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概述
這兩次地震使澳西南的5個地州(思茅、臨滄、保山、德宏、西雙版納)的20個縣市、299個鄉鎮、2769個自然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瀾滄、耿馬和滄源三縣的十幾個鄉鎮受災最重。據統計,受災面積達9.17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達516餘萬人,近200萬人無家可歸,死亡748人,重傷3759人,輕傷3992人。死亡牲畜108頭。毀壞房屋412000間,破壞704000間,損壞742800間。直接經濟損失275000萬元。地震造成地裂縫、山體滑坡、滑塌和土液化。地裂縫寬度達4-5米,最長的達幾公里。滑坡體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多處可見。公路路面產生鼓包、張裂或路基失效。長達10公里的國防公路路面被滾石掩埋,並覆蓋了路過的汽車和行人。
相關預報
這次地震前曾經作過準確的中長期預報。在1985年完成1986年出版的《南北地震帶未來十年地震危險性研究報告和預測圖》中,瀾滄、耿馬地區就是兩個圈定的7級危險區中的一個。1986年該報告正式上報雲南省人民政府。1987年起該區域為雲南省的地震危險性監視區。1988年除加強監視外,我們還加強了一系列大震對策措施的準備工作。1988年8月該區地震活動增強,雲南省地震局派出的現場考察組向當地政府作了匯報,並指出該區仍存在著嚴重的地震危險性。與此同時,雲南省地震局科技人員對該區作出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短期預報,並向當地打了招呼,當地政府採取了一定的措施。遺憾未能作出臨震預報。大震發生後,地震局昆明遙測台網僅7分鐘定了位置和震級,並報告了國家地震局和省政府,及時為抗震救災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震後2.5小時,現場監測隊伍就出發了。在大震現場僅三天內就作出了地震趨勢判斷,也較好地作出了強餘震的預報,有力地組織了地震考察及地震知識宣傳。這一系列的大震對策工作極大地推動了現場的抗震救災工作,減輕了震災的繼續發生及其帶來的巨大的心理和社會影響。整個瀾滄—耿馬地震的預報、速報及大震對策工作在國內外都是一次較高水平的科學實踐,得到了中央慰問團及表揚。紀念活動
為紀念“11.6”瀾滄—耿馬地震抗震救災20周年,2008年10月27日,耿馬縣委、縣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臨滄市“11.6”大地震抗震救災20周年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紀念活動實施方案》,統一安排布署“11.6”大地震抗震救災20周年紀念活動,活動的主題是“關注地震災害,提高防災意識,建設安全家園,構建和諧社會”;活動時間為2008年11月5日至7日;活動內容包括:召開紀念大會、舉辦圖片展、舉行篝火打歌晚會、舉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以及承辦臨滄市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工作會議。中國曆次大地震
麗江地震 | 海城大地震 | 華縣地震 | 四平地震 | 威寧地震 | 崑崙山地震 | 盈江地震 | 羅甸地震 | 通海地震 | 邢台地震 | 嘉靖大地震 | 新竹台中地震 | 能登半島地震 | 肥東地震 | 琿春地震 | 吉林地震 | 宜昌地震 | 青川地震 | 平潭地震 | 郯城地震 | 原平地震 | 岐山地震 | 吳川地震 | 龍江地震 | 苗栗地震 | 郡國地震 | 郯城大地震 | 臨汾地震 | 松潘地震 | 瓊山地震 | 東川地震 | 嵩明地震 | 基隆地震 | 大關地震 | 海城地震 | 龍陵地震 | 平武地震 | 尚義地震 | 和林格爾地震 | 溧陽地震 | 道孚地震 | 祿勸地震 | 烏恰地震 | 銀川-平羅大地震 | 瀾滄-耿馬地震 | 小金地震 | 大同-陽高地震 | 共和-興海地震 | 天祝地震 | 宜蘭地震 | 孟連地震 | 包頭地震 | 皮山地震 | 伽師地震 | 寧蒗地震 | 花蓮地震 | 姚安地震 | 永勝地震 | 蘇澳地震 | 汪清地震 | 德令哈發地震 | 大姚地震 | 民樂-山丹地震 | 西藏班戈-青海地震 | 烏什地震 | 仲巴地震 | 肅南地震 | 和田地震 | 改則地震 | 阿里地震 | 海西地震 | 瑞昌地震 | 魯甸地震 | 伊犁地震 | 海原大地震 | 疊溪地震 | 察隅地震 | 唐山大地震 | 汶川大地震 |2010青海玉樹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