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走

競走

競走(Race Walking),是從日常行走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運動,規則規定支撐腿必須伸直,從單腳支撐過渡到雙腳支撐,在擺動腿的腳跟接觸地面前,後蹬腿的腳尖不得離開地面,以確保沒有出現“騰空”的現象,而這也是競走與跑步的主要分別。普通走步的速度,每小時約五公里左右,而競走的速度則快得多,即使用中等速度走,也要比普通走快一倍以上。競走比賽最先出現於1775年至1800年間的英國,男子競走於1908年倫敦奧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女子競走比賽始於1932年的捷克,直至1992年的奧運會,女子10千米競走才正式成為比賽項目。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競走競走
競走起源於英國,1867年,英國舉行了第一次競走錦標賽。到了19世紀90年代,這項運動在德國盛行起來。1893年舉行的維也納到柏林的競走比賽,全程長達578公里。1908年,奧運會正式將競走列為比賽項目。從1961年起,每年舉行盧迦諾杯競走比賽,以後發展成為世界盃賽,男選手爭奪盧迦諾杯,女選手角逐愛斯堡恩杯。競走比賽最先出現於1775年至1800年間的英國,有些更是日以繼夜地進行。
男子競走於1908年倫敦奧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並且分為3500米及10千米兩種賽程,後來亦出現過3000米及10000米的賽事。1932年的奧運會首次加入50千米競走的公路賽,而10000米競走則在跑道上進行。自1956年起,20千米及50千米競走正式成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並且在公路上進行。
女子競走比賽始於1932年的捷克,直至1992年的奧運會,女子10千米競步才正式成為比賽項目。2000年悉尼奧運會改為20公里,而且也是在公路上進行,中國的運動員陳躍玲奪得首面的奧運女子競走金牌。中國的女子競走運動員閻紅徐永久李素傑、關平、金冰潔陳躍玲等,亦曾多次刷新5000米及10000米競走的世界紀錄。
19世紀初,英國出現步行比賽的活動。19世紀末,部分歐洲國家盛行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競走旅行。1866年英國業餘體育俱樂部舉行首次冠軍賽,距離為7英里。競走分場地競走和公路競走兩種。場地競走設世界紀錄;公路競走因路面起伏等不可控因素較多,成績可比性差,故僅設世界最好成績。運動員行進時,兩腳必須與地面保持不間斷接觸,不準同時騰空,著地的支撐腿膝關節應有一瞬間的伸直,不得彎曲。比賽時,運動員出現騰空或膝關節彎曲,均給予嚴重警告,受3次嚴重警告即取消比賽資格。1908年首次進入奧運會,當時的距離是3500米和10英里。此後幾屆奧運會距離有所不同,有過3000米、10公里等,從1956年奧運會起定為2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32年列入)。
競走競走
兩腳交替走步的田徑運動。比賽在田徑場或公路上進行。在奧運會和重大田徑比賽中男子有20千米、50千米公路競走、20千米田徑場地競走;女子有5千米田徑場地競走、10千米公路競走。競走與跑的根本區別在於走步時兩腳必須與地面輪換接觸,不能有騰空階段。田徑比賽規則規定:每步中,運動員在後腳離地之前,前腳必須著地,腳落地時,該腿必須有一瞬間的伸直。
競走運動員在比賽途中,如違犯了上述規定,第一次犯規裁判員舉白旗給競走比賽予警告,若再次犯規,裁判員舉起紅旗,取消其比賽資格。運動員在最後1圈犯規,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警告或直接取消其比賽資格。腿部動作是競走技術的主要環節。前邁的腿在腳落地時要伸直,用腳跟先著地,這樣可增大步長並能減小著地的制動。隨著另一腿蹬地,身體重心前移,出現了單腿支撐階段。當身體重心移至伸直的支撐腿上時,後腿屈膝擺至體側。
在人體經過垂直部位後,支撐腿由全部著地過渡到腳尖,在擺動腿前擺的配合下完成下一步的後蹬。擺動腿隨著骨盆沿身體縱軸的轉動,屈膝前擺,腳離地面始終較低。腿前擺時應柔和地伸直膝關節,小腿依慣性前擺並用足跟著地。此時形成短暫的雙腳支撐姿勢。人體重心在向前運動過程中不應有明顯起伏,當重心投影點與前腿支點一致時,又出現了下一步的垂直姿勢,接著又開始新的用力蹬地動作。運動員應做到步幅大、頻率高,善於協調肌肉的用力和放鬆,走步要樸實、自然,省力而無多餘動作,兩腳落地的足跡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競走時,運動員軀幹自然伸直或稍前傾。兩臂屈肘約90°,在體側做前後協調有力的擺動,兩臂配合下肢動作調節走的速度,走步時身體重心儘量做向前的直線運動,過大的上下起伏和左右搖擺不利於提高走速,也會消耗較多能量。現代競走技術中的鮮明特點是突出骨盆沿身體縱軸的前後轉動。舉行20千米以上競走比賽時,每隔5千米設一飲料供給站。飲料以橘汁、加糖濃茶、葡萄糖及少量食鹽配成。

