5分鐘,取出晾乾後入孵。

(7)土黴素消毒法:將0。5克鹽酸土黴素溶解於一升的水中製成消毒液,浸泡種蛋15分鐘。該方法對防治藍孔雀白痢病和支原體病效果顯著,但對病毒無效。

(8)二氧化氯液消毒法:將二氧化氯配成都80-100毫克/千克的溫水溶液,用噴霧器噴灑在種蛋表面即可。該方法不僅不破壞蛋殼的保護膜,且對減少蛋殼及蛋內的細菌數量效果較好。

(9)紫外線消毒法:安裝40瓦紅外線燈管,距離面約一米高,經照射10-15分鐘後,即可達到消毒的目的。

疾病防治

藍孔雀有相當強的適應性與抗病力,但在環境條件與飼養管理欠理想時,也容易患白痢病、禽霍亂、球蟲病、蟯蟲病。有些地區還發生過雞新城疫、禽痘、馬立克氏病等。由於缺乏嚴格規範的免疫程式,很多是套用雞的免疫程式,因此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平時要定期搞好清潔衛生,投餵驅蟲藥物,有條件測定孔雀體內抗體後再進行免疫工作。

某會所售紅燒孔雀引不解,藍孔雀其實可食用

媒體報導某會所售賣紅燒孔雀,每份1680元,引起網友關注。其實藍孔雀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經申請後可以人工養殖、用於商業經營。藍孔雀有山珍美味之稱,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血和糞便都具有藥用價值。而綠孔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可私自飼養、買賣。

棲息環境

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開闊稀疏草原或有灌木叢、竹叢的開闊地帶,從平原地帶到高山地帶的森林、灌叢中。喜歡在靠近溪流處生活。一雄多雌集小群活動。晚上則棲息在高枝上。

生活習性

不善遠距離飛翔,雙腿卻十分強健,奔走如馳。性機警。鳴叫聲非常洪亮。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蟲、蜥蜴等小動物為食。
1.集群性強:在野生或家養下,自然選擇配偶,即一雄多雌(1:3~5),家庭式活動,在一定活動範圍內,集體採食與棲息,極少個別活動者,一旦丟失一隻會吵鬧不休,對另群的個體不予採納
2.雜食性: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也吃蝗蟲、蟋蟀、蛾、白蟻、蛙、蜥蜴等動物。在圈養情況下以玉米、小麥、糠麩、高梁、大豆及大豆餅和種青草為主,再加上魚粉、骨粉、食鹽、砂礫、多維素、微量元素、胺基酸、添加劑等可根據飼養情況。喜歡吃梨、黃泡等果實,也吃稻穀、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還食用一些昆蟲如蟋蟀、蝗蟲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動物。孔雀的動物性食物主要以白蟻為主。
3.活動:雙翼不發達,不善飛行,而腳強壯有力,善疾走奔跑,在逃竄時多為大步飛奔,覓食一般在清晨和黃昏,清晨來到溪邊喝水、邊清洗羽毛,然後一起去樹林中覓食,炎熱的正午則在蔭涼的林中休息,黃昏再次採食。晚間則飛上樹枝休息。行動敏捷,腳強健,善奔,有一定高飛能力,在繁殖期間公孔雀有求偶行為並“開屏”,母孔雀也能用喙吻公孔雀的頭、臉部。
4.毆鬥性:在繁殖期間公孔雀間常因爭偶而發生劇烈毆鬥,也常傷及母孔雀。
5.叫聲:藍孔雀公孔雀“哇—哇”聲拖腔長,叫聲似老鴉,甚不悅耳。
6.生長周期:性成熟遲,22周齡開始性成熟。壽命長,藍孔雀的壽命長約20~25年。[2]

分布範圍

藍孔雀分布圖[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伊朗、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引進澳大利亞、巴哈馬、紐西蘭、新加坡、美國(夏威夷)。
5繁殖方式編輯
繁殖期為6~12月。營巢於灌叢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時雄鳥的羽毛特別綺麗。常見數隻雄鳥追隨於雌鳥周圍,並把艷麗奪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開如扇狀,不斷抖動,並相互摩擦而發生“沙—沙”的音響。雄鳥為爭雌還發生格鬥。巢營於郁密的灌木叢、竹藪等的高草叢間。巢異常簡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窩,並襯以雜草、枯枝、落葉、殘羽等。雌鳥每隔一日產一卵,多在黎明產下。卵每產4~8枚,一般為5~6枚。卵呈鈍卵圓形,殼厚而堅實,並微有光澤;呈乳白,棕或乳黃色,不具斑點
孵卵由雌鳥承擔,經28~30日才孵出雛鳥,雛鳥有隱蔽於雌鳥尾下的習性。生長緩慢,第一年的幼鳥與雌鳥略同,而雄性幼鳥的頸部則色彩較鮮艷。第二年的幼鳥與同性別的成鳥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臉上裸露部呈藍色和黃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時雄性幼鳥具有完全成長的尾屏

