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神仙,是道教基本信仰“道”的形象化體現,得道成仙是道士修行的目標和最後歸宿。
因此道教歷來十分重視神仙的造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傳播的需要,吸收和造構的神靈愈來愈多,有的被淘汰了,有的被保存下來,最後形成一個複雜龐大的體系。研究剖析這個神仙譜系,是認識道教的重要方面。
道教是一個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而來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間的秩序創造了天廷及其皇帝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員,吸收了佛教地獄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為天庭的附屬,也創造了閻羅殿和水晶宮的一系列神仙官員,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還吸收了眾多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八仙等作為天庭秩序之外的“散仙”。所以道教的神仙眾多,還隨時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創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媽祖、關帝等都可以納入道教的神仙系統。但一般宮觀只供奉三清神像,其他的神可以建立自己的廟宇。 此外,道教認為人身也是一個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種器官,例如毛髮、五官等等也都有神靈駐守。而且還有相應的修持方法。道教其實是歸於老子的思想
譜系淵源
道教根植於中國文化土壤中,其崇奉之神靈數量眾多,但無一例外地都能從這塊土壤中找到它的源頭。
中國古代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在流傳中,有些神話人物最後變成被人們頂禮膜拜的神靈。道教繼承了其中的少部分,有的是基本承襲,加工甚少;有的在承襲基礎上加以改造,使之成為富有道教色彩的神靈。如民俗神中之大部分屬於前者;黃帝、東王公、西王母、九天玄女等仙真屬後者。
後來到戰國秦漢年間,人們開始將流傳的神話人物載入書籍,其中《莊子》所記的廣成子、彭祖,《淮南子》所記的赤誦子,以及《史記》《列仙傳》《神仙傳》等所載的神仙和方士等。
其中,最為經典的就屬緯書。緯書在重點神化儒家聖人及儒家經典的同時,又製造了許多仙話。除有仙山、仙人食白玉膏等描述外,又對一些古代神話人物進行仙化,主要的有黃帝、西王母、九天玄女等。還給日月五星、北斗、五嶽、河瀆眾神取名、描狀貌、配服飾。這後一點為緯書的開創之舉,成為後世道教廣泛承襲的對象。
應該指出,道教神仙譜系中的神靈,雖然大部分承襲了中國古代神靈的模式,但也有一部分為道教所新創,除道書所載名目繁多的諸仙真外,諸如三清、三官、酆都大帝等是其最著者;玉皇大帝可算為半承襲半新創的神靈。
儘管如此,道教在新創這些神靈時,仍然脫離不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仍然要汲取中國已有的文化養料。三清尊神之一的元始天尊的塑造就是具體的例證。元始天尊最早的雛形是元始天王,首見於南北朝所出的《元始上真眾仙記》。該書云: “昔二儀未分,……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經四劫,天形如巨蓋,……復經四劫,二儀始分,相去三萬六千里。……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元始天王與之通氣結精,而生扶桑大帝東王公與西王母,再生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神農等五帝是其後裔云云。很顯然元始天王是天地萬物人類的始祖神,脫胎於盤古神話。
盤古神話最早見於三國吳人徐整之《三五曆紀》,此書已佚,《太平御覽》卷二引有其中一則文字:“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
兩相對比,模仿之跡,顯然可見。其他對三官大帝、酆都大帝、玉皇大帝的塑造,無不藉助於古已有之的神話傳說。
歷史進程
神仙譜系陣容的龐大,也是華夏歷史進程的另一種詮釋。和華夏歷史一樣,神仙譜系的造構與編輯也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和由紛雜無序到較有系統的演變過程。
(一)漢魏兩晉漢魏兩晉是道教神仙譜系的初創時期。
其早期經典《太平經》既確定神仙、真人為崇拜對象,又將儒家的聖人、賢人納入神仙譜系,將它們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謂“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此時的神仙譜系比較粗疏,呈現初創時期的原始狀態。這時期活動的主要道派五斗米道,除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又造構了天、地、水三官,此外,則不見造構他神。這與當時五斗米道不重視偶像崇拜有關。如張魯(或雲張陵)所作《老子想爾注》十分強調《老子》道“無名”、“無象”的觀點,反對給“道”取姓名,設狀貌,因此,這時期所創神靈是很少的。
