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制是以議會為基礎而形成的。內閣的首腦由議會中通過選舉而產生的議員中占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內閣的成員由內閣的首腦從與其政見相近的議員中挑選,或由參加內閣的各黨派協調分配名額產生,然後提請國家元首任命。國家元首隻是在名義上代表國家,執行些禮儀上的活動,並無實際權力。國家實際權力在內閣,由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向議會負責。國家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發布文告都必須由內閣首腦或有關閣員簽署。內閣向議會負責,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接受監督。如議會通過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內閣就只有向國家元首提出總辭職,由國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腦重組內閣,或者是由內閣提議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大選,然後,根據大選結果組織內閣。內閣總攬國家政務,其首腦有權任命所有政府高級官員,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對內、對外的一切重大方針與政策。
由於內閣制政府是以向議會負責為特徵,故亦稱之為責任內閣制或議會內閣制。議會內閣制這類政體的國家有義大利、德國、希臘、印度、新加坡等國家。
相關詞條
-
責任內閣制
責任內閣制,又稱“議會內閣制”。是指內閣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的政權組織形式。18世紀初始於英國,由樞密院的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內閣制與議會制相適應。實...
內閣制 內閣首腦 成員來源 元首權力 實行國家 -
英國責任內閣制
英國的內閣制度起源於都鐸王朝時期樞密院的外交委員會,從16世紀初直到18世紀初,內閣制依然處於萌芽狀態。18世紀早期英王喬治一世統治時(在“歷史縱橫”欄...
定義 形成發展 主要作用 制衡特點 發展趨勢 -
內閣制[西方國家權力制度]
內閣制:總攬國家行政權力的內閣在議會的基礎上產生,並對議會負責。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內閣首腦,組織內閣。內閣受議會監督,議會對內...
起源 詞語分開解釋 內容 特性 內閣制利弊 -
內閣制
內閣制又稱議會制,是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並對議會負責的政體形式,與總統制相對。由於內閣制政府具有對議會全權負責的特徵,故又稱責任內閣制。內閣制起源於18...
議會內閣制 內閣制利弊 明朝內閣制 -
內閣制[明朝政府運行制度]
明朝內閣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
歷史沿革 運作方式 主要特點 重要影響 評價 -
網路國家
網路國家的簡稱是NC(In the Network on the Country)是指非現實的網路層面的虛擬國度。 它擁有自由性、YY性、平等性等優越性...
引申 性質 形式 要素 狀況 -
國家
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
起源 國家體制 國家要素 國家分類 政權形式 -
國家[政治地理學名詞(國土、民族、文化和政府)]
國家(States)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
國家起源 國家體制 國家要素 國家分類 政權形式 -
玻利維亞[南美洲國家]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西班牙語: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 ),簡稱玻利維亞,是位於南美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周邊與巴西、秘...
歷史沿革 自然環境 自然資源 行政區劃 國家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