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胡仲堯,華林胡氏第五世孫,南唐開運丙午年(公元946年)生,北宋景德丁未年(公元1007年)歿。字光輔,奉新縣同安鄉(今赤岸鎮甘竹村)人。他受學於徐延林,卻精於《春秋》。南唐時,李煜曾給他做寺丞官。入宋後,他做過洪州助教,後遷國子監主簿,上任不久,就辭官歸家,壽終正寢,享年61歲,葬浮雲山八百洞右側,墓碑曰:“宋國子監主簿胡仲堯之墓”。墓志銘是宋初著名詞人、宰相晏殊寫的。
詳述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下詔旌表他一家。仲堯進宮謝恩,太宗賜給他共重兩百兩的各種白金器皿。淳化年間(公元990—994年),洪州境內發生了旱災,仲堯開倉降價賣糧,救濟饑民;又用私有財產在家鄉造了一座南津橋(在奉新縣治西,即今上橋之前身,由翰林學士楊億作記)。太宗非常稱讚他這些善行,允許他每年以香稻、時果進貢,並準他進貢時從皇宮內東門進,這算是一種恩賞。淳化五年(公元994年),他又打發他的弟弟仲容進宮賀壽守節,這次太宗對他家的恩賞就更隆重了;在爵位上,特授仲容秘書省校書郎之職;在物資上賜袍笏犀帶;在精神上,以御書慰勉。當時公卿名流賦詩稱頌的有七十二人,這些詩都載入(甘竹胡氏十修族譜)。
他辭官歸里後,依然作了不少公益事,如修建縣城西郊昭德觀,並且撥出一筆田產作寺觀的長期開支;當時縣城的孔子廟、學宮,也是他捐助創辦的。因此,後世縣人建立胡氏先賢祠來紀念他和他的兄弟子孫。
胡仲堯平生做的第一件大事。至今還傳為美談的,是他在雍熙年間興建了一所全國聞名、震驚文壇的華林書院。《宋史胡仲堯傳》云:“構學舍於華林山別墅,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遊學之士”。在太宗雍熙至淳化年間(公元981—991年)是書院的鼎盛時期。《天下一統志》中云:“四方之士來此游者常數百人”。先後到這書院講學或題詩讚許他的有宰相陳堯叟、張齊賢、晏殊、呂蒙正、王欽若、吳潛、向敏中以及文學家蘇東坡、黃庭堅、楊億、王禹等;諸公袞袞,盛極一時,書院教育成果昭著,培養了大批人才、僅華林胡氏一家就有55名中了進士,當了御史、尚書、宰相的也不乏其例。宋真宗曾稱讚胡氏:一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他族未聞有,朕今止見胡。宋孝宗也贊道:御筆親題燦飾霞,賜封官職遍天涯。名垂萬古應難朽,慶衍千秋宰相家。
胡仲堯是宋初一位頗有影響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心血,描繪了一幅我國古代教育的宏偉畫卷。由於辦學成績卓著,他曾先後兩次得到宋太宗詔書旌表。北宋詩人黃庭堅也曾以飽醮深厚的感情,為胡仲堯題了一首詩:
監簿仲堯公像贊
炎宗振興,胡運昌隆。
延徒說學,降詔旌門。
同居五代,共爨旌門。
久而彌盛,世代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