南北朝是道教大量造構神仙和進行初步整理的時期。
陸修靜在改造南天師道(原五斗米道)時,仍然堅持三張傳統,認為“大道虛寂,絕乎狀貌。”道士祀神的主要場所“靖室”應該注重“清虛”,“灑掃精肅,常若神居,唯置香爐香燈、章案書刀而已。”
但寇謙之在改造北天師道時,卻與此觀點完全相反。一方面借太上老君之名,自立“天師之位”,表示仍尊太上老君為該教教主,另方面,又另造新神,為其神權張目。除製造太上老君之孫李譜文授予《錄圖真經》神話外,“又言二儀之間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宮,宮有一主。
南朝梁道士陶弘作《真靈位業圖》,意欲將此雜亂無章的諸多神靈,清理出一個較有次序的譜系來。他根據世俗“朝班之品序”和“高卑”原則,將五百多名天神、地祇、仙真、人鬼,用七個階次組織排列起來。第一中位(即第一神階,下同)以玉清元始天尊為主神,第二中位以玉晨玄皇大道君為主神,第三中位以太極金闕帝君為主神,第四中位以太清太上老君為主神,……最後第七中位以酆都北陰大帝為主神。每一中位之下,分列左位、右位、女真位、散位、地仙散位,分別容納若干天神、地祇、仙真、人鬼,編制出道教史上第一個神譜。
雖然此神譜並未完全系統化,但它將十分龐雜的神仙群納入七個系列,無疑比原來的漫無統序前進了一大步,並為後來的神譜編制奠定了基礎。
南北朝神譜整理中還有一個各派所奉最高神不一致,需要加以協調的問題。五斗米道(天師道)、樓觀道一直奉太上老君為最高神,而上清派、靈寶派則奉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或稱靈寶天尊)為最高神。這種情況也是不利於道教傳播的。一些道士乃仿照佛教的“三身”說,將各派所奉的最高神糅合在一起,組成能共同接受的最高神,此即後來的三位一體的最高神“三清”。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即表現了這種傾向。其第一中位元始天尊之下,所列全為“天帝”、“道君”、“元君”,並無地祇、人鬼;而第二中位玉晨大道君之下,則納入了魏華存、許穆、許翽等上清派創始人;第三中位金闕帝君之下,納入了徐來勒、葛玄等靈寶派所尊的創始人;第四中位太上老君之下,納入了以張陵為代表的天師道創始人。四個中位綜合成一個最高神,即可解決各派原有的矛盾。事實上,這四位主神的名目和突出地位,已經具備了其後“三清”的特徵,它實為“三清”的雛形。因此,《真靈位業圖》在道教神譜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隋唐五代是三清最高神地位最後確立和神仙譜系繼續編定時期。
唐代崇奉道教,尊祖老子,封老子為“玄元皇帝”、“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聖祖廟(老子廟)遍及天下。因此,唐代前、中期道教宮觀中,仍只有元始天尊殿或老君殿,而無三清殿。中葉以後,三清殿、三清觀之名始見於記載。徐鉉《筠州清江縣重修三清觀記》載,該觀原為紀念吳(猛)、許(遜)二真君而作,始為草堂道院,“年世彌遠,增修益崇。如杜光庭《道門科範大全集》卷一至卷三,在三清之後所列神靈為:玉皇、紫微大天帝、北斗九星君、三官、五帝、九府四司諸君、六十甲子本命星君、玄中大法師、三天大法師等;卷四至卷六則列:高上玉皇、三十六天帝、東華、南極、西靈、北真、玄中大法師、三天大法師、日月九曜、南辰北斗、三官、五帝、本命星君、東嶽司命、名山洞府得道神仙、三界應感一切真靈等。
兩宋是道教神仙譜系最後編定時期。
北宋真宗、徽宗是著名的崇道皇帝,他們搞了很多降神和天賜的鬧劇。為了醮神的需要,曾命令大臣和道士整理道教醮儀,《宋史·王欽若傳》記王欽若曾撰著《列宿萬靈朝真圖》《羅天大醮儀》等。《歷世真仙體道通鑑·林靈蘁傳》載林靈素曾“被旨修正一黃籙青醮科儀,編排三界聖位,校正丹經子書。”林靈素所作的“編排三界聖位”的工作,對道教神仙譜系的最後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編制的黃籙大齋醮神名單即據此改成,其卷三十九所列三百六十分位神仙名單,按其性質、品第,可分為以下十一個等次:
(1)三清、四御;
(2)南極長生大帝、東極救苦天尊、木公道君、金母元君及三十二天帝;
(3)十太一、日月五星、北斗、二十八宿星君;
(4)五帝、三官、四聖;
(5)歷代傳經著名法師;
(6)魔王、神王、仙官;
(7)五嶽及酆都地府諸神;
(8)扶桑大帝及水府諸神;
(9)天樞院、驅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諸神;
(10)各種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
(11)城隍、土地及所屬神眾。當然道教各科儀書所載神仙系統並不完全統一,但南宋留用光《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寧全真傳授之《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等所載神仙系統,其主要神籙及其等次皆差別不大,故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所載不失為神仙譜系的代表,是道教神仙譜系最後編定的標誌。
天尊天帝系
本譜系屬於道教神仙譜系。
三清五老
三清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天寶君全稱玉清聖境虛無自然原始天尊)
