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構想和計畫。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基本信息

定義

加涅曾在(教學設計原理)(1988年)中界定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式作出有利於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中。”

帕頓(Patten,J.V.)在《什麼是教學設計》一文中指出:“教學設計是設計科學大家庭的一員,設計科學各成員的共同特徵是用科學原理及套用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performance problems)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

賴格盧特(Charles M. Reigeluth)對教學設計的定義基本上同對教學科學的定義是一致的。因為在他看來,教學設計也可以被稱為教學科學。他在《教學設計是什麼及為什麼如是說》一文中指出:“教學設計是一門涉及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的學科。任何設計活動的宗旨都是提出達到預期目的最優途徑(means),因此,教學設計主要是關於提出最優教學方法的處方的一門學科,這些最優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發生預期的變化。”

梅里爾(Merrill)等人在新近發表的《教學設計新宣言》一文中對教學設計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們的重視。他認為:“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這一科學基礎上的技術,因而教學設計也可以被認為是科學型的技術(science-based technology)。”

美國學者肯普給教學設計下的定義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繫的各部分的問題和需求。在連續模式中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步驟,然後評價教學成果的系統計畫過程。”

學習教練肖剛定義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

特徵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畫。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畫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畫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

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目的

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案設計的原則

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最佳化。

程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式的規定性及聯繫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基本要求

對各學科教案的設計,都有一個基本要求。每一個教師在達到了基本要求之後,要寫出學科特色和個人的教學風格來。

①教案中必須有:

教學內容(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板書設計(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各階段時間分配、教學過程(五個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各階段設計意圖、課後評價與反思等內容。

同一個教學內容,在同一時期,不同的教師設計的教案形式可以不同。

同一個教學內容,在不同時期,同一個教師設計的教案也會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設計方法和風格,只求基本部分相同,不求完全相同。

教師的備課和講課,要依據《綱要》和《課標》、依據教材,但是不能唯《綱要》和《課標》、教材,要根據該地區的情況、學校的條件、學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開發教材。要發揮出自我,要體現出自身的價值來,讓聽課的專家、領導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找到有悟性的您”。

②青年教師教案要詳細,但是不能超過A4紙5頁。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教案要簡潔(簡潔不簡單),但是不能少於A4紙2頁。教案要保留書面和電子兩種形式,以備後期利用和檢查。杜絕無教案上課,後補教案和不規範教案。

教案的後期利用是指將舊教案複製過來。首先是改換日期時間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的情況、所授班級的情況、教學環境的變化,個人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個人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等,將教案中的舊的東西剔除掉,加進新的教育教學觀點、概念和方法,加進新的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加進更切合本班學生實際的例子……。最終,將舊教案改變為適合教育教學的新教案。

③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能夠靈活多變地、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不拘於教案。

④設計教案目的是在上課時,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學生或是其他什麼人看的。

但是,對於同行教師進行教學交流、討論研究的教案;對於教學領導檢查教學要看的教案,對於教學設計大賽和評比的教案,對於選入《教學設計案例》的教案,一定要注意區別對待。

對於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同用途的教案,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寫成多種形式。既不要求個個都做成經典教案,亦不必投入太多的無謂勞動。教案可繁可簡、可粗可細,但是都要認真地對待,最起碼也要符合教案設計的基本要求。

教案介紹

如今,有許多新式的教學說法、教案的寫法,使得國小、國中、高中及職高學校教師撰寫的教案也是有格有框、圈框互連、上下落摞、左右牽扯,真是五花八門,特色百出,各有千秋。一個45分鐘課堂教學的教案,有的能設計出20多張A4紙來!光是教學目標能設計出二三十條,占用一頁紙!弄得看其教案者,如同進入了諸葛亮的八卦陣,不辨東西,不知所云。費這么大的九牛二虎之力,就備出這么樣一節45分鐘課堂教學的教案嗎?

