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纖維瘤

硬纖維瘤

硬纖維瘤(Desmoid tumor,DT),通常認為屬於比較少見的良性腱膜過度增生腫瘤,在臨床上也叫做韌帶樣瘤,由分化良好的皮下結締組織構成,多發於30—50歲的成人。硬纖維瘤瘤體生長緩慢,當腫瘤發展至一定程度後一般不再增長,屬良性腫瘤,但臨床復發率高,有惡變為纖維肉瘤的可能,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基本信息

簡介

硬纖維瘤硬纖維瘤

硬纖維瘤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軟組織腫瘤,可發生於全身各處,多見於腹壁,也可發生於腹內及骨骼肌內、腱膜和深筋膜等處,十分堅硬。

自19世紀30年代開始,因其顯示正常的有絲分裂和不轉移的臨床特點,一直被認為是良性病變;但從其局部侵襲性以及強烈的局部復發傾向,有的報告腫瘤可迅速生長,甚至有9%患者致死,確有別於良性腫瘤。

1832年,MeFarlane首先描述了硬纖維瘤病例,至1838年Muller才給予此命名。

1923年,Nicholas提出硬纖維瘤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之間的關係。

1951年,Gardner根出本病與骨瘤、纖維疤痕和上皮囊腫等均可同時發生在腸息肉病中,Shiffman更提出在腸息肉病中腸系膜是硬纖維瘤的好發部位,一改過去認為硬纖維瘤僅是侵襲肌肉和腱膜組織的舊概念,其生長部位遠較原來認識的為廣泛。

流行病學

硬纖維瘤是一種少見的腫瘤,占軟組織腫瘤的0.03%。據估計每年在百萬人口中發生3.7例新病例。但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其發生率可高達8%~38%,較一般人群高出852倍。

發病年齡多在30~50歲,以女性多見,特別是育齡期婦女,有報告婦女占80%。也可見於青少年。

病因

硬纖維瘤的病理表現硬纖維瘤的病理表現

本病病因不明,可能與外傷、妊娠、手術及全身結締組織異常有關。

外傷

硬纖維瘤往往與先前的創傷或手術切口,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

妊娠與內分泌因素

妊娠過程中,血中雌激素升高,加之生產過程中可能造成腹壁損傷,這可能是硬纖維瘤好發於成年女性的原因。

遺傳因素

硬纖維瘤也可作為直腸多發息肉、骨瘤、皮膚囊腫及硬纖維瘤組成的Gardner綜合徵的一部分,後者多有遺傳家族史。

病理

肉眼觀

腫物形態不規則,切面灰白,成交錯編織狀。質硬如橡皮。

顯微鏡下

腫瘤有豐富的膠原纖維和極少的纖維腫瘤細胞構成,平行排列;腫瘤細胞無異型性和核分裂相,腫瘤邊緣常可見到被研究腫瘤組織包繞的橫紋肌小島。

臨床表現 

硬纖維瘤CT片硬纖維瘤CT片

硬纖維瘤表現為一生長緩慢的腫瘤,其症狀與腫瘤所在的部位有關。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腫瘤的部位與其他硬纖維瘤患者不同,其男女發病率幾乎相等,約80%~90%的腫瘤位於小腸系膜和腹壁,年齡多數為25-30歲。

