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定圓足球夢——再論球藝
THE APPROACH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OTABLL —— A further arguement on the playing art
落後 先進 球藝 熵 戰略決策
廣大民眾渴望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國際足壇有識之士,也寄希望於中國。可是,近半個世紀,中國男足徘徊不前,近年來更跌落到亞洲二流地位。
從全球觀察:歐洲和南美的路子正在互補融合中前進。非洲正在迎頭趕上,與歐洲明星隊之戰以 2 ∶ 1 勝就是一個顯著標誌。亞洲的韓、日、沙特、伊朗等國正在趨近世界水平。以亞非為參照就可看出,中國足球的落後,主要並非由於歷史短暫、經濟差等客觀條件。
從主觀上看,這種長時期、大範圍徘徊的根子,不可能出在運動員身上,而應該從戰略決策層次進行分析,才有望得到突破和解決。
1 基本理論需要探討、發展
長期停滯常由於基本理論的失誤。我國過去經濟建設徘徊不前,就是受了計畫經濟理論的束縛。雖然大批仁人志士以堅強意志艱苦卓絕地努力奮鬥,出現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經濟還是徘徊不前。自從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轉行市場經濟,就迅速起飛,十多年來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這清楚地說明,主觀意志不能改變客觀規律,對於事業的發展,基本理論正確與否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我國足球長期奉行的基本理論,在自然體育學方面,就是體能與技戰術分家而以體能為基礎;在社會體育學方面,就是用行政手段統一全國訓練方法的大框架(這必然要導致相當嚴重的政企不分)。以萬米跑為主近兩個月的集中春訓和體能測試等等,就是這種理論的實際運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足球的長期停滯應該引起重新反思。
2 政企分開、權責利統一
人們發現,教練員被“炒魷魚”的事經常發生,說是為了對成績負責任。可是,訓練指導思想、主要的訓練內容、訓練計畫標準、甚至運動員的使用,並非由教練員自由決定(如核心主力不通過體能測試不能用、奔波萬里找來的外援不能用、百萬美元身價的外援不能用),然而卻要教練員對成績負完全的責任,負得起來嗎?對於訓練實體來說,這些既重大、又具體的問題,不但教練員無權決定,俱樂部也無權決定,而要由中國足協來決定。這符合政企分開、權責利統一和清晰的精神嗎?這是市場經濟的精神呢,還是計畫經濟、管制經濟的精神呢?市場經濟的發展動力在於創造性競爭。在足壇,金錢收入大攀比,主要業務非競爭;形式有競爭,內容缺競爭;沒有現代職業化管理制度,卻有中世紀行會習氣,水平能不徘徊嗎。
在足球先進國家,訓練思想、訓練內容、訓練計畫、隊員上場資格等項,都由主教練全權決定。不但國家足協無權過問,俱樂部負責人也無權過問。當克林斯曼等大牌球星坐在替補席上有所不滿,記者為此提問時,拜仁俱樂部主席貝肯鮑爾回答說:“比賽是由教練特拉帕托尼安排的,也只有他能確定誰應當上場,誰不上。”為此,教練員當然要刻苦鑽研,盡心竭力,因為創造性競爭決定比賽成績,而這是信譽和飯碗所系。教練員當然要秉公辦隊,嚴格管理,因為事業就是命根子,而他有權管理。如果教練既無權決定訓練,又無權決定人員,除了苦口婆心,也許只有走門子等辦法,那么,訓練就不可能搞充分,松松垮垮就不鮮見了。
3 科學無國界
體能與技戰術分家而以體能為基礎的理論(姑稱之為“體能外練論”),是五十年代從蘇聯引進我國的。70年代初,沃羅比耶夫等富有成就的學者就在蘇聯公開對之進行批判,形成爭論局面。作為“體能外練論”的一方,中頭上雖還繼續堅持,實質上卻在大幅度地修正,趨近於“體能內練”,因而雙方在實質上趨近於一致。許多優秀教練員的成功的創造性實踐,更成為理論發展的動力和基礎。發源地早已改革,中國足協卻還在堅守陳方。
對於以萬米為主(耐力外練)的春季集訓和體能測試,無論是前東德國家隊主教練維爾納,高度重視體能的韓國教授、韓國國家隊前主教練和亞足聯技術委員會委員崔殷澤,來自保加利亞的教練斯托依科夫,擔任我國家隊顧問的英國專家鮑克斯頓,曾入選法國國家隊的運動員佩雷斯,以及與聞此事的俄羅斯的教練員們,無不持有異議。1996年俄甲級聯賽冠軍、莫斯科斯巴達克隊主教練亞爾采夫,對我《足球》報記者齊大愚、張翼說:“他在十五年前當球員時,前蘇聯曾有過類似的體能測試,但後來很快就取消了,因為足球是不可能用簡單的賽跑來決定的。”
體能“外練”還是“內練”,關係到訓練方法的“大框架”。對外國專家的普遍性意見,按理,我們應當依據黨的“雙百方針”來對待。
“尤文圖斯隊也進行萬米訓練”,似乎就確證了我國外練體能方式的科學性。但尤隊是否同我國一樣,將外練耐力放在主要地位,五十多天封閉式突擊,並要貫徹全年呢?是否要接著進行決定資格的體能測試,並要全年時刻準備接受飛行測試呢?我們知道,歐洲的一些足球俱樂部是進行萬米上下的訓練的;但這僅僅是在一、兩周的“準備期”里,用以恢復和促進身體狀態,為後續艱苦訓練和比賽作準備的;從全局來看很清楚,這是處於輔助地位的。單從年比賽量上百場來看,尤文圖斯也只能如此。如果歐洲足壇確實存在著訓練大框架主次顛倒、而成績水平同樣成功的兩種做法,維爾納等這批專家,就不會普遍地對我國做法持有異議了。
足球這樣的項目,訓練內容非常豐富複雜。好比中藥,要講究配伍。首先,主次不能搞顛倒。使用恰當,柴胡參與良藥;庸醫亂用,就要了尤二姐的命。
科學無國界。現代足球是從西方引進的,對其訓練業務、尤其是主次大框架,應當採取“拿來主義”而不應貿然否定。發展,首先須以吸取經驗教訓為基礎。結合國情,也只能是“配伍”上的斟酌損益。他們的“教訓”,到了我國決不會就變成了“經驗”。
4 引進外援的目的是什麼?