教案應當是課堂教學思路的提綱性方案。

當設計完成一個教案的同時,在備課教師的頭腦中就會形成一個完整的授課方案。撰寫出來的教案也只是實施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骨架結構,不能將課堂中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想法、每一件事都寫進教案中去。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不定因素出現,要靠備課時準備充分,靠平時的知識積累,靠實事求是地真誠對待。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的兩個依據:一是依據課程標準(大綱),二是依據教科書(教材)。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環境、教師自身能力、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以及考慮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又不完全依賴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出自己的特色來。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的一個原則:不能出現任何的科學性錯誤。不能將不確定的(可能是……)、自己臆想的(應該是……)、沒有科學依據(我認為……)的東西教給學生。

教案具體撰寫

教學內容:(課題)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知整體教材者,不能教好一節課。”每一節課教案的教學內容(也稱為課題)要有具體的章、節的名稱,說明本節課的內容,在本學段教材中的具體位置。有時此項名稱為了明顯地與科研“課題”名稱區別,以免造成混淆,還是寫成“教學內容”為好。(科研課題也不是一節課時間就能輕易地完成的。)

課型:(課的類型)

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而確定的課的類型,即為課型。

例如:新授課、複習課、實驗課、實習課、檢查課、測驗課、綜合課、活動課等。

•新授課是以講解新知識為目的的課。

•複習課是以複習鞏固所學知識為目的的課。

•實習課是以培養學生技能、技巧為目的的課。

•測驗課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程度為目的的課。

•綜合課、活動課是將講授、複習鞏固、檢查提問、作業練習等活動交叉進行的課。

任課的教師要根據選擇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實際情況,來確定課的類型。

教學目標:

由於撰寫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年輕教師有時)看的,不是給聽課的學生看的。

“教學”是“教”與“學”雙向互動的,既有“教”的考慮,同時也有“學”的思量。

“學習”只是單方向地“學”,沒有“教”的內容。

所以,此欄目的名稱不能是站在學生角度的“學習目標”,應當是站在教師角度的“教學目標”。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要注意將課程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入到每一節課中去,要具有可實施性、可檢測性、唯一性。

例如:信息技術學科。

①《課標》中的課程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歸納為課程需要關注的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人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畫成一條數軸,三條數軸在原點交叉,並相互間隔90°,形成空間立體三維直角坐標系。即所謂的“三個維度”,只不過是個“文字遊戲”而已!)

②課堂教學目標是:知識、技能、情感。

每一節課中,課堂教學目標有三條左右的具體目標即可。

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有時可以各自單獨寫成一條,更多的是兩兩合在一起寫成一條,或是三三合寫成一條。反對本本主義,反對教條主義,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撰寫課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常用“知道”、“了解”、“理解”等詞語來表述。

技能目標中,常用“學會”、“掌握”、“熟練掌握”等詞語來表述。

情感目標中,常用“體會”、“體驗”、“感受”、“認識”等詞語來表述。

(見《課標》《教研手冊》)

課堂教學目標是撰寫教案的過程中,比較難寫的部分。需要授課教師對此章、節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認識和較深的理解。

教學目標寫大了、寫多了,脫離了實際情況,在本節課內根本就完不成。

常見的情況是:將巨觀的學科課程目標作為具體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思想方法、行為習慣、世界觀等,在一節課內能形成嗎!

(消滅一個人容易,改造一個人的思想和世界觀不容易。)

教學目標寫小了、寫少了,在本節課里教給學生的知識、能力太少,知識的密度信息量不夠。

教學目標寫偏了、寫遠了,說明沒有把握好教材,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

(知識部分的教學目標,是指信息的知識、信息技術的知識、信息素養的知識、信息文化的知識、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等。不能是歷史、地理、生物等其它學科的知識。)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具體、可操作。只能用於本節課,而不能用於其它節課,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當具有唯一性。

檢測一節課教學目標唯一性的方法:

本節課教學目標,如果放在上一節課的教案中,或者放在課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一學期、一學年的教案中,或者是放在了其他學科的教案中都適用,就說明了此教學目標不具有唯一性!就是不可取的教學目標。

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主要是看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實現?其次,才是看其他項目是否達標?切忌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缺少“知識、技能、情感”中的任何一項!課程的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很好地分散、貫徹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中去。

如果對課程的“三個方面”理解不透徹,就不會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中去。

例如:許多的活動課、體驗課、討論課等等,很容易缺少“知識”項,甚至缺少“知識”和“技能”兩項,只有“情感”一項。

如果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教給學生信息的知識、信息技術的知識、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信息文化的知識、信息素養方面的知識,那兒還叫是信息技術課嗎?

