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當湯

抵當湯

抵當湯,是傷寒論裡面所記載的一個藥方。下焦蓄血所致的發狂或如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脈沉結,及婦女經閉,少腹硬滿拒按者。

基本信息

組成

水蛭(熬)三十個、 虻蟲(去翅足,熬)三十個、 桃仁(去皮尖)二十個、 大黃(酒洗)三兩。

註:以上為《傷寒論》原書劑量,漢朝一兩為15.625克。

用法

上藥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原書論述

1、太陽病六七日,表證猶存,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

2、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方義

成氏曰:「甘緩結,苦泄熱,桃仁、大黃之甘苦,以下結熱。苦走血,鹹滲血,虻蟲、水蛭之苦鹹,以除畜血。

變化方:本方減水蛭十個,虻蟲、桃仁各減五個,分為四丸,每水煮一丸,名抵當丸。治本病無善忘如狂之證者。

又附方:代抵當丸:大黃、生地、歸尾、桃仁、穿山甲、玄明粉、桂,蜜丸。

主治

下焦蓄血所致的發狂或如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脈沉結,及婦女經閉,少腹硬滿拒按者。

「抵當」的方名意義,說法不一:一謂非大毒猛厲之劑不足以抵擋其熱結蓄血之證;一謂抵當乃抵掌之訛,抵掌是水蛭一藥的別名(陸淵雷引山田氏語),本方以其為主藥,因而得名。但也有謂「抵當」為「至當」者,如王晉三曰:「抵當者,至當也。蓄血者,至陰之屬,真氣運行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獨治其邪,務必以靈幼嗜血之蟲為嚮導。飛者走陽路、潛者走陰路,引領桃仁攻血,大黃下熱,破無情之血結,誠為至當不易之方,毋懼乎藥之險也。」(《古之選注》)或曰,本方有攻逐蓄血之功,可宜抵當攻之處,故名。

中藥方劑之D字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盪胞湯
滴耳油
抵當丸
蹲鴟丸
盪胞煎
盪脾湯
盪邪散
盪陰救命湯
蛋黃油搽劑
肚痛丸
肚臍餅
肚蒜丸
第一效丹
第一退水丸
第一通神散
第三大腹子散
等住丸
等涼丸
疔瘡塞鼻丹
痘後化毒丹
痘後回毒膏
痘癤膏
痘瘡完善丹
痘疳丹
癲狂丹
盜汗湯
煅金液丹
豆坯散
杜仲丸
蕩滌水
抵金膏
敵痰丸
達氣養營湯
達氣和中湯
盪鬼湯
達生湯
蠹魚膏
讀書丸
豆乳散
豆卷散
豆卷腹皮湯
蕩寇解痰湯
盪寒湯
盪涎散
稻藁洗方
竇侍御仙酒
竇氣飲
端效丸
第一和劑湯
豆參散
第一真黃風湯
第一竹瀝湯
第一藥神仙換骨湯
跌仆損傷急救散
豆薑湯
第七和劑湯
第三和劑湯
豆根散
第三真黃風湯
第三竹瀝湯
第三舶上硫黃丸
第三藥神仙活血湯
第二大竹瀝湯
第二真黃風湯
第二藥神仙換肌丸
第二還真散
第二退水餅
第四和劑湯
豆根湯
豆桂丸
耵耳膏
耵耳通氣散
肚癰煎
疔癤膏
疔瘡丸
疔瘡呼膿膏
蹈胸湯
疔瘡立效膏
疔瘡錠子
疔癰方
疔膏
疔藥方
蕩滌飲
痘後吹耳丹
盪滯散
痘毒痘疔膏
痘毒膏
痘瀉煎
痘煮砂
痘疔散
盪疝丹

盪疝湯
盪痰加甘遂湯
盪痰湯
癲狂夢醒湯
癲狂霹靂散
癲狂馬寶散
登仙膏
登瀛散
盜汗正氣湯
盪皮丸
督會湯
玳瑁散
玳瑁湯
玳瑁鬱金湯
電制膏
疔發散
疔毒方
疔毒膏
疔毒諸瘡膏
煅硼砂
煅落鐵屑膏
煅蔞散
盪穢散
犢髓全陽膏
燈花散
燈花膏
燈蒼丸
淡婆婆根湯
淡滲二苓湯
淡滲湯
淡竹葉湯
淡竹葉粥
淡竹葉飲
淡竹瀝粥
淡竹茹湯
淡豆豉丸
淡豉散
淡黃丸
滇壺丹
滴乳膏
滴水丸
滴油散
滴眼湯
盪胞丸
滴蟲湯

滴金丸
滴金膏
滴露膏
滴鼻梔子仁煎
滴鼻靈
燈心散
燈心竹葉湯
洞當飲
洞然湯
洞虛丹
洞見碧霄
洞陽丹
洞陽金丹
殿胞煎
毒油神育
毒消濾水飲
毒腐散
洞天救苦丹
洞天膏
洞天酥香膏
洞天鮮草膏
豆麥飲
抵聖熊膽丸
抵聖膏
抵聖雄黃膏
達原解毒湯
抵當烏頭桂枝湯
抵痰湯
抵金丹
抵金散
盪胸湯
搗關救腎湯
搗薑餅
搗薤膏
達原敗毒散
敵金丸
敦復湯
敦阜丸
敦阜糕
燈心湯
豆葉飲
敦厚散
抵當湯
毒淋湯
玳瑁丸
第一靈寶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