在海埂春訓中,足協領導對於外援教練的轉變觀念,服從足協訓練指導思想,感到非常滿意,引以自豪。這實在令人費解。
花費上百萬、幾百萬聘請一位洋教練,其目的,難道就是為了“買”他們對我國訓練思想的“服從”么,是為了“轉變”他們的業務觀念么?
教練也就是教師。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聘請洋教練,是為了給我們“傳道、授業、解惑”,還是為了接受我們的“傳道、授業、解惑”?在訓練方法上限定“大框架”,好比給孫行者套上緊箍,能使他們放開手腳完整地傳授其學問和經驗,充分地施展其才華嗎?究竟是請洋和尚來念他們自己確認的真經,還是要他們來依例撞鐘呢?
外援運動員買來後,也必須通過體能測試方能上場。這就更令人困惑了。引進外援運動員,是為了“手把手地”幫助提高中國的球藝,還是為了讓外援在中國學到東西帶回去提高外國的球藝?
如果是前者,只要他本身球藝好,有利於提高所在俱樂部當時的球藝就行。其標準在於是否有利於比賽,各該俱樂部自會掌握,用不著中國足協從業務上當婆婆去把關。諸如:曾效力於蘇聯和以色列甲級隊、西班牙乙級隊,參加蘇奧隊奪得奧運金牌,入選蘇國家隊主力前衛者;獲評俄1996年最佳前鋒者;曾參加蘇、俄甲級聯賽173場,莫斯科迪納慕隊現隊長等等;對於這樣的運動員,通過體能測試加以封殺,而代之於球藝較次的外援,對我國當前的足球建設有利嗎?
不禁令人想起,當年去日本的濟科,去美國組建宇宙隊的貝利、克魯伊夫、貝肯鮑爾……,以及日本某俱樂部現正打算以兩千多萬美元爭取引進的羅.巴喬等等,是否通得過我國的體能測試?(標準並不高,不過是中長跑運動員調整跑的跑速,問題在於同足球專業不合拍,而這批球藝傑出的運動員多數年屆三十、有的當時已三十七歲了。)
我國足協的著眼點在於“統一”而非發展,需要的是服從而非爭嗚。不是積極支持多種創新和革新,爭取引進多種先進的訓練方法,謀求生動活潑的、競爭著的業務發展,而是要把全國的訓練方法統一在既定的“大框架”中。並為此向各俱樂部派駐監督員,確保其貫徹實施。而同時,卻又不需對任何一隊的實踐後果承擔責任。
這也就不難理解:同樣從西方引進現代足球,為什麼非洲、東亞、西亞等一大批國家,水平已經上去,而我國卻徘徊不前,顯著地相對下滑。
5 一和多
在計畫經濟年代,全力搞單一經濟形式,陷入長期徘徊。鄧小平理論指出,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允許多種經濟形式互補共濟;這就引導出經濟建設的飛躍。安徽出現瞞上不瞞下搞包產到戶的生產隊,鄧小平以偉大革命家的氣魄堅決給予支持,包產到戶啟動了中國的經濟改革。為了更好地讓包括外資在內的多種經濟形式順利成長,與世界經濟接軌,還建立了一批特區予以促進。中國足球正處在“初級階段”,正需要這種偉大的氣魄。
如果讓外援所帶隊退出集訓、退出體能測試,在訓練上讓他放手地搞它五六年。完整地搞完一批運動員的成長期;搞壞了,俱樂部自認,對中國足球算不上損失,而且有利於反證中國足協訓練方法“大框架”的正確性;搞好了,對中國足球有貢獻,何樂而不為?
不但對外援教練是如此,對中國教練也一樣。著名的老教練劉國江對萬米訓練和體能測試有異議,(他所帶青島海牛隊,測試平均成績和超3300米人數,均居12支甲A隊第一,可見他並非為缺少辦法而畏難,是看清楚這種做法對足球建設不利而建言。)同樣可以允許他所帶隊退出集訓和測試,放開手腳自主訓練。
這就是說,中國足協可以舉辦集訓和測試。各俱樂部參加與否,完全由各隊自主決定。到集訓基地來的,也可以不執行統一的訓練方法,不參加測試。對於訓練方法不同的各隊,只在比賽中分高低,一律不在行政措施上加以歧視。這樣,就可以形成中央所倡導的、在科技業務問題上自由競爭、百花齊放的蓬勃局面。
這樣做行不行呢?健力寶隊的成功,就已經提供了一個明確的例證。
由於足球的內涵非常豐富複雜,其發展既具有規律,又是無止境的,任何人、任何隊都不可能到達絕對的頂峰。這就為容納各種流派、各種風格,提供了極為巨大的迴旋餘地。訓練方法既必然呈現五彩繽紛,卻又受內在規律的引導和約束,因而於五彩繽紛中又各有高低、深淺、枉達之分。在訓練業務問題上,讓專業人員自由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對比中觀察長短,在競爭中推動發展,這既是黨的方針,也是唯一可取的科學態度。而且優中可能藏劣,長中可能掩短,道路總歸曲折,潮水必有漲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有多樹,才能成園。這對於中國這樣偉大的國家來說,是完全必要的。
只有繼承,才能汲取世界足球史上的成功經驗,避開教訓,快速形成有功力的基礎,以立足於當前世界足壇。只有有基礎的發展,才能指望超越。繼承先進經驗,又努力發揮創造性,這是行進和發展中的核心環節。排斥不同做法,並不能證明自己的正確,反會陷於自我封閉、壟斷停滯之中。
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一和多的關係。一:就是一個目標,為中國足球自立於世界足壇、參與世界冠軍隊伍而奮鬥;就是一條真理(客觀規律),它潛藏在歷史的長河內,只能在實踐的不斷檢驗中、動態地映射出來。多:就是深刻地承認現實的任何認識和做法,即使是最成功的認識和做法,都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只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競爭中互補,才能實現對真理(客觀規律)的不斷趨近。
6 訓練虧在何處?
