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瓜蒂]

瓜蒂[瓜蒂]

瓜蒂,又叫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為葫蘆科黃瓜屬植物甜瓜的果梗。甜瓜種子也作藥用。甜瓜盛產期,剪取青綠色瓜蒂陰乾即可。瓜蒂苦寒有毒,主入胃經,功善催吐熱痰、宿食,而治痰迷癲狂。研末蓄鼻,去濕熱退黃疸。 其他釋義:瓜柄是指連線藤的那部分,瓜蒂則是指相反方向原先開過花的位置。

形態特徵

瓜蒂 瓜蒂

果柄細圓柱形,常扭曲,長3-6cm,直徑0.2-0.4cm,連線瓜的一端略膨大,直徑約8mm,有縱溝紋;外表面灰黃色,有稀疏短毛茸。帶果皮的果柄較短,長.3-2.6cm,略彎曲或扭曲,有縱溝紋,果皮部分近圓盤形,直徑約2cm,外表面暗黃色至棕黃色,皺縮,邊緣薄而內卷,內表面黃白色至棕色。果柄質較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空。氣微,味苦。以乾燥、色黃、稍帶果柄者為佳。

生長習性

甜瓜喜濕暖氣候。耐熱、不耐寒、喜光、耐旱而又較濕潤。宜選取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沖積砂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瓜蒂 瓜蒂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春播於3-4月,將經浸種、催芽的種子,按行株距2m×0.4m開穴點播。每穴下種2-3顆,覆土2-3cm。當瓜苗長出2-3片具葉時間苗、定苗,每穴留壯苗1析。育苗移栽法:幫播於2-3月,在保溫苗床上用營養土塊或營養袋點播每塊(袋)播種子2粒,當瓜苗長2-3片真葉時,去弱苗留壯苗1株,長出3-4片真葉時按上法移植進大田。

田間管理 苗期注意鬆土、除草。追提苗肥1次,分蔓期追肥2次,結果期追肥2次。1hm2用原糞液30000kg,草木灰1500kg。為防果實接觸地面造成腐爛或肉質硬,在瓜蔓下鋪草1層。甜瓜整枝採用6蔓式,當主蔓有5-6葉時,留4葉摘心,當子蔓發生後,留2條強壯的子蔓,其餘子蔓均摘除。當子蔓有5-6葉時,留4葉摘心,以後在每條子蔓上各留3條孫蔓,即成6蔓式。

採收儲藏

夏季採收成熟果實,在食用時將切下的果柄收集,陰乾或曬乾。

藥性鑑別

性味:苦,寒,有毒。

《本經》:味苦,寒。

《別錄》:有毒。

歸經:入脾、胃經。

《本草經疏》:入手太陰,足陽明、太陰經。

《本草匯言》:入手、足陽明經。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用藥注意

體虛、失血及上部無實邪者忌服。

《傷寒論》:諸亡血、虛家,不可與。

《本草衍義補遺》:胃弱者勿用。病後,產後宜深戒之。

品種考證

瓜蒂 瓜蒂

甜瓜本始載於《本經》,原名瓜蒂,列為上品。

《別錄》云:“生嵩高平澤。七月七日采。”

《本草圖經》曰:“瓜蒂即甜瓜帶也……今處處有之,亦園圍所蒔。”

《綱目》謂:“甜瓜,北土、中州種蒔甚多。二、三月下種,延蔓而生,葉大數寸,五、六月花開黃色,六、六月瓜熟。其類甚繁:有團有長,有尖有扁。大或徑尺,小或一捻。其棱或有或無,其色或青或綠,或黃斑、糝斑,或白路、黃路。其瓤或白或紅,其子或黃或赤,或白或黑。”《綱目》所載形態特徵及《本草圖經》附圖,均與本品原植物一致。

瓜蒂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果蒂。我國各地均產。味苦,性寒;有毒。歸胃經。功效內服涌吐熱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濕熱。臨床用名有瓜蒂、瓜丁、苦丁香。

摘自《《本經》》

顯微鑑別

果柄橫切面:表皮外被角質層。皮層有一圈由數列厚壁細胞組成的環,細胞多角形,腔大。維管束雙韌型,木質部外側的導管較大。髓部細胸常破碎成洞狀。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回流30min,濾過。取濾液置蒸發皿中蒸乾,殘渣加5%磷鉬酸已醇液1-2滴,烘烤後顯深藍色。(檢查葫蘆素類)

