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紐約市立大學(TheCityUniversityofNewYork,簡稱CUNY)創建於1847年。紐約市立大學為綜合性大學,所設900多個專業的本科、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課程涵蓋工商管理、經濟學、金融學、傳播學、人文、藝術、理學、工學、法學、醫藥等。其中,尤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國際娛樂、傳播及藝術等專業見長。
紐約市立大學學風和研究風格務實,學校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實踐工作能力的密切結合,並利用其地理位置優勢和與紐約各大跨國企業的良好關係,為學生提供眾多的實習機會,使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學習、研究能力得到同步的提高,社會競爭力和適應能力普遍優於其他高校的學生。自建校以來,紐約城市大學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該校的校友中包括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及一批普利茲獎(新聞)、艾美獎(電視)及葛萊美獎(音樂)得主。其他傑出的校友還有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美國保險業巨頭,國際集團董事長、1997年《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格羅夫,美國電腦業先驅王安(華裔),美國前國務卿、馬球(POLO)品牌創始人時裝大亨RalphLauren,著名的表演家JerrySeinfeld,歌唱家PaulSimon,紐約市前市長科赫,美國宇航局太空人MarioRunco。幾位著名的普利茲獎獲得者:抒情詩人IraGershwin,小說家OscarHijuelos和詩人LloydSchwartz以及《時代》雜誌評選的20世紀最重要的百人之一JonasSalk。
美國最大的公立大學系統之一
紐約市立大學(TheCityUniversityofNewYork,CUNY)是紐約市的公立大學。它是美國最大的公立大學系統之一,包含有:十一個四年制常規大學、六個兩年制社區學院、一個研究生院、一個新聞學院、一個法學院和一個生物醫學院。
超過四十五萬名大學生及研究生在紐約市立大學在紐約市五個區的各所分校就讀。紐約市所有在讀大學生中近1/2為紐約市立大學學生,所有大學畢業生中1/3為紐約市立大學畢業生。在就讀生的數量上,紐約市立大學是全美國第三大的大學系統,僅次於紐約州立大學(StateUniversityofNewYork,SUNY)和加利福利亞州立大學(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systems)。紐約市立大學(CUNY)和紐約州立大學(SUNY)是分開且獨立的兩個大學系統,雖然他們都由紐約州政府提供經費,但是紐約市立大學在同時也從紐約市立政府得到資金補助。
歷史
紐約市立大學的歷史開始於1847年。那一年,在美國駐日本首任大使湯森·哈利斯的推動下,紐約市成立了全美國第一所公立高等教育學府,並將其命名為“免費學院”(FreeAcademy)。這所學院後來被改名為紐約城市大學(TheCityCollegeofNewYork,CCNY)。紐約市立大學(CUNY)組建於1961年。它最初的兩個分校為紐約城市大學和亨特大學(HunterCollege),並最終擴展到現在的規模。
組織結構
一個有十七名校董組成的校董會為紐約城市大學(CUNY)的決策管理機構。其中十名校董由紐約州州長任命,五名校董由紐約市市長任命。這十五名校董的任命必須經過紐約州參議院審核通過方能生效,任期七年,可連任一屆。另一名校董由紐約城市大學學生政府主席擔任。紐約城市大學教師協會主席也為校董之一,但無投票權。校董會任命一名總校長負責整個市立大學系統的管理,但各所分校的校長直接向校董會負責,而不向總校長負責。
在成立之初,紐約市立大學(CUNY)校董會和總校長只能對各個分校行使十分有限的管理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大多數分校在紐約市立大學於1961年組建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例如,歷史最久遠的分校,1847年成立的紐約城市大學(CCNY)在紐約市立大學(CUNY)組建時已經存在了114年。這些分校是由紐約州議會授權成立。州議會確保了這些分校的自主權。因此,在很多分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眼中,紐約市立大學不過是一個由各所獨立大學所組成的鬆散的聯盟而已。而不少學生對各自所就讀分校的認同感也強於他們對市立大學的認同感。然而最近幾年,在紐約州州長和紐約市市長的推動下,市立大學校董會和總校長通過他們對經費的控制權-雖然這個控制並非絕對-逐漸加強了對各個分校的行政管理權,同時削弱了分校校長的權力。
截至於2007年,紐約市立大學(CUNY)由十七所分校(包括十一所四年制常規大學、六所兩年制社區大學)和六所獨立院校(包括一所榮譽大學、一所研究生院、一所法學院、一所新聞學院、一所生物醫學院和一所專業學院)組成。