大量文獻,陳述中國足球大面積地存在著訓練不足。瞿煜忠說:“中國足球訓練量小強度低。”以他的多隊抽樣調查數據來推算,同樣作為一堂“大運動量課”,1992年與1966年相比,要差得多:上課時間為58.99%,課中完成主要技術動作次數為29.60%,活動距離為39.69%,平均每分鐘完成主要技術動作次數為50.00%。雖然這是職業化以前的情況,仍可以供作參考。訓練不足直接決定著中國足球的停滯、滑坡。
瞿煜忠說,在AC米蘭隊盛期,每星期除比賽以外,訓練20—24小時。而他列表詳細介紹的一個星期,除星期日比賽外,其餘六天訓練時間竟共達27小時以上。
AC米蘭隊的訓練,並非是根據義大利足協的什麼規定。這完全是由於比賽的激烈競爭,激發了球隊內部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訓練活力和動力。中國足球之所以訓練不足,主要是由於缺乏相應的激發。
競爭態勢下的業務自主權,是訓練活力、動力的社會學激發因素。業務進步效益,是訓練活力、動力的自然學激發因素。缺少這兩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訓練就不可能充分。
7 沒有找到自己的訓練路子
八十年代中期,我向袁偉民請教中國女排五連冠的關鍵。他說:“找到了自己的訓練路子。”我認為,這句話體現了“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這條辨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著名原理。中國大批運動項目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從業務上看,都是由於找到了自己的路子。路子找到與否,成績水平絕然不同。
反過來,研究這些項目各自獨特的路子,也可以發現“存在於其中”的共同規律。克服體能與技術分割的“外練論”思維定勢,從各該項目技戰術形式內部,尋找發展各自體能的路子,這就是一條共同規律。
體操、技巧等項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就有隊探索克服“外練”搞“內練”的路子。以後,這種探索逐漸在全國普及。跳水、游泳、舉重、跳高、中長跑等等項目,也都探索、發展了各自的體能內練的路子。
中國羽毛球男子單打李矛教練,經過刻苦研究,把哲學思維和訓練實踐結合起來,果斷地發展出一條獨特的路子:體力不足,通過技術動作來訓練。三年來,把“打鐵漢”訓練成“繡花姑娘”,把“文雅書生”訓練成“小老虎”,終於使董炯、孫俊在今年登上了世界排名第一、第二兩個寶座。
體能內練,並非不練非專項手段。第一,非專項手段是作為練體能的“輔助”,還是作為練體能的主心骨?地位不同;第二,非專項手段是從“耐力”、“力量”、“速度”等等概念出發去尋找,還是從具體運動員、具體技戰術、當時的內在需要出發去尋找?著眼點不同;第三,非專項手段是高樓萬丈先打基礎、藉以一勞永逸地打好基礎(至少幻想管用全年或半年),還是密切結合著當時的需要、以之融入具體技戰術的構建中去、完成承上啟下的、螺鏇前進中的環節?時機選擇和處置方法不同。
從根本上看,上述這些不同,都是由於對體能本質的認識不同:在“外練論”看來,體能是基礎,技戰術是上層建築;兩者是不同實質,必須結合起來,才能形成運動能力。在“內練論”看來,體能反映運動能力的動力學方面,技戰術反映其運動學方面,兩方面在研究中可以抽象地分別分析,在實質本體上是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的;運動能力的本體只有一個,但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觀察研究。以占旭剛為例,楊漢雄教練教給他“鎖指”方法,就是說,改進了技術;而這,卻成為他創造世界紀錄(體能)的一個內涵。一個有水平的舉重教練,不願意看到運動員的肌肉有任何一點超出需要的發展(即比賽力量的舉重運動,不但要發展肌肉,而且要約束肌肉的發展)。在上述例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技術、體能,兩者的統一性。對立面並非是兩個本體,對立面就存在於統一體之中。
運動能力由兩方面因素融合構成:在人體外部,體現在動作結構的合理性之中——技術;在人體內部,體現在機體組織的靜力學結構和動力學結構的合理性之中——體能。兩種合理性,是相互對應地協調融合在一起的。
人體是超級複雜的自組織巨系統,是自然進化史上最高級的成果。它可以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適應環境的動態變化而系列地、精密地、動態地相應調整自己的極為複雜的、各層次的細微結構,從而實現能力的進步。這就是人體結構和機能的整體性。
冠軍和常人,從身體組成的化學元素來看是相似的,只是由於組織結構配置上的不同,因而在具體能力上出現巨大差別。自組織實體的內部結構調整,成為對應環境作用的強大力量。中國東部廣大地區,在日寇侵略下淪陷;在共產黨領導下,迅速轉變成為打擊日寇的強有力的前線;儘管物力、人力更加困難,而抗日力量卻多少倍地成長,這就是由於組織結構的調整。人體內部組織結構的變化調整,其多樣性的可能選擇幾乎是無限的。然而,一種確定的選擇,就區別於(排斥著)其他的一切選擇。整體性,這是關係運動訓練機理的核心問題。(在一次自發的“擰力”較勁遊戲中,一位三十來歲的次重級舉重運動健將,反覆敗給了一位六十來歲的白案廚師。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運動能力具體適應的針對性;具體運動能力同體內組織結構具體適應選擇的對應性;技術、體能、訓練之間的有機聯繫。)