藥理作用

保肝作用 甜瓜蒂注射液3.6mg/kg、2.6mg/kg皮下注射,連續6天,對大鼠由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均有明顯的降酶作用。甜瓜蒂中有效成分葫蘆苦素B 0.2mg/kg,皮下注射,連續6天能有效地控制實驗性肝損傷引起的大鼠肝細胞變性、壞死的發展,使ALT明顯下降,肝小葉中央壞死區大部分修復,肝細胞漿疏鬆,空泡變性和脂肪變性明顯減少,肝糖原蓄積增多,肝組織炎症反應較對照組減輕。相同劑量的葫蘆苦素E亦有效。給實驗性肝硬變大鼠長療程(6星期)皮下注射上述劑量的葫蘆苦素B能明顯抑制肝纖維組織增生,防治肝脂肪變性以及肝硬變的形成和發展。葫蘆苦素E按0.2mg/kg給家兔靜注後, 血漿cAMP水平升高,cGMP水平無明顯變化,cAMP/cGMP比值增加。實驗結果發現葫蘆苦素E在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大鼠ALT升高的同時也能使血漿或肝臟的cAMP/cGMP的比值恢復正常水平,從而促使損傷的肝細胞修復,肝功能恢復正常。體外實驗證明小劑量葫蘆苦素B就能抑制苯在大鼠肝微粒體中的代謝,抑制終致癌物質形成的作用。

細胞毒與抗癌作用 體外實驗證實葫蘆苦素B、D、E與I對KB細胞(人鼻咽癌)和HeLa細胞(人宮頸癌)均有強效細胞毒作用,半數有效量 0.005-0.01μg/ml;對肉瘤S180與艾氏腹水癌小鼠採用葫蘆苦素D治療,所得腫瘤生長抑制效果與體外實驗相仿。採用體外與體內方法研究證明葫蘆苦素D、E、二氫與四氫葫蘆苦素D以及葫蘆苦素E甲醚(EME)均有抗癌效果,其中以EME作用較強,兩種葫蘆苦素氫化物效力較弱。葫蘆苦素B與BE(均0.5mg/kg,腹腔注射,連續10天:葫蘆苦素BE:含B59.9%,E18.6%,總葫蘆苦素87.0%)對帶瘤小鼠肉瘤S37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葫蘆苦素E0.2mg/kg,腹腔注射,連續7天還可使肝癌小鼠肝內DNA明顯增加,核酸代謝改善。葫蘆苦素B對大鼠Walker癌和小鼠Lewis肺癌也有療效。葫蘆苦素D對體外培養的慢性淋巴白血病和淋巴肉瘤病人的淋巴細胞有較強的細胞毒作用,其效力是正常淋巴細胞的5倍。葫蘆苦素與3H-氫化可的松競爭HeLa細胞內的糖皮質激素受體,阻止3H-氫化可的松與受體結合。葫蘆苦素與該受體結合 是產生細胞毒作用的必需步驟;其受體結合親和力的大小與細胞毒活性的強弱有關。

瓜蒂 瓜蒂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甜瓜蒂粉(含葫蘆苦素)噴鼻給藥或瓜蒂素(即甜瓜蒂22號,含葫蘆苦素B13.3%,E27.5%,總葫蘆苦素64.8%)片、葫蘆苦素B、E片口服治療慢性肝炎,除肝功能改善外還可使病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O-T反應陽性率、淋巴細胞轉化率及玫瑰花環結合率等明顯增加,表明葫蘆苦素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給小鼠肌注葫蘆苦素B,連續5天, 0.8mg/kg可使碳廓清率和巨噬細胞吞噬率均顯著提高;0.4mg/kg則明顯增加溶血素的含量,而0.2mg/kg即可使空斑形成數量和T淋巴細胞轉化率及T細胞數量(0.1mg/kg)顯著增加。由此表明,葫蘆苦素B對小鼠免疫反應有明顯增強作用,但主要作用於細胞免疫,對體液免疫也有較強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葫蘆苦素D能增加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作用強度與組胺相仿,但其作用不是通過組胺或5-羥色胺釋放機制。葫蘆苦素對小鼠也能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麻醉貓、狗、猴靜注較大劑量葫蘆苦素D後血壓緩降伴心動緩慢。降壓可能是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血容量減少所致,心臟抑制居次要地位。

其他作用

初步實驗表明葫蘆苦素B 5.9mg/kg灌胃對小鼠有抗炎作用。早期有人自甜瓜蒂中分離出甜瓜毒(melo-toxin),含葫蘆苦素B、E等成分,以大於20mg/kg劑量給犬口服可引起劇烈嘔吐,終至呼吸麻痹而死亡,如皮下注射或靜注則無催吐作用,表明藥物是通過刺激胃感覺神經反射地興奮嘔吐中樞而致吐。葫蘆苦素D靜注可使清醒貓和狗發生腹瀉,對麻醉狗也有明顯刺激腸蠕動效果,但對離體豚鼠迴腸蠕動無影響。二氫葫蘆苦素D可抑制小鼠排鉀、受精和黃體形成,有避孕作用。

