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資料
景區名稱:周薩神廟 Chau Say Tevoda
位置:通王城勝利門外南側約70米。
建造年代:12世紀上半葉。
所屬宗教:印度教。
周薩神廟雖然規模不大,但值得中國遊客特別關註:它是由中國工作隊負責維修的。周薩神廟維修項目很多,現存9座單體建築中除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8座建築毀壞情況極為嚴重。
景區介紹
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是吳哥的一座寺廟,位於大吳哥城以東。該寺廟修建於12世紀中葉,是一座印度教寺廟,屬於小吳哥建築風格,是吳哥古蹟中一座較小的寺廟。2005年時由一隻中國隊伍在此進行了修復工作。
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其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尚不清楚。
寺廟的名稱中,“Say” 是一個高棉人的名,而“Chau” 一詞是印度語“王”、“Tevoda”一詞是印度語“神仙”,則整個名稱的意思應是“Say 王的神”。而“Say 王”具體是誰,或是一種誤傳,尚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為紀念索亞娃曼一世而建,或是與舉行索亞娃曼一世遺留下的某種傳統儀式有關。
儘管周薩神廟規模不大,但是卻有著非比尋常的宗教意義,這可以從它的建築布局中看出來。周薩神廟的軸線對稱的建築布局顯示出主次分明的成熟組合;其傳統印度教風格烘托出建築的莊嚴神聖;神廟所採用的建造材料以石材為主體,這種建築構造體現出獨特的建築形式;精美的石刻藝術展現出久遠神秘的高棉文化。
吳哥時期建築的發展先後經歷了古蘭風格、布里可風格、巴肯風格、庫苛風格、布萊魯風格、女王宮風格、柯林風格、巴芳風格、小吳哥風格和巴揚風格。而周薩神廟所體現的小吳哥風格達到了吳哥建築發展的頂峰,充分展現了高棉藝術的輝煌。這也是其吸引世人的原因。
建築特色
周薩神廟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 米的托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其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Say )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Say ”是一個高棉人的名,而“Chau”一詞是印度語“王”、“Tevoda”一詞是印度語“神仙”,則整個名稱的意思應是“Say 王的神”。而“Say 王”具體是誰,或是一種誤傳,尚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為紀念索亞娃曼一世而建,或是與舉行索亞娃曼一世遺留下的某種傳統儀式有關。
在20世紀上半葉,法國人也對周薩神廟進行了清理和搶險加固工作,進入20世紀70年代,吳哥古蹟與這個國家一起歷經了近20年戰亂的浩劫。直至1993年高棉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了拯救吳哥古蹟的國際行動。周薩神廟為印度教寺廟,屬小吳哥建築風格。是吳哥古蹟中一座較小的寺廟,然而其建築布局所反映出來的宗教內涵又獨具特色:
其一,周薩神廟主體建築中的西塔門、中央聖殿、東塔門與高架甬路、十字平台、神路貫穿於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其他建築物對稱分布在中軸線兩側。同時在圍牆以內的主體建築又以象徵須彌山的中央聖殿主塔為中心,統帥全局。其軸線對稱的建築布局顯示出主次分明的成熟組合。
其二,周薩神廟遵循印度教山廟的傳統,將一座高約19米的中央聖殿主塔建於台座之上,象徵著神在地上的山宅——須彌山。其他建築圍繞在其周圍。其傳統印度教風格烘托出建築的莊嚴神聖。由於建築體的組合極為緊湊、距離很近,使整個院落的空間較為狹小,人在其中,有一種森嚴而又神秘的感覺,同時又更顯中央主塔的峻偉氣勢。另外,由於受有限的結構跨度的制約,建築體內部的空間也極為狹小,通常情況下不適合居住。
其三,用於建造神廟的主要材料,砂岩石的質地較為密實,便於雕鑿,主要用於建築外側結構的砌築,並被雕 刻出各種花飾;紅色角礫岩石質地堅硬、孔隙較大,主要用於基礎內部結構和內襯牆的砌築。這種以石材為主體的建築構造體現出獨特的建築形式。
其四,蓮花、天鵝尾等體現宗教色彩的裝飾性雕刻,則使人感覺到無處不在的宗教的神秘,其精美的石刻藝術展現出久遠神秘的高棉文化。
遺憾的是,結構存在的缺陷也反應出建築設計中的不足。吳哥建築以其宏偉的氣勢、細膩的雕刻著稱於世,代表了9世紀至15世紀東南亞建築的最高水平。然而,這些建築在結構方面也存在諸多的缺陷;首先,建築構造的整體性較差。吳哥建築的結構多以石構件為主,構件之間沒有任何粘接材料,只有局部用鐵件連線。一旦建築體出現傾斜,上部構件很容易坍塌。
其次,基礎結構薄弱。建築體的台座建在由砂、生混合的夯土層上,外側為石構件砌築的結構,內側為回填土。
而台座上面的牆體部分是直接座在回填土上,並不是與台座的石結構部分為一體。由於回填土多為砂、土混合物,十分鬆散,經雨水沖刷、蟲蟻搬運和樹木生長,造成回填土的流失,承載力下降。從而導致上部結構的傾斜、坍塌。
