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駱賓

王駱賓

王駱賓,男,漢族,北京市人,1913年12月出生,1934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1937年11月在山西參加由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後受西北戰地服務團委派,前往蘭州等地做喚起民眾的工作。1938年5月在蘭州參加“西北戰劇團”,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隨軍進入新疆。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部宣傳部文藝科副科長、新疆軍區政治部文藝科科長、新疆軍區歌舞團音樂創作員、新疆軍區歌舞團藝術顧問等職。1988年6月離職休養(藝術一級,文藝六級)。1988年9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獎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因患癌症醫治無效,於1996年3月14日在軍區總醫院逝世。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駱賓王駱賓

王駱賓(1913—1996年),中國作曲家,民族音樂家。原名榮庭,字駱賓,1913年12月28日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職員家庭,7歲入北京“京師八旗子弟高等國小堂”學習,12歲考入北京通縣潞河中學,1931年被保送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1934年因母親病故家庭生活困難,肄業於北師大藝術系。七七事變後北京淪陷,他南下參加八路軍,並改名為王駱賓。1938年,他創作了30多首歌曲。同年,他經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處長伍修權的介紹,加入西北抗戰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了7個月。

1939—1941年,王駱賓到青海回教中學任教,其間他經常深入民間採風、參加鄭君里《祖國萬歲》電影攝製組工作及到各地巡迴演出,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馬車夫》、《達板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優美動聽、流傳極廣的民歌。1941年因宣傳抗日,王駱賓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關押在蘭州沙溝監獄達一年。1949年9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任命為第一兵團宣傳部文藝科副科長。1950年1月任新疆軍區文藝科科長,翻譯出版《蘇聯最新歌曲集》。1950年5月,王駱賓請假到西寧探親,攜家屬到蘭州工作,因家庭困難得不到解決,寫信給新疆軍區政治部要求辭職。1950年11月攜家屬回北京居住,併到北京八中任教,被選為北京市音教聯常委等。19

王駱賓王駱賓

51年6月,根據新疆軍區要求,王駱賓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妻子受驚嚇臥床不起,留下三個無人照料的兒子離開了人間。1952年2月,新疆軍區軍法處以散布謠言、長期逾假不歸為由判處他兩年勞役。服役期間,他完成了話劇《豐收》的譜曲並創作了一批歌曲。1954年8月被釋放後,他被安排到南疆軍區文工團任教員。1960年4月,王駱賓又因歷史問題被關進烏魯木齊第一監獄長達15年之久。獄中,王駱賓以驚人的毅力,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包括用中、英文對照寫出的《共產黨宣言》組歌、《毛主席語錄》組歌及8首歌曲等。

1975年5月,他被刑滿釋放,這時他已62歲。1979年4月,應蘭州軍區政委肖華之請,王駱賓到蘭州軍區戰鬥歌舞團幫助工作,他在那裡創作了大型歌劇《帶血的項鍊》,該節目參加建國30周年文藝會演並獲二等獎。1979年11月29日,烏魯木齊軍區軍事法院撤銷了1961年對他的判決,新疆軍區於1981年7月6日為王駱賓舉行了平反大會。次月,《新疆藝術》登出新華社記者趙全章的文章《便從今日譜新曲》,這是王駱賓出獄後新聞單位對他的第一篇報導文章。此後,王駱賓的歌曲以歌曲集的形式一本接一本地出版發行出來,他的歌曲在音樂會上頻頻亮相,在國內外廣為流傳,而他本人則被人們敬稱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

個人榮譽

1988年75歲的王洛賓光榮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勳章”。
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2年榮獲文化部、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金唱片特別創作獎”。
1993年《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
1993年11月上海音樂學院授予名譽教授。中國文聯出版社為他出版《純情的夢-王洛賓歌曲集》。
199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
1994年12月被政府授予新疆達坂城榮譽鎮長。

