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酩東

王酩東,1971年生,山東臨沂人,當代最具學術活力的畫家之一。出版有《新莊禪主義繪畫・王酩東》等專集。

簡介

王酩東,1971年生,山東臨沂人,先後就學於山東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與當代諸大家游,尤會心於老莊、禪學,倡新莊禪主義繪畫。現為當代水墨研究院執行院長,復興大文化觀主題藝術大展學術總監,當代最具學術活力的畫家之一。出版有《新莊禪主義繪畫・王酩東》等專集。
王酩東是近年來湧現出的一位卓有才華和思想的藝術家,他沉潛的性格使其深探東西方文化精神的底蘊,強烈的個性又決定了他的繪畫展現了超越傳統面目的現代風貌。《蝶石圖》、《水中花》系列是王酩東建立自身語言秩序的代表性作品,活生生線條的抒寫,空靈曠遠的意境,最終使人感覺自然天成,有不可捉摸的生動氣韻,這是禪的境界,也是藝術家“萬物渾融,內外無別”的藝術理想的載體。王酩東的山水畫在擔當的基礎上,融合了牧溪、董其昌石濤齊白石等山水畫大家的藝術語言,構建了極具現代意蘊的山水畫語言系統。本乎天地之心,氣接鴻蒙之外,此乃至難達之境界,而王酩東的創作足當之。

禪者風流―論王酩東大寫意繪畫 文/王林

中國文化,境界宏闊,氣魄高潔。大易、老莊、屈騷、玄學、禪學皆彪炳史冊,它們關於天地人及其相互關係的精闢論述,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的心靈圖象。

中國藝術家而言,有兩次大的事件深刻影響了他們的思想和創作。一次是莊子的橫空出世,它突破了關於美與善的桎梏,使審美有了自己廣闊的天空,另一次是禪宗的形成,它重新塑造了中國人的審美經驗。禪宗對中國藝術的影響既巨且深,在盛唐時代,禪宗對藝術的影響達到了第一個高峰,自此以後,幾乎每一次藝術上大的突破,都閃現著禪宗的智慧和光輝。在當代,中國文化面臨現代化轉型的背景下,禪學再次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牧溪、擔當等一大批富有禪學思想的藝術家重新受到大家的追捧。以有限表現無限,讓外在與內在,造化與心源合一,形象成為心靈與宇宙相通的象徵,禪的精神以其超越的心靈境界和不可思議的現代性,與當代人的審美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禪是中國人接觸到大乘義後體認到自己心靈的深處而爛燦地發揮到哲學境界和藝術境界。禪對自然天地的極度心靈化的認識,對王酩東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自然天地在禪宗這裡,變成了萬物渾融、內外不二的心象空間。
作為一名富有思想和抱負的藝術家,王酩東在其思想的相對成熟期,就廣泛涉獵了古今中外的哲學著作
和諸多藝術大師的作品。最早對藝術家產生較大影響的是古代一些書法大師,如王羲之顏真卿楊凝式黃庭堅等,王酩東心摹手追,逐漸踏入了中國文化的正途。上世紀八十年代,各種思想空前活躍,有碰撞、有反思,齊白石、黃賓虹的作品使當時的畫壇掀起了一股傳統熱,西方諸多藝術大師的作品更是源源不斷地傳到國內,這極大地開拓了藝術家的視野,在數年沉潛之後,藝術家獨特的面目和元創性語言逐漸顯現出來。
《蝶石圖》、《水中花》系列是王酩東建立自身語言秩序的第一批作品,仿佛禪者靜修多年而一朝悟道,藝術家心中的愉悅可想而知。“我為蝶耶,蝶為我也;我為石耶,石為我也。物我合一,物我兩化,這不正是吾夢寐以求的禪境、悟境耶!”“禪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智慧和體驗,它圓融、通達,在這裡,一滴水、一片葉皆為大世界,自然在和諧地互動著。”水和蝴蝶是傳統繪畫中常見的題材,而在王酩東這裡,卻呈現了全新的面目,活生生線條的抒寫,空靈曠遠的意境,最終使人感覺自然天成,有不可捉摸的生動氣韻,這是禪的境界,也是藝術家“萬物渾融,內外無別”的藝術理想的載體。本乎天地之心,氣接鴻蒙之外,此乃至難達之境界,而王酩東的創作足當之。
傳統是每一次變革中經典的積澱,而在對經典的創造性闡發中,往往又形成新的傳統。文化復興的火種就在今古相接的瞬間被激活了,這是文化的力量,更是歷史的深刻之處。所以對一個藝術家來講,他取法的廣度和深度,也決定了其破法而立的高度。
懷素、楊凝式、牧溪、董其昌、石濤、八大山人、擔當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禪學思想的藝術家,亦是王酩東用心最卓、著力最久的古代書畫大師。牧溪,禪宗繪畫的一代宗師,雖然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有區區數幅,但他對後世繪畫的影響是無以復加的。《六柿圖》是牧溪的代表性作品,心物合一,渾然天成,畫家通過六隻柿子完成了與宇宙本體的渾然合一。《六柿圖》對王酩東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直接促進了藝術家心物不隔的藝術境界的形成,王酩東亦通過自己具有標誌意義的水中花、蝴蝶等作品,完成了與千年之前的禪畫經典的對話。擔當是王酩東最為敬服的另一位書畫大師,作為超逸派的山水畫大家,他在繼承董其昌山水畫精髓的同時,以一種更加直覺的藝術語言,開啟了禪宗畫和文人畫融合的一大法門。王酩東的山水畫在擔當的基礎上,融合了牧溪、董其昌、石濤、齊白石等山水畫大家的藝術語言,構建了極具現代意蘊的山水畫語言系統。尤其是畫家對色彩的創造性運用,更使其繪畫呈現了空明而迷人的光彩。那唯恍唯惚、似幻還真的畫象,不正是一個傑出藝術家參透傳統後的升華和創造嗎?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乃禪宗之至旨,“借境觀心”“因心造境”是禪宗對中國審美的最重要的影響,王酩東創作的“花開見佛”系列,人花不二,花與境偕,一朵花成為藝術家與宇宙鴻蒙體合為一的載體,逸氣橫溢,令人神醉。“天地人”系列,畫作雖然是傳統文人畫常用體例,但畫家創作時完全是一派恣意縱橫、無佛無祖的狂禪風度,這充分展現了藝術家融合禪宗繪畫和文人畫藝術語言的獨詣心法和非凡才能。禪宗繪畫,以其一超直入的心靈境界,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啟示。當禪宗繪畫的心悟空間和文人畫的深厚底蘊以一種更為直覺的意象語言融合在一起的時候,中國繪畫將以超越的面目在當代卓然而立。
今天,禪宗畫和文人畫的結合已成燎原之勢,並且極有可能成為即將到來的文化復興的先導性和決定性力量。禪,這一中國文化的奇葩,將在當代綻放他奪目的光輝。一個真正屬於中國文化的時代即將到來,讓我們擬目以待!

