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897年農曆九月十三日生於歙縣溪頭鎮藍田村。6歲就讀於藍田村私立正誼國小。因祖輩常在浙江衢州經商,故稍後沒幾年,舉家遷往衢州城關(今柯城區)。1909年葉元龍考入衢州中學,民國4年(1915)以第一名成績考取上海大同大學,自費留學美、英、法三國,獲美國斯康星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該校“金鑰”獎。
生平簡歷
民國16年回國,歷任南京大學教務長,金陵大學、上海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上海商科大學等校經濟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教務處長兼法學院經濟系副教授。
民國21年4月調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9月兼任財政廳長。支持陶行知手腦並用的教育思想,在省立第四女子中學試辦職業訓練班,特別關注家鄉教育事業,曾派嚴永濟、胡沙白到歙縣主持教育工作,發展國民國小。
民國22年5月任暨南大學經濟系主任兼教授、商學院院長。
民國24年4月任貴州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財政廳長。後任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重慶行營第二廳中將廳長。
民國18年(1929年)和24年(1935 年)先後兩次保釋同族人左聯成員共產黨員葉以群(左聯東京分盟發起人之一,後任左聯組織部長)。
民國26年任西安行營第二廳廳長時,曾面見周恩來,對共產黨人提出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十分讚賞。
民國27年5月任重慶大學校長,聘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任該校商學院院長,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教授;邀請陶行知、郭沫若、鄧穎超等人到校講演,堅決反對訓導處開除思想進步學生。馬寅初曾因大罵孔祥熙大發國難財而觸怒蔣家王朝,被監禁上饒鉛山鵝湖。葉元龍辭職後專程去鵝湖看望馬氏。
民國31年8月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
民國34年10月任全國善後救濟總署安徽分署署長兼安徽學院院長、上海中孚銀行名譽董事長,在此期間曾在合肥、蕪湖建立難民疏遣站,提供食宿、車船票及少量資金;以工代賑,修復無為縣江堤和淮河缺口;設立巡回醫療隊,免費治病;先後設立歙縣徽州醫院、蚌埠工人醫院;受韋愨(原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江蘇淮陰解放區負責人)的信託,將安徽救濟分署的麵粉、藥品、毛毯等物資,以國際救援組織名義,在船隊上掛聯合國旗,運到泗縣解放區,用以救濟皖東北難民。
民國37年當選國大代表。建國後任大同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
1952年調上海財經學院任教。後調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著作
著有《馬歇爾價值學說批判》、《現代經濟思想》、《中國財政》、《蘇聯的經濟貿易》及《馬寅初先生被扣經過》等書稿。
重慶大學相關
葉元龍作為重慶大學第三任校長,1938年10月-1941年7月在任。
胡庶華辭職後,葉元龍教授接替了重大校長職位,一到任,馬上抓了兩件大事。一件是“重慶沙坪文化區自治委員會”的改組活動,一件是重慶大學省立申改國立的促進工作。
1939年1月30日,重慶大學會議廳舉行了“重慶沙坪文化區自治委員會”改組擴大會。這次會議由葉元龍派出的代表沈重宇主持,認真討論了新的組織草案,並擴大改組,重新將該會定名為“巴縣沙坪文化區社會事業促進會”。選出葉元龍、王韜甫(巴縣縣長)、羅家倫(中央大學校長)、周越浩(金城銀行沙坪壩辦事處主任)、潘仰山(豫豐紗廠經理)為該委員會的常務委員,葉元龍為主任委員、王韜甫為副主任委員。
