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歷史發展
保守黨起源18世紀的托利黨,最初只是來自同一個地區的議員集會,一直至19世紀隨選舉權的擴大才開始在議會外紮根。1867年,在狄斯雷利的領導下,將選舉權擴大,在1918年女性獲得選舉權後,因應這變化,黨從原為議會的俱樂部,轉變為具現代意義的政黨,具備民主機制。保守黨隨著工黨的崛起以及國內情勢的發展,組織政策主張也隨之改變,可區分為以下六個時期:
1946-51:保守黨接受福利國家與大部分的國營事業。
1962-70:改變為支持右派的自由市場機制與工會改革。
1975-90:柴契爾夫人以新右派計畫贏得黨內選舉成為黨魁,並於79年贏得國會大選成為首相,直至90年梅傑出任黨魁為止。
1992:梅傑率領保守黨以多數席次贏得國會選舉。
1997:選舉失利,轉為國會的第一大反對黨。
組織結構與人事
(一)組織結構自從1950年代初期,黨員曾高達280萬人之後,人數即已減退;現今保守黨員約估計150萬人。
黨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的機關,代表資格為國會黨團、中央辦事處、預期的候選人、全國聯合會執行委員、以及來自選區與地區議會的代表,但人數過多且一年只開兩次會,因此黨的日常業務交給執行委員會;黨代表大會功能為政策路線辯論,不具選舉功能。
國會黨團掌握保守黨內部大權,國會外的黨組織只是其輔助選舉機關;而國會黨部的權力又掌握在黨魁手中。
(二)黨員
大抵上,我們可以看到保守黨之組織架構內存有數重的明顯對照;一方面,黨領袖的選舉以及地區候選人的人選,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團體所主導的,但在另一方面,有關財政安排、舉辦選舉,以及制訂政策方針的工作,卻會由保守黨競選總部負責。最後,黨魁的工作則主要是處理黨的日常核心事務,並在諮詢其管治班子的情況下,訂定政策。由此看來,這種權力分散的組織架構是不常見的。
與工黨的情況一樣,保守黨近年正面對黨員人數持續下滑的趨勢。儘管自甘民樂在2005年12月當選黨魁後,保守黨黨員人數一度有回升的跡象,但踏入2006年以後,人數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黨員總人數甚至要比甘民樂上任黨魁的時候還要低[2]。不過話雖如此,保守黨現時尚大約有290,000名黨員,仍然是英國黨員人數最多的政黨;至於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則分別大約有200,000和70,000名黨員,兩者加起來的人數仍要比保守黨的低。惟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保守黨從不向公眾公佈該黨的確實黨員人數,所以外間很難作出確切的估計。
任何人士加入保守黨都要交25英鎊會費,但22歲以下的人士則只須交5英鎊的會費。另根據選舉委員會的紀錄,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守黨在2004年的收入大約為2千萬鎊,但支出卻是2.6千萬鎊。
保守黨以往以「自由火炬」為黨的標誌,但現今已改為使用一棵綠色的橡樹作新標誌。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黨又採用了新的口號,該口號為「以改變迎接勝利──不列顛的勝利」(ChangetoWin–WinforBritain)。傳統上,保守黨的官方顏色為紅色、白色和藍色,但藍色則最為常用,以區別於工黨的紅色(在坎布里亞部份選區,保守黨卻會選用黃色,以象徵當地朗斯代爾伯爵的家族紋章)。
(三)黨魁選舉
主席由國會黨團選舉產生,第一輪投票需過半並領先第二候選人百分之十五以上為當選,第二輪則過半即可;黨主席為權力中心領導。
政黨特點
英國是最早實行兩黨制的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英國主要政黨之一的保守黨,從它的前身托利黨算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隨著選舉制度的改革,托利黨開始演變為現在的保守黨。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先後組成二十屆內閣,其中除1895年至1902年和1902年至1906年兩次組成聯合內閣外,其餘各屆內閣均分別由保守黨和自由黨單獨組成。二十世紀初,英國工黨成立並逐漸取代了自由黨在英國兩黨制中的地位。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至今,除1916年至1922年,1931年至1935年成立聯合內閣外,其餘各屆內閣均分別由保守黨和工黨組成。保守黨在英國政治和經濟等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其研究將更有利於了解英國的政治和經濟諸問題。這裡只簡要談其主要特點。一、從性質來看,保守黨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它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
