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十字花科白芥屬植物]

芥子[十字花科白芥屬植物]
芥子[十字花科白芥屬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芥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L.或芥Coss.的乾燥成熟種子。前者習稱“白芥子”,後者習稱“黃芥子”。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全國各地皆產,以河南、安徽產量最大。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用子寒痰咳嗽,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

主治

用子寒痰咳嗽,胸脅脹痛,痰滯經絡,關節麻木、疼痛,痰濕流注,陰疽腫毒。

相關配伍

1、香港腳腫痛:白芷、芥子等分,為末。薑汁和,塗之效。(《醫方摘要》)

2、治上氣嘔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時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並治臍下絞痛。(《千金方》)

用法用量

3~9g。外用適量。

禁忌

肺虛咳嗽及阻虛火旺者忌服。

炮製

採集加工

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炮製方法

1、芥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2、炒芥子:取淨芥子,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淡黃色至深黃色(炒白芥子)或深黃色至棕褐色(炒黃芥子),有香辣氣。用時搗碎。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皆產,以河南、安徽產量最大。

鑑別

藥材性狀

1、白芥子:呈球形,直徑1.5~2.5mm。表面灰白色至淡黃色,具細微的網紋,有明顯的點狀種臍。種皮薄而脆,破開後內有白色摺疊的子葉,有油性。氣微,味辛辣。

2、黃芥子:較小,直徑1~2mm。表面黃色至棕黃色,少數呈暗紅棕色。研碎後加水浸濕,則產生辛烈的特異臭氣。

飲片性狀

1、芥子:同藥材。

2、炒芥子:形如芥子,表面淡黃色至深黃色(炒白芥子)或深黃色至棕褐色(炒黃芥子),偶有焦斑。有香辣氣。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塗足心,引熱歸下,痘疹不入目。

2、《別錄》:主射工及疰氣發無常處,丸服之;或搗為末,酢和塗之。

3、《日華子》:治風毒腫及麻痹,醋研敷之;撲損瘀血,腰痛腎冷,和生薑研微暖塗貼;心痛,酒醋服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