棲息環境

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開闊稀疏草原或有灌木叢、竹叢的開闊地帶,從平原地帶到高山地帶的森林、灌叢中。喜歡在靠近溪流處生活。一雄多雌集小群活動。晚上則棲息在高枝上。

生活習性

不善遠距離飛翔,雙腿卻十分強健,奔走如馳。性機警。鳴叫聲非常洪亮。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蟲、蜥蜴等小動物為食。
1.集群性強:在野生或家養下,自然選擇配偶,即一雄多雌(1:3~5),家庭式活動,在一定活動範圍內,集體採食與棲息,極少個別活動者,一旦丟失一隻會吵鬧不休,對另群的個體不予採納。
2.雜食性:以植物性飼料為主,也吃蝗蟲、蟋蟀、蛾、白蟻、蛙、蜥蜴等動物。在圈養情況下以玉米、小麥、糠麩、高梁、大豆及大豆餅和種青草為主,再加上魚粉、骨粉、食鹽、砂礫、多維素、微量元素、胺基酸、添加劑等可根據飼養情況。喜歡吃梨、黃泡等果實,也吃稻穀、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還食用一些昆蟲如蟋蟀、蝗蟲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動物。孔雀的動物性食物主要以白蟻為主。
3.活動:雙翼不發達,不善飛行,而腳強壯有力,善疾走奔跑,在逃竄時多為大步飛奔,覓食一般在清晨和黃昏,清晨來到溪邊喝水、邊清洗羽毛,然後一起去樹林中覓食,炎熱的正午則在蔭涼的林中休息,黃昏再次採食。晚間則飛上樹枝休息。行動敏捷,腳強健,善奔,有一定高飛能力,在繁殖期間公孔雀有求偶行為並“開屏”,母孔雀也能用喙吻公孔雀的頭、臉部。
4.毆鬥性:在繁殖期間公孔雀間常因爭偶而發生劇烈毆鬥,也常傷及母孔雀
5.叫聲:藍孔雀公孔雀“哇—哇”聲拖腔長,叫聲似老鴉,甚不悅耳。
6.生長周期:性成熟遲,22周齡開始性成熟。壽命長,藍孔雀的壽命長約20~25年。

分布範圍

藍孔雀分布圖[5]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伊朗、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引進澳大利亞、巴哈馬、紐西蘭、新加坡、美國(夏威夷)。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6~12月。營巢於灌叢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時雄鳥的羽毛特別綺麗。常見數隻雄鳥追隨於雌鳥周圍,並把艷麗奪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開如扇狀,不斷抖動,並相互摩擦而發生“沙—沙”的音響。雄鳥為爭雌還發生格鬥。巢營於郁密的灌木叢、竹藪等的高草叢間。巢異常簡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窩,並襯以雜草、枯枝、落葉、殘羽等。雌鳥每隔一日產一卵,多在黎明產下。卵每產4~8枚,一般為5~6枚。卵呈鈍卵圓形,殼厚而堅實,並微有光澤;呈乳白,棕或乳黃色,不具斑點
孵卵由雌鳥承擔,經28~30日才孵出雛鳥,雛鳥有隱蔽於雌鳥尾下的習性。生長緩慢,第一年的幼鳥與雌鳥略同,而雄性幼鳥的頸部則色彩較鮮艷。第二年的幼鳥與同性別的成鳥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臉上裸露部呈藍色和黃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時雄性幼鳥具有完全成長的尾屏。

盤點世界各國確定的國鳥

1960年,國際鳥類保護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建議每個國家都確定自己的“國鳥”。紅胸鴝(英國);白鸛(德國);綠雉(日本);藍孔雀(印度);綠孔雀(緬甸);戴菊鶯(盧森堡);紅隼(比利時);百舌鳥(瑞典);矛隼(冰島);河烏(挪威);鳳尾綠咬鵑(瓜地馬拉);蜂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極樂鳥(巴布亞新幾布亞);藍鶴(南非);黑尾原雞(斯里蘭卡);幾維鳥(紐西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