競賽是彼此相互的。在世界上,並非只有“體能內練”才能奪得金牌。當人家還在普遍採用“外練”時,你也採用“外練”,在總體上練得巧,就能拿金牌。當人家已經進步到在“內練”的軌道上探索發展時,你若仍停留在“外練”的概念上,那就必然落後了。如果人家尚未清醒,你首先帶頭突破,當然你就遙遙領先了。
外援專家普遍地對“體能外練”持有異議,清楚地給我們提供了下述信息:世界足球訓練的主流路子已經進化到一個高度,已經主要是在“內練”的軌道上探索發展著了。我們若“閉目塞聰”,繼續堅持在“體能外練”的概念上踏步,那么,足球水平就必然要遠遠地掉在後面了。
8 球藝和“熵”
引進熱力學的“熵”概念,對於認識和掌握足球運動,大有益處。
熵,就是混亂程度(無序程度)。它的對立面,就是組織程度(有序程度)。
足球球藝,就是足球運動能力。從全場比賽中球隊和運動員(依靠著場地,面對著對手和球)體內外的總體來觀察球藝:體外,表現出運動員相互間、及與球之間,運動關係的合理程度;體內與之相應,存在著機體的靜態的、動態的組織結構的合理程度;兩種“合理程度”融合在一起,構成運動能力,即構成球藝。
球藝熵,就是上述“合理程度”(組織程度、有序程度)的對立面,即“不合理程度”(混亂程度、無序程度)。
球藝=足球運動的絕對最高水平-球藝熵
隨著時間的進展:在有效益的訓練中,球藝長一分,“球藝熵”減一分;反之,在無效益的訓練中、或不訓練中,則“球藝熵”長一分,球藝減一分。不進則退,就是由於“熵”增加。(就是說,自組織實體的演化活動,是不會停止的。)
絕對最高水平,是只能趨近而不可能達到的。任何球隊、任何球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不是很少的“球藝熵”。因此,賽季前、賽前、臨賽的訓練和準備,都要講究針對性;在比賽中,要講究策略性(研究“一物降一物”)。
不同隊、不同人的球藝可能水平、原本是相似的;其所以出現差別或巨大差別,就在於各自存在著的“球藝熵”不同。
人們在通常環境下生活和成長時,對於足球運動來說,就在不斷增生著“球藝熵”。合理的足球訓練(包括比賽在內的廣義訓練),就在消除著、減少著“球藝熵”。錯誤的訓練與不訓練相似,也在、甚或更多地在增生著“球藝熵”。(可以發現,從娃娃抓起,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球藝熵”;因此,足球史上最高水平的運動員,總是從娃娃練起的。)
由於足球運動的特點(用足、頭擊球,眾多的球員,寬廣的球場等等),球隊和運動員極容易大量地存在著“球藝熵”;在時間進程中也很容易增生著許多“球藝熵”。這個特點,非常突出。減少“球藝熵”,成為制勝的關鍵。梁清說:“足球水平要出現質的飛躍,關鍵是個人技術的提高。”為此,不但要求運動員在運動生活的一開始,就注意把技術練好、練活(在這裡,好和活是同義詞);而且要求在時間進程中,時時努力練好,維護和發展球藝。就像頂尖的雜技動作那樣,“拳不離手”;稍有耽誤,就會生疏、閃失(準確性本來就是幾率數,一生疏,這個幾率就會迅速地、大幅度地下滑)。
技術和“熵”互為對立面。足球的基礎和關鍵是技術。最傑出的運動員也就是最傑出地掌握了球技的人。貝肯鮑爾說貝利:“他技術超凡,足球在他腳下像是失去了物理定律而只循著他的意念滾動。”“他當時才17歲,只比我大4歲,他的球技讓我無法置信。”他接著說到13歲的自己:“我當時也掌握了一些踢球技巧,在與我們比賽的青年隊里,無人能與我匹敵。”這些敘述,對於我們深入認識足球運動的培養目標和培養途徑,決不是無關緊要的。
1990年德國隊與阿根廷決世界冠軍,戰至85分鐘出現了決勝負的點球機會。罰點球本是馬特烏斯的擅長,但他的那雙穿了4年的球鞋已踢破了,新鞋還沒有完全適應,他就果斷地把任務讓給布爾默。這說明,技術環節中摻入少些雜質,就會大大地增生“球藝熵”;會差之毫厘,失之破門。高度的準確性和自信,只能靠具體的、精確的、熟練的訓練來保證。反觀:今年甲A第一輪6場進7球,創四年來一輪進球最少紀錄。剛剛進行的1997年4月23日的中韓之戰,我方18次射門,“勢在必進”的好機會就有六、七次之多,竟然無一破網,而且大多數偏出了門框。這些,清楚地表明“射門熵”太高。這是陳舊的訓練“大框架”留給運動員的“熵災”。(據調查,96年甲A有的隊,前鋒、前衛隊員,每周人均射門訓練次數僅50次左右,臨門一腳的水平高得起來嗎。)
戰術和意識的對方面,也是“熵”。戰術和意識,必須依靠有效的、反覆的、成熟的訓練基礎——相應的低“熵”狀態。臨場布置是否有效?有基礎就有效,無基礎則無效。貝肯鮑爾所寫的:“布林特,屈恩斯特勒爾……球在他們腳下非常順從,任他們撥弄,30米開外的長傳落點準確,他們原先站在不顯眼的位置,一旦球到人也就到位,接到傳球就出其不意地靈巧地帶球切入。”這就是對“相應低熵狀態”的一個具的陳述。貝肯鮑爾說:“我喜歡觀察,喜歡把一切都看在眼裡,”看對方的漏洞,看己方的問題;連上館子也“最喜歡找一個背牆的位置”以便觀察。形象地說明,“低熵”依賴於訓練,看你是否抓緊機會。中韓之戰,為什麼行陣效益懸殊?既有行陣的適用性問題,又有戰術質量問題,關鍵都在“熵”。去年12月亞洲杯後,車范根1月7日出任主教練,1月底就帶隊參加澳大利亞友誼賽,可見他們在訓練戰略上,對於包括整體配合在內的戰術演練的高度重視(儘快爭取可能的“戰術低熵狀態”)。與這種訓練戰略進行對照,中國隊的、戰術的高“熵”狀態(進攻乏效,防守漏人等等),就不奇怪了。(韓國隊亞洲杯後“大換血”,吸收了包括18歲的高鍾秀在內的9名新人,而中國隊主要由老將組成,把失利原因歸結為經驗差,這是說不過去的。)
