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氏族制度時期
十四世紀之前,菲律賓群島上未形成國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據《吳時外國記》記載,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公元226年,東吳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抵達過越南、高棉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
蘇祿蘇丹國建立
1390年,蘇門答臘島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蘇祿蘇丹國。國境位於今菲律賓南部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西端的蘇祿群島,還有巴西蘭省、塔維塔維省中間,巴拉望島、婆羅洲北部及其他環蘇祿海周圍的群島。首都位於和樂。
1417年,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領家眷一行340人組成友好使團,前往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受到明永樂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歸國至山東德州,東王巴都葛叭哈喇因病醫治無效,遺命留葬中國。明成祖派禮部郎中陳士啟前往祭奠,以國王禮節將扒哈剌葬於德州,並賜諡號“恭定”。安葬扒哈剌後,西王、峒王一行辭別歸國,而東王一家除長子都馬含回國嗣位外,其餘家屬包括王妃葛本寧、叭都葛蘇性,次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剌等10人留德州守墓。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西班牙統治時期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
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占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726年,蘇祿國王再次遣使到清廷朝貢。
1851年,西班牙侵占和樂島,清朝與藩屬國蘇祿王國的交往中斷。
美國殖民統治時期
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
1935年3月24日,建立菲律賓自治邦。
菲律賓共和國時期
日軍於1942年1月2日占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隨後,日本人成立了一個獨立準備委員會負責起草憲法。
1943年10月14日,日本占領軍扶植勞威爾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獨立建國時期
1946年7月4日,美國同意菲律賓獨立。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
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
1971年,斐迪南·馬科斯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
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
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拉莫斯勝選,科拉松·阿基諾和平轉移政權。
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
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醜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夫人繼任。
2010年6月9日,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
2010年6月30日,菲律賓當選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在首都馬尼拉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018年7月3日,菲律賓修憲諮詢委員會22名法官全票通過《聯邦憲法草案》最終版本,為菲律賓劃分為18個聯邦區掃清障礙。《聯邦憲法草案》提議將菲律賓政體改為聯邦制,地方將有更大的自治權,但仍會保留總統及副總統職位。通過後的草案版本將於9日之前提交給菲總統杜特爾特,再由他提交國會批准。目前草案的詳細內容及過渡條款暫未被公開。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總面積為29.97萬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占菲律賓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地形地貌
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呂宋島東南的馬榮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棉蘭老島東南部的阿波火山海拔2954米,為境內最高峰。各島之間為淺海,多珊瑚礁。菲律賓群島兩側為深海,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的菲律賓海溝,最深達10479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區之一。
氣候特徵
菲律賓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颱風多。年平均氣溫約27℃,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2000-3000毫米之間。群島西部有旱季(11-次年4月)和雨季(5-10月)之分,東部海岸終年有雨,並以冬雨最多。南部地區也終年多雨,無明顯旱、雨季之分。東部的太平洋面是颱風發源地,每年6-11月多颱風。
