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興隆中心醫院

紅興隆中心醫院

紅興隆中心醫院全稱為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分局中心醫院,該院建於1969年,原是瀋陽軍區黑龍江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1976年為紅興隆國營農場管理局中心醫院,1997年更名為現名。醫院位於雙鴨山市、富錦市、集賢縣、寶清縣、友誼縣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現有醫療用房面積60750平方米,編制床位700張,開放床位800張,資產總額達1.9億元,固定資產達1.56億元。現有職工總數825人。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紅興隆中心醫院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分局中心醫院於1969年建院,原是瀋陽軍區黑龍江建設兵團第三師醫院,1976年為紅興隆國營農場管理局中心醫院,1997年更名為現名。2009年,醫院正式晉級為國家級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6075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編制床位700張,開放床位800張,資產總額達1.9億元,固定資產達1.56億元。

醫院概況

醫院名稱:紅興隆中心醫院
醫院層次: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地址: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管理局
職工數量:825
編制床位:800張

醫療團隊

現有職工總數825人。國家認定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716人,占職工總數的86.8%,其中高職以上衛生技術人員136人,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19%。獲省級國務院特殊津貼獎2人。承擔著墾區內外近80萬人口的醫療、科研、教學、急診急救、傳染病治療、婦幼保健、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及醫療救援等重要醫療任務。

發展歷程

醫院1993年被衛生部命名為二級甲等醫院,2006年6月被省衛生廳批准晉升為三級醫院,2009年8月29日通過三級甲等醫院等級評審組驗收,成為墾區各分局中唯一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愛嬰醫院”稱號;1996年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01年被晉升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醫院先後榮獲全省職工職業道德教育十佳單位、十佳誠信單位、“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服務信譽滿意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醫德醫風”示範先進單位, “十五”期間醫療衛生工作標兵單位、省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省“3.15”明星單位、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省價格誠信建設先進單位、省衛生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最佳單位、省衛生系統先進工會組織、佳木斯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總局第十屆勞模表彰大會先進集體。2005年授予國家健康扶貧工程定點醫院先進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院長王明庫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2008年醫院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醫療設備

佳木斯以東地區唯一的64排CT佳木斯以東地區唯一的64排CT
醫院設有臨床科室32個,醫技科室14個,職能科室25個,擁有64排螺旋CT、3.0T核磁、MRI、DSA、多功能彩色4維B超儀、DR、鉬靶乳腺機、直線加速器體部X-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免疫分析儀、電子胃鏡腸鏡、腹腔鏡、胸腔鏡、關節腔鏡等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457台套。醫院有遠程會診中心,是哈醫大一院協作醫院、佳木斯大學臨床教學醫院。

技術創新

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
自2002年以來,醫院以“院有優勢、科有特色、人有專長”來抓科技創新,以微創外科、顯微外科為突破口來打造紅興隆中心醫院新的品牌。胸外科開展的利用胸腔鏡治療肺大泡、肺淺表腫瘤、血氣胸技術獨樹一幟;同時還開展了體外循環下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型術;普外科開展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胃大部切除、闌尾切除,婦產科開展的子宮、卵巢切除術等8500餘例,同時開展了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加近端脾胃靜脈分流術獲得圓滿成功;骨外科開展了關節鏡下半月板損傷、骨性關節炎等手術300餘例,同時開展了頸椎間盤前後路摘除淺行減壓術、人工關節置換等手術100餘例;泌尿外科開展的等離子前列腺電子切除術、腔鏡下腎囊腫切除術、腎切除術4300餘例均取得了好的療效。顯微神經外科方面開展了各類腦瘤切除、動脈瘤夾閉和栓塞術、顯微手外科開展了斷掌再植手術、眼科開展了白內障摘除手術填補了墾區的空白。五官科先後開展了羊膜遮蓋術治療蠶食性角膜潰瘍鼓室成型術使病人的視力、聽力提高。對腫瘤病人開展了甲狀腺癌的改良頸部淋巴清除術,喉癌根治術。同時採取手術、化療、介入治療、放療等系統治療。神經內科開展的在DSA下動脈介入治療急性腦梗塞並取得了良好效果。血液內科開展新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冠脈綜合症等4項新技術,有3篇論文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內科開展了心內射頻消融術,冠脈造影、球囊擴張放置支架治療冠狀動脈狹窄2300餘例。物理診療科B超室開展了肝穿活檢,CT下肺活檢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依據。
層流手術室層流手術室
醫院介入治療中心技術成熟,能安裝心臟冠狀動脈支架、人工心臟起博器、房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閉塞傘。開展了射頻消融、肺癌灌注化療、肝癌灌注化療、腰椎間盤突出、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子宮肌瘤等介入治療。醫院放療科設備齊全、放療技術先進,在三江地區處於領先地位。

