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廟[建築物名]

神廟[建築物名]
神廟[建築物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一般指帝王的宗廟,也指佛寺等。神廟是古代埃及的一種典型石造建築物,其格局幾乎固定不變,是由塔門、露天庭院、列柱大廳和神殿四部分組成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是古埃及神廟建築的典範,充分顯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建築技術。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shén miào

1.帝王的宗廟。

2.猶佛寺。

3.稱宋神宗趙頊。

4.稱明神宗朱翊鈞。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時神廟方靜攝,章奏不報,極言君子小人之辯,總揆噎之。”

基本概述

阿布辛拜勒神廟 阿布辛拜勒神廟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科技不發達,人類將許多不能解釋的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歸之於鬼神作用,認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河等都各有其神,支配著作物生長與人間禍福,並根據自己的想像創造了各路神靈,以祈福納吉,消災彌禍。歷史上的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地位,也大力宣傳“天授神權”,讓民眾相信統治者的一切行動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做的,是不可反抗的。此外,崇尚祖先,把祖先說成神聖的,為表示帝王和祖先與各種神祇之間的聯繫,修建了許多祭祀神祇的廟宇。祭祀鬼神山川封禪之事始於遠古,不僅各種祭祀制度繁雜,而且由於統治階級的提倡,在都城及城鄉各地都修建了大批祠廟建築。

永濟神廟

永濟現存古神廟零落地分布於各鄉鎮。

(1)扁鵲廟:位於虞鄉鎮洗馬村北300米處,現存建築為明“東扁鵲廟”,廟宇三間,附耳房兩小間,享殿五間。正殿是扁鵲塑像,東西偏間為歷史上十大名醫塑像。1991年重修,1992年增建大門五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仙姑廟:坐落於虞鄉鎮王官峪東西瀑面混流處天柱峰下的坡樑上,現存宋建磚石結構的大殿,坐南朝北,單檐疊澀,檐下施磚雕五輔作雙下昂斗栱,正面辟拱型圓門,檐下逐層疊澀收成小平頂,左右原鑲嵌有碑記,已毀。

(3)真武廟:位於虞鄉鎮半道村,坐北朝南,始建於明崇禎年,重修於清乾隆、道光年間。現僅存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有迴廊,磚木結構,硬山頂,後牆繪旭日出海壁畫。現存清乾隆、道光年間碑記二通,塑像一尊。

(4)昭佑廟:位於虞鄉鎮南窯村學校。現存戲台、正殿,皆為清鹹豐十年(1860年)重建。殿前壁嵌有清鹹豐六年(1856年)、十年(1860年),道光十九年(1839年)碑碣三通,另有數通巨碑現埋於地下,殿前有散碑5通。據碑文記載,該廟創建於宋元符元年(1098年),大觀元年(1107年)改名為“昭佑廟”。

(5)大仙廟:位於虞鄉鎮土樂村南,清末民初建。現存正殿,坐北朝南,明、次間前有迴廊,左右耳房為樓房,樓下有門通街坊。

(6)三霄娘娘廟:位於虞鄉鎮土樂村中,坐北朝南,現存正殿,為清道光年建,硬山頂,檐下存碑記一通。

(7)三官廟:位於東城區乾樊村。創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坐北朝南,原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門、二門、三門、舞台、牌樓、享殿、娘娘殿,大部分毀於兵燹。現存舞台、享殿。享殿內牆壁嵌有數通碑。

(8)新街藥王廟:位於東城區新街村,現存清建戲台、大殿。大殿坐北朝南,懸山式屋頂,五花山牆,前有迴廊,存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碑記一通。

(9)皂角樹關帝廟:位於西城區皂角樹村,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原有山門、獻殿、戲樓、正殿和配殿,兵燹中多被毀。現僅存正殿,坐南朝北,磚木結構,硬山頂,明次間施平身科斗栱。殿內牆上有戲劇故事壁畫10平方米。殿前存清道光年碑記一通。

