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職業性哮喘是指由於接觸職業環境中的致喘物質後引起的 哮喘。其發病率與工業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另外,其發病率還與致喘物的性質有關,如在長期接觸致喘物 異氰酸酯的工人中。 職業性哮喘的發病率約為5%~10%,在從事去污劑工業而長期與蛋白水解酶接觸的工人中,其發病率達到50%甚至更高。隨著工業發展,中國職業性哮喘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特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是診斷職業性哮喘和篩查職業性致喘物最有診斷價值的方法。避免與致敏原接觸是治療職業性哮喘最重要的措施。
流行病學
近年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普遍認為,在世界範圍內,職業性哮喘的發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職業性哮喘也越來越成為危害職業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據Reijula1994年報導,從1981~1991年,芬蘭職業性哮喘人數從156例增加到352例,增加了125% .
在美國普通人群中,大約有5%,即1100~1200萬人患有哮喘,其中至少有3%是職業性哮喘,工作相關性哮喘占所有哮喘的15%。
在英國1989~1990年進行的工作相關性呼吸系統疾病調查中,有1118名職業性哮喘患者,占同期調查的所有工作相關性呼吸系統疾病的26%,是英國職業性肺病報告中最常見的疾病。
引起職業性哮喘的物質
據估計有5–25%的成人哮喘案例都與工作有關。 幾百個不同的原因與最常見物質的相關聯,這些物質包括: 異氰酸酯、穀物和木屑、 樹脂、焊料、乳膠、動物和醛類。
高風險問題的相關職業
會出現高風險問題的相關職業有:噴漆工、麵包師和從事食品加工、 護士、化學工作者、與動物接觸的從業人員、電焊工、理髮師和木材工人。
臨床表現
職業性哮喘表現為工作期間或工作後出現咳嗽、喘息、胸悶或伴有鼻炎、結膜炎等症狀。症狀的發生與工作環境有密切關係。由高分子量職業性致喘物誘發的速發性哮喘反應,表現為患者進入工作環境即出現哮喘症狀,離開現場後症狀迅速緩解,具有接觸工作環境-哮喘發作-脫離工作環境-哮喘緩解-再接觸再發作特點。由低分子量致喘物誘發的職業性哮喘則表現為遲發性哮喘反應,哮喘症狀出現在下班後某段時間,因而易被人們忽視或誤診。
檢查
對哮喘者進行職業性病因評價十分重要。判斷病因需要依靠各項指標的綜合分析,目前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的指標是:
1.疾病歷史
2.肺功能實驗
3.最大呼氣流速(PEF)的監測
4.免疫學試驗
5.抗原特異性支氣管激發試驗(A-BPT)
6.生物標誌物的套用
診斷
有關職業性哮喘的診斷目前尚無統一標準。首先必須確立哮喘的診斷,然後進一步判斷哮喘發作與從事職業的關係,並找出致喘物。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確哮喘的診斷
2.明確哮喘與職業的關係
3.尋找職業性致喘物
治療
治療目的在於迅速控制症狀,恢復正常的氣道反應性,防止氣道出現不可逆改變。一旦確診職業性哮喘,患者應脫離易致敏環境。避免與致敏原接觸是治療職業性哮喘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反覆暴露於致敏環境會加劇氣道炎症。吸入 糖皮質激素能有效防治氣道炎症,使用時間可長達半年,氣道炎症消除愈早,發生不可逆改變的可能 性愈小。有時聯合套用激素和支氣管擴張劑緩解症狀。吸入色甘酸可預防某些致敏原誘發的過敏反應。負離子吸入治療
臨床研究發現:小粒徑負氧離子在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具有不錯效果,有利於肺氣腫患者的治療和養護。由於生態負離子活性高,能直接作用於氣管黏膜上皮的纖毛運動,影響上皮絨毛內呼吸酶的活性,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肺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從而具有增加肺活量、調整呼吸頻率、鎮咳等功效,減輕肺部損傷。
預後及預防
對於職業性哮喘患者,重在早期發現及早期診斷,在肺功能正常和致病因素明確的情況下,及時脫離原工作環境可以完全康復。影響職業性哮喘患者預後因素很多,包括接觸時間、起病年齡、特應性體質程度、肺功能損害程度和氣道反應性高低等。當患者出現不可逆性氣道阻塞,並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其它併發症時,則預後不良。
哮喘及肺部疾病相關
冬季來臨,哮喘疾病又到了高發期。正確的了解哮喘疾病的相關知識及相關預防措施,對患者是有很大幫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