實戰,這是發現和消減技戰術“熵”的主要環境。楊秀武在《赴俄考察心得》中說:“在俄羅斯連續觀摩一個月的青少年隊和成年隊的訓練中,沒有一次課最後不是以分隊比賽結束的,最少也要踢30分鐘。”俄羅斯教練認為“綜合性的對抗訓練和競賽性訓練應是足球訓練中的基本內容。”“任何方法都不能代替比賽本身。”運用“熵”概念進行體味,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
9 繼承、發展與“熵”
在本年度59天春訓中,“萬米跑只占兩成訓練量,技戰術練習則占了35%。”兩成與三成半之比只是表面現象,訓練並非是可以俱收並蓄而內容之間互不作用的。訓練在實質上分為有益、無益兩部分。無益部分不只擠占了有益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大幅度地增加著“熵”值,損害著運動能力整體。為什麼健力寶隊在外三年面目一新,國內同樣三年竟至於“技戰術水平沒有提高”呢?底蘊就在這裡。
熵,是混亂程度;球藝,是有序程度、巧妙程度、效益程度。由於減少“球藝熵”是制勝的關鍵,所以,足球是聰明人的遊戲,是智慧的遊戲。足球史-足球社會-教練員-運動員,其間既有學習繼承,又有創造發展。
由於人體是超級複雜的巨系統,足球運動也就是超級複雜的巨系統。若要消減無處不在、而且時時滋生著的“熵”,在比賽當時達到巧妙精深(高度“有序”),這是一門大學問。既非個人能力所能窮盡,亦非一代或幾代人所能窮盡; 它是在歷史中不斷發展的,因此,它是無限的。
只有確立“大學問”的觀念,才能激發起高度的虛心、鑽研心、進取心;只有確立“無限”的觀念,才能樹立奪取世界冠軍的高度的決心、信心、迫切心。
3月23日川滬之戰第35分鐘時,川軍在後場斷球長傳埋伏在右前場的馬麥羅,馬帶球連過包括門將在內的四人後,將球輕鬆打入空門。方紉秋評論說:“馬麥羅在巴西至多也就是三流球員,但在我們的甲A賽場上,卻顯示出過人的控球能力,”反映出我國“在技術上的差距,而在防守上的差距更明顯,”一些運動員“防守動作不對。”“德國教練講過:足球最基本的技術是一對一,最基本的戰術是二對二。這方面我們下的功夫太少了。”中肯的分析,揭示出我國足球的技術狀態。
董向陽說中國球員“大局觀”欠缺。謝奕在:《從熱身賽看西征中亞幾個問題》的精彩文章中,評論了風格與贏球,戰術理解深度,戰術運用的針對性、靈活性等等。所論述的現象,基本反映著當前我國足球的戰術水平。
知害知利,才能扭轉機運;知彼知己,才能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去奪取勝利。國際足球積累了寶貴的智慧財富,我們應該努力“拿來”。基爾.里默教守門技術,受到普遍的讚揚。鮑伯.霍頓教戰術,尤其是防守戰術,獲得很高的評價。健力寶隊回國,對比出顯著的技戰術優勢;然而,李輝教練說,他們不如巴西同齡人。所有這些,都有利於開啟我們容易封閉著的眼界。我們應確認“天外有天”,就足球的各個環節,對中外的歷史和現實,反覆進行既有系統、又見縫插針地靈活著手的調查和研究,把眼界延伸再延伸。王彤報導的《郝偉一席談》,裡面大有學問,不知官員和教練們是否都熟。
我們自己的運動員、教練員、研究人員們的創造性成果,更應愛惜,要不斷地收集、整理、傳布、利用。
在繼承、發展足球智慧的努力中,要注意它的特點。足球智慧是科學智慧、哲學智慧、經驗智慧並舉,融通在整體中的。經驗智慧在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足球好象廬山,表面一看便知;實際其智慧體系猶如廬山美景,重重疊疊層次幽深地蘊藏在雲霧深處,不可淺嘗輒止。經過廬山,未見得就了解了廬山。三十年代,陳寅恪為清華大學出的一次國文考題中有上聯:“孫行者”。只有一人應以“胡適之”勉強得分,無人答出理想下聯:“祖沖之”。1961年,郭沫若去廣州看望陳寅恪,敘友情吟了一付對子:“壬水庚金龍虎鬥,郭聾陳瞽馬牛風”。像這種對聯,若非專業修養和滿肚子國學,是對不出來的。後一聯更非熟識中國的生肖、乾支、五行等等不可。這就是專業學問。對聯同足球無關,但貌似平易而專業學藝深厚這一點卻相似。為了直感地體會一下鑽研之難,體認一下鑽研有路而深邃,這個例子也許有幫助。
步槍、衝鋒鎗等槍枝,非屬什麼高級機械。然而,半個世紀以來,覆蓋前華約部隊、現獨立國協部隊以及相關部隊的,全都是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AK—47槍系;覆蓋北約部隊的,全都是斯通納設計的M—16槍系。兩種槍系覆蓋全球,就是因為性能優越。卡拉什尼科夫原只具有中學學歷,斯通納也學歷不高、沒有學位,在高學位者如雲的當代,這兩種槍系的突出地位,生動地說明了經驗智慧在智慧總體和實踐總體中所具有的地位。對於不算複雜機械的槍枝製造是如此,何況對於進化史上最複雜精密的人體的訓練。這也就可理解,由不具有“資格證書”的貝肯鮑爾當主教練的德國隊,為何會奪得90年的世界冠軍。
經驗智慧:它實而不華,不易引起注意和重視;它確實,但既深厚又繁雜,內涵有精有莠,不便也不必照搬;它客觀上不易表述,主觀上往往有意掩藏,不容易傳布和學習。這些特點,對於渴望掌握它的人們,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10 以“實戰體力波場”為準,大力提高體能
《關於足球運動員體能測驗的研究》一文中說:“當前世界高水平的比賽活動距離為13900米,一般水平的比賽為10200米。”我國“在近幾年的全國聯賽中有時還不足6000米。”謝奕報導說:“去年甲A球員在聯賽中每場平均跑動距離僅為5298米”(反比第一、二、六等屆全運會為低,第二屆全運會曾達7000米)。為什麼跑動量僅為國際的六、七成(以及狠抓萬米跑和體能測試後,跑動距離為何反比全運會為低)?