如果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不講“知識”,只教“方法”,是不是14個學科(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音體美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可以合併為1個學科了呢?如果只教“情感”,是不是14個學科要綜合為1個“窮聊”學科了呢?

信息技術學科中,有一部分教師對《課標》的精神和理念理解不透,對“情感目標”獨有情鍾!設計的許多教學案例中(甚至一些《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案例集》中),幾乎沒有一個有“知識目標”的!只有個別幾個案例中有“技能目標”,其餘的案例中,都只有“情感目標”。

在課堂教學目標中寫出“情感”的內容是較難的。“這兒既是一個技術問題,又不是一個技術問題。”用文筆將“情感目標”寫出來,就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好寫。但是,如果將“情感目標”實實在在地寫出來,又覺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總是覺得有些牽強、附會。

“情感”的內容應當是“水滴石穿”得滲透、融化在各個學科的每一堂課中去。應當通過設計的教學活動內容,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具體實在地、生動靈活地、潛移默化地體現出來。所以說:“這兒又不是一個寫出來的技術問題。”

首先要說明一下是什麼“情感?”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情感應當是:

①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情感;對信息技術的情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情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情感;對信息文化的情感等。

(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情感目標中主要寫出來內容。寫出來的確是個技術問題!)

②培養學生對廣大勞動人民民眾的情感;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歷史的情感;對中華民族燦爛的優秀文化情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大眾建立、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對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和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情感等。

③培養學生對建立、健全正確的、科學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的情感;利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分析事物的情感;對學習和使用唯物辯證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感等。

(這部分情感是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水滴石穿地、春雨綿綿地滲透到其中。此情感目標可不用寫出來,就不存在寫出來的技術問題!但是,在教學評價表中,會有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分數的。)

這決不是個小問題!

(外語學科的教學目標,對撰寫“情感”的教學目標是比較頭疼的!)

在教學目標中,如果沒有“知識”的內容,就沒有了學科之間的區別度,14個學科就可以合併為1個學科了!

“概念、事實和規則”屬於知識的內容。這裡所說的“知識”是指“信息的知識、信息技術的知識、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信息文化的知識!”而不是物理知識、數學知識、語文知識、歷史知識、地理知識、生物知識、體育知識、外語知識……,等。

不能以任何的藉口(如:“個別的課可以。”),使三維的課堂教學目標變為二維或一維的教學目標!

活動主題:(可略)

本節課中設計要做的一件具體事情。通常教學使用的教案可不設定此欄,一般是用於教學設計大賽、教案評比,或者是上級業務部門督導、審查等情況必須加上。因為此時你沒有發言的機會,只能從教案中加以說明。

活動指導思想:(可略)

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指本節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什麼。

例如:有些人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標新立異,竟然建議在教學設計、教案中取消重點和難點的設定,以示“創新”。

如果在教學設計、教案中,沒有教學重點此欄目項,那么看教案的人就不會知道這節課到底要講什麼?還要從教案中自己去提煉。

建議:此欄目項必須保留,不可省略掉!

設定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要準確、書寫清晰。

教學重點有時常常與節的名稱類同。撰寫的本節課教學重點,往往是本節名稱所含內容的個人解釋性的語言。每個人對同一節課“節的名稱”解釋語言不盡相同。

(節的名稱應當涵蓋本節中的所有內容。但是要注意,有的教科書章、節的名稱是遊戲語言、活動主題的詞句等,與本章、節學習的信息技術內容無關!)

