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景德鎮傳統名菜中有一道名為“瓷泥煨雞”的菜品,這道菜雞身完整、色澤誘人、雞肉鮮嫩、酥爛飄香、食不嵌齒。此道菜品的由來是,相傳清代時,景德鎮的瓷工喜好將嫩雞去毛、破腹後,在雞腹內填滿豬肉末及生薑、蔥花、麻油、食鹽之類的佐料,再用荷葉包紮好,然後將紹興老酒淋入瓷泥中,拌勻後,最後用含酒的瓷泥將嫩雞及荷葉團團裹住,將雞埋入剛開窯的熱窯內的塾渣中,煨烤十個鐘頭左右,便可取出。剝去瓷泥與荷葉,即可食用。
這種特殊方式煨烤的雞,奇香四溢,雞鮮骨酥。後傳入一些民間餐館,廚師在總結瓷工們這一烹調經驗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推出更為先進的煨烤方法,使瓷泥煨雞這一民間俗菜,經久不衰、代代相傳,逐漸成為景德鎮最眾所周知的傳統名菜之一。喜歡美食,不妨一試身手!
特點
雞身完整,雞肉鮮嫩,酥爛離骨,濃香撲鼻,食不嵌齒。
配料、烹法
一、原料
嫩雞一隻,五花肉泥三兩,紅椒末五錢,蔥花三錢,薑末三錢,香茹末五錢,胡椒粉五分,精鹽一錢,麻油一兩,料酒半斤,濕瓷泥二斤,荷葉兩葉,粗紗線一米。</P>
二、操作
(一)將嫩雞宰殺,去毛,破腹,去掉內臟。
(二)將紅椒末、忽花、薑末、香茹末、胡椒粉、精鹽、麻油拌入肉泥中,拌勻後,填入雞腹。
(三)用荷葉將嫩雞包上兩層,再用粗線團團捆妥。
(四)將料酒淋入瓷泥中,拌勻。
(五)用拌勻後的瓷泥將雞嚴嚴實實裹住,放文火中煨烤六個鐘頭即成。去掉瓷泥、紗線與荷葉,便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