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鎮[10]

福田鎮[10]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福田鎮分為廣東省博羅縣福田鎮,江西省上栗縣福田鎮,四川省仁和區福田鎮,重慶市的巫山縣福田鎮。

廣東福田鎮

(圖)農場繁忙景象農場繁忙景象

福田鎮地處羅浮山下,位於博羅縣西部。全鎮有常住人口3萬多人,管轄區占地86.7平方公里,其中有農田1700公頃,山林4330公頃,有9個山塘水庫。廣汕、廣梅公路橫貫全鎮,距廣州市80公里,離惠州市53公里,深圳市110公里,距離紅海碼頭15公里,石龍火車站17公里,交通縱橫非常便利。鎮內土地平坦肥沃,林產資源和珍稀藥材豐富,每年出產糧食1.8萬噸,蔬菜2.6萬噸,水果7500噸。98年工農業總產值(按90年不變價)45251萬元, 其中工業總產值40330萬元,農村年人均收3346元。
福田鎮自然資源豐富。是廣東重要的農產區,擁有近百萬畝可耕地,是著名的漁米之鄉,優質大米、荔枝、龍眼、柑桔、中國黑糖、紅糖、酥醪菜等名揚海內外。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了博羅,催生了一大批以花卉、水果、蔬菜、生豬、三鳥為主產品的外向型“三高”農業基地和龍頭企業,農業不斷邁向產業化、現代化。

福田鎮轄區內江河縱橫,山川秀美,名勝古蹟眾多,風光旖旎。轄區內面積為260平方公里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羅浮山,飛瀑流泉,峰奇景異,山勢雄偉,古木參天,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是著名的旅遊休閒勝地,且集道佛文化於一身,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放眼將來,羅浮山將建設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東南亞道教文化聖地,21世紀綠色風光觀賞區和亞熱帶綠色教育地區。 

豐富的自然資源。福田鎮山川秀美,人文蒼萃,具有濃郁而獨特的中國嶺南風光和文化。境內的羅浮山,集道、佛兩教於一山,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嶺南第一山”和“中國道教聖地”之美稱。博羅土地肥沃,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發展“三高”農業條件優越,是廣東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水力資源和土地資源都非常豐富,具備發展大工業的條件。

優良的投資環境。近10年來,全縣共投入了近50億元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205國道、324國道和京九、廣梅汕鐵路,以及正在興建的廣惠、惠河高速公路都在博羅境內交匯,水泥大道貫連22個鎮,是全國交通先進縣。博羅超前發展了通信、供電、供水事業,早在1994年已進入全國通信百強縣。博羅不斷整頓機關工作作風,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全縣對外資企業實行“一個視窗”收費制度,對外商的投資項目實行“一條龍”服務。可以說,博羅縣已構築了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投資環境。在外資強有力的牽動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工業方面,一批支柱產業和名牌產品得到培育,已形成了建材、製藥、紡織、化工、服裝、電子等30多個行業,擁有工業企業5000多家,電腦配件、電子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崛起;農業方面,已形成了一批優質糧、油料、水果、蔬菜、水產、三鳥等外向型“三高”農業基地,有了一批有一定影響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總的看,博羅已經建立起外向型經濟為主導,貿、工、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已成為一塊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熱土,成為充滿商機的風水寶地。

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世紀的發展進程中,福田鎮將繼續努力實施“外向帶動”戰略,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外商的各項工作;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全面深化對外商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檔次和水平。特別希望能與廣大商家在高科技產業、旅遊、“三高”農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資源開發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江西省上栗縣福田鎮

(圖)福田鎮福田鎮

福田鎮地處萍鄉市中部,上栗縣南端。鎮政府所在地距市政府10公里,距離縣城30公里。境內交通便利,新老319國道縱貫南北,昌金高速公路橫穿東西。福田鎮現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土地總面積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32.6公頃(其中水田847.33公頃),林地2538.93公頃。近年來積極發展小城鎮建設,居民總戶數為8678戶,總人數37200人。轄區範圍內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15所,中國小教職工人數225人。
福田轄區範圍內資源較為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灰石,儲量多、品質優。尤以石灰石為最,漫山遍嶺,易采易選。旅遊資源以青山、秀水、奇石、天然溶洞為一體的義龍洞而著稱,屬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已列入市、縣重點旅遊開發區,洞內冬暖夏涼,美景如畫,奇石林立,千姿百態、溶潭泉水、清澈如鏡,素有地下“藝術長廊”美稱。
到2005年為止,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8238萬元,農業總產值5500萬元,財政收入17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四川省仁和區福田鎮