動作要求

競走競走
競走技術的基本要求:
1、步幅自然、寬大、頻率快、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移動速度快,實效性高。
2、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輕鬆省力、經濟性好。
3、雙腳不能同時離地。
普通走步的速度,每小時約五公里左右,而競走的速度則快得多,即使用中等速度走,也要比普通走快一倍以上。競走規則要求,支撐腿必須伸直,從單腳支撐過渡到雙腳支撐,在擺動腿的腳跟接觸地面前,後蹬腿的腳尖不得離開地面,這樣就能保證用雙腳支撐,不會出現騰空現象,這是走和跑的根本區別。
競走的速度取決於步頻和步長。普通走每分鐘約為一百到一百二十步,而競走可達一百八十到二百步,優秀的競走運動員每分鐘超過二百步。普通走的步長一般是七十到八十厘米,競走的步長可達九十到一百一十厘米,身材高大的運動員的一步是一百二十厘米左右。
普通走,每步一般需要0.50—0.55秒,而競走每步只需要0.27—0.32秒,甚至還要少一些。因此,這就加大了肌肉緊張和放鬆交替工作的困難程度,需要在訓練中很好地解決。
步長和步頻是相互制約的。加大步長相對地會影響步頻,加快步頻也會影響步長。一般應保證一定步長的前提下提高步頻。過分加大步長,會給有關肌肉加重負擔和增加緊張程度,過多消耗體力,容易引起疲勞,而且也不利於步頻的加快。加快步頻是依靠腿部肌肉的力量和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其潛在力是比較大的。
競走的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是不一樣的,單腳支撐要比雙腳支撐時間長得多。要想加快競走速度,必須縮短單腳支撐和雙腳支撐的時間,但縮短雙腳支撐時間是主要的,而縮短單腳支撐時間其效果是不明顯的。

經典動作

步子大、頻率快、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移動速度快、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雙腳不同時離地。

比賽規則

競走競走
競走比賽有兩個核心規則。首先,競走運動員必須始終保持至少有一隻腳與地面接觸。其次,前腿從著地的一瞬間起直到垂直位置必須始終伸直,膝關節不能彎曲。
比賽中有6~9名專職的競走裁判員監督運動員。按規則規定,他們不能藉助任何設備幫助判斷,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來判斷運動員是否犯規。當競走裁判員看到競走運動員的動作有違反競走技術的跡象時,應予以黃牌警告,並在賽後報告給主裁判
當運動員的行進方式違反競走技術的規定,表現出肉眼可見的騰空或膝關節彎曲時,競走裁判員須將一張紅卡送交競走主裁判。當競走主裁判收到針對同一名運動員的三張來自不同競走裁判員的紅卡時,該運動員即被取消比賽資格,並由主裁判或主裁判助理向其出示紅牌通知他(她)。