(10)堯台三廟:位於城西區堯王台上,共有明建三座廟宇,分別坐落在相距約100米的三個山坡台地上,從南向北依次為:一台,玉皇廟,存山門、大殿;二台,祖師廟,前有門,後有殿,中為圓形院落;三台,三皇廟,祭堯、舜、禹,存有三眼無梁殿,左右殿與中殿有門相通。

(11)普樂頭關帝廟:位於開張鎮普樂頭村,現存明建戲台、過殿。過殿,坐北朝南,硬山式屋頂,內牆壁嵌有碑記一通。

(12)九龍尊神廟:位於開張鎮黃旗營村,主神奉藥王,又名藥王廟,原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有戲樓、享殿、正殿。現存建築為近代翻修,前為戲台,後為廟宇。廟記憶體清碑3通,民國碑記2通。

(13)伯王廟:位於韓陽鎮陳村,俗稱七聖廟,傳為明天啟年問(162l—1627年)建。現存正殿、戲台。戲台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頂,飾把頭交項斗栱。

關帝廟 關帝廟

(14)華佗廟:位於韓陽鎮祁家坡頂,現存清建廟宇院落,由廟門、享殿、正殿、左右廊房構成,保存完整,主奉華佗。牆壁、梁、枋滿施彩繪,存清嘉慶、鹹豐年碑記三通。(15)三婁寺關帝廟:位於卿頭鎮三婁寺西北角,創建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現存戲樓、正殿。正殿硬山頂,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柱頭科和平身科均施單昂斗栱。

太陽神廟

到了新生王國時期,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皇帝崇拜的紀念性建築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阿蒙神廟 阿蒙神廟

廟宇有兩個藝術重點:一個是大門,民眾性的宗教儀式在它前面前舉行,力求富麗堂皇,和宗教儀式的戲劇性相適應。另一個是大殿內部,皇帝在這裡按受少數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壓,和儀典的神秘性相適應。門的樣式是一對高大的梯形石牆夾著不大的門道。為了加強門道對石牆的體積的反襯作用,門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牆上的大得多。石牆上滿布著彩色的浮雕,圓雕也著彩色。這大門的景象是喧鬧的,熱烈的,皇帝在這裡被一套套儀式崇奉為“澤被萬物的恩主”。【方尖碑(obelisk)】

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常成對的豎立在神廟的入口處。其斷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頂部為金字塔形,常鍍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達五十餘米,一般修長比為9-10:1,用整塊的花崗岩製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陰刻圖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後來被大量搬運到西方國家。

【奴隸泥屋】

由一雜院與居室組成,簡陋擁擠,當時奴隸大多沒有固定的棲所。

【卡納克阿蒙神廟(Greattempleofammon)】

卡納克的阿蒙神廟是在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的,總長336米,寬110米。前後一共造了六道大門,而以第一道為最高大,它高43.5米,寬113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廳,寬103米,進深52米,面積達5000平方米,內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間兩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徑3.6米,支撐著當中的平屋頂,兩旁柱子較矮,高13米,直徑2.7米。殿內石柱如林,僅以中部與兩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側窗採光,光線陰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的氣氛。

在卡納克神廟的周圍有孔斯神廟和其它小神廟,宗教儀式從卡納克神廟開始,到魯克索神廟結束。二者之間有一條一公里長的石板大道,兩側密排著聖羊像,路面夾雜著一些包著金箔或銀箔的石板,閃閃發光。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這些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點,這也就是卡納克阿蒙神廟藝術構思的基點.