不同的教師講授同一節課的內容時,教學重點應當相同。

教學難點

設定每一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根據教學的環境、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應該是(這些)學生在本節課中的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對於不同的地區、學校教學環境和學生,教師在講授同一節課的內容時,教案中設定的教學難點也會有所不同。

同一個教師所教授的同一節課,在⑴班的課堂教學中,不是難點的地方,在⑻班就有可能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難點是在備課時,由教師根據對不同班級學生的了解,以及教學機房設施等條件而設定的。在授課時就有可能發現,課前設定的教學難點,在不同的班級中會有一些偏差,課後在教案的反思部分中需要調整改變,並要及時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提高自己在備課時,設定教學難點(重點、教學目標)的精度和準確度。

精度___、準確度___(填:高、差) 準確度___、精度___(填:高、差)

例如:始終困擾著人們學習、使用計算機的兩個難點。

在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始終纏繞著人們的、不易解決的兩個問題:一是路徑;二是游標。

①路徑是信息資源管理(檔案管理、資料庫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對信息資源整體結構化認識的體現。

②游標比滑鼠出現得早,在不同的狀態下,游標為最小時通常表現為閃動的豎直線道“|”(或下橫線道“_”),有時游標表現為“選中”的反顯(或高亮)部分(塊),這部分(塊)有可能是選中的檔案全部內容,也是游標最大時候。

教學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同時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táo)冶(yě)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只要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性”、“員”、“手”、“度”、“著”、“家”、“法”、“主義”、“思想”等字詞,都會變成名詞。

如果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一個“法”字,立即就會變成名詞,就是一種教學“方法”了。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會使用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是沒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歸納、梳理,上升到理論而已。

凡事不能偏頗,追風一哄而上。主題活動的教學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去感受、去歸納、去總結,這樣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

例如:一個熱功當量試驗,就花費了焦耳40年的時間。

正如一位老教育家,對“教育”所下的定義:“什麼是教育?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很多的知識和能力,這才是教育!”

由於學校及周圍的環境條件、不可重複性、時空限制等問題,許多事情學生是不可能去實踐、去體驗、去活動的!

例如:時間長、變化快、設備貴、消耗大、有危險、有放射、微觀小、巨觀大、時令性強、不易觀察、不易成功的各學科的實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儘量地避免採用:淘汰法、嘗試錯誤法等弱智、愚蠢、遲笨的方法。要注意使用“優選法”(0.618)來選擇使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工具:

例如:計算機、網路、投影機。系統軟體、套用軟體。

板書設計:

⑴板書

①板書必須有“章、節、目”三級目錄和本節課中的內容摘要等內容。

②可以將白(黑、綠)板右側1/4用來保留書寫複習提問的題目和課後作業內容。

⑵PPT片

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綱要點、圖片、影片和動畫等,不可多用,更不能一稿(演示文稿)統到底。不可代替實物展示、教學掛圖、演示實驗、體驗操作等。演示文稿(PPT)不適合做所謂的課堂教學“課件”。

使用投影時,最忌諱的是兩種情況:

①銀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皮”影戲)和手(看手指有幾個“斗”)。

②電子教鞭有兩處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顯示熒幕。

⑶機房環境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衛生。

造成視力下降的兩個因素:

一是光線強刺激眼睛;

二是光線昏暗模糊費眼睛。

機房內要寬敞明朗,陽光充足。當陽光不足時,才可採用燈光補充。

②機房內空氣要流通,保持新鮮,保障對大腦的供氧(大腦缺氧,腦細胞容易死亡。而腦細胞是不可再生的!),有利於積極思維。

要改變“冬天是臭腳丫子味,夏天是人肉汗氣味”的現象。

評價與反思:

根據學生課後學習的效果進行填寫。

課前教學設計中,預期的(知識、技能、情感)教學目標是否達到?

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否適合(這些)學生?是否達到了最佳效果?是否需要進行適當的改進?

教學難點設定是否準確?應當如何修正和改變?

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突破?

……

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得是否周全?對於遇到的不定因素處理是否合情合理?

對於課堂上意外的突發事件處理及時恰當?

教學過程:

習慣是養成的,規律是不變的。

例如:早晨起床。

每天早晨幾點起床,是您的習慣。太陽每天幾點幾分在什麼地方升起,是不變的客觀規律。

您每天早晨幾點起床的習慣,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學習、工作的(夏季、冬季)作息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習慣是可以改變的,規律是不可更改的!

