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起源
![障礙跑](/img/1/23c/nBnauM3X1EDOwADOzADMwQ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A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障礙跑作為田徑項目,始於英國。它和越野跑可算是一對“孿生兄弟”。越野跑是由兒童遊戲脫胎而來的。有人構想把越
野跑搬到運動場上來。於是,運動場上出現了籬笆、柵欄、水坑等人工障礙物。1837 年,在英國樂格比高等學校里,首創了一種叫做“障礙跑”的比賽項目。從此,這項活動在英國普遍開展起來。隨後又相繼傳到其他國家,這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詳細介紹
![障礙跑](/img/0/9f1/nBnauM3X0MTN4UDOzADMwQ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A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田徑場地上跑越一定障礙的男子競賽項目。它不但要求運動員具有長跑的耐力和技術,還要掌握跨越障礙和水池的本
領。正式比賽項目只有3000米障礙一項,全程共跨越35次障礙,其中有7次跨帶水池的障礙。途中障礙設定方法有兩種:一種每圈長39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27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78米,第五障礙至終點68米。另一種每圈長410米跑7圈,起點至第一圈起點130米,第一圈起點至第一障礙10米,第二障礙至第五障礙82米,第五障礙至終點72米。越過障礙欄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跨欄法,近似400米欄的動作,起跨點約距欄架1.5~1.8米,起跨角略大,身體重心騰起稍高。另一種方法是踏上跳下法,用有力腿蹬地起跳後,前伸的擺動腿屈膝以腳跟踏上橫木後沿,隨之身體前移,待重心移過障礙架後,支撐腿也轉為腳尖蹬橫木使身體向前落下,用起跨腿落地。跨過水池障礙的方法也採用踏上跳下法。
女子障礙跑開展很晚,國際田聯1997年才開始推廣。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上女子3000米障礙將設為正式比賽項目。
世界紀錄
1:2004年,卡達選手沙希恩開始稱雄3000米障礙賽,雖然由於改變國籍不足一年而遺憾地無緣雅典奧運,但在國際田聯黃 金聯賽布魯塞爾站的比賽中,世錦賽3000米障礙賽冠軍、原籍肯亞的卡達選手沙希恩向人們展示了自己的超人實力,他以7分53秒64的優異成績刷新了由摩洛哥選手博拉米三年前在這裡創造的7分55秒28的原世界紀錄。
2:目前,女子2000米障礙賽跑的世界紀錄為俄羅斯的瑪琳娜·普魯茲尼科娃1994年7月25日在聖彼得堡舉行的第三屆友好運動會上創造的6分11秒84。
3:女子3000米障礙賽跑的世界紀錄為白俄羅斯的圖洛娃2002年7月27日在波蘭的格坦斯克創造的9分16秒51。
教學理念
![—障礙跑_](/img/d/7f6/nBnauM3X2MTO1cTOygTN0QTN5QTMwIDM4IjM0QTNwAzMxAzL4U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教學內容:40—50米通過4—5個障礙物。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3—4中快速過障礙物的方法。提高果障礙物的能力,同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2、技能目標:通過本課練習,發展學生的協調性以及靈敏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同時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快速跑動中掌握合理的、快速的、適合自己的過障礙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靈巧、協調、安全過障礙物。
教材及學情分析
跑是國小生非常喜愛並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項體育活動,本課的教材內容是
障礙跑, 是在快速跑中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過若干個障礙的運動項目。指跑
過、跨過、穿過、繞過各種障礙物。如果單一的為跑而跑,學生的積極性就得不
到提高,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掌握各種障礙
跑的方法和技巧。教材能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等素質。因此,在課的練習安排
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意技
巧,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運動基礎較薄弱,側重於感性。學生對動作練習能力較強,且好奇、好學、好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教學的方法,多用激勵、啟發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走向。
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
這一環節以課堂常規的練習為主。包括:體委整隊向老師報告人數、師生間的問好、安排見習生、宣布本節課內容和列隊練習(齊步走立定和轉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精神以及尊敬老師的品質。
準備部分:
此部分包括兩項內容:
第一、是一般性準備,安排了三種形式的慢跑,分別是圓形、蛇形、s形。
1、老師帶領完成。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要求:由各小組組長帶領本組完成任務,在規定時間內看看那一組完成的形狀多?