寂寞神廟

史書上記載,在鐵器時代,萬神之王宙斯的神廟(Olympeum)就在此建成。宙斯神廟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長64米,寬28米。周圍排列著高18米的陶立安式廊柱34根,牆壁裝飾著精美的浮雕,兩個門廳上的中楣飾板描繪著希臘英雄赫拉克里斯的12項業績,是古代希臘最宏偉的建築之一。隨著歷史的變遷,僅剩下了15根大理石柱子,在一片土地上頹然立著。

神廟遺址離ZAPPEION新聞中心不遠,也在市中心,但每天到這裡觀賞的人極少,和衛城的人氣鼎盛簡直不能相比。荒草蓬勃地生長著,看來人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落寞。而距離這裡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則是巍峨的阿克洛波里山丘,那裡的巴台農神廟在落日的映襯下,顯得如同天上的宮殿一般。而此處在落日光輝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荒蕪與淒清,像極了北京那也只剩殘垣斷壁的圓明園,不同的是圓明園是人禍,而宙斯神廟是天災。

公元267年,古奧運會所在地的宙斯神廟被外族入侵者洗劫一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宙斯神像也被掠走,並在伊斯坦堡毀於一場大火。公元392年,古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下令將宙斯神廟封禁,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此銷聲匿跡。公元6世紀的兩次大地震,又摧毀了奧林匹克運動場的大部分建築物。

地震使宙斯神廟龐大的石柱變成了一堆廢墟,但保存完好的石柱上的花紋讓人讚嘆做工的精美,即便是散落在地的石塊,上面完整的紋理幾乎使人相信,只要把它們拼在一起,宏偉的神廟將重現在我們眼前。後來,神廟邊真的搭起了腳手架,一個石柱被重新拼湊了起來,但其中一些石料並非當時的原物,後代石料夾雜偏黃的顏色與周圍純淨的灰白色顯得格格不入。工程也就到此為止,再沒有繼續下去。也幸好沒有繼續,否則人造出來的美是會讓這神廟固有的歷史塵埃越飄越遠。

希臘有太多的神廟,有太多比宙斯神廟更完整的神廟,於是匆匆而過的遊客們只記住了巴台農神廟、雅典娜神廟,這裡已經無人過問,每天定時光臨的,只有明媚的陽光、略帶潮濕的海風,和稀稀拉拉的幾名遊客。所幸,這兒還有史書上華麗的圖案和每四年在這邊上赫拉神廟舉行的奧運聖火取火儀式讓人記起這兒。

衛城著名的哈德良拱門上刻著很有趣的字跡,朝衛城西北方向刻有“這裡是雅典,即提修斯古城”字樣,而朝奧林匹亞宙斯神廟方向則刻有“這裡是哈德良城,而非提修斯城”的字樣。我想,如果宙斯神殿也有刻字的話,那也許會是“這裡是宙斯的居所,萬神之神的領地,而非一片廢墟”。

萬神廟

萬神廟 萬神廟

萬神廟,又被翻譯為萬神殿,它的英文稱呼是The Pantheon。萬神廟不僅是一座廟宇,還是一座皇帝紀念物,1054年變成了天主教堂。萬神廟結構簡潔,形體單純,其主體建築是圓形的,頂上覆蓋一個直徑為43.3米的大穹頂,這個穹頂直到現在還是世上最大的,同時穹頂頂部矢高也是43.3米,因此支承穹頂的牆垣的高度大體等於半徑。這樣簡單明確的幾何關係使萬神廟單一的空間顯的顯得完整統一。穹頂正中有一個圓形的大洞,其直徑為8.9米,這是廟內惟一的採光口,光線從上面瀉下,隨著不同的時間變化,太陽光在廟裡的光影顯示出不同的景象,有一種天人相通的神聖氣氛。古希臘和古羅馬早期的神廟,藝術表現的重點在外部,從萬神廟開始以內部空間的藝術表現力為主了。