藝術生涯

1913年12月28日生於北京東城區藝華胡同一個職員家庭。名榮庭,字洛賓,排行老四。曾祖父是浙江人,以賣茶葉蛋為生,後流落到北京。爺爺是頗有影響的民間藝術家,在京城畫梁雕棟,頗有名氣,還非常喜歡音樂,組成家庭樂隊,自娛自樂。父親王德楨(字洵甫)在家庭的影響下,吹拉彈唱樣樣都行,母親王氏生育三子三女,其子女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雲南、黑龍江、新疆等地。

1919年9月,入北京“京師八旗子弟高等國小堂”學習,校長是張安國,六年級班主任是程振山。這所從清光緒20年“左翼鑲白旗學堂”成立開始,到1990年第13次更名,改名為北京市東城區“春雨胡同國小”。

1927年夏季,其父親王德楨把從小多病的王榮庭送入北京通州潞河中學讀書。當年秋天,王榮庭參加了基督教堂唱詩班,極富音樂天賦的王榮庭很快成了唱詩班的佼佼者。

1928年6月,在政府陸軍被服廠當職員的父親因病去世。

1928年暑假,王榮庭到哈爾濱的姐姐家報喪。在哈爾濱中東鐵路線上橫道河子車站做列車連線工(擺小旗的)時,結識了塞克、金劍嘯、沙蒙等藝友,跟塞克學彈“七弦琴”奇達爾(即“吉它”,此樂器名老俄式七弦琴最早由塞克中譯文)唱歌、作曲,塞克是他走進藝術殿堂的嚮導與啟蒙。
這時王榮庭受到居住在黑龍江的俄僑音樂家戈里德施京、特拉赫騰貝爾格、格爾施戈林娜作品的薰陶。

1928年秋天,塞克十分欣賞王榮庭對音樂的執著、感悟與靈性。邀請王榮庭為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北歸》譜寫主題歌和插曲“北歸”、“離別情意”。

1928年底,王榮庭為塞克的詩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詞“在海的那邊”譜曲,這首歌當時在哈爾濱婦孺皆知,流傳甚廣。與此同時,王榮庭還和塞克共同創作了“西巴扎爾夜歌”。1986年,塞克在病床上與來探視他的王洛賓同唱這首歌,含淚回憶起那段美好的歲月年華和難忘金曲。

1931年畢業於北京通州潞河中學

193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在北京鐵路扶輪中學任音樂教員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前往山西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洗衣歌》等抗日歌曲。同年與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女友羅姍(杜明遠)結婚。

1938年在蘭州參加“西北抗戰劇團”,前往甘肅青海各地宣傳抗日。改編《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麗》等民歌。

1939年在青海創作、改編《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等民歌。

1940年在西寧任音樂教育工作,負責組建“青海兒童抗戰劇團”,創作歌舞劇《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進行曲》等抗戰歌曲。

1941年春天前往蘭州與妻子羅姍解除婚約。之後被蘭州反動當局以“共產黨嫌疑”罪名逮捕,關押在蘭州城北大沙溝監獄,苦獄三年。在獄中創作《蠶豆謠》、《我愛我的牢房》、《睡在戈壁灘上》等二十餘首囚歌。

1944年5月經多方營救出獄,回到青海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改編《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依拉拉》、《曲曼地》等民歌。

1945年與妻子黃玉蘭在西寧結婚,之後生育三子, 1951年冬天黃玉蘭在北京病逝。

1949年9月在西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進軍新疆,時任一野一兵團政治部文藝科長,在張掖與王震將軍共同創作合唱歌曲《凱歌進新疆》。