例如:課堂教學的5個環節。

課堂教學的5個環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講授新課、總結歸納、課後作業)是客觀規律。不管任課教師是否認可這5個環節,在教案中寫與不寫這5個環節,教案中這5個環節的名稱如何變化,在45分鐘的教學過程中,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遵循這5個環節的客觀規律,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識為轉移的。

⑴複習提問:(2~5分鐘)

主要目的:

①為化解本節課的難點而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例如:《設計程式解決問題》

本節課中,如果要利用到了數學公式,可以引領學生回憶,並將數學表達式轉變為BASIC表達式,為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做準備。

②為順利地引入新課內容而做鋪墊工作。

複習提問的最後一個問題,通常設計為與本節新課內容緊密相關的問題。也可以順利地進入課堂教學的下一個環節(引入新課)。

例如:《數據的導入》

從複習文字處理的表格中的單元格的名稱,引申到電子表格中單元格的名稱。

從複製/貼上網頁表格中的數據信息,引申到導入網頁表格數據與電子表格數據的動態關係。

設計課堂活動填寫表的原則

相關性 與教學內容應當緊密相關。 客觀性 不得帶有主觀傾向和暗示。
適宜性 避免出現費解的專業術語。 簡要性 突出重點識別簡潔易填寫。
全面性 設計內容要全面準確充分。 開放性 留有拓展創意發揮的空間。

對設計課堂提問的要求

精細設計 問題的難易度,應以多數學生需要經過一番思考後,才能正確作答為宜。
了解學生 要估計出哪些學生能正確回答?哪些學生經過提示、幫助之後才能正確回答?哪些學生回答確有困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錯誤答案?(不定因素很多,儘量考慮周全。)
正確引導 教師要集中精力,敏銳地捕捉學生不確定的表述,並及時加以糾正。對於答案的思維方法的欠缺和錯誤,要注意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形成正確的答案。
選對學生 提出問題後,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要注意照顧到學習有問題的學生。
面向全體 提問的內容要儘量地照顧到全體學生,讓多數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端正態度 嚴禁利用提問,變相地懲罰學生。

⑵引入新課:(1~2分鐘)

手法與實例:

①採用“賦、比、興”的手法,自然順暢地引出新課的內容。

(賦:直接陳述;比:比喻;興:先言其他,引出主題)

②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水平,從學生有感受的生活實例入手。

⑶講授新課:(31~38分鐘。根據內容,時間可分多段。)

內容對題目,結構要清晰。目標能操作,具體可檢測。

特殊到一般,規律推普遍。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

分段控時間,藕斷絲不連。環節緊呼應,高潮有節奏。

綱要轉課標,精神和理念。信息為主線,素養得提升。

知識與技能,準確加精巧。教學又教法,教書並育人。

⑷總結歸納:(3~5分鐘)

重溫結構點題目,從具體實例中上升到對知識結構化認識。

余(yú)音(yīn)裊(niǎo)裊(niǎo)意未盡,從本課內容里擴展到對相關問題的關注。

⑸課後作業:(1~2分鐘)

例如:信息技術學科課後作業的要求。

通常是動腦、動手、不動筆的實踐探索性的作業。實踐探索內容在課下時間內確實能夠完成,不能“放羊”。

課後作業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具有拓展性、遷移性的探究性學習和實踐。即達到複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的目的,又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是檢測學生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效果。

三是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作鋪墊,也可以作為下一節課的複習提問的內容。

有人將“課後作業”安排在課上來完成,這是沒有分清什麼是“課後作業”,什麼是“課堂練習”!

如果使用課上的時間來完成“課後作業”:①說明你對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認識不到位;②說明你的教案、教學設計課前沒有設計、規劃好,沒有考慮充分地利用課堂45分鐘進行教學,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和能力;③說明你的教案、教學設計知識的密度小、教學方法和手段選擇不恰當,沒能十分有效地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

我們的教學原則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教會學生更多的能力,使學生更快地成長起來!

