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清宮

神清宮

神清宮,位於沂源縣燕崖鄉,始建於宋朝,明、清兩代幾經重修擴建。全宮占地面積6畝。現被列為縣文化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神清宮神清宮

神清宮位於沂源縣燕崖鄉西鄭王莊西一里處。北依青牛山,南傍白馬河。四面古柏蒼松,堪稱“深山藏清宮、翠岫出祥雲”。神清宮始建於宋朝,稱神清萬壽宮。明、清兩代幾經重修擴建。據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十五日修《沂水縣神清萬壽宮》碑載:“神清宮者,沂水之仙區宅,元、明聖地也。宮在魯山之陽,沂城西北百四十里。山疊水曲、人宗罕至。殿宅巍峨。”嘉慶十二年(1807)為二次重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擴建;二十八年(1902)為最後一次整修。

沂源神清宮

神清宮始建於宋朝,稱神清萬壽宮。明、清兩代幾經重修擴建。據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十五日修《沂水縣神清萬壽宮》碑載:“神清宮者,沂水之仙區宅,元、明聖地也。宮在魯山之陽,沂城西北百四十里。山疊水曲、人宗罕至。殿宅巍峨。”嘉慶十二年(1807)為二次重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修擴建;二十八年(1902)為最後一次整修。全宮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6畝。建有正門、雙屏風、七樓八閣十三碹、三十六院、七十二門。其中有龍宮殿、鍾、鼓二樓,玉皇閣、老君閣、天師閣以及文昌、真武、百子、七聖、奶奶、觀音、眼光、雷神、閃電、關帝、藥王等廟堂。另有道人的墓室、樓、台、亭、閣、穿廊、甬道、粉牆、月門、花壇、水池、石橋和供生活之用的香積廚、靜室等。所有建築皆為紅牆碧瓦,雕樑畫棟、布局高低錯落,頗為考究,為明、清風格的建築群。神清宮幾經滄桑,風雨剝蝕,特別是1966-1976年間十年動亂,神清萬壽宮已傾圮。但建築物依稀可辨。院內現存千年虎皮鬆一株,乾高10米。胸圍3.2米,覆蓋面積314平方米。在古松下北側有一座直徑六米的魚池,其正中有石板橋,兩側顯示出兩個半月形的池面,故名曰《半月池》。 目前為國營織女洞林場神清宮林區駐地,並被列為縣文化保護單位。2007年11月24日經過修復後,重新進行了開光法會!現在神清宮已經恢復如舊了!規模達到鼎盛!神清宮現任住持為霍懷虛道長

建築

全宮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6畝。建有正門、雙屏風、七樓八閣十三碹、三十六院、七十二門。其中有龍宮殿、鍾、鼓二樓,玉皇閣、老君閣、天師閣以及文昌、真武、百子、七聖、奶奶、觀音、眼光、雷神、閃電、關帝、藥王等廟堂。另有道人的墓室、樓、台、亭、閣、穿廊、甬道、粉牆、月門、花壇、水池、石橋和供生活之用的香積廚、靜室等。所有建築皆為紅牆碧瓦,雕樑畫棟、布局高低錯落,頗為考究,為明、清風格的建築群。神清宮幾經滄桑,風雨剝蝕,特別是1966-1976年間十年動亂,神清萬壽宮已傾圮。但建築物依稀可辨。

神清宮神清宮

院內現存千年虎皮鬆一株,乾高10米。胸圍3.2米,覆蓋面積314平方米。在古松下北側有一座直徑六米的魚池,其正中有石板橋,兩側顯示出兩個半月形的池面,故名曰《半月池》。目前為國營織女洞林場神清宮林區駐地,並被列為縣文化保護單位

嶗山神清宮

神清宮位於青島嶗山區北宅鎮大嶗村南山。創建於宋代元佑年間(1086~1094年)。據《重修神清宮碑記》載,該宮建於宋代延佑年間,查宋代無此年號而有元佑,可能為傳抄之誤。宮為嶗山古老道觀之一,元、明兩代迭經重修,至清代康熙中期和民國十二年又加修葺。宮中祀三清,後為玉皇閣,東廂為精舍,西廂為救苦殿,有長春洞、自然碑、摘星台、會仙台諸名勝,邱處機來嶗山時曾居此。1939年該宮遭日軍燒毀,1943年又被日軍轟炸,廟舍全毀

神清宮神清宮

《嶗山志》中描述

“在芙蓉峰西麓,創建於宋,元、明兩代迭經重修,至清康熙中又加修葺。宮中祀三清,後為玉皇閣,東廂為精舍,西廂為救苦殿。事變中,經日人焚毀,已大非疇昔。其他林木蓊蔚,

..