水系分布
菲律賓境內河流均較短小。呂宋島最大河流卡加延河,長350千米;棉蘭老島以棉蘭老河和阿古桑河較大。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菲律賓境內野生植物有近萬種,其中高等植物有2500餘種。主要有松柏、竹子、龍腦香、紅樹、松樹等。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菲律賓有570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其中龍腦香為38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66.6%;苔蘚樹林為1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19.3%;亞樹種樹林為5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8.8%;松樹為2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3.5%;紅樹屬樹林為10萬公頃,占森林面積的約1.7%。菲律賓境內野生動物以哺乳類為主,多達200種,大部分為翼手目與食蟲目;鳥類約有750多種。主要有野水牛、眼鏡猴、鼠鹿、刺蝟、老鼠、食猴鷹等。
礦產資源
菲律賓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菲律賓共劃分為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三大部分。共設有首都地區、科迪勒拉行政區和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以及伊羅戈區、卡加延谷區、中呂宋區、南塔加羅格區、比克爾區、西維薩亞區、中維薩亞區、東維薩亞區、西棉蘭老區、北棉蘭老區、南棉蘭老區、中棉蘭老區和卡拉加區等13個地區。下設73個省,2個分省和60個市。
國家象徵
國旗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國歌
菲律賓國歌是《菲律賓民族進行曲》。歌詞作者為何塞·帕爾馬。1898年美國侵略軍侵占馬尼拉後,菲律賓人民在抗戰派領袖阿·馬比尼和安·盧納將軍的領導下繼續英勇抗戰。何塞·帕爾馬在盧納將軍創辦的《獨立報》報社當記者,親身經歷了中呂宋激烈的抗美戰爭。他於1899年利用原菲律賓鋼琴師和作曲家胡連·菲利佩於1898年6月譜成的《馬達洛菲律賓進行曲》的曲調,以西班牙文填詞,成為菲律賓國歌。
人口民族
總人口:1億100萬(2015年7月)。馬來族占全國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少數民族及外來後裔有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約85%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菲政府1960年初次普查人口時,菲律賓僅有人口2700萬左右。其後,菲律賓人口大體每10年增長1000萬。近30年來,雖然人口增長率有所下降,但由於人口基數增大,人口數量的增長反而加快。從1990年至2008年的近20年裡,菲人口增長了2800萬,增幅達45%。
2014年7月27日凌晨,菲律賓全國總人口突破1億大關,成為世界上第12個人口過億的國家。
菲律賓人口委員會報告稱,菲律賓人口增長率為2.04%,雖然低於20世紀80年代的2.36%,但仍高居亞洲第一位。菲律賓人有8成以上是天主教徒,在教會的“支持生命”立場下,生育衛生法在菲律賓國會懸置了15年遲遲未能過關,多數民眾也相信子女是上天的禮物,順其自然,不使用人工避孕用品。
菲律賓人口委員會調查顯示,菲總生育率為3.2人,意味著一對夫婦平均有3到4名子女。但調查也指出,大部分人丁眾多的家庭來自貧窮階層,而富有的民眾反而平均只有2到3名子女。
政治
政體
菲律賓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2010年阿基諾三世就任總統,主張打擊腐敗,建立公正的司法體系,發展農業,推進土地改革,同南部“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分離組織進行全面和談,促進國家團結和民族和解。截至2014年9月,內閣成員32名:副總統傑喬馬·比奈(JejomarBINAY),文官長帕奎托·奧喬亞(PaquitoOCHOAJr.),外交部長阿爾韋特·德爾羅薩里奧(AlbertDelROSARIO),財政部長塞薩爾·普利斯馬(CesarPURISIMA),法務部長萊拉·德利瑪(LeiladeLIMA),農業部長普羅塞索·阿爾卡拉(ProcesoALCALA),國防部長伯爾泰勒·加斯明(VoltaireGazmin),貿易與工業部長格里高利·多明戈(GregoryDOMINGO),公共工程與公路部長羅傑里奧·辛松(RogelioSINGSON),教育部長阿明·路易斯特羅(ArminLUISTRO),勞工與就業部長羅薩琳達·巴爾多茲(RosalindaBALDOZ),預算與管理部長佛羅倫西奧·阿巴德(FlorencioABAD),衛生部長恩里克·奧納(EnriqueONA),土地改革部長維吉里奧·德洛斯雷耶斯(VirgiliodelosREYES),內務與地方政務部長曼努埃爾·羅哈斯二世(ManuelROXASII),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長雷蒙·帕耶(RamonPAJE),交通與通訊部長約瑟夫·埃米利奧·阿巴亞(JosephEmilioA.ABAYA),社會福利部長科拉松·索里曼(CorazonSOLIMAN),科技部長馬里奧·蒙特赫(MarioMONTEJO),旅遊部長拉蒙·吉米內斯(RamonJIMENEZ),能源部長卡洛斯·耶利哥·佩特拉(CarlosJerichoL.PETILLA),新聞部長兼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EdwinLACIERDA),國家經濟發展署署長阿森尼奧·巴李薩坎(ArsenioM.BALISACAN),新聞部長拉蒙·卡蘭登(RamonA.CARANDANG),新聞部長埃米尼奧·科羅馬(HerminioB.COLOMA,Jr.)國家安全顧問凱撒·加西亞(CesarP.GARCIA,Jr.),內閣部長何塞·雷恩·阿爾門德拉斯(JoseReneALMENDRAS),總統府幕僚長茱利婭·阿巴德(JuliaABAD),總統法律顧問埃德華多·德梅薩(EduardodeMESA),總統和平進程顧問特莉西塔·德雷斯(TeresitaDELES),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帕特里西亞·里古安南(PatriciaLIGUANAN),總統政治顧問羅納爾多·伊拉馬斯(RonaldoM.LLAMAS)。
