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
1920年代,菲國農民與農村問題嚴重,共產勢力應運而生。問題最嚴重的呂宋中部,就是共產勢力最強的地區。
1930年,塔魯克(Luis Taruc)與拉拔(Jose Lava)成立了親莫斯科的菲律賓共產黨(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PKP)。
第二次世界大戰菲律賓抗日戰爭中,菲律賓共產黨於1942年組織了“虎克軍”(Hukbo ng Bayan Laban sa mga Hapon,直譯為抗日人民軍)以游擊戰對抗日本。大戰後,菲共於1945年成立了人民解放軍(Hukbong Mapagpalaya ng Bayan,HMB),也可簡稱虎克軍,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例如人民戰爭),以建立新政府為目標,運用游擊戰與政治手段打擊菲律賓政府,勢力迅速擴大。
1950年代,當時之國防部長(1953年成為總統)麥格塞塞有效的鎮壓綏靖虎克軍。麥格塞塞了解虎克軍支持者背後之社會困境,所以設法提高國軍素質,一方面與虎克軍作戰,一方面設法改善軍民關係,為政府拉攏鄉村與虎克軍較外圍的士兵。虎克軍逐漸失去武力與民眾基礎,1954年,舊一代領袖包括塔魯克與拉拔都投降被捕。麥格塞塞並且將一些虎克軍士兵“安置”到南部棉蘭老島等地。如此雖然維持當時的安定,卻也造成當地摩洛人的問題。
發展
中蘇交惡後,菲律賓共產黨也分裂了。菲共新一代領袖施順,在1968年另立親北京的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CPP)。1969年,施順重整虎克軍,成立新人民軍,同樣以毛澤東思想為基礎,進行游擊戰以追求“新民主”。勢力逐漸再次壯大。
在1970年代新人民軍出現兩大轉變:
一是當時中國在鄧小平實用政策下不再“輸出革命”,新人民軍立場因而由親中轉向菲律賓民族主義。
二是馬可仕總統執政後,以左派人士威脅國家為由宣布戒嚴。期間馬可仕縱容親信貪腐,引起廣大不滿,新人民軍勢力因而迅速擴張。
新人民軍在政府無法控制的地方收稅治理,並且與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合作。政治上則以民族主義為立場,反對日本投資、以經濟為由排斥華裔菲律賓人、並且反對美國干涉。
和談
在1985大選中,菲律賓共產黨透過小黨巴揚(Bayan)參選,政見是要求美軍撤出菲律賓與土地改革。1986年,馬可仕下台,柯拉蓉當選總統。柯拉蓉總統任內曾和菲律賓共產党進行和談,但共產黨要求的停止美國軍事與經濟援助以及土地改革,與柯拉蓉政府利益衝突太大。
另方面,菲律賓國軍部分軍官因為強烈反對和談與其他原因,於1987年8月28日發動兵變。兵變雖未成功,但對共和談因此停止。在此期間,新人民軍也開始攻擊美軍。
2001年的九一一襲擊事件後,美國加強反恐政策,將新人民軍列為恐怖組織。新人民軍與菲律賓國軍衝突一直不間斷,同時艾若育政府也一直在歐洲與新人民軍、菲律賓共產黨代表進行斷斷續續的和平談判 。
襲擊活動
2012年
2012年4月25日,菲政府軍在北部伊富高省遭到反政府武裝“新人民軍”伏擊,造成包括一名軍官在內的11名官兵和一名平民死亡、2名士兵受傷。2012年12月25日,菲律賓軍方宣稱,他們捉拿到了一名名叫門德瑞茲的菲共反叛武裝“新人民軍”首要分子 。
2013年
2013年5月27日,菲律賓警方發言人說,一支菲警察特種部隊當天在北部卡加延省遭到反政府武裝“新人民軍”伏擊,造成7人死亡,8人受傷。
卡加延省警方發言人塞薩爾·奧爾拉內說,當地時間上午8時30分左右,這支警察特種部隊在一個名叫卡塔拉坦的村莊遭到約30名反政府武裝成員襲擊,7名特種部隊成員當場被地雷炸死。鑒於反政府武裝占據有利地形,警察特種部隊遇襲後被迫撤離。8名在襲擊中受傷的特種部隊成員已被送往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