(圖)福田鎮福田鎮

【基本概況】 福田鎮位於仁和區西部,東與西區格里坪鎮接壤,南與雲南省華坪縣石龍壩鄉交界,北與華坪縣大興鎮相連。最高海拔1640米,最低海拔1022米,鎮境內多為二半山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4.5度。轄務子田村、塘壩村、金龜村三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有基層黨支部7個。幅員面積52.3平方公里,總耕地3390畝,其中水田2010畝,地1380畝,人均耕地0.71畝。鎮政府距仁和區政府65公里。
【人口民族】 全鎮總戶數1199戶,總人口4225人。其中女2095人,占總人口的49.6%;農業人口3944人,占總人口的93.3%;少數民族人口2049人,占總人口的48.5%;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 。
【經濟發展情況】2005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GDP)451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958萬元,第二產業2994萬元,第三產業560萬元。國民生產總值在2004年完成420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312萬元,增長了7.4% 。
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位於攀棱花市西部的川滇交界處,鎮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55公里,是攀枝花市26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攀枝花市的西大門,福田鎮與雲南華坪相鄰,是雲南省滇西北地區入川的必經之地。川滇寧華二級路貫穿全鎮,村村社社通公路,距西區格里坪火車站18公里,全鎮幅員面積52.3平方公里。
全鎮轄4個村1個居委會20個合作杜,耕地面積3690.2畝,總人口3815人,其中城鎮人口258人,農村人口3557人。 全鎮主要有漢、彝。傣三種民族,並有少量的傈僳、納西、壯、回、滿、白六種民族雜居,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8.2%。福田鎮是(1994年)仁和區第一個實現小康的鄉鎮,也是攀棱花市第一個實現小康的民族鄉鎮。1997年福田鎮被四川省政府評為“四川省第三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福田鎮於1995年10月被列為四川省小集鎮建設試點鎮,是攀枝花市21個試點小城鎮建設的鄉鎮之一。

福田鎮海拔在1022—164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24.5℃,年日照270天,年無霜期達320天,屬典型的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境內不僅有三川,還有水庫四座,最大型的水庫容量為128萬立方米,十條水渠婉延鎮內各村杜,水資源十分豐富。可灌溉.
面積5000餘畝。福田鎮充足的水源和光熱條件,適合於亞熱帶各種農作物生長,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豆類等,一年兩熟,局部可一年三熟,水稻的最高單產可達1100公斤,平均單產可達900多公斤。
福田鎮基礎設施齊全,有一座35KW榆變電站和和一個年發電量為1750KW的水能發電站,全鎮戶戶用上照明電;建有一個電視差轉台、三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95%的農戶用上了衛生自來水:全鎮有一個鎮級中心國小,4所村國小; 有鄉衛生院1個,村衛生站4個:全鎮通訊網路豐富,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公司都在福田建有機站,全鎮村村通電話,固定電話入戶率達38%。全鎮土地面積為8.07萬畝,其中耕地僅3690.2畝,耕地與非耕地比例為1:24左右,宜農荒坡多,現已引進資金開發荒山9000畝,還有10000餘畝荒山等待開發。

重慶市巫山縣福田鎮

(圖)福田鎮福田鎮

重慶市百個經濟強鎮之一的巫山縣福田鎮,近年來緊緊圍繞“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區域、優先發展”核心,強力打造“四色經濟”特色產業,轉變傳統農業增長方式,使農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紅色經濟柑桔產業。以熙和公司、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規劃建柑桔園10000畝。自2002年來,福田鎮相繼栽植宮本、福本、塔羅科、溫州蜜桔、碰柑等國際先進柑桔品種15萬餘株。已建成高標準柑桔示範園2000畝,另有1000畝正在組織實施中,推行股份合作運行機制,將福田鎮建成巫山江北片區的柑桔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柑桔產業的發展,今年創產值80萬元。

綠色經濟茶葉產業。以雲霧茶業有限公司為龍頭,規劃建園10000畝,已建茶園3000畝,並建成高規格的茶葉加工基地,對茶葉進行深加工精包裝,提高產品附加值,輻射帶動周邊鄉鎮6000畝茶葉產業的發展,創產值100多萬元。發展特色產業就要在“特”字上創利潤,在“新”字上下功夫。福田鎮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發展高山雲霧茶葉,實行基地+農戶+科研的運行機制。通過4年的打拚,現已發展了面積3000餘畝的雲霧茶葉基地,並在2003年籌建了一個現代化茶葉工廠房,茶葉產品榮獲重慶市“三峽杯”優質名茶稱號; 2002年獲國際名茶銀獎,產品遠銷武漢、廣東、北京等地。據相關人士介紹,到2015年,全鎮僅茶葉一項就可望達到年產值1.3億元。