在抗戰烽火中,重慶大學積極投入宣傳的洪流,為民眾覺醒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努力。在日寇重壓下,國民黨二號人物、國民參政會議長汪精衛漢奸集團叛國投敵,賣身求榮,葉元龍校長率全校教職員工發出《闡明國是聲討漢奸》的電文,對其賣國行為作了深刻揭露和無情抨擊。電文指出,“立國之本,在於文化與教育。……今日誓死抗戰之意識植基於此,將來無窮建國之大業,亦植基於此”。當時,沙磁地區各界紛紛舉行以“討逆鋤奸”為主旨的活動,馮玉祥將軍倡導發起“捐款建墓鑄逆”運動。重慶大學師生熱烈回響,走上街頭,向民眾散發討汪傳單。
當時教育部久有大學國立的規定,而且數年之間,東北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等皆先後改為國立,省立大學所剩無幾。宣言呼籲政府公鑒,改重慶大學為國立,以獲發展之規模,以應抗建之需求。然而,宣言遞送國民政府最高當局蔣介石手中,答覆是“應暫緩議”,便擱了下來。直到1942年12月29日,行政院才通過將重慶大學改為國立。
他在重慶大學當校長期間,聘請了多位著名學者。工學院院長由著名無線電專家馮簡擔任,理學院院長由著名數學家何魯擔任,商學院院長由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擔任。延聘任教的著名學者有:潘序倫、柯召、李四光、段調元、俞建章、朱森、毛鶴年、丁洪範、朱祖晦、柱國璋、張聖奘、傅麗夫、劉覺民、羅蜇潭、葉謙吉……
逸事
葉元龍一心在學問上,對政治既不精通,也沒興趣。解放前,他當過中央大學的經濟系主任、教務長,重慶大學校長,被授予中將文職軍銜,可是自己怎樣加入了國民黨,怎樣被選為“國大”代表,一直也沒有弄清楚。蔣介石對他很客氣,當面對他說,“葉校長可以隨時來找我,有什麼事,可以直接跟我說。時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的馬寅初對國民黨官僚集團抗戰期間侵吞民脂民膏、大發“國難財”非常氣憤,經常罵蔣介石。”有一次,蔣介石生氣地問葉元龍:“馬寅初為什麼要罵我?”葉元龍有心保護馬寅初,裝佯道:“不會吧,馬寅初怎么會罵委員長呢?”蔣介石固執地說:“他就是在外麵點名罵我!你下次把他帶來見我。”葉元龍感到為難,他知道把馬寅初帶到蔣介石這裡,無疑是羊入虎口,於是一直拖著。後來蔣介石找葉元龍談事,葉元龍只得硬著頭皮去,在門口遇上蔣介石的一位秘書,曾經在中央大學讀書,是葉元龍的學生輩,他問怎么沒帶馬寅初來,葉元龍嘆了一番苦經。師生倆正嘀咕著,蔣介石從裡間踱出來,問:葉校長來了怎么不進屋呀?馬寅初呢?葉元龍急中生智答:“馬寅初不敢來見你。”這算是給蔣介石一個台階了,蔣聽後,嘿嘿一笑。
雖然有葉元龍的保護,馬寅初後來還是給蔣介石軟禁了。馬寅初出事後,葉元龍提出辭職,一直沒有下文。實在沒有辦法,葉元龍就寫信給蔣介石,以年邁老母身體不好需要服侍陪伴為由,重申去意,這才獲得批准。大力提倡“孝道”的蔣介石還特批了一筆盤緾。
解放前夕,葉元龍沒有去台灣,是周恩來委託陳雲留住了他。共產黨對葉元龍有好感,固然有馬寅初的原因,還由於他在白色恐怖期間營救過兩位共產黨人:一位是文藝理論家葉以群,後來在上海文學界擔任領導工作;另一位是沙文漢,解放後出任浙江省省長。但葉元龍無意將這些作為政治資本。馬寅初每次來上海,總和葉元龍見面,談的都是學術。不拉關係,是葉元龍的做人準則。
在朋友中,葉元龍先生的學問和人品是有口皆碑的。沈尹默是葉元龍的詩友,他曾表示,我的字要靠葉元龍的詩傳世,葉元龍的詩要靠我的字傳世。可惜世事紛亂,他們二位的合璧之作已無從尋覓了。
寫詩,吟唱,是葉元龍的喜好,也是他的生活方式。1967年,他病情加重,自知來日無多,問孩子:樹欲靜而風不止,下面一句是什麼?孩子答不上來,他就告訴:子欲養而親不在。看到窗外綠意正濃,他會念出兩句唐詩:兩個黃鶯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向人世告別,他可以這樣清雅。葉元龍先生風光過,他從前當過安徽省教育廳長、財政廳長、善後救濟總署安徽分署署長,都是可以發財的機會,他卻沒有闊起來。當中孚銀行董事長時,他在上海唐山路保定路口住一幢花園洋房,裡面有水池,解放後上交國家,住進了歐陽路祥德路274弄上海財經學院的教工宿舍。葉元龍一向認為,人各有志,但品有高下,即所謂“一日短長爭俗士,百年韜略屬雄才”。他的下面兩句詩:“澗底孤松稀見日,山頭小草最先春”最能體現他對待世事的一種超然的意境,怎樣做學問,怎樣做學者,都可以從中玩味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