名家論語

胡石(著名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酩東的大寫意繪畫先從境界上立,是一位有思想的藝術家。”
張志民(山東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協理事、山東美協主席):“中國繪畫以簡為上,至簡乃為至繁,王酩東的大寫意繪畫能簡到這種境界,至為難得也!”
范揚(著名山水畫家):“王酩東的大寫意花鳥畫真是空靈灑脫,尤其是畫水的線條生動至極,滿紙氤氳之氣,這種大開大合的氣度,唯真禪者方能為之。”
邊平山(著名畫家、《品逸》雜誌主編):“王酩東在當代畫壇是一個不可替代的畫家,他具有超凡的天賦和悟性,是和董其昌為同一類型的畫家,其為人為藝,風神灑落,圓融無礙,頗具古代名士之風,所以我稱之為‘天下第一風流’。”
楊春華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王酩東的繪畫,境界高,有一超直入的心法手眼,前幾天著名評論家李小山先生來我家品茶論道,看到王酩東的作品,極為讚賞,推許為當代繪畫至高境界的為數不多的高手之一。”
田玉洲(著名大寫意畫家):“世尊拈花,迦葉微笑,佛學東漸,修成一大正果,中國禪宗。明心見性,直指本心,心與物、人與自然體合為一,王酩東之繪畫,一超直入,了無滯礙,吾謂之當代慧能。”

論氣與中國畫 文/王酩東

氣是中國哲學中極為重要的概念,“氣韻生動”被謝赫定為六法之首,是析判中國畫高下的最重要的矩度。石濤嘗雲“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於紙