白色經濟蠶桑產業。以新組建神女絲綢為龍頭,規劃建桑園20000畝,已建10000畝,養蠶1200張,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的桑園發展,創產值100萬元。經過多年的艱苦推行大戶(公司)承包經營新模式,成立蠶桑產業協會,採取統一管理、統一技術、聯戶餵養等方法,目前福田鎮萬畝蠶桑產業帶已具雛形,500多農戶直接受益。

黑色經濟煤炭產業。以鎮老鷹岩、黑門千、蓮花煤廠為龍頭,組建煤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實行資產重組、盤活存量、尋求增量,搞好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實現產業升級和行業振興,實現年產煤炭25萬噸的目標,創產值1億元。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依託,狠抓組織引導、加大投入、試點示範、強化服務、向市場要效益。”利用產煤大鎮的優勢,福田鎮黨委、鎮政府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在煤炭產業的規劃、布局、規模方面,加強引導,通過加大對煤炭企業的扶持和管理力度,目前,全鎮10餘個煤礦每年可創利稅近千萬元。
基本縣情可概括為“一戶五縣”。一戶:地處庫區腹心重慶東部,是“渝東門戶”。五縣:一是經濟小縣。有貧困人口6.6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輪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畝,主要經濟指標低於全市14個貧困區縣的平均水平。2007年,實現GDP27.3億元,居全市第36位。二是礦產資源富縣。已探明礦藏15種,其中煤炭儲量4.7億噸,占重慶總量的1/6;鐵礦儲量3億噸、石煤5億噸、大理石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2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3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天麻、黨參等土特產倍受歡迎。三是旅遊強縣。長江三峽橫貫縣境,小三峽、小小三峽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小三峽位列重慶市首屆十佳景點榜首,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國家首批“AAAA”、“AAAA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日接待遊客能力達到2萬人,最高年接待中外遊客133萬人次,是“中國優秀旅遊名縣”和“中國旅遊強縣”十七強。四是文化名縣。200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賦》、《高唐賦》、竹枝詞等名詩名賦,有神女峰、高唐觀、楚陽台等名勝景觀,有歷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漢初古棧道、千年懸棺、漢墓群等古蹟40多處,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峽庫區之首。五是移民大縣。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按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縣將淹沒陸地面積49.3平方公里,涉及14個鄉鎮、60個村,淹沒縣城1座、建制鎮1座、鄉級鎮6座、場鎮2個、工礦企業48家,需動遷人口9.1萬人,占全縣總人數的15%,農村移民生產安置4.9萬人。已順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務,目前正全力開展四期移民攻堅。

2007年初,巫山縣在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響亮的提出了建設“和諧、富足、文化、生態”新巫山的總體目標,確立了“1+3”的經濟發展思路:將勞務經濟作為縣域第一經濟,以旅遊(綠色)、烤菸(黃色)、煤炭(黑色)“三色經濟”為支柱產業,以興辦特色工業、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為突破口,全力打造 “渝東門戶、庫區特色產業縣、中國旅遊大縣和文化名縣”。

為全面實現黨代會勾畫的“一戶三縣”發展藍圖,巫山縣在準確定位、科學規劃的同時,尤其注重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以改革激發創造活力,以開放吸納發展能量。巫山縣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出台了《巫山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熱忱歡迎各方人士前來投資興業。巫山縣對外來投資的重點建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實行縣級領導負責制,協調解決投資項目的重點、難點問題;對投資企業採取“一站式”服務和投資事項限時辦結制度,外來投資重大項目入駐的相關手續由縣招商局代辦,其他投資企業入駐的相關手續由牽頭單位代辦,公安、法務部門依法保護外來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同時,縣上還為外來投資企業在籌建期間提供臨時辦公用房,在縣級媒體免費提供一年的產品廣告宣傳。

200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299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9471萬元,增長9.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6440萬元,增長1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7085萬元,增長18.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6051萬元,比上年增長(同口徑)4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807萬元,同比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0元,比上年增長15.1%;人均消費性支出7088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579元,比上年增長20.2%;人均消費性支出2077元,比上年增長10.2%。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為5482元,增長2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