憲法
菲律賓獨立後,共頒布過三部憲法。第三部憲法,於1987年2月生效。該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政體;總統擁有行政權,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無權實施戒嚴法,無權解散國會,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禁止軍人干預政治;保障人權,取締個人獨裁統治;進行土地改革。
議會
菲律賓議會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由24名議員組成,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選1/2,可連任兩屆。眾議院由250名議員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從各選區選出;25名由參選獲勝政黨委派,另外25名由總統任命。眾議員任期3年,可連任三屆。
政黨
主詞條: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自由黨、民族主義人民聯盟、摩洛民族解放陣線、菲律賓共產黨菲律賓有大小政黨100餘個,大多數為地方性小黨。主要政黨和團體有:
(1)自由黨(LiberalParty):執政黨,由菲第5任總統曼努埃爾·羅哈斯於1946年創立,早期成員主要是從菲國家主義黨內分裂出來的自由派人士。70年代後期,該黨在秘書長阿基諾(菲前任總統阿基諾的父親)的領導下,反對馬科斯獨裁統治,是推翻馬科斯政權的主要力量之一。2001年阿羅約政府上台後,該黨加入執政聯盟,後又脫離執政聯盟,並推選阿基諾三世參加2010年總統大選。阿最終以42%的得票率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2016年,其候選人萊妮·羅布雷多當選菲律賓第16任副總統。現任黨主席是前交通與通訊部長阿瓦亞,總裁是現任副總統萊妮·羅布雷多。
(2)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LAKAS-CMD):系前總統拉莫斯於1991年底創立,由人民力量黨、全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菲律賓穆斯林民主聯盟、團結黨等整合而成。主張實行兩黨制,通過修憲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改革選舉制度,將總統任期六年一屆修改為四年一屆,可連任兩屆;主張通過談判實現民族和解,促進社會穩定。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增加就業,扶助貧困,加快私有化進程;倡導經濟外交,奉行開放政策。1992年該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1998年大選中敗於菲律賓民眾奮鬥黨聯盟。2001年阿羅約就任總統後,該黨成為執政聯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該黨針對2004年大選,對執政聯盟進行再次整合改組。該黨領袖是前總統阿羅約,主席是費迪南德·馬丁·羅穆亞爾德斯,總裁是參議員拉蒙·里維拉,前總統拉莫斯任名譽主席。
(3)民族主義人民聯盟(NPC—NationalistPeople'sCoalition),是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執政聯盟—民眾奮鬥黨(LAMP)成員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彈劾後,該黨成為獨立黨派。該黨支持修改憲法。為防止總統權力過大,主張實行議會制政體及實行兩黨制,支持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該黨領袖是許寰戈。
(4)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oroNationalLiberationFront,簡稱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裝組織。1968年創立,旨在棉蘭佬地區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1987年南部各省舉行公投,建立由棉蘭佬島四省組成的“棉蘭佬穆斯林自治區”(ARMM),密蘇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與摩解達成和平協定。2001年,密蘇阿里與阿羅約政府發生利益衝突,其支持者於11月在霍洛島發動武裝叛亂。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亂罪。密潛逃至馬來西亞沙巴,被馬政府逮捕並於2002年1月引渡回菲。2007年2月,阿羅約總統下令執行與摩解的和平協定條款,希望通過和平、發展、多種信仰對話及國際合作實現與摩解的最終和解,解決菲南部衝突。
(5)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IslamicLiberationFront,簡稱摩伊解):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組織。現有武裝力量12500人,主要活躍在棉蘭佬島。1978年,以哈希姆·薩拉馬(HashimSALAMAT)為首的強硬派從摩解脫離後建立。2003年薩拉馬去世後,穆拉特(AlHajEbrahimMURAD)任主席。主張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堅持武裝鬥爭。摩伊解與政府雖多次簽署停火協定,但均未能得到有效執行。2000年4月摩伊解與政府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摩伊解的營地被政府軍全部攻占,其武裝力量潰散後,繼續以小股武裝襲擊政府軍和民用設施。自2001年開始,阿羅約政府與摩伊解重開和談,並曾簽署停火協定與和平協定,但雙方武裝衝突仍時有發生。2003年,南部地區發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認為是摩伊解所為,宣布通緝其主要領導人,威脅要將摩伊解列為恐怖組織。此後,在馬來西亞協調下,雙方進行多輪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阿基諾總統主張同南部“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分離組織進行全面和談,推動外國斡鏇調停,促進國家團結和民族和解。2012年10月,菲政府同“摩伊解”達成和平框架協定,2014年3月正式簽署。