政黨是階級社會中一定階級或階層的政治上最積極的分子,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特別是為了取得政權和保持政權,而在階級鬥爭中形成的政治組織。保守黨是代表英國宗教徒和保守貴族利益,主張實行君主代議制的資產階級的代表,它是在資產階級革命後,通過與其它政治階級的鬥爭而不斷發展形成的。列寧曾經明確指出:“在以階級劃分為基礎的社會中,敵對階級之間的鬥爭(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變成政治鬥爭,各階級政治鬥爭的最嚴整、最完全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政黨的鬥爭。”政黨是敵對階級之間政治鬥爭的產物,但它並不是在社會劃分為階級之後,與階級和階級鬥爭同時產生的。政黨是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形成的階級的政治組織。
有人認為政黨是利益集團的一種。這種看法混淆了政黨同利益集團所要實現的主要目的不同,抹殺了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是不正確的。政治鬥爭的中心問題是政權問題,在階級鬥爭的新的條件下形成了保守黨,就是以取得政權和維護政權為主要目的的政治組織。取得政權和維護政權,這是資產階級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最基本的保證。而所謂利益集團,指的是在資產階級國家裡大量存在的、以實現某種特定利益或主張為目的而組成的集團。因此,不應把利益集團同政黨混同,因為兩者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不同。取得和保持政權是政黨的主要目的。保守黨是為取得和保持英國資產階級政權,是資產階級的政黨。
二、保守黨是以保守主義為思想基礎的。
現代英國政治上的保守主義是從埃德蒙柏克的時代開始出現的。埃德蒙柏克的政治觀念則奠定了保守主義的思想基礎。他所依靠的是“社會學論點”。這一論點主要是訴諸經驗和實踐認識。從這一觀點出發,認為宗教是社會的基礎。沒有財產的不準享有政治權利。並且從根本上宣揚等級制度是正確的,因為只有世襲的君主政體才能在制度和特權的延續中確保世襲和義務,他宣稱:“只有擺脫了日常勞碌的重擔,以孩提時候起就接受當領導人訓練的貴族,才能為國家組織有效的政府。因此,從根本上講,等級制度是正確的。”“社會學論點”是其保守主義的基本點,而“理智和成見說”則是其保守主義的核心。他不能容忍那些試圖用理智來解決問題的人。在他的《隨想集》中有這樣一段引文:“我們害怕讓人們根據他個人所擁有的理智去生活和經營,因為我們猜想每個人所擁有的這種理智是很少的,而一個如能利用各個國家和各個時代所擁有的全部理智,那就更好一些。我們許多善於思考的人,不是去破除一般的成見,而是要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去發掘他們當中普遍存在的潛在智慧。如果他們找到了他們所尋求的東西,他們常常如願以償,他們就認為,堅持包含著理智的成見,比起拋開成見的外衣而只留下赤裸裸的理智來,在根據理智採取行動時,具有一種推動力和使這種推動力持之以恆的感情。成見在緊急情況下隨時可用,它保證思想預先沿著一條智慧和美德的堅定道路前進,使人在決定性的時刻不致猶豫不決,凝慮重重,左右為難,打不定主意。成見使一個人的美德成為他的習慣,而不只是一系列互不關聯的行為。通過合理的成見,人的職責成為他的性格的一部分。”這段引文充分說明了柏克的反理智贊成見的保守主義的思想。此外,他還大談自由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殖民擴張主義,所謂“溫和”的政治方法論,實質上是對廣大人民的欺騙,是虛偽性的政權制度的表現。
三、在組織機構和組織原則上。保守黨是由領袖掌握大權,在眾議院擁有多數議席時由領袖接受英王任命擔任內閣首相,政府成員由領袖選定。領袖不但可以決定黨的政策,而且控制著議會黨團的活動以使黨的政策得以貫徹實施。英國保守黨年會的決定對兩黨領袖沒有約束力。保守黨初步的政治組織機構在1867年以前就已存在,而現代的機構是迪斯雷利創立的。1867年11月12日,在王后大街弗里梅森酒館里舉行了一次會議。會議由迪斯雷利的總幹事約翰戈斯特主持,有保守黨的五十個選區協會的代表參加,會上一致同意成立選區協會的全國聯盟,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由年會選出全國聯盟委員會。1870年,保守黨中央事物所成立了。它的首要任務是擬訂合適的議會候選人名單。這些活動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有效率的、有中央組織的黨的機構,並使它在黨的領導人和全國各地保守黨領導人之間發揮聯繫的作用。1911年,總督導員辦公室同總幹事辦公室分開,這樣總督導員所關心的就純粹是議會方面的事物。此後,黨主席主持中央事物所,在他下面為總幹事兼全國聯盟秘書。全國聯盟的職能規定為:1、對公眾輿論進行教育;2、使領袖了解黨內意見。雖然1911年以來發生過許多變化,當時成立的組織機構實際上仍相當於保守黨的現代組織機構。