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靈寶君等)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六御,位居三清五老之下,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上: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統御諸神萬天;
北: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統御日月萬星;
西: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統御兵戈萬雷;
南: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靈;(俗稱壽星)
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玉帝之妻,統御山川萬地;
東:東極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玉帝伺者,統御萬類;(俗稱太乙真人)
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合稱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位在四御之後;
統領管理男女諸仙。
1、西王母,又稱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彆強調, 在正統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與西王母並非夫妻關係,西王母比玉帝出現的早)。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俗稱王母娘娘)
2、東王公,先天陽氣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萊仙島。
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隸屬六御之西方天皇勾陳大帝管轄,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三官大帝比三清尊神出現時間還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
1、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民間俗稱福星)
2、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3、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由太乙救苦天尊應化而成,具體職責參看太乙救苦天尊條目)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天官星君系
雷祖及部屬:1、雷祖,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主雷雨之神,是雷部的最高天神。雷祖 “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 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居於神霄玉府;
◇雷祖座下侍者
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雷霆總司神威盪魔霹靂真君
雷聲普化天尊左侍者青雷將軍
雷聲普化天尊右侍者石雷將軍
◇五方雷王
東方神運雷王嚴阜︱南方神化雷王卓濱︱西方神威雷王高輝︱北方動偉雷王吳希︱中央動捷雷王趙堅
◇五方雷帝
東方轟天震門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黃天崩烈雷帝
2、雷公: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師、雷神,道教奉之為施行雷法的役使神。
3、電母: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聖母、閃電娘娘。
4、雷部五元帥: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掌的雷部中五名元帥。
鄧元帥,名忠。雷部諸元帥中,以鄧元帥為首。職掌雷部律令考召。
畢元帥,原名田華,原系雷精。玉帝封以雷門畢元帥之職,敕掌十二雷庭,助玄天上帝誅瘟役鬼,上管天地潦涸,下糾群魅出沒,中擊不仁不義。
劉天君,名後,東晉時人。玉皇大帝其命職掌雷部王府的各種事務。
辛元帥,原名辛興,字震宇,雍州人。玉皇大帝封其為元帥,與畢元帥「共五方事,往來行天,翦幽冥中邪魔鬼惡」。
龐元帥,原名龐喬,字長清。玉皇大帝敕為混氣元帥,手執金刀,唯天門之出入是命,以降陰魔,除舊惡,秋毫不爽。
另有 雨師、風伯。
斗姆元君:圓明道母天尊,北斗眾星之母,主天地萬物之死,職掌天醫。
北斗七星君:《太上玄靈北斗本命長生妙經》云:“北斗司生司殺,養物濟人之都會也。凡諸有情之人,既稟天地之氣,陰陽之令,為男為女,可壽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第一至第四為魁
第五至第七為標
合而為斗。
古稱歲神,又稱太歲。職能:值年太歲,掌握本歲的人間禍福,他們“率領各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歲成功”。
太歲共有六十位,由斗姆元君統御,按天干地支配列為:
甲子太歲 —【金辦將軍】、乙丑太歲 —【陳材將軍】、丙寅太歲 —【耿章將軍】
