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山地震

瓊山地震

1605年7月13日,海南島瓊山7.5級地震,引起了近海的70多個村莊沉陷為海,表現出垂直升降運動。震後當年餘震不斷,自7月13日到第二年年初,有較強餘震17次,其中10次屬破壞性地震,3次地震震級估計達6級。8成民眾在此震中遇難。據科學家後來測算,死亡人數在3300人左右,而當時,瓊山境內也不過十萬之眾。

(圖)瓊山地震1605年7月13日 瓊山地震

基本資料

地震地點:廣東瓊山地震

地震時間:1605年

震級:7.5級

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0度,東經110.5度。

震中烈度:十度

震源深度:15公里

死亡人數:3300人左右

簡介

1605年7月13日,廣東瓊山發生地震。據史志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歷史上最大地震。

瓊山地震是數百年來海南島北部及其鄰區發生過的最強烈的一次地震。據廣東地震局丁原章等的最新研究結果,這次地震的巨觀震中在東寨港附近東經110.5°,北緯20.0°。震中烈度為十度,震級為7.5級;史料明確記載發震時間是明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夜亥時。廣東省地震局重新收集、整理、訂正了這次地震的有關史料,寫出了一本豐富的史料彙編。

地震部門鑑定:瓊州大震中位於瓊山市塔市附近。有感範圍北部跨越南嶺至湖南臨武、廣西桂林,東北至粵東惠來、潮州(海陽)一帶。震後當年餘震不斷,自7月13日到第二年年初,有較強餘震17次,其中10次屬破壞性地震,3次地震震級估計達6級。

損失

根據瓊州府志、瓊山縣誌及一些家譜、族譜等的記載,再加上對海域中退潮後海底殘留的房屋、墳墓等各種沉沒于海的人類活動廢墟和東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發現與考察,結合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證實1605年7月13日海南島瓊山縣發生的71/2級強地震,導致瓊州海峽東南側與瓊北陸地相連的海底及與海相連的瓊北東部一些沿岸陸地大面積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為陸地的東寨港、北創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區大面積陸陷成海。這是一次生源地在與海相連的海岸帶的同震海岸下沉。

一場地動山搖的瓊州大地震,將上百平方公里的陸地沉入海底,東寨河(現東寨港)一帶陸上72個村莊和千頃田洋悉數沉於大海。

地震陸陷成海遺墟的分布達百餘平方公里,遺墟包括數十處古村莊墳場牌坊、橋、樹、耕地、鹽田等,以及地震裂痕溝和沙土液化冒水噴沙帶。在現海南東北部的東寨港、鋪前灣、北創灣、東營港,以及海口長流、臨高馬裊一帶,於朔望期退大潮後,部分遺墟露於濱海灘石中。

8成民眾在此震中遇難。據科學家後來測算,死亡人數在3300人左右,而當時,瓊山境內也不過十萬之眾。

有關記載

《萬曆瓊州府志•卷十二》記載:“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郡城中壓死者幾千”;“亥時忽然震動,初如奔車之輾,繼如風揶之顛。”“屍骸枕藉,腥血薰沾,觸目摧心,慟天流涕。”

史料記載:“十之存二”。

中國曆次大地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