四、保守黨是英國兩黨制中代表資產階級實行專政的一個政黨,其主要職能有四個方面。
其一,代表英國資產階級執掌政權。儘管保守黨和其它政黨存在某些內部鬥爭,但是,執政的政黨還必須考慮資產階級的長遠的、根本的整體利益,考慮鞏固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需要,不能完全不顧及資產階級中其他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執政的資產階級政黨一方面主要代表著資產階級中某個或是某些集團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是整個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是作為階級的代表執掌政權的。
其二,制定和推廣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政策。資本主義國家所推廣的政策主要就是執政黨的政策。制定政策是政黨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政黨的組織機構內部往往有專門研究和擬定黨的綱領的政策的部門和人員。
其三,操縱選舉,以保證選舉結果對資產階級有利。在實行民主制的資本主義國家裡,代議機關和政府中的職位是通過選舉產生的。資產階級政黨就是資產階級操縱選舉,使選舉結果對資產階級有利,從而確保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政權的重要工具。
其四,散布民主假象,掩蓋資產階級專政的實質。政黨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階級通常是通過民主程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運用民主的方法來進行統治的。政黨是資產階級組織政權和進行統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是,正如資產階級要竭力掩蓋其政權的階級實質一樣,資產階級也竭力掩蓋其政權的階級實質,不承認政黨是階級政治的代表,目的是掩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資產階級專政的階級實質。
總之,英國保守黨是英國資產階級利益的忠實代表,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在執政中,時時控制英國政壇,左右英國社會的政治、經濟諸方面的風雲。
經費來源
根據2004年保守黨的財務報告,近七成的黨內收入來自捐贈和募款,其次占20.8%的收入為財產出賣所得,剩下的一成為國家補助、黨員費及其捐款和政黨投資的加總。
現今地位
1997年大選敗給布萊爾所領導的工黨後一直處於在野,現為國會的最大反對黨,成立影子內閣監督政府。
代表人物簡介
迪斯累里Disraeli,Benjamin(1804-12-21~1881-04-19倫敦)英國保守黨領袖,首相(1868,1874~1880)。1832年投身競選活動。1835年加入托利黨,1837年當選議員。1845年R.皮爾首相決定廢除穀物法,他極力反對。1848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提出一個改造黨使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綱領,實際承襲皮爾的自由托利主義方針。1852、1858、1865年,迪斯累里連任3屆德比伯爵內閣的財政大臣。1867年提出新的議會改革法案。1868年,1874~1880年兩度出任首相。對內推行靈活政策,倡導改革。對外極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1875年11月,趁埃及政府財政危機,購買了埃及國王握有的近1/2的蘇伊士運河公司股票,取得對運河的控制權。1876年3月,指使議會通過決定授予維多利亞女王以印度女皇稱號。1876年8月,女王加封迪斯累里為比肯斯菲爾德伯爵,進入上院。1878年,迪斯累里出席柏林會議,為英國奪得地中海上戰略要地賽普勒斯。同年,第二次侵略阿富汗戰爭失利。1877~1879年對南非祖魯人戰爭,損失慘重。1880年德蘭士瓦布爾人的反英起義,導致迪斯累里內閣倒台。
索爾茲伯里Salisbury,RobertArthurTalbotGascoyne-Cecil,3rdMarquessof(1830-02-03~1903-08-22)赫特福德郡