體內過程 小鼠口服3H-葫蘆苦素B後15分鐘即可吸收入血,4小時達峰值,血藥濃度變化屬二室模型,t1/2α為2.3小時,t1/2β為10.6小時。肝、膽、腎、肺、胃及脾含量較高,腦組織較低。其血漿蛋白結合率可達88.7%。膽汁中含量較高,有肝腸循環。服藥後96小時,尿、糞排泄量分別為給藥量的58.3%與35.8%。

毒副作用

瓜蒂 瓜蒂

急性毒性:小鼠的半數致死量(mg/kg)如下:甜瓜蒂注射液6.87±0.2(尾靜脈);葫蘆苦素B 14.0±3.0(灌胃);1.0±0.07(皮下注射);葫蘆苦素C 6.3(灌胃),4.6(皮下注射),1.5(腹腔注射),0.96(靜注)。

亞急性毒性:大鼠每日口服葫蘆苦素BE(2mg/kg),連續2個月,無明顯毒性反應。如劑量加大至5mg/kg或更大則可使部分大鼠死亡。狗連服葫蘆苦素BE3個月,每日0.12mg/kg、0.3mg/kg或0.9mg/kg,在劑量較大時部分動物未到期即死亡,主要症狀為貧血與肝損害,其餘臟器未見明顯病變。

臨床服用

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瓜蒂 瓜蒂

1、口服法:取未成熟的甜瓜蒂6克(乾品),裝入小口瓶內,加開水100毫升,浸10分鐘後加熱,待瓶口微微出氣約3~4分鐘,即將瓶口塞緊;10天后取出過濾3~4次,經高壓滅菌3~4小時(藉以減少副作用)後始可服用。每日2~3次食後服,10個月至3歲小兒每次1毫升,4~12歲2毫升,成人5毫升。或用生瓜蒂50克,玄胡650克,公丁香350克,共研細末,加入白糖350克,澱粉200克,葡萄糖500克,混合製成蜜丸(每丸含瓜蒂25毫克)。日服2次,每次半丸。小兒酌減。

瓜蒂 瓜蒂

2、鼻腔吸入法:將在7、8月間剪下之瓜蒂把陰乾,用文火焙黃,研粉分包,每包0.1~0.15克。用時取1包分成4~6等分,於晨起空腹時每隔20~30分鐘從兩鼻孔各吸入一等分,經40分鐘至1小時許鼻腔便流出黃色分泌液,每隔5~7天(視體質情況)用l包,4包為一療程。吸入深度以至中鼻道為宜;如吸得過深,會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個別還可能產生髮熱。吸藥時宜取俯臥、側臥或坐位。臨床共治151例,除年老體弱及小兒單用瓜蒂液或丸口服外,其餘均並用鼻腔吸入法;重症患者加用其它中藥、靜脈輸液等。結果治癒(症狀消失,肝脾回縮至正常或穩定,肝功能複查2次完全恢復正常)者占93.33%,好轉(症狀明顯減輕,肝功能好轉)者占6.67%。平均治癒日數34.77天。普遍在吸藥1~2次後食慾增進,黃疸消退;一般吸藥3~5次(平均3.17次)即可治癒,計:食慾增加平均6.43天,肝脾回縮正常23.29天,肝功能恢復正常(黃疸指數11.88天,轉氨酶及其它項目25.63天),副作用:吸入後鼻黏膜易乾燥,有時可引起少量鼻血,另有單用瓜蒂液口服觀察103例,結果在10天內治癒昔占46.6%,15天內治癒者達92.2%;肝腫恢復至肋緣下1.5厘米以內,在30天內者占35.92%,在40天內者占97.09%;黃疸在5天內消失者占70.87%,10天內消失者為95.14%;尿三膽試驗陽性及肝功能異常的病例,治療後全部恢復正常。追蹤觀察1~2年未發現肝硬化或死亡病例。治療中未見副作用。

參考文獻

《本經》:即《神農本草經》

《別錄》:西漢.劉向撰

《本草經疏》:明.繆希雍撰,又名《神農本草經疏》

《本草匯言》:倪朱漠編 公元1624年

《本草再新》:葉天士著 1919年

《綱目》:樓氏醫家系世傳,博學全善輯

《日華子本草》:宋.掌禹錫考

《本草圖經》:宋.蘇頃等編撰

《本草經集注》:約公元480-498年前,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編著。

中草藥第二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