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情況
時間:1950年8月15日22時9分34秒
震經/震中:8.5級/12度
波及範圍/損失: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里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莊被拋到江對岸
死亡人數: 4000人
基本簡介
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里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這次地震使整個雅魯藏布江河灣地區和米林、林芝、波密、朗縣、隆於、錯那、八宿、察隅、昌都等27個縣,以及印度境內阿薩姆邦的迪布加爾、薩地亞、提斯浦爾、喬爾哈特等被捲入這場災難。破壞範圍西南到西藏洛扎、印度西隆,東北抵西藏井鹽、丁青間,長約800公里,寬約500公里,面積40平方公里。有感範圍北至青海囊謙,東至四川巴塘、白玉、甘孜,南至緬甸的仰光,西至印度的勤克瑙,最遠有感距離1200—1300公里。
這次地震還引起了嚴重的次生災害。地震發生的傾刻間,廟宇、官署、村莊毀滅,大地開裂,沉陷變形,地面噴水涌砂,田禾淹沒,雪峰震裂,冰川躍動,巨型的山崩滾滾而下,使江河雍阻,森林毀壞,溫泉消失,瀑布也蕩然無存。墨脫至四境間數百公里的山間路徑崩塞,連日飛塵蔽日,煙霧瀰漫。南伽巴瓦山、工拉噶波山、工準德木聖山等雪崩不絕。雅魯藏布江潰缺,水勢瀑漲,流入印度阿薩姆邦寬闊平原地帶,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洪水為患,堰渠衝毀,道路切斷,橋樑損壞。
災害損失
1950年8月15日22時9分34秒,西藏察隅縣(北緯28.5度,東經96.0度)發生震級8.5級的強烈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強震使世界各國的地震記錄儀紛紛出格,美國科學家認為地震發生在日本,而日本科學家認為地震發生在美國。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里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這次地震使整個雅魯藏布江河灣地區和米林、林芝、波密、朗縣、隆於、錯那、八宿、察隅、昌都等27個縣,以及印度境內阿薩姆邦的迪布加爾、薩地亞、提斯浦爾、喬爾哈特等被捲入這場災難。破壞範圍西南到西藏洛扎、印度西隆,東北抵西藏井鹽、丁青間,長約800公里,寬約500公里,面積40平方公里。有感範圍北至青海囊謙,東至四川巴塘、白玉、甘孜,南至緬甸的仰光,西至印度的勤克瑙,最遠有感距離1200—1300公里。
這次地震還引起了嚴重的次生災害。地震發生的傾刻間,廟宇、官署、村莊毀滅,大地開裂,沉陷變形,地面噴水涌砂,田禾淹沒,雪峰震裂,冰川躍動,巨型的山崩滾滾而下,使江河雍阻,森林毀壞,溫泉消失,瀑布也蕩然無存。墨脫至四境間數百公里的山間路徑崩塞,連日飛塵蔽日,煙霧瀰漫。南伽巴瓦山、工拉噶波山、工準德木聖山等雪崩不絕。雅魯藏布江潰缺,水勢瀑漲,流入印度阿薩姆邦寬闊平原地帶,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洪水為患,堰渠衝毀,道路切斷,橋樑損壞。
啟示意義