英國保守黨領袖,首相(1885~1886,1886~1892,1895~1902)。索爾茲伯里侯爵第三。父兄早亡,先後就學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1853年選為下院議員。1866年,任印度事務大臣。思想保守,反對1867年議會改革。1874年2月,進入B.迪斯累里內閣,再任印度事務大臣,1878~1880年改任外交大臣,出席柏林會議,迫使沙俄修改《聖斯特凡諾條約》 ,為此獲得嘉德勳章。1885~1886年,索爾茲伯里第一次組閣,因在下院無牢固多數,很快倒台。1886~1892年第二次組閣期間,對愛爾蘭採取高壓政策,反對W.E.格萊斯頓的愛爾蘭自治政策;1888年,改革地方自治機關,設立由納稅人選出的郡務會議。在外交上,認為英國不需要結盟,保持光輝孤立,維持歐洲均勢,重點放在掠奪殖民地上。在亞洲,奪取緬甸;在西非,征服奈及利亞,占領肯亞,進入烏干達;在南非,占領羅得西亞。1889年通過以二強標準制為原則的大規模擴充海軍的法案。1895~1902年第三次組閣時,發動英布戰爭。1900年,派兵鎮壓中國義和團運動。1902年締結英日同盟,放棄光輝孤立政策。
鮑德溫Baldwin,Stanley(1867-08-03~1947-12-14英國伍斯特郡比尤德利)
英國保守黨政治家,首相(1923~1924,1924~1929,1935~1937)。出生於一個鋼鐵世家,劍橋大學畢業。1908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22年10月出任B.勞政府財政大臣。1923年5月22日首次出任首相,由於推行保護關稅政策遭到反對,1924年1月22日下台。同年11月4日他第二次組閣。任內曾干涉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製造英蘇絕交。1926年5月4日總罷工開始,鮑德溫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使用種種手段破壞罷工。次年,通過鮑德溫提出的“勞資爭端及職工會法”,為工會活動設定障礙。該法的實施及嚴重的失業問題導致保守黨在1929年大選中失利,鮑德溫於6月4日辭職。1931年擔任J.R.麥克唐納的國民聯合政府的樞密院院長。1935年6月7日他第三次組閣。是綏靖政策的策劃者和執行者,當時德、意法西斯侵略擴張日益嚴重,他開始加強英國的軍備,但對於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一味採取姑息妥協政策,坐視德、意干涉西班牙內戰。1936年12月10日,鮑德溫圓滿地促使愛德華八世退位。1937年5月讓位給A.N.張伯倫,退出政界並接受伯爵稱號。
希思Heath,Edward(1916~)
英國保守黨首相(1970~1974)。牛津大學畢業。1937年當選為該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1938年任大學保守黨協會聯盟主席和牛津大學聯盟主席時,極力反對保守黨首相張伯倫所奉行的對納粹德國的綏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陸軍中服役。1946~1947年在民航部工作。1950年2月選入議會。1951年2月任保守黨議員副領袖。1955年12月任財政部政務次官和保守黨議員領袖。1959年10月~1960年7月在麥克米倫的政府中任勞工大臣,後改任掌璽大臣,並代表英國進行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談判。1963年10月任工業、貿易和地方發展大臣以及貿易大臣。1965年7月當選為反對黨領袖。1970年6月在選舉中獲勝,當選為英國首相。1972年,促成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74年舉行普選敗給工黨。翌年M.柴契爾夫人當選為保守黨領袖。後希恩一直任下院議員。1981年末出任“國際報導和情報系統”諮詢委員會主席。他一貫主張促進歐洲統一,對“英美有特殊關係”的觀點持異議態度。曾獲“歐洲政治家獎金”和歐洲議會金質獎章。著有《一個國家:保守黨對社會問題的一種處理方法》、《舊世界,新見識》。
梅傑Major,John(1943-03-29~)英格蘭薩里郡英國首相(1990~1997)。16歲時因家境貧寒而輟學。當過建築工人、公司小職員。1960年加入保守黨。1965年在英國渣打銀行工作。1968年任倫敦蘭貝思區議會議員,負責房屋委員會工作。197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81年任內政國務大臣駐議會私人秘書。1983年任政府助理督導。後升為社會保障事務政務次官。1984年任財政部專員。1986年升任社會保障事務國務大臣。1987年任財政部首席大臣。1989年7月出任外交大臣。1989年10月任財政大臣。1990年11月,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領袖,並出任英國首相。1995年6月辭去保守黨領袖職務,同年7月,再次當選為保守黨領袖。針對英國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梅傑提出重新修改人頭稅、降低利率、改善藍領工人待遇等6項措施。在歐洲問題上,不反對歐洲大市場,但反對“歐洲合眾國”,主張讓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梅傑在任期間,被選民認為政績平平,沒有一套適應變化了的世界和英國社會的改革措施,致使英國國際地位下降,產生所謂“特性危機”。對華關係上,梅傑自從拋出彭定康政制方案後,中英關係受到香港問題干擾而步履維艱。