(6)菲律賓共產黨(CommunistPartyofthePhilippines):成立於1930年,1967年發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遜(JoseSison)主持下進行改組重建,此後發展迅速,20世紀80年代中期黨員達到3萬多人。主張通過武裝鬥爭和建立統一戰線,奪取國家政權。1969年,菲共在中呂宋建立新人民軍,開展武裝鬥爭。新人民軍現有1.1萬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與菲共領導的全國民主陣線舉行和談。雙方時談時戰,迄未達成實質性和平協定。“9·11事件”後,菲政府對新人民軍採取了強硬措施,包括軍事打擊。2002年,菲政府將新人民軍宣布為恐怖組織,並促使美國和歐盟也將新人民軍列為國際恐怖組織,凍結其海外資產。菲共與政府關係破裂,雙方和談停頓。2004年2月和談重啟,但由於美國政府將菲共及其武裝列入“恐怖組織”名單,導致導致談判陷入停頓。2016年8月26日,菲總統杜特爾特派出和談小組同菲共在奧斯陸達成十點共識,包括無限期停火、赦免政治犯、加快政治解決進程等。
其他政黨有現任執政黨民主人民力量黨(PDP-LABAN)、民主行動黨(AksyonDemokratiko)、地方發展優先黨(Promdi-ProbinsiyaMunaDevelopmentlnitiative)、改革黨(Reporma)、民主戰鬥黨(LDP-LanbanngDemokratikongPilipino)、民族黨(NationalistaParty)等。
政要
總統:羅德里戈·杜特爾特,1945年3月28日出生於菲律賓萊特省馬阿辛市,律師出身,1972年在馬尼拉的聖貝達法學院取得律師資格後,跟隨其父維森特踏上政壇。維森特曾先後擔任達沃省省長和達瑙市市長。1986年-1988年,杜特爾特擔任菲南部棉蘭老島最大城市達沃市代理市長,1988年正式當選市長,任職長達二十多年。2015年底,杜特爾特宣布參選總統。2016年5月10日,菲律賓選舉委員會的最新計票結果顯示,達沃市長杜特爾特在總統選舉中已獲得1450萬張選票,贏得大選。6月30日宣誓就任菲律賓新一屆總統。
副總統:萊妮·羅布雷多,現年52歲,是菲第五大族裔比科蘭諾人,為已故菲律賓華裔前內政部長林炳智(傑西·羅布雷多)遺孀,中文名為林麗妮。2016年6月30日就任菲律賓第十六任副總統。
經濟
菲律賓在二戰後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與日本、緬甸同屬亞洲最富國之一;是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20世紀60年代後期,菲律賓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顯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後受西方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放緩。
20世紀90年代初,菲律賓採取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菲衝擊不大,但經濟增速放緩。
進入21世紀,菲律賓將發展經濟、消除貨困作為施政核心,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實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比重。2004年,菲律賓被世界銀行依購買力評價列為第37大經濟體。2008年菲律賓國內生產總值為1587.8億美元,其中,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31%,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14.8%;製造業占工業總產值70.1%,建築業占14%,礦產業占4.8%,電力及水氣業占11.1%。農林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1%,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36.7%。另外,旅遊業是菲律賓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
截至2013年,菲律賓的外國資本主要來源地為日本、美國、英國、德國、韓國、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主要投資領域為製造業、服務業、房地產、金融中介、礦業、建築業。
阿基諾總統執政後,增收節支,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14年):284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4年):2849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14年):6.1%
貨幣名稱:比索(Peso)
匯率(2014年9月):1美元≈44比索
通貨膨脹率(2014年):4.1%
失業率(2014年4月):6.8%
財政金融
2012年財政赤字有所下降。近幾年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比索):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
收入 | 12029 | 11232 | 12080 | 13599 | 13120 |
支出 | 12710 | 14217 | 15199 | 15570 | 15170 |