洞壑深幻,危石古松,重壓殿宇,白日寒生,斜陽最宜。東山有大玉頂,有石窟玲瓏,並有池經年不涸,為養魚池。宮之內外有長春洞、自然碑、摘星台、會仙台諸勝,游其中者,冷然神清。名與實符,誠不虛矣。孫篤先《神清宮道中詩》:翠煙深處一峰孤,嵐氣瓏璁半有無。扶杖漫隨樵徑轉,穿林唯聽鳥聲呼。須臾似現三山影,咫尺新開五嶽圖。幾歲別來成恍惚,頻尋野老問前途。江如瑛詩:為愛長春洞,登臨足盛游。一從黃鶴去,只有白雲留。爐火虛丹灶,松陰下石樓。孤峰憑眺處,歸燕几行秋。黃念昀詩:溪上望東南,崒嵂但修嶺。坐起時褰裳,許久到異境。臨壑地逾高,負山丹房整。東戶岩為屏,雜花發新穎。北眺多松蔭,欲登空延頸。出門循西麓,攀緣陟其頂。倚臥得盤石,側看西陽景。復下沿間流,仿佛洗耳穎。道人呼晚餐,山岩宿未省。滅燭不成眠,泛人山氣冷。熱酒破寂寞,待月閟神靜。不令仙犬吠,卻將燈火屏。時出觀山壁,朦朧卉木影。意境增肅然,心神亦神迥。無言悄相對,幽窗漸耿耿。王大來詩:上盡登山路,山花晚更香。懸崖綴高閣,怪石抱迴廊。翠積松窗暗,雲深竹榻涼。道人知愛客,曉起煮黃粱。翟熙典詩:踏雲尋古寺,殿間復岩唇。洞敞蘿為幕,松多蘚作春。石紋穿水脈,峰頂露阿身。莫道遠難問,寥寥憶脫塵。藍水詩:結宇附山脅,門臨大壑深。日光來近午,樹影自陰森。古洞雲常占,堂高庭若沈。導人看竹興,飛過一聲禽。芮麟詩:綠陰如海浸重樓,野興翛然老麥秋。漫把奚囊收拾去,行人又為好山留。”

《嶗山名勝介紹》中描述

“在大勞村東南,有一個顏色特別蒼翠的秀峰,遠處望去好像一朵出水芙蓉叫做“芙蓉峰”。神清宮就建築在芙蓉峰的西麓。從山下沿著崎嶇蜿蜒的山徑而上,路旁石上有丘長春鐫刻的訪道山、遊仙侖等字。凡十餘回折,始到達宮前。宮依山而築,東北兩面的崇岩迭石,緊緊的把宮宇嵌住。南宮又是一道深壑,僅有一徑,可以入宮,處境十分狹窄,卻正因如此,這裡的景物,格外覺得清麗幽邃。神清宮創建於宋代,明萬曆時重修,中為三清,後為玉皇殿,兩旁是客舍道房,庭前有銀杏、紫薇,殿左有修竹。過去在岩半石縫中,尚有古老的蒼松,濃蔭籠罩庭院,景色十分幽靜。清王大來時有:‘翠積松窗暗,雲深竹榻涼’,就是指此。解放前由於日寇和國民黨反動軍隊的破壞,這些古松都砍伐淨盡,廟宇也弄得荒涼不堪。解放後,政府為了保護這古老道觀,正計畫進行修復工作。宮東岩石下有“長春洞”。相傳元代道士丘長春曾在洞中住過,洞旁刻長春洞三字,是明朝周魯題。在長春洞北上,有“滾龍洞”(嶗山鶴山也有滾龍洞),人入洞中,忽敞忽隘,時明時暗。‘摘星台’在玉皇殿西,巨岩特起,高兩丈許,周圍數十丈,上平如台,登台西眺,華樓、石門諸山,競秀鬥奇,白沙河蜿蜒西去,景致極佳。台下有“脫塵洞”,是道士單義守的藏骨處。在宮門前有一塊巨石叫“聚仙台”,舊建造於鼓樓上,現已倒塌。宮西有羅信芳的磚塔一座。在宮東北的危岩石縫中,誕生著一棵古柏叫“千年柏”。據道士說,這棵柏樹已有八百多年。在芙蓉峰頂,還有放生池,臥雲洞等名勝。這座不大的道觀,景勝之多是一時看不完的。烏衣巷,在大勞村西河邊有石壁,因紅色叫‘小赤壁’。東南去有“灰牛石村”(註:即現今北宅街道暉流村),因路旁有巨石如臥牛而得名。從灰牛村東南三里有“飛雲瀑”,俗名“花花浪子”,水從高約五丈的懸崖下泄,到崖半為凸石所阻,濺沫四射,錚然有聲,與玉麟瀑景致又是不同。”