柴契爾夫人Thatcher,MargaretHilda(1925-10-13~)英格蘭肯特郡的格蘭瑟姆英國保守黨政治家,首相(1979~1991)。畢業於牛津大學索默維爾女子學院,先後獲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學位,並任該校保守黨協會主席。1954年獲稅務律師資格。195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1964年任麥克米倫政府年金和國民保險部議會秘書。1965~1969年先後任保守黨住房與土地事務發言人,運輸事務發言人,教育事務發言人,燃料與動力事務發言人等。1970年保守黨上台,在希思內閣中任教育和科學大臣。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出任英國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兩次連任。她既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國20世紀內任職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在職期間,柴契爾夫人對內推行以抑制通貨膨脹為首要目的的貨幣主義政策,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對外鞏固和發展英美特殊關係,重視西歐防務體系的加強,她的各項政策被稱為柴契爾主義。1990年11月,因堅持反對歐洲一體化與閣員產生分歧,失去內閣支持。1991年4月正式去職,由梅傑接任。後以男爵身份進入議會上院。
柴契爾夫人重視和中國發展關係,曾於1977、1982、1984和1991年訪華。1984年12月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
現任領導人
大衛·卡梅隆是現任英國保守黨黨魁,他現代、熱情、活力四射,就像當年,年輕的布萊爾曾經讓工黨為之傾倒一樣,卡梅隆也讓保守黨看到了重新入主唐寧街10號的希望。很多人看好卡梅隆將成為下一任英國首相,在許多英國人看來,卡梅隆具備了一切做首相的條件。出生在一個富足的股票經紀人家庭的卡梅隆,有著同多數首相相似的經歷,從小就讀於赫赫有名的伊頓公學,然後考入牛津大學深造,這是一條被英國社會稱為“權貴之路”的求學道路。
在人們的印象中,保守黨的領袖,要么是銀髮紳士,要么是禿頂老頭。而不到40歲的卡梅隆天生一張“娃娃臉”,缺乏保守黨所期待的硬漢風格,這令他一度被人們所忽視。但是後來他以一場激情蕩漾的競選演說徹底征服了人們。他不用講稿,也沒有提綱,瀟灑自如,口若懸河。他直指保守黨已經成了“沉悶守舊”的代名詞,發誓要“將保守黨帶入新時代”。演講結束後,全體保守黨黨員起立3分鐘向他鼓掌致意。
年輕的卡梅隆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他曾把宣布競選黨首的記者招待會布置得像個高級酒吧,用水果奶昔招待來賓。當記者追問他是否吸過毒,他半開玩笑地回答說:“這是眾多學生的共同經歷。”此後的一天,他在大街上突然被一個頭髮蓬亂、不修邊幅的黑人男子一把抱住,並被親昵地叫做“壞孩子”。而卡梅隆不僅沒有絲毫不悅,反而高興地和那個人聊了起來。於是,卡梅隆成了英國大小報紙追逐的對象,人們也漸漸熟悉了這個住在諾丁山富人區、每天早上騎著腳踏車和街坊四鄰打招呼的年輕人。可以說,他成功擺脫了人們對伊頓人那種自傲自大迂腐古板的固有印象。中央電視台的介紹短片:
1.http://vsearch.cctv.com/play_plgs.php?ref=CCTV4_20051207_1745129
2.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2_20051207_1636171.html
聯合內閣與影子內閣
1.聯合內閣coalitioncabinet
實行內閣制的國家,由議會中2個以上的政黨聯合組成的政府。又稱混合內閣。聯合內閣主要出現在多黨制國家。這些國家常因主要政黨之間力量均等,沒有一個政黨能在議會中占有半數以上席位,無法實行一黨組閣,只能由幾個黨結成聯盟,形成議會中的多數,聯合組成政府。幾個政黨聯合執政,往往因政見不同而產生分歧,互相爭鬥,導致政府危機,政局不穩,政府更迭頻繁。如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期間,12年內就更換過24屆政府,其中大多數是聯合內閣。義大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組閣最多的國家之一,政府更迭達40餘次。但也有的國家多黨長期聯盟,聯合執政,政府比較穩定。如瑞士聯邦自1959年以後,長期由激進民主黨、基督教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中間民主聯盟聯合組織政府。在某些兩黨制國家,有時為了對付戰爭或國內發生的政治經濟危機,也採用聯合內閣,以便共度難關。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保守黨聯合自由黨和工黨共同組成5人戰時內閣;1931年由J.R.麥克唐納為首的工黨聯合保守黨和自由黨組成所謂國民內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W.L.S.邱吉爾為首組成以保守黨和工黨為核心的聯合內閣。