奧運冠軍

歷屆奧運會冠軍
奧運會屆別 項目 國籍 冠軍
1908年倫敦奧運會 男子10英里競走 英國
喬治·拉爾納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男子10公里競走 加拿大
喬·古爾丁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男子10公里競走 義大利 烏·弗里傑里奧
1924年巴黎奧運會 男子10公里競走 義大利 弗里傑里奧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男子50公里競走 英國 托·格林
1936年柏林奧運會 男子50公里競走 英國 哈·惠特洛克
1948年倫敦奧運會 男子10公里競走 瑞典
約·米卡爾松
男子50公里競走 瑞典 約·延倫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 男子10公里競走 瑞典 約·米卡爾松
1960年羅馬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蘇聯 弗·戈盧布尼奇
男子50公里競走 英國 唐·湯普森
1964年東京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英國 肯·馬修斯
男子50公里競走 義大利
阿·帕米奇
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南斯拉夫 弗·戈盧布尼奇
男子50公里競走 蘇聯 克·赫內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民主德國 弗蘭克爾·皮特
男子50公里競走 聯邦德國 康恩博格·貝納德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墨西哥 丹·鮑蒂斯塔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義大利 毛·達米拉諾
男子50公里競走 民主德國 黑·高德爾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墨西哥 埃·坎托
男子50公里競走 墨西哥 勞·岡薩雷斯
1988年漢城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捷克斯洛伐克 普里比利內克
男子50公里競走 蘇聯 伊萬年科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 女子10公里競走 中國 陳躍玲
男子20公里競走 西班牙 普拉薩
男子50公里競走 獨立國協 安·佩洛夫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 女子10公里競走 俄羅斯 葉連娜·尼古拉耶娃
男子20公里競走 厄瓜多 赫費爾松·佩雷斯
男子50公里競走 波蘭 羅伯特·科熱尼奧夫斯基
2000年悉尼奧運會 女子20公里競走 中國 王麗萍
男子20公里競走 波蘭 柯澤尼歐斯基·羅伯特
男子50公里競走 波蘭 柯澤尼歐斯基·羅伯特
2004年雅典奧運會 女子20公里競走 希臘 塔索梅麗卡
男子20公里競走 義大利 布魯納蒂
男子50公里競走 波蘭
考岑尼奧斯基
2008年北京奧運會 女子20公里競走 俄羅斯 卡尼斯金娜
男子20公里競走 俄羅斯 博爾欽
男子50公里競走 義大利 施瓦策
2012年倫敦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中國 陳定
男子50公里競走 俄羅斯 科德亞普金
女子20公里競走 俄羅斯 拉什馬諾娃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 男子20公里競走 中國 王鎮

世界紀錄

5公里

1984年以21分41秒的成績,中國選手徐永久創造了女子5公里競走世界最好成績。
1984年挪威國際競走邀請賽中,中國另一名選手閻紅創造了21分40秒3的新紀錄。
1986年,在全國秋季競走比賽中,中國選手關平以21分10秒55的成績創這一項目世界最好成績。
1986年,在燕舞杯北京國際田徑邀請賽上,中國選手李素傑以21分34秒37的成績打破5000米競走世界紀錄。
1990年6月23日前東德選手安德斯在羅斯托克創造了20分07秒52的世界紀錄。
1996年2月25日澳大利亞選手克里·薩克斯比·瓊娜在澳大利亞霍巴特田徑大獎賽上創造了20分13秒26的新紀錄。
2002年7月13日,愛沙尼亞選手吉蘭·奧蘇利文在都柏林將這一紀錄提高到20分02秒60。

10公里

男女10公里競走分別於1912年斯德哥爾摩、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83年中國選手徐永久創造了女子10公里競走世界最好成績。
1983年,中國另一名選手閻紅在丹麥國際競走公開賽上創造了45分39秒5的新紀錄。
1984年,中國選手關平在全國春季馬拉松、競走比賽中,以44分28秒的成績創女子10公里競走世界最好成績。
1987年徐永久又以44分26秒5的成績將這一成績改寫。
1987年,在河北舉行的全國競走邀請賽上,陳躍玲將這一紀錄再次改寫為43分52秒1。
1996年4月20日俄羅斯選手葉·尼科拉耶娃在全國錦標賽上創造了41分04秒的新最好成績。
女子10000米競走的世界紀錄是1990年7月24日前蘇聯選手雷斯基娜在西雅圖創造的41分56秒21。