丁卯太歲 —【沈興將軍】、戊辰太歲 —【趙達將軍】、己巳太歲 —【郭燦將軍】
庚午太歲 —【王清將軍】、辛未太歲 —【李素將軍】、壬申太歲 —【劉旺將軍】
癸酉太歲 —【康志將軍】、甲戌太歲 —【施廣將軍】、乙亥太歲 —【任保將軍】
丙子太歲 —【郭嘉將軍】、丁丑太歲 —【汪文將軍】、戊寅太歲 —【曾光將軍】
己卯太歲 —【龍仲將軍】、庚辰太歲 —【董德將軍】、辛巳太歲 —【鄭但將軍】
壬午太歲 —【陸明將軍】、癸未太歲 —【魏仁將軍】、甲申太歲 —【方傑將軍】
乙酉太歲 —【蔣崇將軍】、丙戌太歲 —【白敏將軍】、丁亥太歲 —【封濟將軍】
戊子太歲 —【鄒鏜將軍】、己丑太歲 —【潘佐將軍】、庚寅太歲 —【鄔桓將軍】
辛卯太歲 —【范寧將軍】、壬辰太歲 —【彭泰將軍】、癸巳太歲 —【徐華將軍】
甲午太歲 —【章詞將軍】、乙未太歲 —【楊仙將軍】、丙申太歲 —【管仲將軍】
丁酉太歲 —【唐傑將軍】、戊戌太歲 —【姜武將軍】、己亥太歲 —【謝燾將軍】
庚子太歲 —【虞起將軍】、辛丑太歲 —【楊信將軍】、壬寅太歲 —【賢諤將軍】
癸卯太歲 —【皮時將軍】、甲辰太歲 —【李誠將軍】、乙巳太歲 —【吳遂將軍】
丙午太歲 —【文哲將軍】、丁未太歲 —【繆丙將軍】、戊申太歲 —【徐浩將軍】
己酉太歲 —【程寶將軍】、庚戌太歲 —【倪秘將軍】、辛亥太歲 —【葉堅將軍】
壬子太歲 —【丘德將軍】、癸丑太歲 —【朱得將軍】、甲寅太歲 —【張朝將軍】
乙卯太歲 —【萬清將軍】、丙辰太歲 —【辛亞將軍】、丁巳太歲 —【楊彥將軍】
戊午太歲 —【黎卿將軍】、己未太歲 —【傅黨將軍】、庚申太歲 —【毛梓將軍】
辛酉太歲 —【石政將軍】、壬戌太歲 —【洪充將軍】、癸亥太歲 —【虞程將軍】
文昌原是南斗六星君之總稱,直屬南極長生大帝管轄。六星各有星君值守。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輔佐南極長生大帝,統管南斗六星,掌管萬靈之生存,婚姻、功名利祿等。(俗稱祿星)
宮殿所住神仙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五星為歲星(木星)
熒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俗稱太白金星)
辰星(水星)
鎮星(土星)
道教神系中天宮的護衛神靈。
四靈:東方的青龍孟章神君、西方的白虎監兵神君、南方的朱雀陵光神君、北方的玄武執明神君。分別掌管二十八星宿。
其中玄武星君自明代以後,倍受尊崇而另稱佑聖真君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亦即佑聖靈應真君.翊聖保德真君.盪魔天尊 ;
二十八宿星君:
蒼龍(東):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婁、胃、昴、畢、觜、參
朱雀(南):井、鬼、柳、星、張、翼、軫
玄武(北):斗、牛、女、虛、危、室、壁
是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稱,其神十二位。為道教的護法神,道經中說,他們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將,經常與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將等歷行風雷,制伏鬼神。
六丁神為陰神玉女:
| 丁卯神司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丁丑神趙子玉 | 六甲神為陽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
|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又稱三十六天罡。是天宮的神將,負責保護天宮和眾仙的安全。他們是:
蔣光、鍾英、金游、殷郊、龐煜、劉吉、關羽、馬勝、溫瓊、王菩、康應、朱彥、目魁、方角、耿通、鄧郁光、辛漢臣、張元伯、陶元信、敬雷潔、畢宗遠、趙公明、吳明遠、李青天、梅天順、熊光顯、石遠信、孔雷拮、陳元遠、林大華、周青遠、紀雷剛、崔志旭、江飛捷、駕天祥、高克。
又稱“三台華蓋星君”。
上台虛精開德星君——司命主壽。
中台六淳司空星君——司中主宗。
下台曲生司祿星君——司祿主兵。
為道教所信奉的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四位小神,相當於天界的值班神仙。作為玉皇大帝的下屬。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記錄人和神的功績,同時也是守護神。 根據道家的說法,人們所有的祈禱文在焚燒後,就是由他們呈送給各位大神的。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黃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時神劉洪︱
山川河海諸神
隸屬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嶽大帝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就是泰山神,東嶽天齊仁聖帝,主掌人之貴賤生死壽夭。金天願聖大帝
(東嶽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兒子。)
1、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掌人間賞罰、貴賤、生死大權。