差額 | -681 | -2985 | -3119 | -1971 | -1160 |
截至2014年9月,外債577億美元。2014年,外匯儲備798.06億美元。
主要銀行有:首都銀行,資產額155億美元;菲島銀行,資產額138億美元。
對外貿易
與150個國家有貿易關係。近年來,菲政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外貿市場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近幾年貿易額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總額 | 813.43 | 1061 | 1088 | 1090 | 1191.09 |
出口 | 383.35 | 514 | 483 | 520 | 6566.98 |
進口 | 430.08 | 547 | 605 | 570 | 624.11 |
差額 | -46.73 | -33 | -122 | -50 | -57.13 |
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服裝及相關產品、電解銅等;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產、交通及工業設備;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和中國等。
外國資本
據菲中央銀行統計,2013年外國對菲直接投資約為39億美元。主要來源地為墨西哥、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主要投資領域為製造業、物流業、房地產、金融保險、礦業。
外國援助
外援主要來自日、美、西歐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每年外國承諾給予菲各項援助約20億美元。
產業結構
【工業】2012年工業產值約為3.2萬億比索,同比增長10.9%。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33.3%。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15%。製造業占工業總產值70.1%,建築業占14.0%,礦產業占4.8%,電力及水氣業占11.1%。
【農林漁業】2010年農林漁業產值約為1.2萬億比索,同比增長4%。農林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3%,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33%。
森林面積1579萬公頃,覆蓋率達53%。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
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鮪魚資源居世界前列。已開發的海水、淡水漁場面積2080平方公里。
【服務業】2010年服務業產值約為4.96萬億比索,比上年增長12%。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8%,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54.8%。菲在海外勞工超過800萬人,2012年匯回國內300億美元。
【旅遊業】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2013年菲接待遊客468萬人次,同比增長9.6%。主要旅遊點有:長灘島、保和島、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文化
節日
國慶日:6月12日(1898年)
自由日:2月25日
巴丹日:4月9日(紀念二戰陣亡戰士)
五月花節:5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家英雄日:8月27日
英雄節:12月30日(紀念民族英雄黎剎就義)
RepublicDay(共和日):7月4日(1946年)
衣著
16世紀前後,菲律賓人多穿用棉紗、麻纖維製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稱“康崗”,無領、短袖,下身用一條叫“巴哈”的布裹著腹部,上衣下擺略低於腰。衣服的顏色多為藍色或黑色,只有尊長著紅色的衣服。21世紀,菲律賓中上層人士多著西裝,老百姓衣著則比較簡單。男子上身穿襯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裝褲;女子喜歡穿無領連衣裙。大部分青年著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頭、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賓穆斯林男子著短外衣和寬大的長褲,圍一條“沙隆”作為腰帶。到麥加朝聖過的信徒頭上圍一條白色頭巾或戴一頂白帽子。婦女穿緊身的短袖背心,釘上兩層金屬紐扣,穿緊腳口的寬大褲子,或穿裙子。婦女像馬來人一樣結髮型,有時裹著顏色鮮艷的頭巾,他們戴手鐲、項鍊和耳環。
少數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圍一條T形花布;女子穿著類似裙子,顏色鮮艷。丁岡人衣服極為簡單,男子普遍僅在腹部圍一塊布,有的也穿前襟分開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纏繞腹部,矮黑人的服裝最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樹葉圍於腰間。
飲食
菲律賓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
農民在煮飯前才舂米。米飯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飯進食。菲律賓人最喜歡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飯,然後用香蕉葉包飯。玉米作為食物,先是曬乾,磨成粉,然後做成各種食品。城市中上層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賓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時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蘭教教規,他們不吃豬肉,不喝烈性酒。和其他馬來人一樣喜歡吃魚,不喝牛奶。烹調很簡單,喜歡使用刺激性的調味品。進食時用手抓。咀嚼檳榔的習慣在菲律賓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婚姻