12月任新疆軍區文藝科長,編譯《蘇聯最新歌曲集》,改編《哪裡來的駱駝隊》、《我不願擦去鞋上的泥》、《在銀色的月光下》等新疆民歌。

1952年在南疆喀什二軍文工團任音樂教員、創作員。改編《沙棗兒花香》、《圓圓的》、《美就美在眉毛上》等數十首民歌。

1957年調任新疆軍區文工團音樂教員、創作員。參與創作歌劇《戰鬥的歷程》、《無人村》。

1958年參與創作歌劇《兩代人》和音樂話劇《步步跟著毛主席》,同年被評選為全軍先進文藝工作者。

1960年在新疆因莫須有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20年。關押獄中。

1962年被假釋出獄,回原單位帶罪服務,任音樂教員、創作員。改編《江巴拉汗》、《草原上的金太陽》、《天上的雲》等數十首民歌。

1965年被押回獄中繼續服刑10年。先後在獄中蒐集改編《哈來龍》、《離別》、《阿頓江》、《高高的白楊》、《薩阿黛》等數十首民歌

1975年刑滿出獄。在政治上繼續被管制,在生活極度困難時改編《我願變成一杯香茶》、《西淋江》、《你的熱淚把我的手背燙傷》等數十首民歌。

1978年為新疆工一師文藝宣傳隊創作歌劇《托木爾的百靈》

1979年應蘭州軍區政委肖華將軍邀請前往蘭州為戰鬥歌舞團創作歌劇《帶血的項鍊》進京參加國慶30周年匯演,獲文化部頒發創作二等獎。

王駱賓王駱賓

1980年為烏魯木齊市文工團創作歌劇《奴隸的愛情》新華社為他發表內參“披露老音樂家王駱賓的困境”的文章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

1981年新疆軍區召開平反大會,為他恢復名譽軍籍,69歲的王駱賓終於重新穿上了軍裝,任新疆軍區文工團藝術顧問。

1983年甘肅人民出版社為他出版《駱賓歌曲集》

1986年11月新疆軍區政治部新疆音樂家協會聯合為他舉辦《人民音樂家王駱賓作品音樂會》,首次向社會全面介紹他的音樂作品,並且授予他“人民音樂家”這一光榮稱號。新疆人民出版社為他出版英漢對照《在那遙遠的地方》、《絲路情歌》歌曲集。

1988年75歲的王駱賓光榮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勳章”。

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2年榮獲文化部、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金唱片特別創作獎”。

1993年《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

11月上海音樂學院授予名譽教授。中國文聯出版社為他出版《純情的夢-王駱賓歌曲集》。

1994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

12月被政府授予新疆達坂城榮譽鎮長。

1996年3月14日因患膽囊腺癌在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去世,享年83歲。

20日王駱賓追悼大會在烏魯木齊市舉行,新疆自治區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及社會各界1500多人參加,國內外社會團體及知名人士發來唁電唁函500件,送花圈200多個,沉痛哀悼王駱賓先生。

1996年6月王駱賓墓碑落成既骨灰安放儀式在北京金山陵園舉行,首都各界人士及駐軍代表500多人參加。國內演藝界及海外華僑紛紛舉辦“王駱賓作品音樂會”緬懷這位不朽的音樂家

個人評價

王駱賓的歌曲優美、舒展,深受民眾喜愛且富有民族風味。他創作的《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汗》、《亞克西》、

王駱賓作品王駱賓作品
《達板城的姑娘》、《薩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其中許多歌曲被編入大學聲樂教材。王駱賓的作品極為豐富,光收集入冊的創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還創作了8部大型歌劇及大量其他音樂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為可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敬業精神。在他發表的歌曲中,有63首創作於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創作於他80高齡以後,其最後兩首歌曲創作於1996年1月6日入住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治療以後。1996年3月 14日,王駱賓因患膽囊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王駱賓曾制定過一個500年藝術生命計畫,並且說:“一個青年人問我,一個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500年計畫?我解釋這是藝術生命計畫,要寫出最好的歌,讓大家傳唱500年。”可以這樣講,王駱賓畢生為之奮鬥努力要去實現的,正是這樣一個計畫。
王駱賓作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樂家,駱賓先生從三十年代起就以滿腔的愛國激情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和中華民族的解放鬥爭事業,創作了大量高吭奮進、鼓舞中華民族革命鬥志的音樂作品,許多歌曲為愛國軍民廣為傳唱。全國解放後,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他又譜寫了大量歌頌人民子弟兵、歌頌領袖、人民和歌頌祖國的音樂作品,成為時代的鏇律、民族的心聲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駱賓先生不僅以他蒐集、整理、創作的西部民歌著稱於世,他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創作的激動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中國音樂藝術海洋中的精華。在長達62年的音樂創作中,他為人們留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譽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他是在聯合國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國人。他榮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第一位華人音樂家頒發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今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會響起王駱賓歌曲迷人的鏇律