20公里

男女20公里競走分別於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84年5月5日,墨西哥選手坎托在卑爾根創造了1小時18分40秒的20公里世界最好成績。捷克的布萊扎克1990年9月16日在海德遜以1小時18分13秒刷新了這一成績。1994年5月7日,墨西哥選手塞桂拉在卑爾根創造了1小時17分25秒6的20000米世界紀錄。
2003年8月23日,1996年奧運冠軍、三屆世錦賽冠軍、厄瓜多名將傑弗森·佩雷茲(JeffersonPérez)在巴黎第九屆世界IAAF世界體育錦標賽上,以1小時17分21秒的成績創造了該項新的世界紀錄。
2007年9月29日,在俄羅斯薩蘭斯克舉行的2007年國際田聯競走年終總決賽男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主場作戰的俄羅斯選手卡納金以1小時17分16秒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薩蘭斯克的當地氣溫在15攝氏度左右,最重要的是,沒有風的干擾。卡納金從一開始就保持領先,他以19分25秒的完成前5公里的比賽,領先第二名8秒。並且,卡納金將自己的領先優勢保持到最後。22歲的俄羅斯人激動不已:“這很瘋狂!我從來沒想過會破世界紀錄。當還有最後一圈時,我意識到自己有破紀錄的可能,然後我的教練還在警告我千萬別犯規。”他的教練威克特·格金也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弟子能破世界紀錄,但也表示:卡納金是個非常優秀的選手,他能參加50公里、20公里等任意距離的比賽,並能贏下來。
2008年6月8日,在俄羅斯西部城市薩蘭斯克舉行的全國錦標賽上,謝爾蓋·莫洛佐夫(SergeyMorozov)打破了其同胞卡納金的紀錄,將這個紀錄改寫為1小時16分43秒。莫洛佐夫剛剛20歲,此前他在2005年獲得世界青年萬米冠軍,去年獲得歐洲青年冠軍。這次參加20公里競走,也是他第一次參加此項目的角逐。卡納金在周日的比賽中也有不俗的表現,跑入了1小時17分以內,以1小時16分53秒的成績屈居亞軍。亞爾岡金獲得第三名,成績為1小時20分01秒。毫無疑問,莫洛佐夫與卡納金這對青春組合,將成為俄羅斯在該項目上衝擊奧運金牌的“雙保險”。
女子20公里競走的世界最好成績曾由中國選手劉紅宇保持,成績為1小時27分30秒。2005年8月7日,在第10屆田徑世錦賽上,俄羅斯選手伊萬諾娃以1小時25分41秒的成績奪得冠軍,這一成績同時打破了由王妍與尼克拉耶娃共同保持的1小時26分22秒的世界紀錄。
女子20000米競走的世界紀錄是2001年9月6日俄羅斯選手伊萬諾娃在布里斯班創造的1小時26分52秒3。
2015年6月7日,在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拉科魯尼亞站女子20公里競走比賽中,中國選手劉虹以1小時24分38秒獲得冠軍,打破了此前1小時25分02秒的世界紀錄。
陳定,在台北時間2012年8月5日凌晨,陳定在倫敦奧運會男子20公里競走中以1小時18分46秒的成績奪得冠軍,並打破奧運紀錄。成為繼劉翔之後第二名在奧運田徑賽場奪金的中國男運動員。
台北時間2012年08月12日,倫敦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中,我國派出劉虹、呂秀芝和切陽什姐。切陽什姐以1小時25分16秒得到一枚銅牌並打破亞洲紀錄,名將劉虹再次拿到奧運會第四名。

50公里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首次設立了男子50公里競走比賽。
1979年5月25日,墨西哥選手岡薩雷斯在卑爾根創造了3小時41分38秒4的世界最好成績。
1989年8月5日,俄羅斯的皮爾洛夫在彼德堡以3小時37分41秒刷新了這一成績。
1996年9月29日,法國選手圖坦在埃利庫爾創造了3小時40分57秒9的男子50000米競走世界紀錄。
2003年8月26日,波蘭選手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在法國舉行的第九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奪得男子50公里競走冠軍,並打破了世界紀錄。科熱日尼奧夫斯基的世界新紀錄成績是3小時36分03秒。
2008年5月11日,在俄羅斯舉行的第23屆競走世界盃比賽中,俄羅斯的尼澤戈羅托夫以3小時34分13秒打破了世界紀錄,成為50公里競走第一個走近3小時35分的運動員。與此同時,本屆世界盃該項目比賽的前六名,均走進了3小時48分,前三名的成績均在3小時38分之內,整體水平遠高於2007年大阪世錦賽。
2008年8月22日,在北京奧運會上男子50公里競走決賽中,義大利選手施瓦策以3小時37分09秒的成績,打破奧運會紀錄,並奪得冠軍。

奧運會田徑比賽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