菲律賓人多是自由戀愛後結婚。在戀愛中,男子多贈女方以化妝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顏色則以白色和桃色為佳,茶色和紅色乃屬禁忌之色。結婚儀式均在教堂中舉行。菲律賓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決定。男方須通過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並交付聘金。婚禮儀式由伊斯蘭阿訇主持,並舉行盛大宴會款待客人。菲律賓實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歲便被視為已達結婚年齡。
土著人婚俗多樣。居住在北呂宋高山地區的伊戈羅特人的婚姻主要有兩種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試婚。一般來說,較富裕的家庭,為了使自己家庭的財產、地位不致旁落,在兒女幼時即由雙方父母作主訂婚。到了十四五歲時,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後一方表示不滿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隨時可以分開,男女另找對象。不能生育的,也隨時可以分開。巴交人允許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則禁止通婚,如具有後一種關係的人要結婚,必須作一些“預防”措施和儀式,如將一些貴重物品丟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須以弓箭射女子在遠處安置的竹筒,如果沒有射中,說明男子沒有能力養活妻子,就難以達到求婚的目的。
另外,在菲律賓的法律規定一個男子最多可以擁有四個妻子。
軍事
菲律賓於1901年建立保全隊。1936年以保全隊為基礎建立陸軍。1946年以陸軍為基礎建立國防軍,分海、陸、空和保全軍四個軍種。1950年4月19日正式改稱菲律賓武裝部隊,並將3月22日(1897年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成立革命政府的日期)定為建軍節。
總統是軍事最高統帥。武裝部隊司令部為三軍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長是最高軍事指揮官。國防部是三軍行政管理機構。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三年以上。
菲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預備役和準軍事部隊組成,其中正規軍總兵力10.9萬人。現役陸軍6.6萬人,編成8個步兵師、23個步兵旅、8個炮兵營、1個裝甲旅、5個特種作戰旅、1個總統衛隊。海軍2.6萬人,編成1個作戰艦隊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陸戰旅。空軍1.7萬人,編成3個空軍師、9個飛行聯隊、7個勤務保障聯隊。
國家警察部隊於1991年1月正式組建,隸屬於內務與地方政府部。總兵力9.55萬人,是僅次於菲武裝部隊的準軍事力量,在各地區、省、縣、市、鎮均設有國警指揮部和警察局。
交通
截至2013年,菲律賓交通以公路和海運為主。鐵路不發達,集中在呂宋島。航空運輸主要由國家航空公司經營,各主要島嶼間都有航班。
公路總長約20萬公里,鐵路總長1200公里。其中,公路客運量占運輸總量的90%,貨運量占運輸貨運量的65%;水運總長3219公里,共有大小港口數百個,主要港口為馬尼拉、宿務、怡朗、三寶顏等;空運方面,有機場288個,國內航線遍及40多個城市,與30多個國家簽訂了國際航運協定,主要機場有首都馬尼拉的尼諾·阿基諾國際機場、宿務市的馬克丹國際機場和達沃機場等。
社會
體育
菲律賓重視體育事業。第二屆亞運會曾於1954年5月1日至5月9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菲律賓獲4金6銀9銅,列金牌榜第18位。
教育
菲律賓憲法規定,中國小實行義務教育。政府重視教育,鼓勵私人辦學,為私立學校提供長期低息貸款,並免徵財產稅。初、中等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截至2006年,菲律賓共有中、國小44302所,國小生入學率達91%,中學生入學率60%。高等教育主要由私人控制。共有高等教育機構1599所,在校生約244萬人。高等院校主要有菲律賓大學、阿特尼奧大學、東方大學、遠東大學、聖托瑪斯大學等。2013年,菲律賓教育預算為2927億比索。
媒體
菲律賓主要英文日報有《菲律賓星報》、《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馬尼拉公報》、《自由報》、《馬尼拉時報》、《馬尼拉紀事報》;菲文日報有《訊息報》、《菲律賓快報》;華文日報有《商報》、《世界日報》、《菲華時報》、《聯合日報》和《環球日報》。
菲律賓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成立於1973年3月1日。與中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巴基斯坦、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訊社建有新聞交換關係,與美聯社、路透社有工作聯繫。
新聞組織有全國新聞記者俱樂部、新聞攝影家協會、出版者協會等;有257家出版機構。
菲律賓有629家廣播電台,其中商業電台488家,10家宗教台,7家教育台。137家電視台,其中廣播局和人民電視台屬官方性質,其餘均為私人所有。菲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的語言主要是英語、菲律賓語和華語。
外交
外交政策