墓志銘

公元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四日凌晨駱賓仙逝,二十日向遺體告別,二十二日送骨灰進京,邊城烏魯木齊三降大雪。天公為其誌哀,世人無不稱奇。

王駱賓王駱賓遺囑
王駱賓原名榮庭,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人日生於北京,三四年肄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傳,輾轉千里,駐足青海。四九年參加解放軍進入新疆。樂壇耕耘六十餘載,創作歌劇六部,蒐集、整理、創作歌曲千餘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恰神,中外沸揚,殊才飾疆、懿範流光。駱賓名重。其歌獲國家金唱片獎,《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為二十世紀世界華人音樂經典,《達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國外辦音樂會與講學,聯合國總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樂學院音樂教材和世界歌星羅伯遜保留曲目均有其歌。駱賓重誼。為學生幼兒譜曲,為邊關將士揮筆,為工農大眾抒情,為海外華人合唱團贈歌,情深意切,眾口皆碑。駱賓謙遜。對民謠之父、音樂大師、西部歌王等稱謂淡然處之,卻將新加坡友人贈其“傳歌者”三字視為珍寶。駱賓愛國。兩次鐵窗之苦,未斷其雲遊樂海、振興民樂之夢,終生致力於讓中國民歌流行世界五百年之宏願。駱賓大志。先生舍愛妻黃玉蘭及三幼子在京隻身西進。五一年妻病故後獨身苦將三子養育成人,髦耋之年堅持自理,拈米舔骨節儉之至,樂騎腳踏車至八十有二。其作品通俗樸實大氣,蓋源其品性也。

千里駒兮雜於馬群,需伯樂兮相而拔晉。西部曲兮流於民唇,承駱賓兮識而傳真。駒無伯樂兮無以乾里,曲無駱賓兮中外寡聞。民間瑰寶兮擷之於民,人間絕唱兮得之於心。傳歌之志兮可嘉可欽,駱賓之功兮青史永存。

