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越國宮署遺址面積共15萬平方米,東起倉邊路,西至廣大路,南起中山路,北至越華路,被專家們稱為東方的龐貝古城。而宮署的核心區域為4.8萬平方米,東起忠佑大街,西至北京路,南起中山路,北至廣州大廈門前,這範圍已被市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區。
遺址中出土大批繩紋板瓦、筒瓦、“萬歲”瓦當、印花鋪地磚、八棱欄桿石柱等陶、石質建築構件,以及鐵斧、鐵鑿、錯金鐵劍、銅鏃、鎏金半兩銅錢等遺物。
建築風格
中國古代都是木架構建築,或磚木結構建築,而這裡恰似羅馬古城的石構建築,在中國秦漢時期的遺址中是獨一無二的。當然地面還是會有木構建築的,不過只是西漢滅南越時已放火燒掉罷了。而曲渠灣流,隔景借景,小巧玲攏,把大自然山水縮微於庭院之間,是典型的東方園林特色;完全不同於西方園林的幾何方塊對稱排列、一覽無遺的人造園林風格(如法國的凡爾賽宮)。這種恰似羅馬的石構建築技術,又結合東方的造園風格,就是南越國宮署御花苑這個全國首個宮苑實例最突出的特色。
考古發掘
1975年和1988年分別在秦造船台填土層上和新大新公司地下室工程中,各清出一段殘長20餘米、寬2.55的南越國宮署大型磚石走道和以磚鋪砌的斜壁地面。
1995年到1997年,發現南越國御苑遺址的一座大型石構水池、一座宮署食水磚井和一段長150米的石構曲渠。
在宮署遺址內一個斗形水池狀石構建築的一角,約300平方米。其西、南兩邊同為斜坡形,坡面斜長11米,全用厚5厘米~12厘米灰白色的砂岩石板,呈冰裂紋鬥合鋪砌。兩坡交角45砌成一條直線,做工精細。斜坡上端的地面已被後代破壞,僅南坡處尚保存幾塊平鋪的小石板。池的底部用河卵石等平鋪。
在遺址東南角發現向西南傾斜的用石板疊砌的大型建築柱狀遺蹟。在石板下面的墊土層中,發現一條木質輸水暗渠管,是用來給南面的曲流石渠人工水景注水的。曲流石渠由北而南急轉向東連線一座彎月形的石室,在西出通向原兒童公園。石渠兩邊用石塊砌壁,高0.7米,上口寬1.4米,渠底鋪石板,其上密排一層灰黑色河卵石,其間用黃色大卵石疏落點布。渠東的彎月形石室,南北寬79米,兩端向西開口連線渠體,當中有兩堵高1.9米的大石板作隔牆,把石室分成三間,兩次間之中間各立一根八棱石柱,柱頭尚見凸榫,可見其上原有構築物連線,已毀。池底出土幾百龜鱉殘骸,疊壓成層,渠中段設有兩個拱橋狀“渠陂”和三個石板“斜口”。
渠西端有座石板平橋,由兩塊巨石橫臥於渠壁上構成,橋頭北面尚存一段步石。渠盡頭處設石質方形水閘,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石箅以濾雜物,內層置板閘控水,渠水排入木質暗槽。暗槽上面填土,有迴廊建築,僅存部分散水遺蹟。
出土文物
秦隸刻字瓦當在池壁的南坡和西坡呈冰裂紋鋪砌的石板上均發現刻有文字。其中南坡近西頭的一塊石板上有一秦隸“蕃”字,長25厘米、寬19厘米。蕃即番禺的簡稱,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的銅器有9件鼎、刻有“蕃禺”或“蕃”字可證。蕃禺是秦置南海郡的屬縣,為南海郡治,又是南越國的都城。此“蕃”字刻石應為南越國的蕃禺工官(或為當時主持營造工程的將作大匠)所刻的標記。
此外,遺址南坡的西頭還發現“睆”(有多個)、“貲”、“閱”等字,西坡有“□□北諸郎”5字豎行,同屬秦隸。這是嶺南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另外,在板瓦中發現有“公”、“官”字印戳,還有“萬歲”瓦當,在一塊印花磚中,有“左官帑縥”戳印陶文。
遺址的年代是西漢初年即南越國時期。這處2000多年前的石構建築,在已知中國古代建築遺址中別具風格,地面用石板作大面積呈冰裂紋鋪砌的做法,在中國也屬首見。
南越國木簡2004年11月23日-2005年1月24日,在遺址的一口井內清理出100多枚南越國木簡。木簡均為木質,其中完整的木簡全長25厘米、寬1.7-2.4厘米、厚0.1-0.2厘米。絕大多數單行書寫,只有一枚書兩行半字(可能因其用途有別於它簡)。簡上文字均為墨書,字數不等。