設計意圖:開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發揮小組的優勢,展現學生的聰明才智,同時達到了簡單的活動身體的目的。
第二、是專項準備:針對投擲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幾項活動。
包括:擴胸,正、側壓腿、活動腕踝關節、體前屈、縱跳、弓步跳、原地高抬腿。
要求:在老師的示範帶領下完成。動作要做到有力、到位。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更充分、更有針對性的活動身體,避免運動中傷害事故的發生,為主材的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同時引發動機、進入狀態
基本部分:
(一)障礙跑
本部分是整堂課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本課重點。因此,要求學生情緒飽滿,,講求效益,並注重勞逸結合。教學中注意層次、面向全體,發展個性,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
主教材“障礙跑”是基礎教學,作為教材體系中“跑”類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重點是在快速跑動中掌握合理的、快速的、適合自己的過障礙物的方法。難點是靈巧、協調、安全過障礙物。我採用了如下方法進行教學:
教法:講解示範法、觀察、嘗試練習法、評價法、競賽法
學法:練習法、討論法、探究法、觀察法、實踐法
教學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提高原則
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育觀念
基本部分具體設計如下:
1 、老師示範過障礙物的方法。(要求學生觀察思考老師過每個障礙物的方法並總結)
預設:師:那個同學能簡單總結一下老師過四個障礙物的方法?
生:老師過第一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過第二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過第三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過第四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師:同學們總結了剛才老師的動作方法,準不準卻需要你們在自己實踐的過程中去檢驗。
2、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做練習,老師巡視並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同時總結過每個障礙物的方法。各小組根據嘗試練習的經驗發表各組的意見。(方法可以和老師的不同,教師指正)
師:剛才我們初步總結了老師過每個障礙物的方法。現在哪個組能夠在細緻的總結一下你是怎么過每個障礙物的?方法是什麼?
生:老師我過第一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我過第二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我過第三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我過第四個障礙物的方法是……
老師追問: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是什麼?
生:有。老師我在過第三個障礙物時覺得你們的方法都不適合我。我的方法是……
師:對學生總結不太準確的地方給與指正。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造一個交流、合作、探究、勇於表現自己的機會。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動作方法,突破重難點。
3、用較快的速度完成。(教師提示動作要領)
4、指導學生開始競賽。
設計意圖:以賽促練在比賽過程中,發揮團隊優勢,共同努力獲取比賽勝利,體驗成功喜悅,感悟“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健康理念。同時強化對動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
5、小組合作重新設計障礙物的擺放順序。
6、再次進行競賽。(或小組互換障礙物)
7、教師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對學生的表現給與肯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學生活動:
1、學生積極參與練習
2、認真聽講,仔細觀察老師示範,領會過障礙的動作要領
3、各組嘗試練習,學生樂於接受同學和老師的幫助與指導。
4、討論後擺放障礙物,看看怎么擺放能跑的快一些。
5、比賽過程中,發揮團隊優勢,共同努力獲取比賽勝利,體驗成功喜悅,感悟“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健康理念。
(二)遊戲:兩人三足走
教師活動:
1、教師講解遊戲方法規則及要求
2、組織學生進行遊戲比賽
3、進行表揚和總結
學生活動:
1、聽清教師所講的要求規則及辦法
2、積極參與到比賽中去,體驗合作精神
3、獲勝隊慶祝勝利,失敗的不氣餒,下次加油
設計意圖:依據學科特點和教材的搭配原則,以及本課的主要目標,我在遊戲環節中安排了這一以團結協作、協調配合為主的遊戲。旨在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意識協調配合的能力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結束部分
首先,學生做放鬆活動。
其次,師、生一起對本課進行小結。
再次,師生之間互道再見。
最後,老師宣布下課並組織值周生收器材。
設計意圖:通過放鬆活動使學生的各項身體指標恢復到相對平穩狀態,同時通過師生的共議、自我評價、放鬆活動保留學生的興趣。表揚、鼓勵今天表現突出的同學及小隊。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
教學思路
本課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指導。為此,我設計了“觀察思考---初步嘗試、總結--討論、點撥、教師啟發--小組練習、競賽—自主設計、創新—教師評議---自我評價。”這一教學程式。此程式是在教師激勵和啟發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練的互動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個體得到充分的展示,為他們的合作探究創造了學練空間。圍繞本課的目標和指導思想,我根據學生“實踐---認知---再實踐”的認識規律及學生的學法要求,在課的基本部分,主要採用了“嘗試教學法”。嘗試的過程是學生探索、創新、理解新知和體現自我的過程,其本身就包含著學法。我以此為媒體,誘導學生主動去自學、嘗試、探索;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使他們的學法沿正確的方向發展,養成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創新思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