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在一些道教經籍中、或是民間流傳的故事中都會提及他們,在一些道觀中設像供奉的雷部五名元帥。雷部五元帥就是常見於道教經籍之中、民間流傳最廣、在一些道觀中設像供奉的雷部五名元帥,即:鄧、畢、劉、辛、龐等五名元帥。人物介紹
鄧元帥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部下的天神,常以鄧元帥為首。《夷堅志補》卷二三:“宗室趙善蹈,少時遇九華周先生傳靈寶大法,行持多顯效。築壇行法,見神人火焰繞身,曰:“吾天元考召鄧將軍也。”宋代稱之為“天元鄧將軍”。明姚宗儀《常熟志》記載,致道觀有雷神殿。前以“律令大神鄧元帥”為首。另外,《封神演義》中稱為鄧忠,《西遊記》中稱為鄧化,都是指鄧元帥。畢元帥
畢元帥,原名田華。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田華原系雷精,藏地中,寄胎于田間,得千年石鐘乳氣而生。出生時,白晝晴空霹靂,火光照天,風雨驟至。大蛇圍其外,群蜂以哺。及長,因田為田,指華為畢,修煉於漉瀘岩下。女媧補天不成,畢元帥助水火之精,聲吼天地,乃塞天漏。又煉五色火雹風雷陣,助黃帝擊死蚩尤,被拜為龍師。玉帝封以雷門畢元帥之職,敕掌十二雷庭,助玄天上帝誅瘟役鬼,上管天地潦涸,下糾群魅出沒,中擊不仁不義等等。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載:“東鄉間姓田名華者,乃正東二七神也。雷藏地中,寄胎于田間,千年石乳鍾氣而生。誕時白晝憑空霹靂,火光照天,風雨驟至,帥膝坐,大蛇圍其外,群蜂哺英以哺,至長遂因田為田,指華為畢,修煉於漉滬岩下。時女媧氏五色土補天,百計不成,帥助木火之精,霹碎玄精之石髓,噓 南之氣一燃曙鑄之冶,聲吼天地,乃塞天漏,又煉五色火雹風雷陣,上助軒轅擊死 尤,軒轅氏拜以龍師之職。帥日:“余方以外人,豈以碌碌自損?”拂衣而隱於華胥之境,因名華焉。厥至有唐氏十日並出,赤上千里,眾星官喻以代天工司者,帝蟄起滯,為天地立心洪爐造命,乃奉帝旨,駕雷車,擁電旆。是時雨 時焉 。流及漢末,妖魔縱橫,好淫百出,玉帝封以雷門畢元帥之職,敕掌十二雷庭,輔玄天上帝誅瘟役鬼,上管天地潦涸,下糾群魅迸出沒,中擊不仁不義等等。”
劉天君
劉天君,名後,東晉時人。生於岷江漁渡中,幼時落波心而不死。因貧,送於羅真人為侍讀,因精於五雷掌訣,能招風捉雨,隨叩即應,濟民助國。是年東京大旱,皇帝禱於劉天君祠,果有大雨。時秋大稔。皇帝敕命其為“立化慈濟真君”。玉皇大帝亦命劉天君職掌雷部王府的各種事務。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載:“雜記傳日:帥諱後,東晉人也,生於岷江漁渡中,歲次庚子八月十二日酉時,母謝氏取水於江,而帥匍入于波心,得浮槎近傍而濟。其父劉福公掉而迎之曰:“何異也,而幸不死!”適貧,送於羅真人為待讀,因精於五雷掌訣,招風捉雨,隨叩回響,濟民助國。環堵之民議槎祀之,帥曰:“是為名也。”而逃之,民書德,因壇於字而修焚祈祝於其間,一如所禱,拽於浮聲。繼而東京大旱,上蒿目而耳之,嗟咨遍遍戶焉,且曰:“唯禱於列君之祠,必答所視,”上從之,果酬靈焉,時秋大稔,帝悅而敕之為立化慈濟真君焉。玉帝而亦以其敕者敕之,以掌玉府事。
辛元帥
辛元帥,原名辛興,字震宇,雍州人。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雍州地界有神雷山。辛興之母即為神雷山霹靂破膽而死。辛興抱母屍而哭。雷神感其至孝,變化為道士而謝罪,並贈辛興十二火丹以啖之。辛遂易形,妖其頭,喙其嘴,翼其兩肩,左執尖,右持槌,腳踏五鼓。玉皇大帝封其為元帥,與畢元帥“共五方事,往來行天,翦幽冥中邪魔鬼惡”。傳說六月十五日為辛元帥神誕之日,奉祀雷神的道教徒於是日茹素,稱為“雷齋”,以祈神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五:“古雍州界地有神雷山,至驚蟄時雷氣發揚,於二月為卯,於今為震,雷門布鼓之神威氣閃赫,無物不折。至夏、秋,雷藏地中作雞狀,入於溪谷內。時八月,雍民辛姓名興者,字震宇,母張氏,家貧,賣薪以養母,至殷苦。一日往雷山採薪計,值幽谷中成雞形者五。帥喜,心曰:“可為進膳資耳。”竟獲以歸、進之母,母適哺,掇內衣授之。納於雞柵者四,隨以內衣覆其上,而俗烹其一,神雞作人言曰:“予雷耳,不可啖也,乞宥一剮之恩。”姬弗允,則雷霹靂而起。母破膽昏跪焉。帥賣薪攜醴以入,抱母屍而哭曰:予何極也,抑至此邪!”乃拭淚目其背,有金痕。曰:“混一之氣,青帝之英。威今所加,莫予敢櫻,劈惡誅邪,唯吾司命。”乃知雷也,遂並柵之雷雞而槌之。乃雷為內衣所掩,竟不能震,第莫為碎耳。英氣沖虛,而電雨風霸交至,欲下擊狀,哀其為母,故而憐之,遂變為道士進而揖日:“孝子獨不畏雷而反制雷。吾雷神,誤以傷爾母,爾母以怨也,余等願唯而所命以謝厥罪。”因奉十二火丹啖之。帥隧易形,妖其頭,喙其嘴,翼其兩肩,左尖右槌,腳踏五鼓,而開化母屍而去。天帝感其至孝也,迎而封之為雷門辛元帥,與畢帥共五方事,往來行天,剪幽明中邪魔鬼惡。”