第三,部分構件的截面較小。吳哥建築的建造,通常是先將大塊石料進行堆砌,然後再根據建築的形狀雕鑿石料。這樣,經常會出現為了使石料鑿成特定形狀而造成構件受力截面變小,從而導致這一部分的結構成為建築體的薄弱部位。 按照現今普遍被人們接受的觀點,吳哥時期建築的發展先後經歷了古蘭風格、布里可風格、巴肯風格、庫苛風格、布萊魯風格、女王宮風格、柯林風格、巴芳風格、小吳哥風格和巴揚風格。每一種風格不僅反映了一個時期吳哥建築技術發展的水平,同時也反映了這一時期古高棉人用自己的理解對傳統宗教的釋譯和對高棉藝術的追求。而在這一發展歷程中,周薩神廟所體現的小吳哥風格達到了吳哥建築發展的頂峰,充分展現了高棉藝術的輝煌。
景區看點
周薩神廟版圖呈矩形,中央聖所的門口朝東而開,旁邊是圍牆,而東入口圍牆中心有一座入口石塔。
入口石塔
入口石塔已基本受損,只剩地基和石階小道。三排八角形石柱上造有一條高出地面的通道(建築時期晚於石塔),這條通道與平台一起把東入口石塔與附近的一條小河相連。
三角牆
通道南側有一幅繪畫描述了須里婆和瓦利決鬥的場景,通道 ( 東邊 ) 北側的浮雕包括猴子、濕婆和從在牛背上的帕爾瓦蒂,還有小精靈。
中央聖所
一間長形的房間,房間內有門廊,後面就是一座方形中央聖所,由一條通道與東入口石塔相連,這條通道略高出地面,下面由三排石柱支撐,現在只剩下遺蹟。這間長形房間的天花板上的方形石磚上刻滿了花,與女王廟和巴芳寺的雕花相似。中央聖所的三扇假門上裝飾有葉子,而石柱上則有菱形圖案和雕花 ( 左側 ) ,石柱上還有一些人類畫像,周圍環繞著樹葉。
維護
周薩神廟的維修從2000年初開始進入施工階段、預計全部維修工程到2004年竣工。
周薩神廟在吳哥古蹟中雖然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婆羅門教寺廟,但維修項目較多,任務繁重。現存9座單體建築中除西塔門保存較好之外,其餘8座建築損壞情況極為嚴重,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維修保護。 經過勘查,周薩神廟出現大面積坍塌破壞的原因,除了過去人為破壞和年久失修的因素以外,還和建築物的地基與基礎、建築物的構造方法、水的危害、高大植物及蟲蟻菌類的破壞有關。本次維修應採取相應的措施排除險情,消除隱患。同時根據各個建築的毀壞程度,特別是原有的建築構件的保存情況,綜合分析研究確定各單體建築物的維修保護方案。但限於當時的條件,以前採取的一些搶險加固措施大多屬於臨時性構築物,治表不治本。今天再次對周薩神廟 進行搶險加固,從材料、結構到建築形式均應符合文物保護維修的各項原則,應該比以前採取的加固方法更科學合理。就周薩神廟的具體情況來說,搶險加固的主要作法應採取從基礎結構開始糾正建築物出現的變形,或阻止變形的進一步發展,使建築物達到基本穩定的狀態。這裡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吳哥古蹟從19世紀被重新發現後,即已著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維修保護工作。各國專家在漫長的吳哥古蹟維修中創造了許多好的維修方法,比如“類風格修復法”就很好。而從各國維修吳哥古蹟的作法來看,對建築物毀滅部分的修復都是很慎重的。絕大多數採取的是局部修複方法。也可以說是“知道多少修復多少”的方法。比如癩王平台,兩個時期修建的石雕台座都進行了全面修復,但對台上的建築則採取遺址保護的作法,沒有復原重建。
對神牛廟和克拉彎磚石塔的維修,也僅對基座和塔身毀壞的部分進行了局部的修復,而對缺乏修復依據的塔頂部分則採取了保持現狀的作法。但是按“遺址保護”原則維修的古建築也不排除局部的修復,比如巴芳寺東入口塔門和吳哥城南門外的幾座古塔,基本上屬於“遺址保護”的範疇,但是這些建築的基座部分都進行了修復,只是牆體和屋頂部分沒有進行修復,保持殘垣斷壁的狀態。在周薩神廟建築群的四周堆積著大約4000餘件過去從各個建築物上塌落下來的石構件,應該結合維修工程將構 件歸安復位。這是用原物恢復古建築原狀的一種修複方法,不是一般意義的“重建”或“恢復”。但是這4000餘塊建築構件還遠遠滿足不了對周薩神廟進行全面修復的需要,還有大約30%~40 %塌落下來的構件已經風化破碎或丟失。塔尖、屋頂和一部分建築裝飾物,由於缺失較多,無法恢復完整。而且隨之而來的又遇到一個“局部缺失構件能否用質地相近的材料添配”的問題。根據國內外維修古建築的經驗,嚴重殘損和缺失的構件允許用材料質地和強度相近似的新材料予以替換。但是,更換或添配構件的比例一定要適度,不能無節制地更換新材料,也不允許為追求建築物的完整而大量添配新構件。更換或添配新構件的範圍主要以滿足結構穩定的需要來確定。此外新構件還存在在外觀上與舊構件相協調統一、又要有所區別的問題。
此外,石雕構件的清洗和修補加固,也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工作。周薩神廟岩石風化破壞的主要原因是鹽份和苔蘚、地衣等微生物的腐蝕造成的。對岩石雕刻品表面污染物的清洗,主要採用軟毛刷擦拭和清水沖洗的方法,個別已經滲入岩層內的黑、白斑可用有機溶劑進行清洗。但是清洗的程度要適可而止。斷裂破碎構件應根據每個構件的具體情況制定修補加固方案,只要能拼接起來的構件,無論破損到什麼程度,都要用高強度粘合劑修補加固後繼續使用。
無論從哪方面意義講,參與吳哥古蹟的維修保護,都是與各國專家就古建築維修保護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廣泛交流的寶貴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