明萬曆十三年重修神清宮碑(公元1585年)

如幻道人撰文:“自古道術稱黃老,以清淨無為教人,穀神內守,以養天年而不中道夭閼,此其本也。後世誣以為長生。其德高慕遐思,必曰海外十洲三島之間,有神人在焉。藉今一見而塵埃可脫,即有識之士,莫不願往。是以仙蹤遍滿山東之陽,而嶗山尤萃。惟二嶗稱巨麗,三面環海,群峰插天,朱宮丹室,遞布其間。當萬山之中,曰神清宮。宮創於元延佑間,為長春子棲真之所。真人已往,其跡丘虛。我明嘉靖間,住持姜全志募眾重新構殿三楹,貌三清、太上、帝釋之像,安居堂室,頗為周備。凡歷十三餘祀,至萬曆乙酉始告落成,征余為記。予因喟然而應之曰:‘噫!道之在宥天地,惟廣漠、惟清淨,而無始後,隨而無終,得是道者以長生。嗟夫!人者昧之,汩汩沉欲,邈然而不知返。其神不清,雖生何生。宜乎至人之觀朝菌之晦朔,蟪蛄之春秋也。茲宮之建,窈渺幽深,宜其居者,安以凝神,靜以舒情,超然遺世,而入不死不生,即自而登廣漠之庭。嘆夫高慕者盪志,遐思者放情,又何弱水之可隔,羽翼之可生哉。夫如是,使夫施者作者,推一塵而與山徽共光,一滴而與滄海同波,功德何窮。遂書以紀其事,俾後之人,有以鑒焉。’”
清康熙三十一年重修神清宮碑(公元1692年)
泉石老人撰文:“二嶗之勝,自華陰迤東山勢盤郁,蔚然深秀。至東南一峰翠煙攢簇,有殿閣突兀其中,而層巒古木互相映帶,望之若在曾城仇池間,眼界為之頓異,問其處則所謂神清宮者在焉。考廟由來,蓋自宋延佑間,長春邱子創建之後,曆元明以迄今,重修者屢矣。且中經前代敕建,擬之金莖白鶴,道□神清,其崇異實相當也。歲月變遷,東嶗宮觀半非疇昔,而神清宮連年繕制,獨煥然維新,則人力之修持,而亦山靈之呵護也。其中殿宇森列,牆垣周密,無少缺陷,特前殿之西,兌宮未備,風伯噓寒,豈非藩籬之脫漏乎!道人輩勇於精進,亟契約心,庀材而踵成之,為立救苦殿一區,則甍如鵬運,棟以龍驤,其雄峙之勢,宏整非常,其終克完成,非道人募眾之苦心,築基之巨力不及此。余蠟屐過其地,覽眺徘徊,瞻禮再四,不勝感慕焉。則屢建之後,又復增修之,使祥霓蔥茜,佳氣崢嶸,而刻銘勒碣以紀盛事,固其宜也。然而名山結構,必得李青蓮、蔡少霞其人,為書丹握槧而後可,夫豈易致之耶?余不揣固陋,而志以質言,雖不必增重仙宮,聊陳其大略,亦庶幾與浩劫相終始爾。”(康熙三十一年十月,東萊泉石老人撰)
民國十二年重修神清宮碑(公元1923年)
即墨劉顯初撰文:“昌黎有言曰:‘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蓋善作必有善繼,始可垂永遠焉。元長春邱真人初隱姑余,作《西遊記》;繼覓幽谷藏真所。卒棲東嶗北麓,峰巒嵯峨,林壑邃幻間,脫其塵。凡斯亦名山之勝也。真人已往,遺蹟邱墟,詎堪任其湮沒也乎?明嘉靖時,全志道人感奮出而築三清、玉皇、救若三殿於石洞右偏,為主持者煉心地。嗣是而起山門,起鐘鼓樓、震兌兩宮,庫倉廄廚,環列完美,無少缺陷。萬曆己丑落成。神清宮所由來也。歲月變遷,創必有承。清康嘉間,屢為督修,繼述綿綿。茲何幸有挺身堅任復舊觀而煥然一新,如子善道人,如張宇寶其人者。吁!前前者肇造,後後者葺飾。前乃伊始,後願其終,終復如何,與天地久,與日月長。黃老之術,彪炳天壤。神聖蔭庇,山靈呵護。流寇擾亂庸何傷。惟是引而無替,斯垂千古休光也。”