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能書畫”,吳昌碩更是講“苦鐵畫氣不畫形”,可見氣的觀念是多么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畫家的思想和創作。
氣的觀念最早見於先秦諸賢的論述,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觀點,“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在孟子看來,氣與天渾然一體,個體之元氣經過後天之蒙養,達至大至剛,則充塞天地,與天相合。顏真卿的書法和潘天壽的繪畫可以視為至大至剛的傑出代表。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則視“道”與“氣”為同等重要的層次,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認為世界的本源狀態是混沌一體的“氣”,即是“一”。莊子亦云,“通天下一氣耳”。《周易》為先秦哲學的代表之作,它的核心即為陰陽二氣,先秦元氣論在《周易》中得到了完整系統的論述,“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陽氣與
地之陰氣交融,則萬物之化均遍。”這是古代哲人對世界萬物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也就成為中國藝術家感悟、認識和表現世界的思想根源,它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畫家對“氣韻生動”的追求。
中國一切藝術都講氣,沒有氣就談不上真正好的藝術,學習中國傳統藝術應當首先從對氣的體悟中下功夫,中國藝術家一談到氣,總是優遊於天人之際, “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藝術家內心的浩然之氣和自然大化的元真之氣契合相通時,便進入了不滯不礙的至高境界。
畫家作品中所呈現的氣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畫家自身之元氣,這就是古人講的氣韻不可學,唯在生而知之。第二就是畫家通過後天積學,變化氣質,師法傳統之精髓,取法古人作品之氣韻,而逐漸融入自身的作品之中。第三就是石濤講的取法大自然之氣,與自然之氣神遇跡化,體合為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加上畫家自身的元氣,一個畫家獨有的氣格就這樣
形成了。
氣植根於巨大的生命力之中,秦漢雄強凌邁的氣勢,盛唐不可一世的豪氣,皆是中華民族偉大活力的體現。在中國畫領域 ,歷代大家巨手,養胸中浩然之氣,汲自然大化之精氣,取法破法,以捨我其誰的氣概,創造了不朽的藝術篇章。
徐青藤,中國畫史上的奇才,大傑,他所開創的大寫意花鳥畫,磅礴淋漓,純以氣行,氣之所至,勢不可遏,《雜畫圖卷》中的充滿生機的物象 ,與其說是石榴 、牡丹……,不如說是一團元氣混結而成,他的作品中充滿張力的奔遏奇突的筆墨之氣,至今尚無人能夠超越。
石濤的“氣盛”說,影響極大。他的繪畫亦是主氣之作,用筆不忌縱橫,自由馳騁,有一種氣吞山河的氣概。石濤對師法自然、蒙養生活有極深刻的見解 ,他認為“天地混融一氣”,
藝術家須氣接鴻蒙,以自身之元氣和自然大化之氣相融、相生,這樣宇宙之精氣即能為我所用,使繪畫創作直抵氣境俱奪的境界。縱觀石濤的藝術創造,可以講石濤是取法自然之氣和其變化的最有成就的畫家。
吳昌碩是近代花鳥畫的巨擘,以書入畫,“畫氣不畫形”是其最突出的成就,吳昌碩終生不掇地臨習石鼓文,達爐火純青之境,他以篆書之筆法入畫,蒼茫古厚,氣象逼人。他的行草書最有特點,不拘成法,一氣相連,勢不可遏。吳先生有詩云,“墨荷點破秋冥冥,苦鐵畫氣不畫形”,“法擬草聖傳,氣奪天池放”,這是先生“作畫時,須憑一股氣”的真實寫照。吳昌碩以篆書古厚之氣入畫,開創了一代大寫意畫風,他是在傳統基礎上奮然獨進的大家。
黃賓虹的山水畫用積墨之法,以層層之氣,盡顯蒼茫之韻。齊白石的作品以氣取韻,氣清韻真,為氣品俱高之作。潘天壽的花鳥畫,氣厚力沉,他的繪畫線條以氣凝聚而成,如枯藤,如屈鐵,非常人能極。以上諸位大師的作品,或放逸,或古厚,或沉挫,或渾融,皆是中國哲學“氣化”論的傑出闡釋者。
氣是中國畫的生命。杜甫的詩,“元氣淋漓障猶濕”,真道出了中國畫的神妙之處。惲南田雲,“作畫須有解衣盤礴、旁若無人意,然後化機在手,元氣狼藉,不為先匠所拘,而游於法度之外矣”。畫至此,則達道之極也!

王酩東繪畫作品圖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