四年制分校
(1847年)紐約城市分校(成立之初因免收學費而命名為“免費學院”,後改為現名,為美國第一所公立高等教育學府,曾被戲稱為“窮人的哈佛”。)
(1870年)亨特分校(原為紐約市的公立女子學院,從1970年代起開始錄取男性學生。)
(1919年)柏魯克分校(原為城市大學的商業及公共管理學院,於1953年獲得分校資格,並以伯納德·柏魯克命名。)
(1930年)布魯克林分校
(1937年)皇后分校(由亨特大學與城市大學位於紐約市皇后區的校區合併而成。)
(1946年)紐約理工分校
(1955年)史泰登島分校
(1964年)約翰·傑刑事分校
(1966年)約克分校
(1968年)雷曼分校(原為亨特大學位於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的校區。)
(1970年)麥德加·艾菲斯分校
兩年制分校
(1957年)布朗克斯社區大學
(1958年)皇后社區大學
(1963年)曼哈頓社區大學
(1963年)國王郡社區大學
(1968年)拉瓜地亞社區大學
(1970年)侯斯托斯社區大學
研究生院及各獨立院校
(1961年)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院
(1973年)紐約市立大學索菲·戴維斯生物醫學院
(1983年)紐約市立大學法學院
(2001年)紐約市立大學榮譽學院
(2006年)紐約市立大學新聞學院
學位
由於紐約市立大學獨特的組成結構和各個分校的相對獨立性,大多數分校都有一些相同的科系。例如,很多分校都有自己的英語系、數學系、歷史系等等。不過有些分校也有它們獨特的科系。比如,城市大學擁有市立大學系統中唯一的工程學院和建築學院,而伯魯克大學是唯一擁有商學院的分校。
紐約市立大學系統的四年制分校頒發各自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兩年制社區大學頒發各自的副學士學位。一般而言,Ph.D博士學位只有研究生院有權授予,例外包括工程學博士和臨床心理學博士,這些學位由研究生院和城市大學共同授予。而法律學博士學位則是由法學院頒發。
畢業生
紐約市立大學畢業生中除了十二位諾貝爾獎得主,還包括一位美國國務卿、一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陸軍上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國會議員、州議會議員、紐約市市長、太空人、演員、歌唱家、作曲家、作家、科學家、發明家等等。根據Standard&Poor's的最新調查,美國大企業的執行長(CEO)中,從紐約市立大學獲得本科學位的人數遠多於從其它任何大學獲得本科學位的人數。
新聞
1940年,世界著名哲學家、數學家伯特蘭·羅素收到了紐約市立大學邀請他到該校哲學系講學一年的聘書,但未等他到任,就被剝奪了這一機會。他被指控是“不道德性關係的倡導者”,被迫忍受誹謗性的、侮辱人格的法院審判。
現在看來羅素的罪行實在是荒唐可笑的。1925年——1929年,羅素以普通讀者為對象,寫了4本有關家庭婚姻問題的著作,即《我的信仰》、《教育與幸福生活》、《婚姻與道德》、《教育與現代世界》。在書中,羅素措辭巧妙而客觀地評論了現代婚姻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並最終建議:“試婚”或許會降低時下不斷增長的離婚率。
羅素的婚姻家庭觀念招致了社會保守勢力的一致反對,紐約大主教、布魯克林天主教會、狂熱的宗教組織、許多愛國團體、民主黨地方領袖及各大報紙,都成了傳統道德的衛道士,羅素成了它們聯合攻擊的對象。
漫罵、侮辱、人身攻擊鋪天蓋地向這位世界知名的學者壓來。“道德敗壞者”、“異教教授”、“墮落的、十惡不赦的、背信棄義的、性雜交倡導者”、“邪惡的根源”、“性解放的毒瘤”等等,一時成了羅素的諢號。最後,羅素的觀點又毫不例外地被說成是“親共產黨”的。
布魯克林的一個婦女,因害怕她未成年的女兒成為羅素的學生,指控他不僅道德敗壞,而且信奉異教,要求取消他到紐約市立大學任教的資格。這位夫人的律師用惡毒的言詞誹謗羅素,並向法庭提出起訴。由於起訴性質不明確,羅素才擺脫一次侮辱性的法庭訴訟。但受理此案的法官公然違背公正原則,決定進行重審。由於受律師的唆使,法官明顯地偏袒原告和社會輿論。法院的行為表明,美國法院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的操縱。
重新舉行的審理純屬擺擺形式,法官不許羅素為自己辯護,出示無人證實的事實,拒絕討論羅素書中的“色情”描寫,攻擊被告人的人格,並且把道德準則作為審判的依據。這位法官根據一條適用於中國小的準則,宣布取消羅素到紐約大學任教的資格,並且阻止羅素的律師舉行聽證會和提出抗訴,蠻橫地宣布羅素沒有資格享受這種權利。
保守勢力的惡毒攻擊誹謗,終未能擊垮羅素。紐約市立大學雖未去成,但哈佛大學給他發了聘書。1950年,瑞士學術委員會投票決定,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與羅素。
美國科教文機構
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盤點美國著名的科教文機構,包括教育機構,藝術團體,博物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