復出紀實

王洛賓何罪之有
——王洛賓復出紀實
劉書環
王洛賓一個普通而又傳奇的名字。參加過國民黨的軍隊,又參加了共產黨軍隊;既是國民黨將領馬步芳的上校政工處長,又是共產黨王震將軍的座上客,坐過國民黨的監獄,又坐過共產黨的監獄,不管時勢如何變化,畢生致力於西部民歌的收集整理改編,一生榮辱皆因歌而起,由歌而終。1975年5月王洛賓出獄後,進行了長達五年多的上訪、申訴,要求上級按照實事求是的方針予以平反。王洛賓犯了什麼錯誤,黨和軍隊為什麼給王洛賓平反,這裡首次披露一些鮮為人知的內部檔案,以此紀念王洛賓先生逝世十周年。
●有人戲弄筆墨,受害者苦刑半生,胡大呀!
王洛賓出獄後就開始了對自己問題的申訴。1979年元旦剛過,王洛賓給軍區文工團領導寫了一封要求平反的信。信中指出:“去年九月統戰部按知識分子落實政策的精神為我安排工作,後來因為我的問題比較複雜,決定暫不安排。如果我是台灣派遣的職業特務,那么的確是有點複雜,不然即非常簡單化,我只不過是一個冤案的扮演者。
三年以來自己想再為人民做點事,寫出五十首演唱節目,近來又寫出了七場歌劇的音樂,獻給誰呢,為人民盡力而無門,這種痛苦比十五年繁重的勞動還要大若干倍。
四十年來自己在寫作上沒有犯過錯誤。1938年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當時該團出版過一本《戰地歌聲》,上邊有我的作品。1939年自己在蘭州出版過一本《西北歌聲》,上邊有一曲《繡荷包》,上曾繡過“八路軍大戰平型關”。1957年總政出版過四集抗日戰爭歌曲集,也匯集了自己了一些作品。1957----1960年在文工團的年代,寫過一些節目,得到推廣與獲獎。
近半年以來,北京電台播送過中央樂團唱的《歌聲飛向遙遠的地方》、胡松華唱的《阿拉木汗》、上海播送的《瑪依拉》、新疆安裝總公司演唱的《毛主席的光芒照在我老漢的心坎上》都沒有作者,只是註明新疆民歌,難道新疆的少數民族說的都是漢語,唱的是漢語歌嗎?這些歌都是我寫的,我這樣提出來,不是要爭什麼,只是想說明我的作品原來沒有犯什麼錯誤。
至於判決書的內容,多是少年學員分析的。有人戲弄筆墨,受害者苦刑半生,胡大呀!
起訴書上提出我利用上課,摸女生的肚子,當時我要求將此事向社會上公開,聽取一下社會的看法。後來判決書上改為乘職務之便,向幼女學員進行褻瀆玩弄,我的意見根據事實就事論事。
一隻金黃色的玻璃杯,杯麵炸開了一個小圓洞,我的兒子(7歲)有一個小泥人,我把它放在杯中,泥人的大半身恰好對圓洞,富麗堂皇,是一個加工後的藝術裝飾品,從事物的現實來看它,絲毫不能暗示黑暗的籠罩。我對這一揭發分析哭笑不得,只是盡力把它忘掉,不然我也會變成託兒所的小寶寶。
我的三個孩子從北京帶來五隻小鳥,一個學生為他買了一隻狗熊,因為它們都是無生命的玩具,可以不必分開來擺。有一天,一個小學生問我,怎么把小雞和熊放在一起,我開玩笑的說,要鍛鍊小雞們的勇敢性格,這是對小孩子們含有教育的話。
關於我對學生宣揚美國爵士音樂。我對學生講過Jazz是黑人音樂家的名字,它在非洲把音樂作了整理和發展,Jazz音樂有它的人民性,它的節奏豐富,是來自黑人的狩獵、舞蹈及各種勞動,我們把它譯為爵士樂,從這個名字起了一個錯誤的概念,這一學術問題,我不會胡說八道的。”
很快“八一”建軍節就要到了,王洛賓又寫出了第二份申訴書。王洛賓在申訴書中寫道:“衷心感謝黨中央解放了我的勞動,1978年12月至1979年2月為自治區建安總公司寫了七場歌劇《托木爾的百靈》的音樂,已在烏市上演,四月受聘到蘭州軍區歌舞團,又寫出六場歌劇《帶血的項鍊》,正待國慶上演。七月自治區歌舞團去北京國慶節目中也有我的作品。還有我過去的作品,今天在電視及廣播中演唱的音樂有五六首之多。
黨的政策確是落實到了我的作品上,只是十五年的苦獄冤案尚未平反。我急於要求平反,因為它是一個條件,十幾年前,曾有通令禁唱我的作品,能使自己更多的為人民寫些東西,也可以說有了這個條件,可以在自己的殘年把十多年浪費掉的時光補償過來,這是我唯一的願望,謹把這個願望獻給黨。”
這時的王洛賓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國家改革發展的美好前景,即興創作了《心靈展開了翅膀》一首歌,很快在民眾中傳開:“年輕的心靈展開了翅膀,美妙歌聲在藍天裡飛翔,我們讓自由春風吹暖了江河山崗,我們將智慧汗雨灑遍城鄉邊疆。”

作品評價

王駱賓的歌曲優美、舒展,深受民眾喜愛且富有民族風味。他創作的《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汗》、《亞克西》、《達板城的姑娘》、《薩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其中許多歌曲被編入大學聲樂教材。