首先,跑速就不夠。收看國內和國際足球賽,在對比中可以明顯地感覺到。
戚務生說:“由於有了春訓的基礎和聯賽的磨練,國家隊隊員的體能承受能力沒有問題。”事實並非如此。4月23日中韓之戰,中國隊只打了半場好球。張京天說:“下半時我們顯得很被動,隊員體力下降,”有的人“跑也跑不動了。”
為什麼會這樣?就因為訓練脫離實戰。訓練的是“低速”體能,使用的是“高速”體能,幾下子一來,就很快疲勞了。
萬米和三千米跑,與足球的“實戰體力波場”不符。折反跑也有這個問題。訓練增加了“熵”值,干擾了、而非提高了比賽能力。反觀:我國主力彭偉國、郝海東、高洪波、高峰等等,都是體能測試的困難戶。俄羅斯的三名優秀運動員,遲尚斌親去實地選中的、身價百萬美元的三名巴西外援,都通不過測試。在足協杯開幕式比賽中獨中三元的克莫多爾,是施拉普納從德國帶來、並堅持留用的得意弟子,媒體報導:他在場上“不是等球來,而是在跑動中尋找機會,”“不停地跑動,而且跑動範圍大,速度快。丟了球,轉過身又搶,表現了極高的足球訓練素質。”然而,就是他,“在昆明海埂進行的體能測試中未能過關。”雷青峰報導,萬米訓練後射門發力不佳。這些大量存在著的矛盾現象,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任何運動項目,都有它所特具的“實戰體力波場”。這是指比賽中,身體運動的具體時空特徵(負荷特徵)。包括持續時間、動作狀況、發力狀況、間歇狀況、強運動次數、起伏節奏等等,這些因素構成了具體項目獨特的“實戰體力波場”。這種“體力波場”,不僅足球與田徑不同(與田徑比,可以看到極短距離、極高速度、有間歇的大數量重複,而非慢吞吞的連續跑),足球的不同位置間也不同。貝肯鮑爾說:“我同格爾德,穆勒之間的許多兩人小配合給對方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為此我得向前或向後飛奔百米。”“幾乎把肺都跑出了胸膛。”這就是說,要求跑得極快。但是,這種跑動的次數是較“少”的,他寫道:“在90分鐘時間裡還不止一次。”僅僅“不止一次”而已。
而且,貝肯鮑爾是反對無謂亂跑的。在他的文章和談話中,多次對亂跑進行了批評。這就是說,在場上要注意節奏,愛惜體力,以保證在需要的當口能爆發式地發放。中國武術也強調:“動如脫兔,靜若處子。”人體運動,從激烈程度看,有過強應激、適度應激、低於應激,這三大檔次。人際比較,雖水平有高有低;但從自我發揮看,再高水平的運動員,若使用了“過強應激”檔次,便不能持久,繼續下去必然會跌入低潮。《左傳》說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這個道理。較弱隊對較強隊、壓力較小隊對壓力較大的隊,往往採取激將法,促、誘、挑動對手進入“過強應激”狀態。如果對方進入圈套,己方採取嚴密、巧妙的防守,若能相對節省體力地對付過對方的“三斧頭”,那么,由相對劣勢轉為相對優勢,這種有利還手時機就會到來。楊秀武說:“有節奏的運動才能有效率,才能持久。”任何水平的球隊,都要根據雙方、特別是己方的實力,注意把握合理的節奏。其中包括開場、中場、終場和連續賽次間的策略選擇。既要打好首戰,也不放過每一個真可制勝的有利戰機,但最重要的是,到終場為止能實現所期望的目標。要在具體戰況中,使用具體的節奏策略,爭取能爭取的主動而避免被動。
身體運動能夠按照正確的時空結構特徵進行,善於在關鍵當口推出應有的高潮,這就是“藝”;干擾這個要求的盲動、亂動,這就是“熵”。區別“藝”和“熵”,這是正確把握“實戰體力波場”的根本要求。
人體比任何動物都利於接受教育和訓練,這是人體的特別高級、特別可貴的特點。訓練促使人體內部結構調整發展。這結構既是空間的、也是時間的,從神經網路上的信息結構、到全身肌肉發展的主次布局、肌肉和內臟間的相互配合、肌細胞的組成成份、骨細胞的應力結構……體內無數的環節,無不在訓練中無微不至地進行著調整發展,以對應於“實戰體力波場”,表現出最佳的整體功能。(對於其它任何一種“實戰體力波場”而言,這就是“熵”增加,而非最佳功能。)當然,不是一次訓練就可使體內結構調整到最佳,而是經過一次次訓練促進,逐漸趨近的。
要貼切地掌握訓練,大有研究。從總體粗看,有效益的訓練,可大別為兩種:
技戰術訓練(教學):這是以改進運動員與球、對手、隊友之間的關係(外部結構、即技戰術結構)為重點的訓練。它主要要求技戰術方面的進展。為了有利於實現這個要求,它大多是以中等強度和較低速度來進行的。
體能訓練:這是以改進機體體內結構為重點的訓練。它需要足夠的強度,才能引起促成體內結構調整的“適度應激”。低強度是無效的。(另一方面,低下技術難於實現目標強度,低下技術在重複中又易定型,不成熟技術在高強度訓練中可能出現走樣,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在訓練總體中適當處置的矛盾。)
高強度訓練(和比賽)課後,需要針對機體恢復的具體狀況,才能把握好再次高強度體能訓練的適當時機。這就是說,課的連續、系統的組織,要對應於體力波浪的具體運行而把握之。
然而,不同的體能重點可以適當地交錯;特別是,除體能外還有技戰術訓練任務;因此,即使每天訓練四五個小時上下,像當年拜仁慕尼黑隊那樣每周訓練七天,訓練課都是可以安排得很充實的(以效益判斷的“充實”)。至於兒童,由他憑興趣掌握,成天踢球都不會過度。
訓練機理和方法,這裡不能贅述。總之,必須以“實戰體力波場”為準。這就要講究辨證法和系統論。例如,若把訓練比賽延長到120分鐘,表面看似乎加強了體能訓練,實質上,它必然以降低強度為代價;面對著以更高速度為特徵的、足球“體力波場”的當前發展趨勢,這樣反會增加“熵”值,引起體能退步。
技戰術與體能,只可相對地說,不能截然分割。
例如,用假動作調動對方,就可以爭取拉開近二米的距離(或約0.2秒的時間差),這對於“速度”而言,就是一個重要的貢獻;至於利用巧妙的傳切,將敵我的“利”、“害”空間大大地拉轉,貢獻就更大得多;同時,這可以消耗對方的體力,節省己方的體力,以應關鍵時刻之需。這就是說,技戰術可以轉化為體能。