就醫環境

陽光大廳陽光大廳
醫院就醫環境優美舒適。1998年,翻修了院一部大樓,面積達10000平方米。2000年新建了面積為7019.37平方米的門診樓; 2003年新建了建築面積9032.52平方米的外科大樓,2004年新建了築面積1573.42平方,按國家傳染病規範標準設計的傳染科樓。住院樓內設有高、中、低檔次的病房,擁有國內一流的潔淨層流手術間7個。2008年,新建了8432平方米的醫技樓和8553平方米的住院三部、1000平方米的陽光大廳。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就醫環境和寬敞舒適的住院條件,改善了病房面積不足等問題,為晉升三級甲等醫院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題研究

十幾年來,醫院開展新技術212項,獲國家級論文232篇;省級論文14篇,出論著41部;獲衛生部新技術推廣獎1項,獲省衛生廳醫療新技術成果獎6項;獲農墾總局衛生局新技術獎74項,有兩項新技術《出血性及缺血性腦卒中》和《冠心病腦卒中綜合危險度評估及干預方案》被定為國家“十五”攻關課題研究單位;有一項新技術《蛛網膜下腔出血規範化治療》被定為國家“十一五”攻關課題研究單位。參加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研究一項、參加國家863計畫《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型和個體化診療》科研課題研究。
醫院信守“不售假藥、不收紅包、不吃請、不坐車開藥”的“四項承諾”,堅持公開執行國家和省衛生廳的收費標準,全面實行一日清單制度,使醫藥收費達到了公正、公平、公開、合理、透明。
新世紀的紅興隆中心醫院,以“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先進的設備、優美的環境、合理的價格”的醫院品牌享譽三江大地,用優質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備、合理的價格打造一個農民歡迎的黑土地上的三級甲等醫院,為百姓身體健康貢獻我們的力量。

專家介紹

王明庫
王明庫 畢業於佳木斯醫學院,現任院長,主任醫師,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從事外科臨床工作30年。專業特長為顱腦顯微外科、胸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對腦腫瘤、腦血管病、腦出血、顱腦損傷、肺腫瘤及食道腫瘤的手術治療有豐富臨床經驗。曾獲得衛生部新技術套用獎1項、省級3項、總局級8項、院級19項。 獲管局級科技成果獎2項。發表國家級論文9篇,省級6篇。曾獲得國務院特殊科技津貼獎。200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獲得者。陳太鴻
陳太鴻 畢業於吉林醫學院,現任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專業特長:心血管內科、腎臟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對冠心病、各種心功能不全、心絞痛、病竇安裝起搏器、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療,高血壓病、白血病、心包積液等疾病有較豐富的經驗。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6篇,獲總局級新技術套用獎2項。賀忠
賀忠仁 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現任腫瘤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專業特長:腫瘤外科和小兒外科。對甲狀腺癌乳腺癌、胃癌、膽總管囊腫腸套疊、腹腔腫瘤複雜肛瘺、肛裂、直腸息肉、直腸癌和小兒外科疾病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獲總局新技術套用獎2項,院內引進新技術5項,發表論文國家級10篇,省級7篇,院級5篇。劉永林
劉永林 畢業於吉林醫學院,現任普通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專業特長:普通外科、血管外科,對肝臟外科膽道疾病、胃腸疾病、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微創外科方面獨有建樹,尤其是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胃切除半結腸切除、闌尾切除技術嫻熟。何永生
畢業於吉林醫學院,現任泌尿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對脊柱外科、骨關節病、創傷骨科手術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腰間盤突出診治和人工關節置換有獨到之處。在泌尿系統先天畸形、腫瘤結石前列腺疾疾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國家級論文7篇,省級5篇。鄧正輝
畢業於牡丹江醫學院,現任骨外二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專業特長:從事泌尿外科、骨科專業,擅長泌尿生殖系統、骨關節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在墾區內率先開展了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國家級論文8篇, 獲總局新技術套用獎3項, 曾榮獲總局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標兵稱號。曾慶寶
曾慶寶 畢業於吉林醫學院,現任骨外一科主任、主任醫師。專業特長:骨科疾病。尤其在治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腦癱、骨性關節炎、關節畸形、各種創傷,關節鏡套用等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曾獲得總局新技術套用三等獎2項,發表國家級論文2篇。劉東建
劉東建,主任醫師、畢業於牡丹江醫學院,現任神經外科主任,擅長腦外、胸外、燒傷專業,尤其在腦外科疾病如;顱腦外傷腦血管疾病、腦腫瘤等方面有專長。開展了腦血管造影腦動脈瘤夾閉及介入技術。在腦血管外科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獲國家級論文 4篇,總局新技術2項。李殿芳
李殿芳 畢業於吉林醫學院,現任腎內、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專業特長:心血管內科、內分泌及泌尿內科、血液方面疾病、高血壓病、心絞痛、風心病,對冠心病心肌梗塞、各種中毒搶救、腎炎、尿毒症、甲亢,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自70年代初,先後在國家級、省級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曾獲得總局級新技術獎六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