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先現法

能否在二胡演奏中運用目標先現法,是衡量演奏者是否進入到二胡演奏之道層次的一個重要標誌。目標先現法就是演奏者在尚未發音前,在意念中已經清晰地“聽”到了即將奏出的音響效果,而要將實際的演奏動作儘可能地納入到潛意識中。

簡介

就這樣,意念中不斷地先現目標音響,人體各部位在大腦的指令下,以最鬆弛的狀態,下意識地完成演奏所需要的動作;同時用聽覺實時監控演奏效果,極為迅速地糾正偏差,直至樂曲結束,這就是舞台演奏的全過程。其實,這種目標先現法在許多行業中都被普遍地運用著。比如:在一些高檔的茶館中,會有一個身穿中式服裝、手中拎著一把碩大的、帶有長壺嘴銅茶壺的茶倌,當客人要求加開水時,他隔著老遠一傾茶壺,一條水線劃著名優美的弧形注入你的杯中,整個過程無一滴水外溢,令人讚不絕口。這一絕技實際上運用的就是目標先現法,即:在他傾壺前的瞬間,意念中就已經先現出水線的弧形與時間,然後以下意識的動作完成整個加水的過程。又比如:特警都要進行快速掏槍、準確命中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需要運用目標先現法。即:在掏槍前的瞬間,意念中一定要先現彈著點,然後以下意識的動作完成射擊過程。在上述兩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實施者都是在意念中先現動作的結果,而對動作本身卻要求在下意識中完成。

要求

不論任何行業,要達到這種高度,除了方法正確、技術嫻熟以外,有三個字是必須要做到的:
一、靜。就是要“入靜”,亦即大腦沒有緊張點,使人進入到一種“若即若離、似醒非醒”的氣功態中,這樣動作的結果才能清晰地、迅速地在意念中浮現出來。如果大腦有緊張點,就會抑制目標形象的先現。可想而知,要是意念中的目標形象不清晰,呈現不迅速,那么意念發到身體各部位的指令就會模糊不清,自然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了。
二、松。就是身體沒有緊張點,這樣才能使各個部位反應迅速、動作協調,以便最大限度地準確完成意念所發出的指令。如果身體有緊張點,那么就會形成力量不通暢,動作遲緩或偏差,最終的效果也就不理想了。
三、空。佛學中對“空”的理解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來者自來,去者自去,心無掛礙,順其自然”的意思。通常在一個任務中,意念中的目標先現是一個流動著的過程,並不是只有一個目標形象始終占據著意念的空間。因此,當意念中的目標形象已經實現後,它就要及時地消隱,將空間讓位於下一個目標形象。這樣,整個任務才能得以最終完成。如果前一個目標形象在實現後仍不肯退出意念,那么下一個目標形象就無法先現,指令就會中斷,這是“去者應自去”的道理;反過來說,如果前一個目標形象已經消隱,後一個目標形象卻沒有及時先現,就會在意念中形成空白,指令也會中斷,這是“來者應自來”的道理。尤其在二胡演奏的過程中,這個分寸是絲毫含糊不得的。所以,演奏者在舞台表演時如果有什麼偶然的失誤,心中絕對不要有所掛礙,應讓它“去者自去”,以免影響後面的演奏。而且在演出結束後,也不要去總結或回憶失誤的樂句,應該讓它迅速地淡忘,這樣才不至於在演奏者的心中留下陰影。
二胡的學習過程總是沿著“技、藝、道”的層次向前進展的。學習者一定要在自己所處的層次中,完成這個層次必須要的訓練。過早地跨越層次,對學習者最終的成功是不利的。如:在“技”的層次中沒有充分地掌握“藝”層次所需要的技術能力,那么就不可能達到“藝”的高點;沒有達到“藝”的高點,就往“道”的層次邁進,很可能會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我在本文中所講的目標先現法至少是處在“藝”與“道”層次的交界點上,並非是人人拿來就能用的靈丹妙藥。但廣大二胡演奏者如能通曉其原理,有意識地加以修煉,一定能在演奏藝術上取得事半功倍的進步。一旦心得其法,那么你的演奏水平將取決於意念中先現目標的高低。演奏時只需心有閃念,音即隨之而來,正所謂“得心應手”,其樂無窮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