萬神廟的基礎、牆和穹頂都用火山灰水泥製成的混凝土澆築。作為骨料的石塊,在下面的硬而重,在上面的軟而輕,穹頂上部混凝土的比重只有基礎比重的三分之二。基礎底寬7.30米,牆和穹頂底部厚6米,從穹頂根部起,逐漸減薄,到穹頂上端只有1.5米厚。混凝土以那波利(Napoli)附近出產的天然火山灰為活性材料,以凝灰岩,多孔火山岩,碎磚浮石等等做骨料,這些骨料選用的巧妙合理,比較重的凝灰岩用在下部,多孔火山岩和碎磚用在中部,越往上所用的骨料越輕,到穹頂上部就使用浮石,混雜一些多孔火山岩。磚石拱券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完善。用天然火山灰攪拌混凝土,強度很高,拱券結構因此不但節約材料和人工,而且可以大大增加跨度。這對古羅馬建築的成就起著決定的作用。

穹頂內表面作凹格以減輕重量,共5排,每排28個。穹頂抹灰,每個凹格中心原來可能有鍍金的銅質玫瑰花。牆上除大門外有7個凹室。凹格和凹室的設定也能起到減少施工量和底層承重量的作用。牆裡和穹頂里都有磚券,結構作用卻並不明顯,可能出於施工需要。牆面和穹頂都以水平劃分為主,周圍一致,與單一空間協調。牆面所有構件都用赭紅大理石(上部於1747年改建,僅中央主凹室的左側一小部分為原狀)。地面中央微凸,主要用灰白色大理石。

萬神廟正面有長方形柱廊,柱廊寬34米,深15.5米;有科林斯式柱16根,分3排,前排8根,中後排各4根。柱身高12.5米,底徑1.43米,用整塊埃及灰色花崗岩加工而成。柱頭和柱礎是白色大理石。大門兩側壁龕內原置奧古斯都像和他主管建築的助手阿格里巴像。穹頂和廊柱原來覆蓋鍍金銅瓦,先被拜占廷皇帝掠去。後以鉛瓦覆蓋。柱廊的銅質天花於17世紀上半葉被拆走。

帕特農神廟

也稱希臘神廟,也有翻譯為巴台農神廟、巴特農神廟、帕提儂神殿)

雅典衛城主體建築,為了歌頌雅典戰勝波斯侵略者的勝利而建。設計這座神廟的建築師為伊克梯諾(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帕特儂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蕩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丰姿。巴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最重要的主體建築。帕特農神廟之名出於雅典娜的別號Parthenon,即希臘文∏αρθενωσ的轉寫,意為“處女”。帕台農神廟也譯為“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農原意為貞女,是雅典娜的別名。此廟不僅規模最宏偉,坐落在衛城中央最高處,廟內還存放一尊黃金象牙鑲嵌的全希臘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菲迪亞斯親手製作)。它從公元前447年開始興建,9年後大廟封頂,又用6年之後各項雕刻也告完成,1687年毀於戰爭,今僅存殘跡。。

中國古建築的相關知識

中國古建築泛指近代西方文明決定性地影響中華文明之前,在中國古文化主導下產生的建築物、構築物、建築方法和相關體制。中國古建築的影響範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神廟| 斗拱| 彩畫| 瑣窗 | 箍頭| 額枋| | 藻頭| | | | 垂花門| 抄手遊廊| 廂房 | 和璽彩畫| 門樓| 旋子彩畫 | 金龍和璽| 枋心| 由額墊板| 龍鳳和璽| 龍草和璽| 屏門| 垂蓮柱| 抱鼓石| 門枕石| 版門| 夾桿石| 牌樓| 雀替| 門簪| 懸山| 影壁| 磚雕| 瓦當 | 捲雲紋 | 空心磚| 畫像磚| 藻井| 照壁| 九龍壁| 鐵影壁| 耳房 | 須彌座| 圭角| 疊澀| 穹窿 | 拱券| 束腰| 牙條| 華表| 望柱 | 朝房| 押魚 | 狻猊 | 行什| 歇山式| 鋪作| 垂脊 | 蹲獸| 戧脊| 重檐屋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