復建神清宮募捐書

海上名山,唯我東嶗。望滄溟,連渤黃,四季風光秀美,歷來人文煌煌。古為,秦始皇東巡之地,今是養生長壽聖地。嶗山是道教名山,素有“神窟仙宅”、“洞天福地”之美譽。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方士在此餐霞修煉,至元明達到鼎盛,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嶗山北麓的神清宮,始建於宋代元佑年間,元、明兩代迭經重修,至清朝康熙中間和民國十二年又加修葺。該宮是一座遐邇文明的道觀,真君丘處機曾居此宮。舊時,神清宮規模宏偉,殿閣錯落,碑石林立,氣象非凡。宮中祀三清,後為玉皇閣,內祀總執天道最崇高之神玉皇大帝。宋代建宮時,住持子棲真手植楓樹、松柏、毛竹多株,現毛竹已滿山遍野,長在山石逢澗的楓樹,已成長為兩人不能合摟的大樹,並已成為山東“十大名樹”之一。該宮東連仰口浴場,西鄰嶗山水庫,南可步行至北九水風景區,濱海大道從山下穿過,遠近觀之,若雲氣鬱興,數百步外,清風灑面,宛然洞宮仙府。神清宮在明清達到鼎盛時期,道眾數百人,信徒香客慕名而來者絡繹於途。夫歲月滄桑,,道是而觀非,歷經風刀雪劍,兵災人禍,特別是1939年被日本人縱火燒毀,1943年又被日軍轟炸後,神清宮已毀不堪,雖經修葺,仍顯簡陋。神靈寶地,遊人紛至,而道場有限,復建神清宮古建築群,恢復昔日之壯觀,勢在必行。茲於歷史文化之繼承,旅遊業之繁榮,愛國主義教育之重要,社會各方之和諧,道宗義理之弘揚,益莫大焉!
公元2009年,青島奧奇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美、青島神清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斌,出資600萬元,張志全先生出資300萬元(建99米嶗山綠石老子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題寫神清宮宮名及“紫氣東來”老子出關圖,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唐國強先生書寫毛體《道德經》。決定在神清宮原址復建神清宮古建築群,建築宮、殿、樓等道教用房66處,道教培訓基地和愛國教育基地各一處。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山東省道教協會會長劉懷元等道協領導親臨神清宮指導復建工作,青島市政府及嶗山區、北宅街道領導也多次到神清宮調研、指導復建工作,《半島都市報》和青島電視台多次給與宣傳報導,奈何工程浩大,尚有宮、殿、樓未建,神像待塑,松柏重植,資金缺口甚大,整個古建築群不能按時落成竣工。道雖無形無為,然有信有緣。供養莫過建廟,祈福無如施捨。誠信則有,奉善則靈。熱望大德君子,仁人志士,珍重機緣,廣種善根,慷慨解囊,共嚷盛舉。所捐無論多寡,均名載絹冊,立亭刻碑,銘記功德,流芳百世!

嶗山歷代道觀寺院

嶗山區以境內的嶗山而命名,其山脈縱橫,群峰峭立,古木參天,海山相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等名勝古蹟,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