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共產黨

菲律賓共產黨

菲律賓共產黨(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簡稱菲共,成立於1930年11月7日。前身是菲律賓無產者同盟。克里桑托·伊凡赫利斯塔為首任總書記。1931年召開首任黨代會,兩年後被美國當局取締。之後一直處於地下狀態。1938年獲得合法地位,與菲律賓社會黨合併。日據時期曾進行游擊戰,日本投降後一些人開始走和平鬥爭路線。1948年遭菲當局圍剿。2年後又繼續走回武裝路線。1957年被取締。1968年馬列派成立新菲共。

基本信息

簡介

菲律賓共產黨菲律賓共產黨

菲律賓共產黨(英語:CommunistPartyofthePhilippines)簡稱菲共,菲律賓無產階級政黨,是當前(截止2012年)世界少數仍堅持暴力革命與武裝鬥爭的影響較大的共產黨之一。

該黨成立於1930年,1967年由於路線分歧發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遜的主持下進行改組重建,持反對意見的原黨組織成員成為菲律賓共產黨-1930(PartidoKomunistangPilipinas-1930),此後何塞·西遜的派別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

該黨依照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開展廣泛的人民戰爭,通過武裝鬥爭和暴力革命的方式,首先進行全國的民主主義革命,隨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人民革命政府。

菲共建立了獨立武裝力量-新人民軍與統一戰線組織-全國民主陣線。該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反對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並將毛澤東思想形容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的最高形式”。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舉行談判。新人民軍現有約5000人。

建立與發展

菲律賓共產黨武裝部隊--新人民軍菲律賓共產黨武裝部隊--新人民軍

菲律賓共產黨是菲律賓最早的共產主義政黨,成立於1930年11月7日(當天恰為蘇俄十月革命勝利紀念日)。前身是1920年代建立的菲律賓進步工人黨,最早的領導人為克里桑托·埃萬赫利斯塔。

1932年10月26日,美國菲律賓殖民政府宣布菲共為非法組織,菲共被迫轉入地下。

1935年,菲律賓共產黨受邀加入共產國際

1937年,在世界法西斯力量發展的大背景下,菲共被重新合法化。

1938年菲律賓社會黨(1932年成立)併入菲共;

1940年,菲共加入人民陣線並參加大選,在呂宋島地區獲得不錯的成績,共掌握了6個市長職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律賓日本占領。菲共組織“菲律賓抗日人民軍”與日本法西斯主義作戰,菲共在反抗日本侵略的過程中力量不斷壯大;

1946年,它在總統選舉中加入民主聯盟參選。菲共的不斷壯大威脅到了美國及其扶植的菲律賓政府的利益,政府開始打壓菲律賓共產黨,菲律賓工人運動遭到沉重打擊;

1948年,菲共決定進行武裝鬥爭,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同時被政府禁止活動

武裝鬥爭失利

1950年,菲共軍事組織“菲律賓人民解放軍”成立,兵力有1萬人。當年10月,包括菲共總書記何塞·拉瓦在內的黨的最高領導層悉數被捕。在接下來幾年,菲共武裝力量損失慘重。

1954年,菲共不得不停止武裝鬥爭,轉入和平活動,並尋求重建黨組織。

分裂

1968年,何塞·瑪麗亞·西遜宣布重建菲律賓共產黨,並且改變其親蘇傾向,轉向受毛主義指導。原有的菲共領導幹部繼續執行親蘇路線,但其影響力遠不如重建的菲共。馬科斯總統上台以後,原菲共作為政府的支持者受到了保護。目前,原菲共領導人為佩德羅·巴吉薩,黨刊《共產主義》,區別於重建的菲共,原菲共採取PKP-1930的名稱。

重建政黨

菲律賓共產黨武裝部隊--新人民軍菲律賓共產黨武裝部隊--新人民軍

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PartyofthePhilippines)1968年12月建立,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鬥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該黨及其組織長期以來被政府宣布為非法,總書記何塞·西遜長期流亡荷蘭。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菲共內部矛盾不斷加深,1992年形成“抵制派”(列寧主義)和“效忠派”(親西遜派)。前者另成立菲律賓工人革命黨。

1994年,從新人民軍分裂出來的“亞歷斯·文加瑤派旅”與“抵制派”聯合。但西遜仍代表菲共主流。目前(截止2012年),菲共的黨部位於荷蘭城市烏得勒支。

新人民軍

1969年3月菲共在中呂宋建立了軍事組織——新人民軍。

1999年,新人民軍兵力約9400多人。

2008年1月,菲律賓國民警察領導人阿韋利諾·拉松稱,截至2007年,新人民軍力量已經只剩5700餘人,為20年來的最低點。目前,新人民軍約有5000人。

和平進程

菲律賓共產黨武裝部隊--新人民軍菲律賓共產黨武裝部隊--新人民軍

1986年8月,由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與阿基諾政府舉行和談,11月達成停火協定。

1987年2月協定到期後,雙方重開戰火。拉莫斯政府成立後,1992年9月,雙方在荷蘭海牙舉行了探索性會談。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接觸,時談時戰。

1997年,菲共和菲政府在荷蘭重開和談。

1999年5月,菲共因菲參議院批准《菲美訪問部隊協定》單方面終止和談進程,菲政府轉而使和談地方化,同時繼續對流亡海外的菲共主流派領導人敞開談判大門。6月,菲總統發布政令,建立“全國和平論壇”,負責解決和談有關問題,制訂與和平進程有關的改革措施,下設“地方和平論壇”,在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負責建立政府與菲共地方組織間的聯繫。

“9·11事件”後,菲政府對新人民軍採取了強硬措施,包括軍事打擊。

2002年,菲政府將新人民軍宣布為恐怖組織,並促使美國和歐盟也將新人民軍列為國際恐怖組織,凍結其海外資產。菲共與政府關係破裂,雙方和談停頓。

2007年9月5日,阿羅約總統簽署赦免令,赦免菲共當中沒有嚴重犯罪的黨員和新人民軍成員。

2011年2月,政府與菲共重啟和談,雙方商定未來18個月達成全面和解。政府不再視菲共為恐怖組織。

2012年,中國菲律賓黃岩島的矛盾衝突持續升級。菲律賓共產黨發出呼籲,要求中國“緊急剎車”,並從菲律賓領土上撤走船隻,停止派遣更多準軍事船隻到爭議海域“欺凌他國”。

2012年12月26日,菲律賓軍方宣稱,他們捉拿到了一名名叫門德瑞茲的菲共反叛武裝“新人民軍”首要分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