地震災害的發生,常常會誘發一連串的災害,構成較為明顯的災害鏈。在這次大地震中,其災害鏈現象更為突出。通過歷史資料分析,其中的山崩、土石流等災害較為嚴重,繼而使森林毀壞,鐵路、道路毀壞,江河堵塞斷流,堰渠斷毀,災害鏈的現象突出,如:地震—山崩—土石流;地震—冰崩—冰壩;地震—岩崩—碎石流。這幾種災害現象既構成了“鏈”的關係又構成了“群”的關係,具有較為明顯的區域性特點。因此,地震引起的山崩、土石流等自然災害現象在極震區具有普遍性,同時也是這次地震災害慘重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從歷史資料中得出了防震減災中須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是山崩、土石流的防治。大地震中土石流形成過程是有一定條件的。地處極震區的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山崩現象十分嚴重,崩塌的堆積物阻塞了河道,抬高了水位,從而使堤岸決口,形成了巨大的土石流。根據土石流具有其暴發突然、來勢兇猛、破壞嚴重的特點,我們必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具體辦法是:第一,防治。在易發生土石流地段的上游設法穩定山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積極植樹造林,修建坡面排水系統,在易崩塌發生土石流的地段建成擋攔工程和採用排導措施、修建明峒渡槽,設定有足夠淨空和高度的橋涵等,防止和控制土石流的發生。第二,監測預報。對於易發生土石流的地區,進行嚴密的監視,並對土石流的發生髮展作出及時準確的預報,使災害減到最低限度。
二是加強各類房屋的抗震防震性能。在這次地震中,震區的各類房屋其抗震性能具有明顯的差異。第一種,藏式民房。木柱、木樑承重,亂石或片石牆體,以夯土或土坯圍護,其抗震性能較差。第二種,杉板房。簡單木榫、木梆結構,木柱、木椽子、木板坡房頂,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第三種,寺廟、官署、卡(莊園)建築。牆體為土、石砌成,厚1.0—1.5米,依高度變化呈梯形斷面,這類建築其抗震性能較好。從減輕和預防地震災害的角度出發,具有良好抗震防震性能的建築物,必須具備如下幾種條件:建在良好的地基上;建築物地面以上部分要輕;建築物粘結性高,結構合理,整體化強;提倡減震構造的建築物。
察隅地震台
察隅地震台位於藏東南林芝地區察隅縣北面山坡下,台站位置(北緯28°40′、東經97°28′),海拔高度2100米。察隅地震台是西藏自治區地震局地震觀測台網的組成部分,由西藏自治區地震局直接管理。察隅地震台的台基為閃長岩,無重大幹擾源。現該台有測震、前兆等手段,安置有DD-2短周期地震記錄儀,FHD磁力儀,洞體擺傾斜儀(水平擺)。傳輸方式為:衛星傳輸並已經建設成為台站信息節點,同時採用SDH光纖專線傳輸。該台於1976年建成,該台的建成大大改變了我區的地震台網布局,增強了藏東南地區的地震監測能力,對我區的地震定位和地震速報有著重要作用。
中國曆次大地震
麗江地震 | 海城大地震 | 華縣地震 | 四平地震 | 威寧地震 | 崑崙山地震 | 盈江地震 | 羅甸地震 | 通海地震 | 邢台地震 | 嘉靖大地震 | 新竹台中地震 | 能登半島地震 | 肥東地震 | 琿春地震 | 吉林地震 | 宜昌地震 | 青川地震 | 平潭地震 | 郯城地震 | 原平地震 | 岐山地震 | 吳川地震 | 龍江地震 | 苗栗地震 | 郡國地震 | 郯城大地震 | 臨汾地震 | 松潘地震 | 瓊山地震 | 東川地震 | 嵩明地震 | 基隆地震 | 大關地震 | 海城地震 | 龍陵地震 | 平武地震 | 尚義地震 | 和林格爾地震 | 溧陽地震 | 道孚地震 | 祿勸地震 | 烏恰地震 | 銀川-平羅大地震 | 瀾滄-耿馬地震 | 小金地震 | 大同-陽高地震 | 共和-興海地震 | 天祝地震 | 宜蘭地震 | 孟連地震 | 包頭地震 | 皮山地震 | 伽師地震 | 寧蒗地震 | 花蓮地震 | 姚安地震 | 永勝地震 | 蘇澳地震 | 汪清地震 | 德令哈發地震 | 大姚地震 | 民樂-山丹地震 | 西藏班戈-青海地震 | 烏什地震 | 仲巴地震 | 肅南地震 | 和田地震 | 改則地震 | 阿里地震 | 海西地震 | 瑞昌地震 | 魯甸地震 | 伊犁地震 | 海原大地震 | 疊溪地震 | 察隅地震 | 唐山大地震 | 汶川大地震 |2010青海玉樹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