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見之謂明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 ②之:助詞,無義。 ‘人貴有自知自明。

基本信息

【成語名稱】自知之明
【成語讀音】zì zhī zhī míng
【字詞釋義】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
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成語釋義】透徹的了解自己(多指缺點)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反義詞】不自量力自不量力
【成語性質】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感情色彩】褒義詞
【英文翻譯】
1.self-knowledge
2. to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oneself; to know one's limitations

成語出處

1.《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2.《韓非子》:“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①曰:‘王之②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③智⑥之如⑦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礄④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⑤明。’”
【典故】
?楚莊王想討伐越國,莊子勸諫道:“大王為什麼要討伐越國呢?”楚莊王說:“因為越國政事混亂,軍隊軟弱。”莊子說:“我雖說很無知,但深為此事擔憂。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卻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軍隊被秦、晉打敗後,喪失土地數百里,這說明楚國軍隊軟弱;有人在境內作亂,官吏無能為力,這說明楚國政事混亂。可見楚國在兵弱政亂方面,並不比越國差。您卻要討伐越國。這樣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見眼睫毛一樣。”楚莊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頭。要想認識到困難,不在於能否看清別人,而在於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老子》上說:“自己認識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詞解】
①諫:規勸君主,尊長,使改正錯誤。
②之:助詞,無義。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③患:擔心。
④莊礄(qiāo):戰國時農民起義領袖。
⑤之謂:即“謂之”的倒裝,叫做。
⑥智:見識。
⑦如:像。
【段意】
說明只有:
透徹的了解自己(多指缺點)的能力,才能去變得強大!
啟示
‘人貴有自知自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對待他人,從而立足社會。

成語示例

1.高陽《草莽英雄》第十三章。他很有自知之明,父子倆作惡多端神人共憤
2.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3.我這個人有點自知之明;幸虧沒有接受這任務;不然出的漏子比這個還大。

成語辨析

1.明;不能寫作“鳴”。
2.明;不能讀作“mí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