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腦疽,乳癰,多發性疔腫。
成方
山甲(蛤粉炒)12g,全蜈蚣2.2g,皂刺12g,乳香9g,沒藥9g,天花粉18g,知母18g。
出處
《臨證錄》。
用藥方法
水煎服。
中藥方劑之D字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疔癰方,中藥方劑之一。主治:腦疽,乳癰,多發性疔腫。
腦疽,乳癰,多發性疔腫。
山甲(蛤粉炒)12g,全蜈蚣2.2g,皂刺12g,乳香9g,沒藥9g,天花粉18g,知母18g。
《臨證錄》。
水煎服。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指疔 - 疔瘡疾患之一。是生在手指上的疔瘡的總稱。以其部位不同,名稱亦異。 如生在手指頭的叫「蛇頭疔」 ;生於指甲兩旁,形如蛇眼的,叫「蛇眼疔 」 ;長...
概念 病理血疔。病名。《外科真詮》卷下:“血疔或生肘下,或生眼角。疔有一竅如針眼淌鮮血不止,急用真香油四兩,無灰酒不拘多少和勻熱服,其血立止,徐用野菊花濃煎常服,...
血疔 疔用蚤休治療疔瘡癤腫怎么做102 用甘草治療疔瘡癤腫怎么做104 用菊花治療疔瘡癤腫怎么做106
作品目錄鼻疔是指發生在鼻尖、鼻翼、鼻前庭部位的療瘡癤腫,即鼻癤腫。火熱邪毒,襲滯鼻竅型【證見】 初起鼻尖或鼻前庭局部紅腫、疼痛;而後疼痛加劇,有跳痛,或麻或癢;...
診斷要點 檢查 診斷 辨證治療 外治法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呈小結節,並可逐漸增大,呈錐形隆起。繼而中央變軟,出現白色小膿栓。
脫癰,指患脫疽。出《靈樞·癰疽》。有:“發於足指,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發熱口渴者,加竹葉12克、生石膏15—30克。 2.中成藥六神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 熱毒熾盛者,加廣犀角15克、鮮生地黃60克,以涼血解毒。
疾病概述 診斷要點 辨證分析 辨證論治 外治法調癰,病名。即調疽。出《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書中另有方劑組成、常用中藥等內容,以利於前後互參,學用方便。 錄中醫內科病證方訣要1外感病證1.1感冒1.2外感發熱1.3濕阻1.4痢疾1.5瘧疾2肺病...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