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工具 | |||||||||||||||||||||||||||||||||||||||||||||||||||||||||||||||||||||||||||||||||||||||||||||||||||||||||||||||||||||||||||||||||||||||||||||||
---|---|---|---|---|---|---|---|---|---|---|---|---|---|---|---|---|---|---|---|---|---|---|---|---|---|---|---|---|---|---|---|---|---|---|---|---|---|---|---|---|---|---|---|---|---|---|---|---|---|---|---|---|---|---|---|---|---|---|---|---|---|---|---|---|---|---|---|---|---|---|---|---|---|---|---|---|---|---|---|---|---|---|---|---|---|---|---|---|---|---|---|---|---|---|---|---|---|---|---|---|---|---|---|---|---|---|---|---|---|---|---|---|---|---|---|---|---|---|---|---|---|---|---|---|---|---|---|---|---|---|---|---|---|---|---|---|---|---|---|---|---|---|---|
| |||||||||||||||||||||||||||||||||||||||||||||||||||||||||||||||||||||||||||||||||||||||||||||||||||||||||||||||||||||||||||||||||||||||||||||||
[編輯] |
競爭優勢因果關係模式的提出
Bakos和Treacy將波特的策略作進一步擴充,
1、Porter的差異化進一步解釋成企業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因為產品不一樣,便可以要求更高的價格。
2、 Porter的營運效益解釋成企業與競爭者之間的比較效率(comparative efficiency),如果產品沒有差異化,只好以效率的低成本取勝了。並以此兩儀,發展出源源不絕的策略來。
競爭優勢因果關係模式的主要內容
Bakos和Treacy認為,企業的議價能力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而決定企業議價能力的因素包括:
一、搜尋成本(search-related cost):
如果企業是買方,當原物料被少數幾家企業所掌握時,企業便沒有議價能力。反之,當企業有許多供貨商可以選擇,企業便有議價能力,傳統上貨比三家不吃虧,但是在網路上,如果搜尋成本降低,常常能貨比更多家而取得優勢,因為網際網路降低了企業尋找供貨商的搜尋成本,使的買方議價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如果網際網路能降低顧客與你做生意搜尋成本,也能增加企業的競爭優勢,讓網友有需要時,很容易的便找到你的服務,是取得優勢很重要的因素。
二、獨特的產品(unique product features):
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你的電子商店將會取得議價能力。像是當網路上提供一般報紙的檢索服務,因為不同的報紙皆提供類似的產品,所以一年新聞檢索費用雖然只有一、兩千元,還是乏人問津。當一些與投資有關的產業新聞與分析調查,如果有獨特的見解與價值,一年的檢索費用往往在十萬元以上,獨特且有價值的產品,能夠保有優勢。在電子市場中,能做到的不只是市場區隔,甚至能夠分眾化、小眾化,最後達到個人化的目標。因此,如果每一個網站都能做到個人化的話,獨特的網站除了網站內容之外,網路的瀏覽經驗與路線將是獨特產品的重要特性之一。此外,如何進早鎖定網友,進而提高他們的「換成本,成為另一項挑戰。
三、轉換成本(switching cost):
轉換成本指的是,如果你的客戶或是供貨商對你不忠誠,轉換到你的競爭對手的話,他們將有損失。網路優勢的取得不僅在你吸引多少網友來,更在於你留住了多少網友,而留住網友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增加他們的轉換成本。
Bakos 和 Treacy也認為電子商場上,除了議價能力之外,如果企業的效率比競爭對手好,也能取得競爭優勢。企業決定比較效率的主要因素為:
一、組織內效率(internal efficiency):
指企業內處理資料、信息、決策、工作流程、與知識的效率。早期的想法是將流程計算機化,但是一個沒有效率的流程,計算機化之後會更沒有效率。因此,企業必須認清網際網路的本質,重新思考企業流程的本質,或是借用世界最佳典範,快速建立組織內的效率。
二、組織間效率(inter-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
指連線顧客與供貨商(linking with customers and suppliers)所達到的效率。企業也可以利用信息科技連線顧客以提高(鎖定)顧客的忠誠度。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 CSP模型
- ECIRM戰略模型
- GE矩陣
- PARTS戰略
- QFD法
- ROS/RMS矩陣
- STRATPORT模型
- V矩陣
- 三維競爭戰略模型
- 交叉補貼
- 產品剔除策略
- 人才模型
- 價值信條模型
- 企業價值關聯分析模型
- 企業競爭力九力分析模型
- 企業系統規劃法
- 企業自我評價表
- 全球公司管理支助系統
- 決策矩陣
- 利益相關者分析
- 力量分析法
- 華信惠悅人力資本指數
- 變革五因素
- 品牌定點陣圖分析法
- 基本競爭戰略
- 多點競爭戰略
- 大戰略矩陣
- 安索夫矩陣
- 定向政策矩陣
- 崗位價值評估
- 戰略一致性模型
- 戰略兆示
- 戰略準備度
- 戰略十步驟系統
- 戰略攻擊
- 戰略整合模型
- 戰略管理辦公室
- 戰略聯盟夥伴動態管理模型
- 戰略聯盟演化動力模型
- 斯威比的無形資產檢測器
- 服務金三角
- 母合優勢模型
- 波士頓矩陣
-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波特競爭對手分析模型
- 波特競爭戰略輪盤模型
- 環境不確定性分析
- 瑞定的學習模型
- 生命周期分析法
- 福克納和鮑曼的生產者矩陣
- 競爭情報系統
- 策略資訊系統
- 蓮花型創新模型
- 轉移定價
- 辯證式探詢法
- 遺忘借用學習法
- 麥肯錫7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