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總統簽署法案創立的。最終擴展為以下平行的三個組織: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1916年)、美國國家工程院(1964年)、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1970年)。美國科學院不是政府部門,而是民間的、非營利的、科學家的榮譽性自治組織,其下不設科學研究機構。
截至到200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有1922名國家科學院院士、93名終身院士,以及341名外國國籍院士。其中有170多名院士曾獲諾貝爾獎。現任院士每年選舉產生新的院士。
起源
美國國家科學院萌芽則要追溯到18世紀至19世紀一些科學家自發形成的民間團體,最直接的根源當屬成立於1850年的“科學丐幫”。
1851年,丐幫發起者之一美國聯邦政府海岸勘測局局長亞力山大·達拉斯·巴赫在一次公開講演中首次提出了“國家科學院”的雛形,呼籲聯邦政府成立促進科學發展的組織,並“為政府提供科學技術方面的諮詢,並在科學事務中指導公共行為”。
爆發於1861年的美國內戰催化了國家科學院的成立。由於當時很多人向政府貢獻自己新發明的武器設計,而這些發明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都需要經過專家的評審,於是,“丐幫”成員,著名科學家亨利建議海軍部成立一個諮詢機構,審查這些發明並且試驗新的武器。
1863年2月,海軍批准了亨利的計畫,建立“永久委員會”。 與此同時,“國家科學院”的提案也不失時機地被重申。這項提案由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亨利·威爾遜於2月20日提交國會。3月3日,也就是國會休會前的一天,這個提案沒有經過任何辯論就順利通過參眾兩院,並由林肯總統當天簽署生效。國家科學院在法律上成立了。
法案條款
美國總統簽署的科學院成立法案只有三個非常簡短的條款:
第一,確定了NAS的50名創始成員;
第二,規定NAS的會員名額為50,新成員的產生需要在空額出現之後進行,NAS擁有自己的規章條例,選舉新成員的權力;
第三,NAS每年應該召開一次大會,並且在政府的任何部門需要的時候,就指定的科技人文等方面的議題進行“調查,檢驗,實驗”並作出報告。
工作程式
以國家研究委員會 (NRC )為執行機構,其工作程式通常是由美國國會專門委員會授權或由聯邦政府部門提出,由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管理委員會確定所承擔的關於當代科技問題的研究項目,並組織國家科學院及國家工程院、醫學研究院和全國其他專家組成專門委員會、小組進行研究並作出答覆。
院士組成
美國國家科學院由院士、名譽院士與外籍非正式院士組成,外籍非正式院士取得美國國籍即可成為院士。每年4 月在華盛頓召開一次年會。美國國家科學院規定每年當選的新院士總數至多60名。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已有近20名中國籍院士
所授課程
美國國家科學院設有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化學、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生理科學、神經生物學、植物學、遺傳學、種群生物學、進化與生態學、工程學、套用生物學、套用物理和數學科學、醫學遺傳學、血液學和腫瘤學、醫學生理學、內分泌與代謝、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和政治學、經濟科學等學部。
分屬數理科學 、生物科學 、套用和工程科學、醫學科學、社會科學5個學組。
出版物
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雜項
• 戴維•布萊克韋爾(David Blackwell)是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當選,1965年當選院士。
• 愛德華•皮克林(Edward C. Pickering)是最年輕的當選科學家,1873年當選院士時只有26歲。
• 佛羅倫絲•薩賓(Florence R. Sabin)是第一位當選女性科學家,1925年當選院士。
中國籍院士
1984年,著名中國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在華盛頓正式接受美國全國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的稱號。華羅庚教授是美國全國科學院120年歷史上獲得這個榮譽稱號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
1994年,在美國科學院第131次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賈蘭坡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0年,朱漢章受聘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醫學院士
2003年, 陳竺受聘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醫學院士。
2005年,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巴德年教授從10月1日起正式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醫學院士。
2007年,袁隆平院士和納米技術專家白春禮共同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7年,中國的兩位科學家張啟發和李愛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啟發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李愛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201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2年,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和武漢大學校友董欣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其中莊小威是大陸華裔學者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的70後大陸華人。她曾是首位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的華人女科學家。
2013年4月30日(美國時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施一公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4月25日公布的名單還顯示,施一公還入選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 。
華人院士
林可勝(1942年)
吳健雄(1958年)
林家翹(1962年)
李政道(1964年)
楊振寧(1965年)
丁肇中(1977年)
田炳耕(1978年)
李遠哲 (1979年)
華羅庚(1982年)
夏鼐 (1985年)
談家楨(1985年)
許靖華(1986年)
周光召(1987年)
馮元楨(1992年)
賈蘭坡(1994年)
沈元壤(1995年)
葉公杼(1998年)
詹裕農(1998年)
姚期智(1998年)
翁啟惠(2002年)
何文壽(2002年)
李文雄(2003年)
陳竺(2003年)
徐立之(2004年)
吳茂昆(2004年)
王曉東(2004年)
陳定信(2005年)
錢煦(2005年)
袁隆平(2006年)
白春禮(2006年)
張啟發(2007年)
李愛珍(2007年)
胡玲(2008年)
陶哲軒(2008年)
潘文淵
張聖容(2009年)
蒲慕明(2009年)
王永雄(2009年)
謝宇(2009年)
游景威(2010年)
朱健康(2010年)
周忠和(2010年)
葉軍(2011年)
孔正(2011年)
謝曉亮(2011年)
李家洋(2011年)
張傑(2012年)
周芷(2012年)
任詠華(2012年)
莊小威(2012年)
駱利群(2012年)
董欣年(2012年)
張遠(2012年)
趙華(2012年)
施一公(2013年)
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四大學術機構
美國科教文機構
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盤點美國著名的科教文機構,包括教育機構,藝術團體,博物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