時間分配

①通常按教學五個環節各為1個時間段。

②只有講授新課的教學環節,可分為1~5個時間段。

③各時間段的長短可根據內容設定。合計為45分鐘。

④合理分配時間,小段調節時間,才能夠把握總體時間。

教師活動常用詞語:(各段可重複使用)

組織提問講授板書演示播放轉播指導引導講解布置。

展示巡視檢查記錄登分解釋聽取詢問操作……

學生活動常用詞語:(各段可重複使用)

就坐安靜回答聽講思考觀察分析討論看書觀看見習。

動手操作實習體驗敘述回憶對比解釋說明……

設計意圖:

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教學段的設計意圖,或者是要想實現的教學理念。

例如:

為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提出活動主題

理解……知識(概念、原理、現象等)

為……做準備

分層教學

加深理解

提高興趣

……

教案設計舉例

教案設計

格式

教學內容 要有章節序號及內容,明示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

學 校授課教師日期

課 型授課班級課時

教學目標

①目標的設定要包含有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通常有3個左右即可。

②要具體、可操作,只能用於本節課,而不能用於其它課,應具有唯一性。

活動主題 用一個詞組、短語,或一句話,來表述要做的一件具體事情。

活動指導思想

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

教學重點 要準確、清晰。有時常與節的名稱相同。

教學難點 應為(這些)學生在本節課中的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教學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 如:計算機、網路、投影機。作業系統、套用軟體。

板書設計

板書:

①板書必須有三級目錄和摘要內容。

②可以將白(黑、綠)板的右側1/4用來保留書寫複習提問題和作業。

PPT片:

①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綱要點、圖片、影片和動畫等,不可多用。不可代替實物展示、教學掛圖、演示實驗、體驗操作等。

②使用投影時,銀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手影。

③電子教鞭有兩處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顯示熒幕。

機房環境: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衛生。

造成視力下降的兩個因素:一是光線強刺激眼睛;二是光線昏暗模糊費眼睛。機房內要寬敞明朗,陽光充足。當陽光不足時,才可採用燈光補充。

②機房內空氣要流通,保持新鮮,保障對大腦的供氧,有利於積極思維。

要改變“冬天是臭腳丫子味,夏天是人肉汗氣味”的現象。

評價與反思

根據學生課後學習的效果進行填寫。

對教學目標、教學難點、教學方法的反思、修正。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⒈通常按教學五個環節各為一個時間段。

⒉只有講授新課教學環節可分為1~5個時間段。

⒊各時間短的長短可根據內容設定。合計為45分鐘。

⒋合理分配時間,小段調節時間,才能夠把握總體時間。

複習提問:(2~5分鐘)

主要目的

①為化解本節課的難點而做必要的準備工作。

②為順利地引入新課內容而做鋪墊工作。 引入新課:(1~2分鐘)

手法與實例:

①採用“賦、比、興”的手法,自然順暢地引出新課的內容。

②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水平,從學生有感受的生活實例入手。

講授新課:(31~38分鐘。根據內容,時間可分多段。)

內容對題目,結構要清晰。目標能操作,具體可檢測。

特殊到一般,規律推普遍。重點要突出,難點要突破。

分段控時間,藕斷絲不連。環節緊呼應,高潮有節奏。

綱要轉標準,精神和理念。信息為主線,素養得提升。

知識與技能,準確加精巧。教學又教法,教書並育人。

總結歸納:(3~5分鐘)

重溫結構點題目,從具體實例中上升到對知識結構化認識。

餘音裊裊意未盡,從本課內容里擴展到對相關問題的關注。

課後作業:(1~2分鐘)

課後作業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常用詞語

組織 提問 講授 板書 演示 播放 轉播 指導 引導 講解 布置 展示 巡視 檢查 記錄 登分 解釋 聽取 詢問 操作…

常用詞語

就坐 安靜 回答 聽講 思考 觀察 分析 討論 看書 觀看 見習 動手 操作 實習 體驗 敘述 回憶 對比 解釋 說明…

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段設計意圖,或者要想實現的理念。

優點與不足

優點

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

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不足

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份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