實行內閣制國家的議會主要反對黨按照內閣的組織形式組成的準備上台執政的班子。又稱在野內閣、預備內閣。1907年英國保守黨領袖A.張伯倫首次在反對黨內建立影子內閣,並使用了這個名詞。後為實行內閣制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所採用,成為資產階級政黨爭奪執政權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在英國,影子內閣由在議會下院獲得次多數席位的政黨(英國稱法定反對黨)組成。在德國,按照基本法的慣例,影子內閣由議會反對黨在其議會黨團基礎上組成,議會反對黨的主席兼任反對黨的議會黨團主席和影子內閣的“總理”。通常影子內閣的成員由反對黨的領袖指定有影響的該黨議員擔任,或由該黨全體議員選舉產生。其任務是負責領導本黨在議會下院內的一切活動。當議會進行政策辯論時,影子內閣的各部“大臣(部長)”各自就有關的問題發言。一旦該黨在議會競選中取得多數席位變為執政黨時,影子內閣就隨之轉為正式內閣
趣聞軼事
1.經常換領導保守黨素來以“鬧著換領導”而聞名。“鐵娘子”柴契爾夫人連續三次帶領保守黨贏得議會選舉,以黨內領袖身份出任英國首相,統治英國達11年之久,可謂保守黨功臣。但是,保守黨在1990年發現柴契爾夫人風頭不再,擔心她領導的保守黨在下一次議會選舉中敗北,就狠心地把她趕下了台,並選舉梅傑當黨內領袖。而梅傑當首相也不是一帆風順,多次遭到自己人的排擠。
2.遭遇經濟問題,拍賣柴契爾夫人畫像
2004年,英國保守黨黨內赤字約250萬英鎊。為了彌補虧空,保守黨想了各種辦法,其中一招就是拍賣前領袖,有鐵娘子之稱的柴契爾夫人的一幅畫像。
這幅畫像是英國著名藝術家麥可奧克斯的作品。畫像里的柴契爾夫人衣著得體,精明幹練。在畫像的背面,奧克斯還專門註明了創作時間和地點唐寧街英國首相府。
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像其實是一幅試驗品當時,奧克斯受委託為柴契爾夫人畫像,在正式創作前畫了這一幅畫。正式的畫像被一家服裝公司收藏,而這幅“試驗品”則被倫敦書畫商菲利普獲得,菲利普後將它賣給了一位保守黨人士。這位保守黨人士先是同意把柴契爾夫人的畫像懸掛在英國下院,當保守黨財政緊張時他又同意拿來拍賣。
這幅畫像於2005年5月進行拍賣價格15萬英鎊。
3.免交遺產稅
英國保守黨2007年10月1日在年會上建議,除百萬富翁外,所有英國人免交遺產稅。
保守黨影子內閣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會上建議,遺產稅起征點從目前的30萬英鎊提高到100萬英鎊。
按照這一建議,最大受益者將是倫敦的房屋擁有者,擁有100萬英鎊或以上財產者也將少交28萬英鎊的稅。
4.卡梅隆腳踏車被盜英國ITV電視台報導,2008年7月25日英國保守黨領袖大衛-卡梅隆的腳踏車在超市門口遭竊,愛車心切的他已經報警誓要抓住偷車賊。
報導稱,24日卡梅隆正要去倫敦西部的一家超市購買蔬菜沙拉作為晚餐配餐,由於超市離卡梅隆的家不是很遠,於是他跨上自己心愛的腳踏車,騎車趕往超市。到達超市門口後,他特意將車停放在一個人行道石墩旁,並且用鏈鎖將腳踏車與石墩鎖在一起。出乎意料的是,在他出來的時候還是發現自己的腳踏車不翼而飛。
卡梅隆對於腳踏車的熱愛眾所周知。英國天空電視新聞頻道時常調侃卡梅隆,稱每次卡梅隆正在全心投入腳踏車運動的時候,他的身後總是跟著一大隊保鏢的汽車。然而這次卡梅隆沒那么好運了,他去超市的時候沒有任何人的陪伴,因此也沒人照看他的愛車。
警方初步確定偷車賊是一幫少年,他們趁卡梅隆進入超市的時候,悄悄打開鎖偷走了他的腳踏車。卡梅隆聲稱,他已經迫不及待的等著它(腳踏車)的回歸。
其他信息
政黨網站:http://www.conservatives.com
參考文獻
1.新華網
2.中央電視台央視國際網站
世界各國政治
目前世界上存在兩種政治制度,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各國採取了不同的政治體制,如聯邦制,君主立憲制等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對世界各國政治的一窺,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制度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