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街鎮[河南省鞏義市下轄鎮]

站街鎮[河南省鞏義市下轄鎮]

站街鎮地處河南省鞏義市區東五公里,隴海鐵路、連霍高速、焦許公路穿境而過。因機械產業比較發達,曾被譽為“機械之鄉”。國土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2.1萬畝,轄16個行政村,人口3.7萬。總值4.2億元,財政自北魏(約公元386)以來到1964年,這裡一直是鞏縣縣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史上幾次出名的戰爭,如虎牢關之戰、興洛倉之戰、石子河之戰都發生在站街鎮附近,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東都(指洛陽)門戶”之稱。這裡又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杜甫 就誕生在南窯灣村口筆架山下,“唐三彩”遺址、“興洛倉”遺址、“龍窯”遺址都在鎮區之內。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站街鎮站街鎮
站街鎮西距鞏義市區8公里。隴海鐵路和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在鎮區東西穿過,興建的鞏(義)溫(縣)黃河公路大橋引線也在境內與連霍高速公路交匯,並跨過高速公路向南與310國道相接。站街鎮共轄倉西、老城、賀堯、王溝、集溝、大黃冶、小黃冶、新溝、南瑤灣、北瑤灣、巴溝、柏茂、駐駕河、岳嶺、山神廟、東站鎮16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161個村民組,總人口356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35人,農業人口32369人,耕地1768公頃,人均耕地0.82畝,人均收入2668元。鎮政府所在地東站鎮村為站街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區人口7675人左右,其中農業人口1599人。

站街鎮歷史悠久,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自北魏(公元386年)以來,站街鎮一直是鞏縣縣府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64年,縣政府由站街遷住孝義鎮。解放後,歷經區、鄉、公社,1983年12月公社撤消,改為站街鎮。改革開放後,站街鎮長期按照“強化工業支柱,營造商貿優勢,鞏固農業基礎,建設工商旅遊業強鎮”的指導思想,奮力開拓,連續三年獲得鞏義市“奮進杯”銀杯獎,榮獲“河南省專利工作示範鄉鎮”稱號,連年獲得“四無鄉鎮”殊榮,計畫生育工作跨入鄭州市一類鄉鎮行列,社會各項事業穩定提高。

鄉鎮發展

站街鎮領導下鄉
站街鎮黨委、政府始終突出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堅持科技帶動戰略,搶抓機遇上項目,注重內涵抓調整,努力提高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帶動了經濟持續穩步發展。2001年底,國內生產總值完成4.2億元,比1999年增長12.8%;財政收入完成1079萬元,比1999年增長66%;各項企業產業、產品結構調整逐步最佳化,2001年實現利稅總額7000萬元,比1999年增長13%,成為站街鎮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主導。非公有制經濟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迅速發展總量和規模有較大提高,成為站街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站街鎮產值超千萬企業發展到17個,起億元企業2個。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區域特色日漸突出。樹立;高起點、高速度、高科技、高效益;的指導思想,開展一企三聯;不斷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實施四輪驅動,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最佳化,促使站街鎮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通過;一企三聯活動的開展,專利制度的建立,專利技術、產品的套用開發,逐步形成了以機械加工、鋁深加工、耐火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等支柱產業。尤其是炭素製品正成為站街鎮又一支柱產業。

三彩窯

站街鎮黃治三彩

黃治三彩窯址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東北約6公里的站街鎮大、小黃冶村,是已知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三彩窯場。

該窯始燒於唐代(618年-907年)早期,唐代中期達到鼎盛,唐代晚期仍在生產。三彩製品以瓶、壺、罐、碗、盤、爐、燈等器皿為多,另有一些馬、象、獅、小兒騎馬等動物和人形玩具以及俑、建築構件等。胎質細白,多施黃、褐、藍、綠、白色釉,晶瑩光潔,色彩斑駁燦爛。有的還以刻花、貼花等技法做出裝飾花紋。

黃冶三彩窯址在迄今發現的唐代燒制三彩器的窯址中,時代較早,產品質量好,深受歡迎。該窯燒制的三彩器常出土於洛陽、西安等地的唐代城址和墓葬中,並遠傳到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中亞西亞埃及等地,曾在當地產生較大的影響。

發展方向

站街鎮站街鎮小區規劃
站街鎮做為鞏義市的衛星城鎮,一體化發展趨勢正逐步得到加強,西嶺工業區不僅是站街的工業區,而且也是鞏義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工業區。是鞏義市的重點工業區,現已有一定的經濟規模,以後將發展成為大型的機械、輕紡、冶金和污染較輕的化工及新型建材工業基地