1、多見於妊娠期或經產婦的腹壁肌肉內,也可發生在其他部位的橫紋肌內,如胸廓、上肢、頸部等。

2、發生於腹壁者,表現為無痛性腹壁腫塊,質硬,無壓痛,生長緩慢。

3、發生於盆腔的通常生長緩慢,並且腫物通常都是可以觸及的,患者一般也不會表現出明顯症狀,因此經常也很容易被誤診為卵巢腫物。

4、大多數避孕病人研究腫瘤直徑達數厘米時即可被發現;少數延誤治療者,腫瘤向四周呈片狀浸潤生長,造成大片腹壁僵硬。

5、發生於其它部位者,可造成相應的壓迫肌肉症狀和功能障礙。

6、纖維瘤有時可伴疼痛,尤當侵及鄰近神經血管束或關節酎,偶因壞死表現為腹腔膿腫。

檢查

常規檢查

1、首選的診斷檢查是腫瘤活檢。細針穿刺標本活檢可以考慮,但由於缺乏細胞學全貌,對診斷的幫助不大。

2、可進行電子顯微鏡檢查,硬纖維瘤的梭形細胞似乎是肌纖維母細胞。這一發現被認為代表了肌纖維母細胞(通常在傷口癒合的後期階段逐漸消失)異常增生。

3、結腸鏡檢查和眼底檢查適用於加德納綜合徵研究。

組織學檢查

表現為成纖維細朐和成肌纖維細胞成束交織一起,成纖維細胞常侵犯鄰近TF常結構,周圍有大量膠原基質,其中細胞數量較中央還更多。肉膜巨細胞也是常見的組織學表現。有時不易與低度惡性纖維肉瘤相區別,但缺乏惡性腫瘤的核和細胞漿表現,尤其是不存在分裂相。無轉移傾向,但局部侵襲性很強。

影像學檢查

硬纖維瘤超聲影像硬纖維瘤超聲影像
1、MRI

藉助MRI可區分硬纖維瘤和神經纖維瘤。通常在T1加權和T2加權掃描顯示低強度信號。

2、CT

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儘管硬纖維瘤具有局部侵襲性,但大部分在CT上表現為邊界清楚的軟組織腫塊,不見鈣化和囊變,與典型的呈浸潤生長的惡性腫瘤不同,結合臨床表現可加以區分。但有少部分邊界不清,呈浸潤狀。增強掃描時,與正常肌肉相比較大多為等密度或為高密度,少數為低密度。大部分為均勻強化,約1/3患者為中央低、邊緣高的環狀或條紋狀增強。

B超

聲像表現為形態相對規則、邊界清晰、內部呈低回聲或等回聲的腫塊,有變性壞死時回聲增強。瘤體一般無血流。此檢查能確定腫瘤在組織內的位置和浸潤範圍,有助於排除其他腫塊。

診斷

腹壁硬纖維瘤腹壁巨大硬纖維瘤

根據臨床發病部位與肌腱的關係以及病理變化等特點,診斷不難確定。

1、既往有妊娠、生育史、手術史或外傷史。

2、有多發性結腸息肉病家族史或有Gardner綜合徵

3、無轉移徵象,但有局部切除後多次復發史。

4、有緩慢生長的無痛性或輕微疼痛腫塊,呈橢圓形或長條形,質硬,固定,邊界不清楚,多數無壓痛。

5、浸潤性生長侵及相鄰臟器可出現相應的壓迫症狀和功能障礙。

6、B超、CT或MRI顯示肌肉、肌腱、筋膜內有占位病變和浸潤周圍組織的圖像。

7、病理檢查顯示腫瘤中成纖維細胞增生,成纖維細胞周圍有大量膠原基質,其中細胞數量較多,成纖維細胞常侵犯鄰近正常結構。成纖維細胞無異型性,無病理性核分裂象。

鑑別診斷

由於硬纖維瘤臨床及影像表現不典型,因此需要與以下病症鑑別:

1、臨床上需要與瘢痕疙瘩鑑別。

2、因本病有浸潤性生長的特性,應與分化良好的纖維肉瘤鑑別,後者生長一般較快,常有假包膜,質軟,並大多有壞死灶,瘤細胞更為豐富,異型更明顯,核有絲分裂象多見。

治療

硬纖維瘤切除硬纖維瘤切除

本病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和藥物保守治療。

手術切除

由於硬纖維瘤術前診斷困難,且可能惡變為纖維肉瘤,故多數作者認為應及早手術切除。切除範圍包括腫瘤及附近正常肌肉、筋膜和腱膜,以降低術後復發率。

放療

腫瘤範圍廣不能切除時可試用放療

藥物治療

為降低復發率,術後輔以非類固醇抗炎藥和抗雌性激素藥,有否實際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預後

本病呈侵襲性生長,臨床表現易復發,復發率高達25%~40%。故一般認為本病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有惡變為纖維肉瘤的可能,但很少發生淋巴血行轉移。切除不徹底者極易復發,少數甚至致死。復發率高的可達57%,其中75%在首次手術後2年內復發,個別病例在多次復發後最終惡變為纖維肉瘤,復發時間中位值為21個月(2-55個月)。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復發率更高。

預防

為了減少手術後復發,輔助放療可獲得77%局部控制率,但缺乏對照數據,有關這方面問題也存在著爭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