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件

南郡王建平帝劉義宣,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荊州)稱帝。
宋孝武帝於公元454年:“復置衛尉”,其後南朝歷代沿置。(衛尉在漢代是負責宮城禁衛的南軍長官,魏晉時期衛尉禁衛職能式微,東晉一代不置衛尉。)
公元454年:南朝劉寧大舉北伐,進至滎陽一帶,鄭德玄起義兵回響,從此歸於南朝,任豫州刺史魯爽部將,駐守壽陽(安徽省壽縣)。
公元454年:文帝死後,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後為帝,但他們倆都是有名的暴君,其不僅對諸將疑忌,而且兄弟間相互殘殺,政治一度混亂。在此期間,南兗州刺史蕭道成趁政治混亂之機而形成了較強的勢力。

公元454年2月:江州刺史臧質和南郡王劉義宣(劉駿叔父)起兵反叛朝廷。孝武派遣撫軍將軍柳元景統率王元謨等嚴陣以待。臧質領兵來攻,王元謨悉起精兵出戰,大敗臧質軍。臧質逃入南湖(南湖嘴近石鐘山)。追兵趕來,臧質摘荷葉蓋在頭上沉入水中,只把鼻子露在外面。一軍士望見,一箭射中臧質。眾軍擁上,割下頭顱,傳送建業。6月,叛軍失敗,臧質、劉義宣被殺。臧質、劉義宣起兵後,他們的幾個兒子就逃到建康、秣陵、湖熟、江寧等幾個縣裡躲藏起來。
西方大事件

公元454年,分崩離析的匈奴帝國,和日耳曼人的叛軍,在匈牙利平原的內德爾河畔發生激戰,結果匈奴人損兵數千。
公元454年:東哥特人和阿提拉的長子埃拉克的軍隊戰於班諾尼亞,匈奴人敗北埃拉克被殺,輝煌一時的匈奴帝國終於以極快的速度分崩離析。匈人大部在阿提拉之幼子鄧吉希克的率領下撤退到多瑙河下游和南俄羅斯地區,其餘匈人部分投靠了羅馬帝國部分仍流在原地過他們的遊牧生活。
聖派屈克:公元5世紀的愛爾蘭傳道者和信徒。他自幼作為奴隸被帶到愛爾蘭,在那裡改變了信仰,約於公元454年建立了阿爾馬的大主教教區。派屈克節為3月17日。
西羅馬名將阿提紐斯,這位曾拯救了整個帝國的一代名將於公元454年被羅馬皇帝瓦倫丁三世殺死,在他臨死前羅馬皇帝拒絕告訴他是出於什麼理由。隔年,瓦倫丁三世也被手下的軍官謀殺—殺死他的軍官正是阿提紐斯將軍從前的部下。其後西羅馬帝國皇位幾經更迭,政權日漸衰敗。
出生名人

北魏獻文帝:生於公元454年,卒於公元476年。終年22歲,在位6年。廟號“顯祖”。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是文成帝拓跋浚長子。皇興五年(公元471年)傳位於太子元宏,自為太上皇。公元476年被嫡母馮太后毒死。獻文帝拓拔弘是北魏王朝的一個特殊皇帝,其短暫的政治生涯中,既富有喜劇的色彩,又充滿著悲劇的情調。他文武全才,十二歲繼位就顯露出了超人的才能和魄力。整頓內政,增強國力,四出征討,致力於統一,儼然一副英明君主大有作為的架勢。但是,在親政五年以後,正當其統治事業進展順利之際,他卻突然將皇位讓給了五歲的太子拓拔宏。
拓拔弘即位五年,內政、外交均取得如此大的顯著成果,足以證明拓拔弘是個文能武練,既有雄心又有膽略的皇帝。拓拔弘具備君主的內外素質,他禪位之前的一切舉動都沒有表現出受老莊、佛圖的任何影響。禪位之後,他也沒有去過太上皇的清閒日子,更沒有沉湎於老莊而避世無為。相反,仍是“國之大事鹹以聞” ,他還頻頻發布詔令,制定國策,並親自帶兵出征,實際上仍舊履行著皇帝的職責,發揮著皇帝的作用,絲毫沒有“雅薄時務”的跡象。