經初步考證,這批木簡是南越國王宮的紀實文書,反映了南越國宮廷生活中的各種制度,如宮室管理、職官制度、法律條文等。
食水磚井在御花苑遺址還發現83口各個時期的水井,年代由南越國至民國時期,有土井、磚井、瓦井、木井、篾圈井和陶圈井,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建築文化特色。特別有趣的是那八卦磚井,八行豎磚間砌橫磚,成八卦之狀,可見古人已懂得這種剛性力學結構之原理,其築井技術水平確實很高。
“女市”陶盆殘片2010年11月左右,在配合南越王宮博物館建設而進行的考古發掘中,在秦代地層出土一件戳印“女市”銘款的陶盆殘片。這件陶片是秦統一嶺南的重要歷史物證,意義重大。
“女市”銘款戳印在口沿內側,字型清晰,為篆書體。銘款印面長2厘米,寬1.2厘米,該器外腹部飾鏇紋,泥質灰陶,其造型、陶質和紋飾與南方硬紋陶有明顯區別,應為外來器。根據秦漢器物上常見“某市”戳印之例,“某市”即為某地市府作坊的標記,前一字為地名。“女”是古代的通假字,通“汝”,為“汝陰”的省稱。由此可知此器是由汝陰市府燒造的。此陶片將為研究秦統一嶺南的歷史提供新的物證。
宮殿遺址
王宮的中心是考古工作者在2000年初發掘約500平方米的1號宮殿遺址,在這裡可以清楚看到2000年前兩條南越王宮殿的“散水”,1300年前的唐代鋪磚廊道,1000年前的四列南漢宮殿的“磉墩”基槽,以及各種建築結構的遺址。
已出土的只是南越王宮殿的一角,還不到整個宮殿群的1%,還未露出宮殿的主體部分。因為現在“散水”出土才22米,還未見到一個台階和門檻,估計一號殿北牆的長度在50米以上。有資料介紹,西安漢初建築的長樂宮前殿東西長50丈,而未央宮則長達200米。
根據已知的線索,埋藏在地下的南越王宮應該有很多座。而每座都是一組建築群。南越王宮殿是模仿西漢長安城建造的,長安城里有未央宮、長樂宮、明光宮、桂宮等多座宮殿,而每座宮殿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未央宮是皇帝朝會諸侯群臣的場所,而長樂宮則是皇帝辦公和帝後居室。南越王墓曾出土過一枚印有“長安宮器”的印章。
根據西漢長安城的規劃布局,未央宮在城西南,長樂宮在城東南,而建章宮則在城外西邊。未央宮和長樂宮都建在龍首塬的高地上,利用這個地勢突出帝王的威儀,並且控制了全城的制高點,有利於城市和帝王自身的安全防衛。
御花苑遺址
1984年,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電信局電信樞紐大樓工地發現南越國御花苑的一個大型地下石構蓄水池,約4000平方米,當時又挖了400平方米,大部分仍被埋在民居樓房之下。水池距地面約8米,為冰裂紋密縫石板鋪砌,池壁呈斜坡形,池底平整,用碎石和卵石平鋪,向南埋有木質輸水暗槽。石池中散落有八棱石柱、石欄桿、石門楣、大型鐵石柱、鐵門樞軸、“萬歲”瓦當、繩紋板瓦、筒瓦和鋪地印花大磚,還有一段木船槳。
據分析,水池可蕩舟,池邊應有石構廊榭或涼亭建築。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95X95厘米的鋪地大方磚,堪稱全國之最。這樣大型、平整、古老的方磚,燒制時沒有變形;確實令人嘆為觀止,說明當時的燒磚技術已經很高。
1997年,在原市文化局大院,外商計畫興建5l層信德文化廣場。在地下3~5米處發現宮署御花苑的全石構曲流石渠,長150米,已發掘4000平方米,是一處人工園林水景。
石渠迂迴曲折,由西向東,渠底密鋪黑色卵石。東頭有彎月形石池,池底發現幾百個龜鱉殘骸,說明這是養龜鱉的水池,可能是趙佗喜食龜鱉,所以長壽百歲。西頭有石板平橋和步石,外連曲廊。彎曲石渠當中有兩個用以限水和阻水的渠陂,以形成碧波和粼粼水景。在石渠中有果核和樹葉,可見御苑有種植水果和花卉。石渠連線大型蓄水池引水,並有木質暗槽出口排水入珠江,保持水流長年不斷。
在御花苑遺址共有7個時代的重疊文化層,發現秦、南越國、東漢、晉、南朝、唐、宋時期的遺蹟遺物。
保護與開發