以4月10日尤文圖斯與阿賈克斯的比賽為例,可看到另一種情形。義大利媒體說:“以一敵一,阿賈克斯會是勝利者。”但這場球,“場上隨處可見尤文圖斯的三四名隊員‘圍剿’阿賈克斯的單兵,也隨時可以出現快速突進的四五名尤文圖斯的進攻隊員‘包圍’阿賈克斯的兩三名後衛。”這就是說,體能可以轉化為技戰術。
所以,訓練和比賽必須聯繫起來掌握。從自己和對手的實際出發,系統地、辯證地發展和運用智慧和能力,爭取可能爭取的的進步和成功,這就是原則。
以“實戰體力波場”為準進行苦練,中國足球隊的體能,必然會迅速提高。
11 心理穩定性
振奮的心理狀態保證著技戰術的完美發揮。過強、過弱的情緒會干擾正常發揮,驕、焦、嬌、脆等狀態,促使情緒過強或過弱。
球隊的心理狀態,關鍵在於隊內的精神小氣候。團結起來就是巨大的力量,可以支撐運動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搞不好會有損心理狀態。其中,教練、領隊同運動員的關係是主要的。
當然,心理狀態的根基在個人氣質、“情緒智商”修養和教育,但這同球隊小氣候密切有關。這種小氣候具有足夠強大的陶冶和影響力量。它隨時圍繞和浸潤著運動員,可能產生著自覺、自信、信任、和諧、教育、鼓勵、鼓舞、支撐、舒暢、或煩悶、不平、壓抑、窩囊、氣憤、猜忌、妒忌、使小心眼、腐蝕等等多方面的不同影響。運動員可能被“壓垮”、“擠垮”,也更可能被“慣壞”、“捧殺”。
堅強的球隊不是一盤散沙,而是一個嚴密有序的組織。梁清說:“歐洲足球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一支球隊不只有一個核心隊員、一個自由人,而是有四個。”這就是:守門員,除了守門外,另一重要任務是發動進攻;後場自由人,負責指揮和協調防守;中場自由人,負起協調攻守的重任;前場自由人,自己首先就是主要得分手。
場上有一個主要核心,團結著這四個核心及場上全體,這就是隊長。貝肯鮑爾說:“一個球隊的隊長是自己在比賽中,在賽場上打出來的,靠成績、靠威信自己任命自己的。”“沒有一個教練可以簡單地下命令”決定之。隊長“是個能夠信賴的人,是其他隊員都願意服從的人……即使條件艱苦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隊長必須比別人更快地把握形勢,必須儘早地感覺到或者發現,球隊是否突然踢得馬虎了,或者喪失了自信,或者已經出現了絕望的情緒,或者有幾個球員已經開始向對手投降。”並非說隊長不能任命,而是說任命必須建立在實踐基礎、民眾基礎之上,才能提高凝聚力。
教練和領隊更應是全隊的靈魂。其作用表現在目標追求,言教,身教,作風薰陶,骨幹培養,對隊員的要求、使用、鼓勵、批評、信任、愛護等等方面。《明鏡周刊》說:“貝肯鮑爾相信權威和等級,……相信……完美世界。”貝肯鮑爾則說:“在我們球隊里是沒有等級之分的。”在《半世球魂》中,他用大量篇幅談到信任、鼓勵、支持、幫助、公正、寬容、周到地關心隊員和嚴格要求教練自己等等。實際上,這兩方面,才完整地描述了同一個球隊生活。教練和領隊是否有信心,會強烈地感染運動員。
一支優秀的球隊必然是一個融洽的集體,同時必然是有紀律、有權威、有骨幹的堅強組織。進步苦鬥中形成的融洽、民主氣氛,同民眾信賴、並視作依靠的骨幹和權威,是相得益彰的。這種融洽的氣氛和堅強的組織,提高著運動員在場上的自信,保證著心理穩定性。
壓力過大就意味著信心不足。教練和領隊可設法把壓力從運動員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同時也就把信心轉移到了運動員身上。只有教練勇於承擔責任,才能促使運動員保持“平常心”。貝肯鮑爾說:“壓力在很少情況下會變成動力;相反的,會把人壓垮。”“有的教練會把壓力轉嫁到運動員身上,而不是去保護他們,甚至會做出一些自私的決定,從而使職業球員和教練之間的和睦團結關係馬上破裂,球隊也會渙散。……產生了這樣的懷疑,每個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飯碗。”在90年比賽中,他沒有壓運動員奪取世界冠軍,而是相信運動員具備奪得世界冠軍的能力;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對幾乎每一個運動員的品質和能力的高度信任,充滿愛護關切之情。“我沒有給球員施加過這樣的壓力,他們自己也沒有這么做。我想,這或許是我們的長處,……心理狀態操縱了一下運氣,使我們奪取了勝利。”(手頭正好有這本書,作了些摘引。其實,我國在運動隊建設中,有著豐富的寶貴經驗。)
在亞洲杯賽沉重打擊了中國隊的信心,急需予以恢復和振奮之際,《揚子晚報》報導了海埂1月13日電:“戚務生曾在亞洲杯期間說過:憑目前這撥球員,絕不可能有太大作為的。記者就此採訪了張吉龍(中國足協新聞委員會主任),張吉龍表示完全贊同。他說,目前這批球員已趨老化,體能、技術諸方面均已定型,不可能有大的變化,因此要想趕上或縮小與日、韓、沙特等強國的差距很難了。”而在此同時,法新社香港1月14日,卻發出了這樣的電文:鮑克斯頓和里默“今天將飛往中國……鮑克斯頓說……中國有可能會打入法國世界盃。……鮑克斯頓對中國隊的一些球員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范志毅和高峰完全有能力在英格蘭打職業聯賽。他還對中國隊參加世界盃預選賽的前景進行了展望,……很有希望與進軍法國世界盃的熱門球隊韓國、沙特和日本隊一決高低。”
中國運動員在多項國際比賽中表現出了高超的心理穩定性,而在足球卻似非上佳。看來,中國足球運動員心理穩定性的潛力,相當程度地藏在於教練和領隊的手中,應該通過冷靜的反思,把這個潛力開發、釋放出來。
12 教練和總經理是俱樂部建設的關鍵
