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ì zhī zhī míng
【解釋】: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例句】: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來源】:《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人貴有自知之明
中國有句經典名言:“人貴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還把它奉為 “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徵。許多哲人都這樣告誡人們,可見,自知之明,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的重要!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有的人可能說:“我就是自己,怎能說不認識、不了解自己呢?” 其實不然。有的人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環境,了解社會,甚至了解世界,但是,就是不會太了解自己,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難很難的。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極少,而不能認識自己的人卻很多很多。要不,何以古今中外,都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類的勸戒呢!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談論起來頭頭是道,可做起事來,卻常常束手無策,力不從心;有的人,心懷鴻鵠之志,可真給他施展空間,卻又往往大不如意,令人抱憾。有的人,妄自尊大,目中無人;有的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有的人,利令智昏,忘乎所以;……他們大多是,不知自己深淺幾何,缺乏做人應有的自知之明。明明是自欺欺人,還動輒騰雲駕霧地飄飄然起來。
相關詞條
-
自知
自知,就是認識自己;自己明了;或自然知曉。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天。所以君子會遵循這正常的事,而小人則遵循異端。出自《老子》第三十...
詞目出處 相關古文 詞目解釋 -
自知者明
自知者明:常與”知人者智“連用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聰明;明察。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聰明的,指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
注釋 成語釋義及出處 典故 -
呂氏春秋·自知
《呂氏春秋·自知》是一則捂住耳朵偷鐘的寓言故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這則寓言故事,從一“得鍾者”“欲負而走”到“鍾大不可負”而“以錘毀之”,“鍾況然有音”...
故事內容 創作背景 作品賞析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
原文 譯文 注釋 引語 評析 -
自知: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知:不畏浮雲遮望眼》是2010年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王平編寫。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於燕王府。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為皇太孫;二十二年(...
基本信息 生平 對外政策 統治措施 成就 -
明[漢字]
明,字義: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鑑(a.明鏡;b.指可為借鑑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艷、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
結構說 詞語意思 演變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
自
中國漢字,讀音為zì ,表示本人,己身,多用詞語自己,還表示從,由,如自從。有名字,動詞,副詞,連詞,形容詞等多種用法。
音 意 -
《讓縣自明本志令》
《讓縣自明本志令》--古文名稱,由曹操編寫,是曹操著名著作之一。
簡介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