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每到年關歲末,“積分清零”的提醒簡訊一次次光臨,人們恍然發現,大家已經生活在了一個“積分時代”,刷銀行卡有積分、到超市購物有積分、手機話費消費有積分,到商場買衣服有積分,甚至買本書、買副眼鏡都能獲得積分。
到期積分自動清零,前面積了多少都是白積;積分兌換的商品不是沒貨,就是貨不對板……隨著“積分時代”的到來,一系列問題也隨之產生。
原因
積分大多數都是在平時的日常消費中,由商家鼓勵二次消費贈予而來。如今,很多市民都擁有很多積分卡,例如不同商場的購物卡、酒店消費卡、手機充值積分等,
但是,到了每年年底的時候,卡內的積分將被清零,因此,不少消費者此時開始集中兌換卡中剩餘積分,不過在兌換過程中,卻發現這些積分猶如雞肋。
現象
年底忙兌換
一年攢了這么多積分,年底沒有花掉,明年就清零了,太虧了,就想著趕緊用掉,買的東西大多是為了消滅積分,實際上沒有幾樣是想買的。
換購品含金量低
本來平時使用積分卡享受到的優惠就沒多少,年底兌換的禮品含“金”量又低,如果兌換禮品還設定了門檻,那么積分卡就如同雞肋一樣。
被積分“挾持”
為了不讓這些積分白白流失,不少消費者年底開始忙著遊走於各大商場超市,力爭能夠享受到實惠,花掉積分。然而,這樣往往造成更多不必要的消費,造成“被消費”。因此,每到年底與會員卡積分清零的時間節點的“偶遇”,讓這種獎勵變成了一種負擔
專家建議
1、要理性消費、理智刷卡,千萬不要變成“積分控”,積分的數字都是用錢累積出來的,消費者一定要理智對待積分,千萬別為湊夠積分換到禮品而去買一些並不實用的商品,陷入積分怪圈。
2、相關管理部門和行業也應該出台相應規範,讓積分兌換真正成為消費者的福利而不是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