菲律賓宣稱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對外政策的三大目標是:加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保護海外菲人。重視同美國、中國和日本等大國的關係,積極推動東協內部合作,發展同伊斯蘭國家的友好關係。大力推行經濟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
對外關係
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迄已同126個國家建交。對外政策目標是:確保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推動社會發展,保持菲律賓在全球的競爭力;保障菲海外公民權益;提升菲律賓國際形象;與各國發展互利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菲律賓1975年6月9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兩國簽有貿易、文化、民用航空、科學技術合作、廣播電視合作、新聞交換等協定。
馬科斯總統、阿基諾總統、拉莫斯總統、埃斯特拉達副總統、阿基諾三世總統等分別訪華;李鵬、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等先後訪菲。
中菲除互設大使館外,中國在宿務設有總領館,在拉瓦格開設領事館。菲在廈門、廣州、上海、重慶、香港和澳門分別設有總領館。
2015年3月26日稱,菲律賓將恢復在南海有爭議地區的修復和重建活動,這些活動包括修復一條飛機跑道。
王毅說,從今天(2015年8月6日)上午東亞峰會外長會到ARF外長會,一些國家在發言中提到南海問題。中方有必要披露真相、講清道理,以得到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南海局勢總體是穩定的,並不存在發生重大衝突的可能。因此,中方反對任何誇大分歧、渲染對立、製造緊張的非建設性言行,這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至於南沙島礁爭議,這是一個老問題。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中國發現、命名南海諸島已有兩千年歷史。今年(2015年)是二戰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依法收復了被日本非法侵占的中國南沙和西沙群島,恢復行使主權。當時收復時使用的軍艦還是盟國美國提供的。這一歷史事實,你們各國的檔案中都應有所記載。直至20世紀70年代,有報導稱南海下面有石油,一些國家開始陸續侵占島礁,中國的合法權利受到損害。根據國際法,中國有權維護自身的主權和權益,有權不允許再出現蠶食中國合法權益的非法行徑。
菲律賓代表提到南海問題,但並沒有講出真相。例如,菲律賓聲稱黃岩島和南沙有關島礁屬於菲律賓。但事實是,根據確定菲領土範圍的1898年《巴黎條約》、1900年《華盛頓條約》、1930年《英美條約》,菲領土範圍西部界限為東經118度線。而黃岩島和南沙群島完全在東經118度線以西,並不是菲領土。菲律賓獨立後,菲國內法和菲締結的有關條約均認可上述三條約的法律效力,確認菲領土範圍限於東經118度。但20世紀70年代後,菲通過4次軍事行動,非法侵占了中國南沙群島的8個島礁,這就是中菲領土爭端的真實起源。
再比如,作為中國南沙島礁一部分的仁愛礁,菲律賓1999年用一艘舊軍艦非法“坐灘”。中方交涉後,菲稱因“缺少零部件”暫時無法拖走。之後菲還向中方表示,菲不會成為第一個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國家。但15年過去了,這艘破軍艦已銹跡斑斑,菲不但不履行拖走承諾,反而公開聲稱已偷運水泥等建築材料到該艦,以進行加固施工。菲外交部(2015年)3月14日還宣稱當年“坐灘”的目的就是為了占領仁愛礁。菲自己戳穿了編造15年的謊言,違背了作出的承諾,哪裡還有國際信義。
同日本的關係
菲律賓與日本於1956年7月建立外交關係。日本是菲律賓除美國之外的唯一戰略夥伴,日本也是菲律賓的重要經濟夥伴及主要發展援助來源。
同美國的關係
菲律賓與美國長期保持密切的盟國關係。兩國簽有共同防禦條約和共同防禦援助協定。1991年菲參議院廢除了菲美軍事基地協定。1998年,兩國簽署《訪問部隊協定》。該協定使得美軍重返菲律賓,兩國恢復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
2004年1月,美國能源部長斯賓瑟·阿伯拉汗訪菲,雙方簽署能源發展合作備忘錄,美將向菲提供350萬美元技術援助。2004年3月,菲律賓外長阿爾韋特訪美。2014年5月,菲美“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在菲律賓武裝部隊總部阿吉納爾多軍營拉開帷幕。
旅遊
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
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始建於1988年8月11日,占地33200公頃,屬國家所有。199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巴拉望島生物圈保護計畫的一部分。巴洛克教堂
巴洛克教堂包括四座教堂,分別位於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以及米亞高。199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位於馬尼拉以北250公里處的安第斯山上,是土著部落人民為了謀生而在裸露的山地上開墾出的土地。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
普林塞薩地下河國家公園
普林塞薩地下河國家公園位於巴拉望省北岸 ,北臨聖保羅灣,東靠巴布延海峽。占地面積20202公頃。為世界自然遺產。
維甘歷史古城
維甘歷史古城位於南伊洛克斯省,是亞洲保存得最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市,1999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201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授予菲律賓古城維甘“世界遺產保護區管理最佳實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