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抗日戰爭

菲律賓抗日戰爭,是指在1940年代由於日本入侵菲律賓導致的兩國之間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菲律賓的抗日鬥爭風起雲湧。菲律賓當時還駐有美軍,由麥克阿瑟指揮。曾與日本展開大規模的交戰(參見菲律賓戰役),但最終由於寡不敵眾,菲律賓被日本占領。美國扶植的菲律賓自治國(Commonweath of the Philipines)政府流亡至美國。日本則成立菲律賓第二共和,立勞威爾為總統,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菲律賓共產黨於1942年組織了“虎克黨”(Hukbalahap,直譯為抗日人民軍),在此期間以游擊戰術對抗日本與第二共和。在大戰尾聲時,發生了馬尼拉大屠殺。抗日戰爭勝利後,菲律賓建立了紀念碑來紀念菲律賓抗日犧牲的烈士。

抗日戰爭對菲律賓政治發展有數個影響。菲律賓預定的獨立被延後到1946年。曾與日本合作的某些政治人物如勞威爾、羅哈斯等受到赦免,繼續擔任要職。後繼的幾位總統如季里諾、麥格塞塞、馬可仕都曾從軍抗日。虎克黨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持續活動,在1954年被總統麥格塞塞擊敗後,又於1969年重整為新人民軍。菲律賓民間對日本的抗拒態度雖隨時間減弱,至今仍繼續某些議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