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波,J.

科波,J.

科波,J.男,法國導演、演員、戲劇革新家、作家。生於巴黎,父親是一位鐵飾藝術工匠。科波在中學讀書時已深深愛上戲劇,和同學一起登台演出自己的處女作《晨霧》。他多才多藝,先後從事過多種職業。1909年與法國兩位著名作家A·紀德(1869~1951)和J·施倫姆貝格(1887~1968)一起創辦了至今仍為法國文壇注目的文學刊物《新法蘭西評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老鴿巢劇院老鴿巢劇院
科波,J.法國導演、演員、戲劇革新家、作家。生於巴黎,父親是一位鐵飾藝術工匠。

科波在中學讀書時已深深愛上戲劇,和同學一起登台演出自己的處女作《晨霧》。他多才多藝,先後從事過多種職業。

1909年與法國兩位著名作家A.紀德(1869~1951)和J.施倫姆貝格(1887~1968)一起創辦了至今仍為法國文壇注目的文學刊物《新法蘭西評論》。

1911年,巴黎的藝術劇場上演了由科波改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獲得成功。他意識到英國的戈登·戈雷、瑞士的A.阿庇亞、俄國的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藝術革新給戲劇藝術帶來的深遠影響。

為改變法蘭西喜劇院以及眾多商業性劇院的明星制積習,於1913年組織了同人劇團,把巴黎塞納河左岸一座小劇場,改建成日後大名鼎鼎的老鴿巢劇院。從此,科波徹底拋棄了他從事多年的畫廊藝術顧問和文學戲劇評論工作,完全獻身於戲劇事業。

老鴿巢劇院自1913年建成以來,遵循科波建立“新戲劇”的宗旨,第一年,除上演莫里哀、W.莎士比亞以及繆塞、H.貝克的名劇外,還首演了P.克洛代爾、蓋昂、R.馬丁·杜·加爾等作家的新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科波以及老鴿巢劇院的優秀演員C.杜蘭、L.茹維等應徵入伍。1917~1919年,法國政府委派老鴿巢劇院赴美為表示“法蘭西的致敬和微笑”演出兩年,受到巨大歡迎。科波還在紐約建立了法國式的蓋利克劇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幾年是科波和他的門徒在老鴿巢劇院演出的鼎盛時期。演出劇目十分豐富。1924年科波自動放棄老鴿巢劇院的領導職務,到勃艮第鄉村建立戲劇學校,按他的方法進行演員培訓。

1936年他被聘為法蘭西喜劇院分紅演員,並在1939~1940年間被任命為院長。他試圖藉機向古老的劇院吹革新之風,但被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和投敵的維希政權視為不受歡迎的人,於是回勃艮第,直至1949年逝世。

個人經歷

科波既是傳統的體現者又是積極的革新家。他反對大明星統治舞台,要求他的劇團成員不去追求個人成名,而是讓全體演員在導演指導下以最大努力保證整個演出的質量。他反對虛假浮誇華而不實的戲劇演出,主張建立“非劇場性”的“誠實質樸的戲劇”。

他要求演員尊重台詞,演員“不應該按自己的隨意性去重新創造戲劇,而應使自己和劇作家合而為一”,以表演去展示劇作的內涵。在上述這些原則指導下,科波的導演風格極其洗鍊、樸實無華。他不愧為法國20世紀上半葉影響深遠的著名導演和戲劇活動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