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傳,明朝中葉,仙掌岩上一姓邵道士,以芡實入藥為附近村莊的小孩治病,並教村民們廣為引種。不久,小孩的病痊愈了,所引種的芡實也獲得了好收成。村民們對邵道士感激不盡,但芡實為何物,他們全然不知,認為是邵道士教引種的,於是就以“邵”作為果實之名叫“邵實”。後來,因“邵”與“肇”同音,而肇慶所產之芡實顆粒大、藥力強,遂改稱為肇實,一直沿用至今。肇實有收斂、滋養、強壯之功效。
目前,肇實多用來燉肉、煲湯、或入藥,能健脾止瀉、固腎去濕,是難得的滋補佳品。
芡實,俗稱雞頭米、雞榴梗,與雞無關,是水生作物芡實的別稱。由於芡實果實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雞喙,所以大家就給了它“雞頭米”這個親切也貼切的俗名。
芡實有南芡和北芡之分。北芡在全國廣泛分布,莖葉果實上遍布尖刺,果實小。而南芡,則是北芡經過千百年來培育而成,除葉子背面仍有尖刺外,莖、果實的刺已消失,便於栽培。果實比北芡大幾倍。 其果肉色呈玉白,顆粒如珠,甜潤軟糯,即稱雞頭肉,是由農婦手工從果殼中剝出來的。由於費人工,雞頭米本身又是可與銀耳相媲美的滋補品,所以價格相對較貴。桂花雞頭肉,用雞頭肉、桂花糖、綿白糖為主輔原料,製成後香甜可口,是當地老百姓十分喜愛的甜品。
藥性
甘、澀、平。歸脾、肺經。功效
益腎固精,健脾止瀉,除濕止帶。套用
1. 遺精滑精本品乾澀收斂,善能益腎固精。治腎虛不固之腰膝酸軟,遺精滑精者,常與金櫻子相須而用,如水陸二仙丹(《仁存堂經驗方》);亦可與蓮子、蓮須、牡蠣等配伍,如金鎖固精丸(《醫方集解》)。
2. 脾虛久瀉
本品既能健脾除濕,又能收斂止瀉。可用治脾虛濕盛,久瀉不愈者,常與白朮、茯苓、扁豆等藥同用。
3. 帶下
本品能益腎健脾、收斂固澀、除濕止帶,為治療帶下證之佳品。治脾腎兩虛之帶下清稀,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藥同用。若治濕熱帶下黃稠,則配伍清熱利濕之黃柏、車前子等同用,如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雞頭粥
原料
雞頭米(芡實)100克,大冬6枚,大米100克。
製法
①將雞頭米,大米分別淘洗乾淨,備用。
②鍋內加水適量,放入雞頭米、大棗、大米共煮粥,熟後即成。
用法
每日1次,連服20-30天。
功效
雞頭米有補脾固腎、澀精止帶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遺精、滑精、早泄、帶下清稀等症。
適應症
腎氣不固所致之早泄,症見性慾減退、腰膝酸軟無力、頭昏倦怠、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等。
雞頭米排骨湯
製作材料:
主料:豬排骨(大排)250克
輔料:芡實米50克
調料:大蔥5克,姜5克,料酒8克,鹽3克,味素2克
做法:
1. 將排骨洗淨斬成塊,入沸水鍋中氽一下撈出,沖淨浮沫;
2. 芡實揀去雜質,洗淨待用;
3. 坐鍋點火倒油,油熱後倒入排骨、芡實,加入料酒、蔥、姜和適量清水,旺火燒開後,改用微火燉至肉爛,然後加入精鹽、味素調味,即可離火盛入湯碗內。
功效:
氣血雙補、滋陰食譜、治療骨質疏鬆
鑑別用藥
肇實與蓮子,二者同科屬,均為甘澀平,主歸脾、腎經。均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補中兼澀,主治腎虛遺精、遺尿及脾虛食少、泄瀉及脾腎兩虛之帶下等。但肇實益脾腎固澀之中,又能除濕止帶,故為虛、實帶下證之常用藥物。古籍摘要
1. 《神農本草經》:“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2. 《本草綱目》:
“止渴益腎,治小便不禁,遺精,白濁,帶下。”
現代研究
1.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古酸、抗壞血酸等。
2. 藥理作用本品具有收斂、滋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