龐元帥
龐元帥,原名龐喬,字長清。龐喬家境貧困,世為駕渡之工。但龐喬心行善良,對往來渡客無不平等,救人急難。為混氣元帥。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載:“帥姓龐名喬,字長清,漢江渡口,父龐定,母姚氏,生於漢獻初癸丑年十一月癸亥日丑時。世雖駕渡,心行菩提,待凡往來客無不平等。一夕、客重陽日夜渡歸急,頓遺百金於船。次日:泣而訴其情,帥出其封貼如故也,客願委一,不受。又除夕前二日,幼婦孤行晚,告以渡,來一日雪禁,無有行者,氏無處,帥留之而火其衣,鬻其食,凜然尺寸清洌,次日雪愈。其人蹤絕矣。又次日,帥忙於應接,其父被蓑揭竿而渡,婦從之,至岸而反,江風大作,渡覆矣。帥見而忙跳游于波,隨逝隨投,勢若浮梗,直至父處,深入而負之,至崖而力竭矣,無如狂瀾者何,則帥沒而父亦墮矣。帥失婦在,復俱沒.負之以出,如是其三。蓋除夕時鬼夜出沒叫冤取替,乃帥固一六之精,以坎為府,沸濤不能彈之殆,而向所渡之氏者非他,乃自在觀音化身佛也,以故父亦無恙,第帥已出險,方嗚嗚然抱父以泣,而數十鬼泣曰:“余今年當取代,無奈為孝子所攘,予無輪迴日矣!”帥聞而鞭之,不獲。明日,又如是泣陰風颯颯,鬼哭慘人,況父以羸弱之質,蹈於薄滂之後,其幾死者屢矣。”帥不得已,以香塵貼於掌中,以火薰其上,祝於天。而玉帝聞而憐之,救為混氣元帥,手執金刀,唯天門之出入是命,以降陰魔。除陽惡,秋毫不爽。
奉祀方式
在一些大道觀內多設有天將殿堂,供奉雷部元帥以及其他天將。因各地道教徒的地方文化歷史背景存在差異,供奉元帥的名號以及數量稍有所不同。但都一致的將雷部元帥作為護法神靈,救難神靈,確是一致的。雷神的來歷
關於雷聲普化天尊的來歷,有兩種說法。說法一
《重修緯書集成•春秋合誠圖》謂: “軒轅,主雷雨之神也。”《歷代神仙通鑑》卷四:“(黃帝)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王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印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陽翁。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相傳上古時期,有次三界大亂。妖魔橫行,人間災禍重重,玉皇也很是焦慮,眼看天下大亂,怎么辦呢?正好人間的華夏民族出現了軒轅黃帝,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心地善良,英勇善戰,武藝高強,無人不尊敬,無人不佩服,與蚩尤大戰沒有一點畏懼之色,說話時候,聲音洪亮。打仗時也有雷聲相助,玉皇很看中他,就命九天玄女接上天宮,把與雷有關的事情交給他,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意思是三界、六道、四生、十方的雷事,雷人,雷仙,五雷令,雷令,天雷,地雷,水雷,妖雷,神雷,社雷。都歸他管,每次有與雷有關的事情,都要他批准,才可施行。真可謂全職能!他最後把那些做祟的妖魔用雷轟滅,而那些好的妖點化之。這樣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成了大家公認的大雷無上上天天尊,又是尊敬,又是交好。因為有些非常難辦的事情,可能在大天尊這就如鴻毛飛天一樣簡單。
凡是凡人要施道數,都必須經過神宵府第。
說法二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立都雷霆玉經》以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普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稱作“神霄真王”。現存《道藏》收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等書多種。道經中說。雷神執掌五雷,是眾生之父,萬靈之師,掌握生殺大權,專門懲處惡人。關於“五雷”,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五雷為天雷、水雷、地雷、神雷、社雷,也有說五雷是天雷、地雷、水雷。神雷、妖雷。道教中有五雷天心正法之術,相傳宋朝道上林靈素擅長此法,能興雲致雨,役使鬼神,驅邪治病。
普化寶誥: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大聖大慈,至皇至道,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