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工程院

美國國家工程院

美國國家工程院是美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成立於1964年12月,也是世界上較有影響的工程院之一。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界最高榮譽,授予那些在工程領域內從事研究、實踐和教育並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士。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三大獎項均由美國國家工程院評選。現任院士每年選舉產生新的院士。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工程院
美國國家工程院為私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工程學學術團體。從1964年成立至今,美國國家工程院已有50年歷史,是美國四大國家學術院之一,其他三大分別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和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
目前院士總數達到2290人,外籍院士202人。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組織機構

工程教育學術促進中心(CenterfortheAdvancementofScholarshiponEngineeringEducation,CASEE)是目前美國國家工程院負責教育工作的主要機構。該中心成立於2002年,在此之前,作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辦公室常設委員會的工程教育委員會(CommitteeonEngineeringEducation,CEE),曾經主要負責教育工作開展。2009年之後,CASEE完全取代CEE成為美國國家工程院日常教育工作的執行機構。

工程教育學術促進中心的諮詢委員會主要負責監督和指導中心各項工作開展。該委員會由來自大學、企業和研究機構的人員組成,共有13人,現任委員會主任由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伯克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C.JudsonKing兼任。

經費來源

美國國家工程院的教育活動經費主要來自各種基金會、以及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像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工程院基金會、因特爾基金會、埃克森美孚基金會、美國套用材料有限公司波音公司等等,以及美國工程院院士個人,都是主要的捐贈方。

由於捐款來自不同的單位和個人,美國國家工程院每年接受的教育活動經費也有所差別。如:2004年,工程教育學術促進中心接受的捐款收入為476萬美元,2005年為280萬美元,2006年為270萬美元。

諮詢研究

美國工程院十分關注科技進步及社會發展給工程人才培養帶來的需求與挑戰,並針對工程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動員和組織相關工程教育研究機構或工程社團,共同開展諮詢研究,這已經成為美國工程院教育工作的一項常規內容。如:2001年至2005年,工程教育委員會組織開展了“2020工程師”重大諮詢研究項目。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EC美國基金會、Honeywell基金會以及美國工程院聯合資助,美國工程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學院校長WayneClough擔任項目組長。2004年,項目發布第一期報告《2020工程師:新世紀的願景》,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工程師的基本素質與特徵;2005年,項目發布第二期報告《培養2020工程師:適應新世紀的工程教育》,呼籲工程教育人員、僱主、專業協會以及政府機構要共同重構美國工程教育系統,要在多元文化、多元種族以及全球背景中培養未來的工程師。

工程教育學術促進中心成立之後,更加重視與相關研究機構的合作,並積極推動相關研究成果套用到工程教育實踐之中。工程教育促進中心組織成立了兩個工作聯盟:一個是研究團體聯盟,主要吸納工科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和人員參加,開展工程教育基礎問題研究;一個是套用網路聯盟,吸納一些學術機構和企業參與,開展工程教育改革實踐試點。工程教育學術促進中心主要通過立項招標的形式,資助其研究團體聯盟的個人會員和機構會員開展工程教育研究。目前,主要關注和支持的研究領域包括:教學、學習和評估過程;教師和學生;教程、實驗室、課程、教材及學習技術;教育管理和目標體系;工程教育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影響;教育創新的傳播。

此外,從2003年起,美國國家工程院每年還專門聘請若干名工程教育高級研究員從事工程教育研究。如:2003年,聘請了4位研究人員開展工科教學和學生學習評價研究;2004年和2005年,共聘請6位研究人員從事提高工程技術人員來源多樣化的研究;2006年,聘請3位研究人員從事本科工程教育評價研究;2008年,聘請兩位研究人員研究工程師終身教育以及工程教育文化的理論模式。

學術論壇

美國國家工程院組織開展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工程教育學術論壇,以期促進工程教育學術交流、推動工程教育理念傳播。這些論壇既包括常規性的學術講座和論壇,也包括非常規的學術研討會或工程教育務虛會。

獎項介紹

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工程院
美國工程學界三大獎,即美國工程學界最為聲名卓著的三個獎項,由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頒發,分別為:
拉斯獎(RussPrize)
哥登獎(GordonPrize),該獎項的獎金為50萬美金,其中有一半獎給獲獎者,另一半獎給獲獎者所在的機構。
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CharlesStarkDraperPrize)

其中戈登獎和德雷鉑獎每年頒發一次,拉斯獎為兩年一次。

華人學者

2017年

2017年2月8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NationalAcademyofEngineering,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4名院士和22名外籍院士名單。加上今年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總數為:院士2281名,外籍院士249名。
在這份新鮮出爐的名單中,共有8位華人入選。分別是:
加利福尼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叢京生
加利福尼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KingLiu,Tsu-Jae;
通用電氣副總裁陳向力
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Leung,L.Ruby;
倫斯勒理工學院電子與計算機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周祖康(Chow,JoeH);
南加州大學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系教授張東曉
西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黃永剛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外籍院士)。

2014年

2014年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官方網站公布了新評選出的2014年院士名單,四川大學教授張興棟院士因在“對肌肉骨骼的臨床實驗以及發展生物材料上的貢獻”而榜上有名.據了解,今年美國工程院評選的11名外籍院士中,張興棟是唯一一名中國人。

截至2014年2月,美籍院士總數2250人,外籍院士214人,包括中國籍院士9人,分別是宋健、徐匡迪、周濟、王淀佐、謝克昌、姚熹、鄭哲敏、曹湘洪、張興棟。

2012年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12年新當選的66位院士和10位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3位華人學者,他們分別是布朗大學工程系教授高華健(音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李凱(音譯)和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劉兆漢(音譯)。
高華健當選理由是他在薄膜和分層結構材料的微觀力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
李凱當選理由是他在數據儲存和分散式計算機系統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劉兆漢此次當選為NAE外籍院士,理由是他在電離層研究方面的傑出貢獻,以及在大氣遙感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導才能。

2010年

2010年的新增院士中,有3位華裔教授上榜。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微納米工程實驗室主任陳剛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納米科學和工程中心主任張翔教授,史丹福大學管理資訊科學學院及商學院李效良教授。

2004年

2004年的新增院士中,有8位華裔院士,分別為陳陽闓、周尚林、莊炳湟、劉錦川、崔琦、吳建福、舒維以及海外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

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四大學術機構

名稱 簡介
美國國家科學院 成立於1863年,榮譽性自治組織,根據林肯總統簽署的國會法令建立,授予院士頭銜。
美國國家工程院 成立於1964年,非盈利學術團體,美國工程界的最高榮譽,授予院士頭銜。
美國國家醫學院 成立於1970年,非政府非盈利組織,美國醫學領域最高榮譽,授予院士頭銜。
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 成立於1950 年,美國聯邦機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科學委員會的成員由美國總統任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