廣州市政府斥資1.9億元贖回原計畫興建信德文化廣場的地盤,接著又提出在遺址的周圍劃出4.8萬平方米為文物保護區。1998年7月28日,廣州市政府發布《關於保護南南越國宮署遺址的通告》,初步劃出4.8萬平方米為文物保護區。
發現南越國的宮苑遺址後,原廣州市市長林樹森同志又提出要在兒童公園內進行選點試掘,如發現有南越國的宮殿遺蹟,就把兒童公園搬遷,由文物部門規划進行大規模的發掘。2000年在原兒童公園內試掘發現南越國的1號宮殿遺蹟,廣州市政府又出資3億元將兒童公園遷出另址新建。
遺址博物館
廣州市政府已計畫建造南越國宮署遺址博物館,估計要花10多個億。目前僅用地費用已達5億多元,還未包括拆遷民房的搬遷費用。原廣州市市長林樹森表示:“建設用地的損失是有數可計的,可文物損失的價值卻無法用金錢算得出。祖先留下的財富,不能敗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
景觀開放
原定2011年7月開放的南越國宮苑“曲流石渠”遺址,還在封閉施工中。南越王宮博物館館長全洪解釋,該保護展示計畫面對的最大挑戰是遺址區域地下水豐富的問題,如不採取得當措施,會導致文物本體浸泡在水中。為了讓觀眾既能看到南越國宮苑的“曲流石渠”遺址原貌,又能感受2000多年前的園林風情,設計採用覆罩露明的方式原址展示。2011年4月,“曲流石渠”保護主樓主體結構的基建施工和部分內部裝修已完成,但揭開臨時保護回填土時發現,基坑滲漏水情況嚴重,文物本體浸泡在水中。
隨後,有關建築結構、岩土、水文、地質、文物保護等多學科的專家和設計機構,多次對遺址現場進行勘查和分析論證。2012年以來,經過多次勘察設計並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遺址將進行綜合治水工程,初步預計工程將於2013年年底前完成。隨後將進行遺址開挖及室內裝修工程施工,樂觀估計,2014年年初“曲流石渠”遺址將全面開放。
觀察名單
世界歷史遺址基金會於紐約時間2011年10月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2012世界遺址觀察名單”。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 這份名單每兩年公布一次,旨在提高人們對由於自然、社會、政治和經濟原因而處在危險中的文化遺址的關注。
據南越王宮博物館介紹,南越國宮署遺址因其典型性和歷史文化價值而受到WMF的重視。WMF認為它“是秦漢時期的重要遺址,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南越國宮署遺址的入選,也反映出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在國際上具有典型意義,主要可概況為以下幾點:首先,遺址位於廣州城市中心,在這個擁有1300萬人口的大都市保留有如此珍貴的古遺址,凸顯了城市化和遺址保護問題的尖銳矛盾。其次,遺址是廣州兩千年城市發展的中心,保留有13個歷史時期的遺蹟和遺物,是廣州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價值,這在全國乃至世界都絕無僅有。再者,城市中心的大遺址保護存在不少技術上的困難,在國際上具有典型性。
南越王宮博物館介紹,WMF同時認為遺址應該加強推廣,提高國際知名度;並做好遺址的詮釋、展示工作,促進社區參與,使遺址成為當地居民乃至世界觀眾所能享受的文化遺產。
廣東著名景點1
廣東省聚集最多奇特景觀的地區在粵北,粵北包括韶關和清遠,那些山地的自然景觀非常美麗,有以丹霞山和金雞嶺為代表的丹霞地貌,有喀斯特地貌的連南、陽山、英德山群及溶洞;粵西則有著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擁有為數眾多的優質海灘;粵東的梅州、河源、潮汕和惠州地區一向以其獨特的客家文化而在廣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