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廣場

羅馬的主要景觀

塞特寺(Temple of Saturn)是每年舉行農神節的地方。農神節大約是在十二月舉行,屆時,將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學校停課,奴隸們可與主人們一同進餐,人們互換禮物,跳騷市場(舊貨和廉價商品市場) 與集市上熙熙攘攘。從空中鳥瞰,長方形朱莉安教堂的遺蹟上現存的是三根如長笛的圓柱和一條刻有圖案的通往卡斯托爾神廟和波路斯神廟的人行道。

廣場的另一頭是君士坦丁集會堂的遺蹟。君士坦丁集會堂是公元308年由羅馬皇帝馬克森提斯提議的,最後由君士坦丁完成,故名君士坦丁集會堂。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威奧戰役中打敗了敵人,也修好了這個集會堂。現存的拱形門遺蹟還可看見天花板,依稀可辯當年大論壇時的巍峨莊嚴的氣概。
君士坦丁集會堂內三個廣大有藻井的桶狀拱形天花板是廣場區內最大的建築物遺蹟。此建築物高度35公尺,在西側尾端有一環形殿, 其內矗立了12公尺高的皇帝雕像,一部分是木質,一部分以大理石雕制而成,雕像巨大。集會堂的內牆也刻有小雕像,底下是大理石質地,上面用灰泥澆灌。集會堂的螺鏇梯可通至屋頂。在文藝復興時代,君士坦丁集會堂以其半圓形的後殿和六邊形的拱形門著稱,被公認為古典的對稱與高貴美的典範。許多建築師把它的這些特點運用到他們的作品中,例,米開朗其羅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圓形屋頂。
羅馬的建立
根據戰神之子的傳說,雙胞胎羅穆盧斯和瑞摩斯在帕拉丁伯爵的領地內由一隻狼撫養成人。傳說在那裡,羅穆盧斯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建立了一個村莊,這個村莊就是現在的羅馬。8世紀的泥漿小屋如今還立在山坡上,為考古學考證這段傳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國立羅馬博物館
國立羅馬博物館建於1899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古典藝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自1870年起在羅馬發現的大多數古代遺物,以及更古老一些的重要收藏品。在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經歷了巨大的重組,現在主要被分為五個部分:阿特姆彼斯宮(the Palazzo Altemps)、迪歐克勒提安浴室(the Baths of Diocletian)、八角形博物館(the Aula Ottagona, the Crypta)、巴爾比宮(Balbi)和馬西莫宮(palazzo Massimo)。在後者之中展品來自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4世紀末,占用了博物館三層樓的房間。博物館的精粹包括了來自羅馬北部一處別墅的夸特羅-歐奧瑞跟(Quattro oAurighe)的鑲嵌工藝、來自利維亞(Livia)夏日別墅的一系列讓人震驚的壁畫、以及她的丈夫奧古斯塔斯(Augustus)國王的著名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