王駱賓與三毛王駱賓與三毛

王駱賓作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樂家,駱賓先生從三十年代起就以滿腔的愛國激情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和中華民族的解放鬥爭事業,創作了大量高吭奮進、鼓舞中華民族革命鬥志的音樂作品,許多歌曲為愛國軍民廣為傳唱。全國解放後,作為一名革命軍人,他又譜寫了大量歌頌人民子弟兵、歌頌領袖人民和歌頌祖國的音樂作品,成為時代的鏇律、民族的心聲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駱賓先生不僅以他蒐集、整理、創作的西部民歌著稱於世,他在各個歷史時期所創作的激動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中國音樂藝術海洋中的精華。在長達62年的音樂創作中,他為人們留f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譽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他是在聯合國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國人。他榮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第一位華人音樂家頒發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特別貢獻獎”。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今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會響起王駱賓歌曲迷人的鏇律。

作品賞析

《達坂城的姑娘》由蘭州走向世界
達坂城,坐落在新疆天山中部,位於烏魯木齊和吐魯番之間。它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村鎮,卻因一曲《達坂城的姑娘》而馳名中外。越來越多的大陸、台灣、香港同胞和外籍華人,絡繹不絕前往旅遊觀光,不知是去領略那獨特的西域風光,還是去結識漂亮的達坂城姑娘?

一踏上那有異祥情思的土地,心裡禁不住就想哼唱那首久已臉炙人口的民歌——“那裡住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同時,總想依照歌詞所讚美的,多看幾眼達坂城的姑娘,多瞧瞧趕馬車的維吾爾族小伙子。而此時,王駱賓先生當年在蘭州再創作《達坂城的姑娘》的一段往事,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在眼前。那是1938年4月。為了抗戰事業,王駱賓同作家蕭軍、戲劇家塞克等五位進步文化人士,從北京輾轉來到蘭州。

王駱賓住在當時的炭市街(現在的中山路)49號,作為“西北抗戰劇團”的一員,從事喚起民眾的抗日宣傳活動。王駱賓生性好動、開朗,脾氣也隨和,經常深入民眾下層,與勞動者廣交朋友,注意從民眾中汲取音樂創作的靈感和養分。他結交的朋友中有幾位“葡萄客”,即從新疆來蘭州經營葡萄乾、哈密瓜乾的維吾爾族小商販。這些“葡萄客”維語說得地道,漢話說得也不錯,還會唱許多新疆民歌,能歌善舞。王駱賓在同他們的交往過程中耳濡目染,對新疆民歌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還學了一點維語,比如見面說一聲“牙爾達西”(朋友),“亞克西”(你好)等,為他後來從事新疆民歌的蒐集整理和再創作奠定了基礎。

《達坂城的姑娘》的誕生過程,說來也很有趣。1939年的一天,新疆一支車隊運送蘇聯援助中國抗戰的物資路經蘭州,王駱賓所在的西北抗戰劇團,舉辦了兩次慰勞車隊工友的聯歡會,一次為歡迎一次為歡送。在歡迎會上,車隊一位維吾爾族司機為表示答謝,即興唱了幾句新疆民歌。因為他是用維語唱的,歌詞也不那么連貫,沒有引起人們多大注意。但是,那特殊的曲調和韻律,卻一下子震驚了音樂家王駱賓。他如獲至寶,歡迎會後專門去向那位司機求教,還請“葡萄客”朋友幫忙翻譯,匆忙地記下了樂譜和唱詞。那天晚上,他興奮得不能人睡,連夜加工整理,一遍又一遍地填詞、改曲,幾易其稿。一夜功夫由王駱賓蒐集整理改編的全國第一首漢語譯配的維吾爾族民歌《達坂城的姑娘》,在蘭州王駱賓的那間斗室里誕生了。他先讓戀人駱珊試唱,聽了很感滿意。於是,第二天,在歡送新疆車隊的聯歡會上,王駱賓登台演唱了自己再創作的《達坂城的姑娘》,並配以剛學來的維族舞蹈。觀眾被清新、悅耳的曲調和生動幽默的歌詞所打動,報以熱烈的歡呼聲、鼓掌聲、口哨聲,會場上出現了空前的演唱效果。歌子立即不胚而走,傳遍了蘭州大街小巷。時不時地聽到青年人哼唱兒句“達坂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呀大又甜,….”那個年代的小青年現在都上了歲數,但是許多健在者對《達坂城的姑娘》一時風靡蘭州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達坂城的姑娘》最初是由南下北上、東來西去的旅人口頭傳播的,從蘭州傳向了全國。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王駱賓的北師大同班同學趙啟海,在王駱賓處獲得曲詞後,從蘭州帶到了戰時的陪都重慶,一唱便轟動山城。隨之又有人傳到昆明,以至緬甸、馬來西亞和南洋各國。