楊秀武在赴俄考察心得中說,校長和教練是辦好足校的關鍵。這精神同樣適用於俱樂部和球隊的建設。
勃艮第這個只有3.5萬居民的小城鎮的歐塞爾隊,去年榮獲法國甲級聯賽和足協杯“雙冠王”,關鍵在於有位在該隊執教37年、現年58歲的教練居伊.魯克斯。
1961年魯克斯到隊執教,十年後(70年)該隊升為丙級隊,五年後(75年)進入乙級隊,五年後(80年)升為甲級隊,再十六年獲雙冠王。魯克斯本人也以遙遙領先的優勢被評選為法國最佳教練員。
魯克斯曾先後謝絕阿賈克斯隊和斯圖加特球類比賽協會的聘請,近四十年來,辛勤耕耘不輟,對該隊訓練建設,可謂忠貞不渝、鞠躬盡瘁了。魯克斯的精神和勃艮第人對他的支持,都堪稱典範。魯克斯注意節約,為了經濟,不得不忍痛地把入選國家隊出了名的運動員賣掉。
魯克斯創建的少年隊和寄宿制學校,保證了源源不斷的優質後備。使歐塞爾隊雖然緩慢、但卻是在穩固可靠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水平。魯克斯的名言:“多訓練加多睡覺等於踢好球。如果我不關心這兩方面,那么我將是個不稱職的教練。”樸素的語言,充分體現了他勤奮向上的風格。長期奮鬥是魯克斯的一大特色。陳富生說:“中國足壇,沒有什麼比炒掉主教練更容易的了”,這是需要注意。
不少球隊是這樣成長的。如法國一個只八千人的小鎮有一支甲級隊甘崗隊。又如大名鼎鼎的拜仁慕尼黑隊,三十多年前初起時,也只是支由業餘水平的青少年們“賭氣”“輕率”“魯莽”地“亂踢瞎踢一氣”的球隊。老闆是建築工人出身,並非足球行家。從“收入多少與踢球好壞直接掛鈎”以調動球藝積極性開始,尋師訪友,幾經磨礪,六七年就成為德國甲級隊,十來年就首奪甲級聯賽冠軍。
健力寶隊提供了重量經驗,三年不足就從少年中培養出了急需的、列入目前中國技術最高檔次的運動員。現在有些熱心人士正在設法推動兒少足球事業。山西二萬人口的原平鎮,17歲的田建軍經過從小開始的多年訓練,就已經較全面地掌握了富有發展前途的足球技術基礎。原平鐵路國小的劉順平老師,具備著魯克斯那樣的事業心,他能否成功呢?這似乎是時代出給中國足協的一個考題。劉老師曾多方呼籲,苦無迴響;只要略微一點點的聯繫和支持,都會成為有力的鼓舞。現在中央電視台發現了劉老師,是否還有許多“劉老師”散處在各地呢?是否有大批新的“劉老師”有待呼喚出來呢?中國具備著十分巨大的人才寶庫,急需在現實可行的基礎上,腳踏實地,逐步進行開發。
俱樂部和球隊從低水平起家,堅毅奮鬥走向成功的經驗,值得重視。不能指望靠投機取巧和故步自封來建設我國的足球事業。蘇永舜以十分關切的心情撰文評說遼寧隊,譽、實不符,酬、勞不稱,功、過不申,將、罰不明,紀律松馳,訓練疲塌,水平滑坡,教練迭換,現在又讓非常執著投入於足球事業的總經理張桐坡辭職,令足壇耆宿心酸。看來,正如企管改革經驗所啟示,政企不分,產權不明晰,現代經營管理制度不建立,就不能像中央所號召的那樣真正走上市場經濟的軌道。這是當前足球改革的關鍵所在。
13 改善生態環境
足球先進國家的經驗表明,有了健康的生態環境,足球水平自會迅速上去。健力寶隊的成功,又一次具體地證明了這一點。這個“生態環境”,主要還不在於技戰術水平,而在於能促使技戰術水平迅速成長的管理制度。中國足協的業務,主要就應放在搞好足球發展的生態環境上。像俱樂部自主權的明晰,主教練職權的明晰,球風、隊風建設,競賽和裁判的公正化,全年賽次數量向國際水平的靠攏,兒童少年足球運動的促進和獎勵制度等等。
俱樂部是否在健康的軌道上進展,競爭態勢是否良好,長勢旺盛還是罹有災病,均應受到足協的關注。如延邊缺少前鋒,已發出呼籲,可否大力促進解決。俱樂部技術和經營的兩旺,應屬關注的重要內容。中國足協不可與俱樂部在經營上爭利。
特別是,要狠抓足球的信息生態環境建設。如多種訓練理論、訓練方法、教學訓練和比賽錄像帶、多媒體製品的寫作、出版、製作、發行、討論交流的鼓勵、促進,以及有關信息網路建設的促進等等。國際足球訓練、比賽以及人員動態的及時收集、整理、介紹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尤其是國內有關動態、包括兒童少年足球動態的信息管理,更應化力氣抓好。(其實,以國家隊教練組配備來說,應該是各有專職忙乎。若說為了集思廣益,可另建一個隨隊研究組,負責事前建議,事後評論,僅供參考,沒有約束力,但要存檔供研究。這樣,可以更好發揮程子華這所說“集思廣益,獨斷專行”這兩方面的作用。)
國際的有關競爭,應儘可能爭取派隊參加。在條件允許時,可繼續派遣或鼓勵派遣少年隊去國外留學。應大力鼓勵、並採取具體措施促進中國運動員“登入”國外的俱樂部去踢球。
14 中國定圓足球夢
從4.23中韓之戰可看出,由於包括健力寶小將加盟在內的多方面的努力,在實力上中方已非屬不可爭取勝利。烏迪內以優勢比分先後戰勝氣勢正盛的頂尖強隊尤文圖斯和帕爾瑪,為我們提供了範例,也在思想方法上給我們以重要啟迪。正確認識經驗教訓,做好工作,中國可以在世界盃外圍賽出線;否則,也很危險。
從足球建設全局看,一些重大的學術問題已經提到面,需要研究解決,在這個基礎上形成進步的戰略決策,中國定圓足球夢!
世界是發展的。學術問題可以在討論中,在對比中,以積極的態度促進之。若故步自封,就會落後。儲昭振說:“我們需要足球人才。”僅從《足球》報上,熱切關心足球建設的許多人士的許多好建議,就可看出,中國是有人才、多人才的。人類的先進性,就在於為實踐運動進化出了信息層次和操作層次雙重結構。所以,如果僅僅滿足於在操作層次上忙,還屬低效的;只有同時高度促進信息層次的運轉,才能充分地開發和利用全社會的有關力量。而且,操作層次容易受到許多實際限制,而信息層次受限因素相對較少,更便於開發。因此,建議中國足協採用多種形式,疏通多種渠道,大力展開學術探討和信息交流。這樣做,會有力地加快中國足球的前進步伐,更好實現廣大民眾的願望。
衷心地祝願中國足球迅速地利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