2、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掌五金、冶鑄,羽禽飛鳥之事。
3、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掌土地、山川、林木。
4、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掌江河、湖海、走獸。
5、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掌星辰分野。
碧霞元君:泰山神之女。治病救人,護佑一切農耕、商賈、旅行和婚姻懷孕生子等事。(俗稱泰山奶奶,送子娘娘)。
東海龍王廣德王敖廣︱南海龍王廣利王敖欽
西海龍王廣潤王敖閏︱北海龍王廣澤王敖順 。
統管四瀆河神,由玉帝派遣的一位仙真擔任。
五龍神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
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東海姓何名歸居君︱南海姓劉名囂君︱西海姓裹名漱君
北海姓吳名愚強君︱河伯姓馮名夷字君平
東方不動(身)佛;
南方寶生佛;
中央毗盧遮那佛;
西方阿彌陀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
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靈吉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九江水帝浙江水帝︱楊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吳江水帝︱楚江水帝
湘江水帝︱剩江水帝 ︱漢江水帝︱南江水帝(五川江水帝)
青草湖大神(洞庭湖神)︱彭蠡湖大神︱丹陽湖大神
謝陽湖大神(都陽湖神)︱太湖大神。
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 。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 ;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嶽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崑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 ;
城隍:據說由《周禮》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 ;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來 ;
灶君:
鬥神:
瘟疫神 :又稱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間又有稱五瘟,其中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媽祖:
鐵拐李 漢鍾離 張果老 何仙姑 藍采和 呂洞賓 韓湘子 曹國舅
真人和仙人四大真人:
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沖虛真人:微妙元通真君,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
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是謂仙人)
赤松子:神農時雨師
寧封子:黃帝時人
赤精子:顓頊時人
彭祖:顓頊帝之玄孫
容成公:黃帝之師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許真君:晉代道士許遜
北五祖: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鍾離權
純陽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呂洞賓
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五祖:
紫陽真人張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賢真人薜道光
翠虛真人陳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馬鈺
長真凝神玄靜溫德真君:譚處端
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劉處玄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邱處機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晤:王處一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郝大通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孫不二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大梵天、濕婆樓陀羅、雪山女神杜爾迦、群主
婆羅八部、婆羅門天龍八部)
水神伐樓那、土神陀濕多、風神伐由 、日神蘇里耶、 天帝因陀羅 、道神普善 、保護神毗濕奴 、阿修羅
底提耶與檀那婆、 火神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