《達坂城的姑娘》流行了十年二十年以至三十多年之後,可以說已經唱遍了五湖四海。1994年6月王駱賓訪美,引起了當地華人社會的接待熱潮。現已有9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20來場“王駱賓作品音樂會”。王老在深圳的音樂會上以82歲高齡登台獻藝。在這些演唱會上,都少不了那首50多年前誕生於蘭州的《達坂城的姑娘》。

王駱賓作品中最長壽的幾首民歌
1996年3月14日,83歲的王駱賓在烏魯木齊走完了他作為“傳歌人”的一生,他的那些老歌卻一路傳來,而今重聽,依舊深情,依舊感動。因易變而長壽,是民歌流傳的規律。下面這三首歌,或許會是王駱賓作品中最長壽的。

王者之風《在那遙遠的地方》

王駱賓王駱賓
這是王駱賓傳唱最廣的歌,也是華人歌曲在世界傳唱最廣者之一。這首歌第一次被外國人公演是1947年,由美國男低音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在上海演出。1998年,台北跨世紀之聲音樂會,美國爵士天后黛安娜羅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卡雷拉斯、多明戈,以此曲壓軸。這是在藝術上被專家給予最高評價的王駱賓歌曲,被稱為“藝術珍品,皇冠上的明珠。”這是王駱賓個人最珍視的歌,最後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在《中國新聞周刊》所作“你最愛的王駱賓歌曲”調查中,多數人給出的答案仍是《在那遙遠的地方》。

狂歡的《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原始曲調為新疆達瓦孜藝人表演時的伴奏曲。1939年秋天,王駱賓從一個賣葡萄乾的維族商人處尋得此調。當時王駱賓正經歷著與前妻分手的痛苦,於是這位25歲的青年在極歡快的原曲下面信手用歌詞抹上了夕陽的色彩:“美麗的小鳥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而副歌部分“bird那呦呦”,則在流傳中變成了奇怪的襯詞“別的那呦呦”、“別的那樣呦”。這一切雖矛盾錯亂,卻使得《青春舞曲》帶有了一種抵死狂歡的迷人氣質。與《在那遙遠的地方》的上下通吃相比,此曲在專業的音樂人中擁有更好的人緣。羅大佑、侯德健、蔡琴、野孩子、李泉、韋嘉與阿凡提樂隊等都曾改編或翻唱過,且各有各精彩。

慢熱的《一江水》
《一江水》是近年來人氣最高的王駱賓的“新歌”。據說原型取自俄羅斯族民歌。王駱賓的編創最初成於上世紀50年代,不久反右運動開始,情歌的發表漸成不能。80年代解禁後,王又對其進行了重新加工。1993年,詞、譜發表於歌本《純情的夢———王駱賓自選作品集》。如果不是因為許巍,這首歌為人所知恐怕會要更長的時間。1998年,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紀念KurtCobain演唱會上,許巍一把吉他唱了這歌。那時候許巍的聲音還年輕,他沒有躲避這歌里醜陋的一面,唱得很犟。“我的生活和希望,總是相違背。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許巍的聲音特質,在這歌里發揮到極致,讓敏感於這種特質的人聽得汗毛倒豎。其後,紀如璟、韓紅潘曉峰周雲蓬等相繼翻唱了王駱賓的這首“新歌”。紀如璟的版本低調,壓抑,有自己的特色。

相關條目

吳祖光 吳祖強 葉小綱 俞伯牙 張小夫 趙元任 周龍 冼星海 滕矢初 瞿小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