進一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加強“涉農為農”投資力度,不斷最佳化農業的內部結構,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堅持走“一優雙高”的農業發展道路,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糧食產量穩步增長,農田水利基本設施有所改變。
“中原環保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的規劃論證、“站街商貿街”的建設、“杜甫故里遊覽區”的申請立項,成為站街鎮建設工商旅遊業強鎮的著力點,初步規範了集溝灘市場秩序,擴大了市場面積,增加了商品流通量和銷售額,第三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正逐步增加。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以“最佳化投資環境”為出發點,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硬體環境的關鍵環節,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城鎮功能,發揮城鎮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村鎮道路建設速度加快,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站街鎮立足鎮情,圍繞創建“省中心鎮”這一目標,構築站街鎮工商旅遊業強鎮格局;強化“工、農、商、旅遊”四輪驅動機制,突出實施好“觀念啟動、科技推動、改革驅動、商旅帶動、農業促動、社會聯動”工程,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觀念啟動,奠定建設工商旅遊業強鎮的思想基礎;二、科技推動,搶占工業強鎮的制高點;三、改革驅動,激發建設工商旅遊業強鎮的內在活力;四、商、旅帶動,最佳化工商旅遊業強鎮的產業布局;五、農業促動,打牢建設工商旅遊業強鎮的根基;六、社會聯動,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鄉鎮資源

站街鎮站街鎮
站街鎮土地資源緊張,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有一定量的農副產品資源和土特產品,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穀子豆類花生紅薯等,乾鮮果有柿子蘋果,另外,倉西大白菜遠近聞名,白蘿蔔脆甜可口。

站街鎮地處河洛文化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馳名中外的“唐三彩”遺址、杜甫故里、龍窯遺址、興洛倉、伏羲台、虎牢關、李密拴馬柏、河洛匯流等十多處人文景觀都在鎮轄範圍內,在鎮西南5公里的西泗河兩岸,是中國2008年唯一發現的“唐三彩”遺址,據考古工作者多次調查試掘,確認這裡從北魏開始就是陶瓷生產基地,"唐三彩"發展到唐宋時代已享有盛名。公元712年,詩聖杜甫誕生在站街鎮南瑤灣村口的筆架山下,杜甫故里至今保存守好,1963年“杜甫故里”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郭沫若親筆題寫了“杜甫故里紀念館”匾額。清光緒二十年(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往西安,回北京時路經鞏縣,洛陽知府文娣在興洛倉西的洛河沿(屬北瑤灣村)督促建成停放龍般的大窯五孔,稱為龍窯,窯深32.9米,寬8米左右,高7米,龍窯門口四壁刻有龍鳳,牡丹等各種圖案,刀法精細,生動逼真。境內伊洛河岸自然風光十分秀麗,“泗河煙雲、伊洛蕩舟、河洛匯流”已成為旅遊靚點。

站街鎮文化娛樂設施主要有:影劇院一處,占地面積9000m2,建築面積1350km2,座位數700座,另有文化館、圖書館各一處,註冊舞廳一處。

隨著經濟的發展,站街鎮的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2008年,站街鎮有高中一所,教職工59人,12個班,782名學生,占地38畝,初級中學3所,國小17所,中國小在校生將近一萬人,教師438人,另外,鎮上還有一所成人教育學校。站街鎮20所花園式中國小校全部達到樓房化、電教化,順利通過省政府"普九"驗收。以鎮衛生院為龍頭,16個村全部實現了合作醫療,醫療設施較為完善。

可喜之績

站街鎮站街鎮
站街鎮機械工業比較發達。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收入完成707萬元。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機器製造類企業有28家,從業人數1569人,主導產品有小型民用型煤設備、木工機械、油料榨制設備等。新康汽車齒輪廠擁有固定資產3504萬元,每年可加工汽車重型傘齒輪1萬套。民營倉西實業開發公司已獲得“外貿自營出口權”,是號稱非洲之最的奈及利亞阿南布拉州工業基地的承建單位,其組織出口的部分機電類產品也產自站街鎮。站街鎮還是市機電工業示範園區的所在地。

依託機械等行業積累,站街還孕育出了一批碳素、耐火材料、電纜電線企業,使站街工業出現了多品種、多支撐發展態勢。站街鎮有2家企業產值超億元,17家企業產值超1000萬元。

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明顯。優質玉米小麥形成1萬畝規模;建成100畝日光溫室;養殖專業戶達到330戶;培育出綠源養殖場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出現了“公司+農戶”養殖模式。

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站街鎮正在著力實施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原環保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站街商貿街”、“杜甫故里遊覽區”等一批新的建設項目已經進入建設或申請立項程式,商戶已達1000餘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