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疔瘡生於大指處者。亦名調豆、手疽。
②指生於手指尖處之疔瘡,見《瘍科心得集》。即蛇頭疔。
上述指疔均由外傷感染或臟腑火毒鬱結所發。證見往往因為十指連心,使患指焮腫,疼痛難忍,指節功能障礙。若易潰膿者為順;如腫勢不消,且蔓延上下,涉及整個手指和肌腱,或延及手掌,或並發疔毒走黃者為逆。治療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內服仙方活命飲、蟾酥丸、銀花解毒湯等。外治:早期宜用雄黃外敷;或用雄黃2克、白芷1克共研細末,豬膽汁一個傾去膽汁一半,入前藥調勻,套指扎牢以消之;或取蜈蚣一條研末,豬膽汁調敷;或用白蘿蔔一段,挖孔入雄黃1克,蒸半熟套患指,或取烏梅丸、嚼爛塗指敷之。若膿已成則應及時切開引流排膿。相當於膿性指頭炎、化膿性肌腱炎等。
相關詞條
-
內癰
病名。系臟腑之生癰疽者。出《靈樞·邪氣髒府病形》 。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三內癰候:“內癰者,由飲食不節,冷熱不調,寒氣客於內,或在胸膈,或在腸胃,寒折...
簡述 總論 總治法 相關條目 -
喉癰
喉癰,中醫病名。是指因臟腑蘊熱,復感外邪,熱毒客於咽喉,腐血敗肉,釀成癰膿。以咽喉局部紅腫,疼痛劇烈,吞咽困難,高熱等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據其發生部...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診查要點 -
臀癰
臀癰,中醫病名。是發生在臀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病位較一般癰深,範圍也大,采勢急驟,容易腐潰。俗名“針毒結塊”,相當於西醫的臀部蜂窩組織炎。臀癰較...
名詞解釋 病因 病機 臨床診斷 辯證論治 -
肛癰
肛癰,中醫病名。是指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肛癰的發生絕大部分與肛隱窩炎有關,其臨床特點是發病急驟、肛周劇痛,伴全身高熱,釀膿破潰後易形...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疾病診斷 辨證論治 轉歸預後 -
脫癰
脫癰,指患脫疽。出《靈樞·癰疽》。有:“發於足指,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
垂癰
垂癰是指小兒初生五七日間,喉里舌上,有物如蘆籜盛水,如懸癰。摻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於舌下者為重舌,生於頰里及上者為重,生齒斷者名重齒,皆刺敷如前。
概述 病因 症狀 治療 -
乳癰病
乳癰病,中醫病名。是發生於乳房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臨床表現為乳房部結塊、腫脹疼痛,伴有全身發熱,潰後膿出稠厚。本病一年四節都可發生,但多發於炎熱的夏季。...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診查要點 -
牙齩癰
牙齩癰是中醫病症名,是因熱毒蘊結於真牙處,潰後溢膿為主要表現的癰病類疾病。
牙齩癰 -
附骨癰
附骨癰,是一種疾病症狀,出自於《諸病源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